姜美玲 毛韵竹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集团化办学是促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回应人民群众高质量教育需求的现实路径选择。纵观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历程与纷繁模式,多法人式集团化办学有着独特优势,其集团内各成员校拥有不同的、独立的法人,通常由名校校长担任集团理事长,但各成员校保持独立法人资格、管理权责清晰。
上海市浦东新区共有基础教育阶段学校653所(1004个校区)、学生55万余人、教职工5.6万余人,以全市1/5的教职工和学校体量承担着全市1/4的学生教育教学任务。对照国家对浦东新区高定位、高期待的时代新局,浦东超大教育体量中的优质资源规模质量与浦东作为排头兵和先行者的地位之间仍有差距、区域教育优质均衡水平与人民群众对家门口好学校的热切盼望之间仍有差距、破解体制机制难题的政策研究和实施能力与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的要求之间仍有差距。为此,浦东新区以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教育强区样板为发展目标,依托国家、市区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方面的政策优势,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并把多法人式集团化办学作为推动基础教育走向优质均衡的有效路径。
多法人式集团化办学的进阶发展历程
跨学段多法人式教育集团。浦东新区是全国“集团化办学”道路上先行先试的“领路人”,早在20世纪90年代,其跟随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踊跃探索教育教学改革。1994年,区教育行政部门委托办学质量享誉市内外的建平中学派出管理团队接管面临发展危机的梅园中学。此后,梅园中学管理逐渐规范、师生面貌日益更新、办学质量极大提升,迅速跃升成为当时拥有较高社会知名度、至今依然卓然独立的优质初中,这种新型办学模式也随之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1996年,建平教育集团正式成立,并在此基础上,相继承办了建平实验学校、建平世纪中学、建平实验小学等众多类型学校。随后,建平教育集团的经验与做法在区域内被广泛推广,一些优质高中主动肩负起承办或接管新开办学校或薄弱学校的教育使命。这种以某个重点高中为核心的跨学段多法人式集团化办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浦东特色与浦东智慧,迄今仍在浦東集团化办学中占据主要地位。
同学段多法人式教育集团。2014年,上海所有区县一次性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督导认定,由此开启了基础教育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的发展之路,并开拓了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发展路线图。2015年,浦东新区从区域顶层设计出发,制定了《浦东新区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成立了3家教育集团开展试点探索,随后逐年扩大集团化办学版图。目前,10个同学段多法人式小学教育集团,均由优质小学的特级校长领衔;9个同学段多法人式学前教育集团,均由高质量幼儿园的特级园长领衔,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88.6%。
紧密型多法人式教育集团。2019年起,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推进本市紧密型学区和集团建设的实施意见》的相关要求,按照“紧密合作、优质共享、提质增效”的思路,浦东新区研制《浦东新区紧密型集团创建评估指标》等文件,着力加强区域紧密型教育集团建设,激发集团合作共进的创新活力,实现管理、师资、课程、文化等互通互融。2022年11月,浦东新区组织了第一批紧密型学区集团评审,7个集团通过评审后被命名为首批区级紧密型集团。2023年3月,9个集团被命名为第二批区级紧密型集团,全区紧密型集团创建的良好格局逐步形成。
多法人式集团化办学的外部治理机制
树立协同治理理念。基础教育领域的多法人式教育集团,大多是在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动下成立与运转的,因此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集团需要加强协同合作。浦东新区在推进多法人式集团化办学进程中,研制颁发了系列化、进阶式的政策文本,作为指导集团化办学推进实施的行动指南,以强化协同治理理念并促进多元主体协作联动。在区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领导下,义务教育处牵头成立学区化集团化总项目组,教育发展研究院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管理及项目推进,与各学段教育指导中心通力协作,从常规管理、走访指导、宣传推广等方面,指导全区集团化办学工作。
建立多维推进机制。区域教育行政部门作为多法人式集团化办学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基于发展实际,从循证视角出发,研制多元化、切实可行的集团化办学外部治理机制。一是完善分级管理机制:成立区集团化办学领导小组,明确区教育行政部门各内设处室责任分工;组建区学区化集团化总项目组,组织专家团队给予智力支持;各学段教育指导中心具体指导集团日常工作。二是建立捆绑考核机制:根据《浦东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绩效考核奖励方案(2023年)》,研制《浦东新区集团化办学绩效考核线上材料考核评估指标》,在年度绩效考核工作指标中增加反映学校推进集团化办学工作的考核内容,对于集团化办学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给予奖励。三是完善经费保障机制:2019年以来,区财政共安排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专项预算资金约2.3亿元;2019年起,在绩效工资区级统筹部分增设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专项奖励。四是建立“教师蓄水池”机制:2021年起,浦东新区探索建立“教师蓄水池”机制,对教育集团牵头校额外给予附加编制;探索“教育集团”代招教师机制,近两年为集团新招录100人;探索“教育集团”联招教师机制,集团与农村学校联招教师214人。五是联动“强校工程”赋能薄弱学校:将全区18所第一批市级“强校工程”实验校全部纳入9个教育集团,且每一所实验校都有一所优质高中或初中,进行全方位支援帮带。
多法人式集团化办学的内部治理机制
强力促进师资发展与有效流动。近年来,浦东新区多法人式教育集团在教师招聘时推出“集团代招岗位”,教师将在工作满3年后参与集团内校际流动。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川中教育集团实施分层次、多渠道的教师培养机制,面向教龄五年内的青年教师、班主任、全体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进才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近三年持续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工作,借鉴区级名师基地、学科工作坊的运作模式,采用“双导师制”的学科团队主题研修模式,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孵化和培育集团名师;第二中心小学教育集团成立12个名师工作室,形成共研课题或特色项目引领下的工作室模式,为成员校后备骨干、教学新秀搭建成长平台;园西教育联盟推出“走教分忧”计划,梳理整合各校需求与优势学科,开展支教、送教、帮教、带教、跟教活动。此外,各集团有序推进干部的交流培养,近年来,区内通过集团承办、派出干部和骨干团队等方式,共支持26所新开办学校快速成长,优化整合老学校12所,助力区域优质学校总量不断增加。
着力加强课程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研。各集团建立联合教科研机制、课程资源共享平台、资源共享共用机制等,增强学校办学内生动力。明珠教育集团在拓展型、探究型课程中实现校际优质品牌课程共享,让学校的课程建设成为学生核心素养落实落地的重要依据与支撑;建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以教研制度建设为基础,围绕学业质量评价的资源共建共享,建立网络平台共享教育资源,促进教师水平整体提升;竹园小学教育集团设计了“项目课题推进”“特色课程交流”“学生活动分享”等模块(项目),丰富了集团及成员校教育教学样态;浦东复旦附中分校教育集团坚持推进五育并举,结合各成员校学生培养的共性需求,开设艺体共享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接下来,浦东新区将持续优化多法人式集团化办学的治理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规章制度,明晰集团内部各法人学校的主体责任,确保紧密型集团建设方案逐年得到落实、基础教育持续扩优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