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当前,家校关系的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教师与家长互相支持、互相信任的关系迎来挑战。家长和教师作为家校共育的主导者,处理好家校关系、形成育人合力,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教师和家长间发生冲突的相关话题屡次冲上热搜:2024年3月,上海市金山区一位家长因上学时间太早在班级微信群怼老师;2023年9月,山西吕梁离石区一名家长因班主任没及时回复信息,刷屏300条相同信息未果后,在家长会上怒摔椅子砸人;2022年9月,广西柳州某学校家长因不肯送老师礼物被家委会逼迫退群;等等。
當然,教师与家长间发生冲突在所难免,这其中有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冲突,也有家校间信任关系破坏导致的冲突,还有教育机制、行为习惯、文化传统等引发的冲突。无论教师还是家长在面临家校冲突问题时,若能明晰双方权责边界,充分调动社会情感能力,讲情理,依法理,将会大大减缓冲突、化解矛盾。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积极解决冲突,反而能够让迥异的观点交锋碰撞,迸发新的思想火花,甚至转危为机,激发人的创造性,增强育人活力与动能,使冲突发挥良性的、建设性的作用。
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位老师,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对学生来说,二者对其终身成长发挥着持久而深远的影响,为何家长和教师间的冲突屡屡出现?家长、教师的责任与权利边界在哪里?如何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生态?《教育家》本期专题报道,将从构建教师与家长和谐关系的角度,探寻家校冲突在理念、制度、实践层面面临的具体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推动家校共育,助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