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4-04-22 12:13高利军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4年3期
关键词:规上经费支出山西省

高利军,薛 伟

(山西省科技情报与战略研究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1)

企业是市场创新主体,是新产品、新产业乃至新业态的引领者[1]。企业研发机构是企业设立的具有自主研究开发能力的技术创新组织,是企业技术进步的主要依托力量,也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研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问题,对于系统地构建企业研发机构政策体系,营造有利于市场主体蓬勃发展的良好环境,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建设现状

1.1 数据说明

为全面真实地反映山西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情况,根据两方面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一方面是统计数据,包括《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山西统计年鉴》和《山西科技创新发展报告》,数据截止至2020 年底。另一方面是调查数据,通过向山西省各市规上工业企业发放调查表,共发出调查表350 份,回收有效调查表327 份,调查数据范围为2019 年—2021 年。

1.2 总体情况

总体上,截止至2020 年底,山西省共有规上工业企业5 480 个,办有研发机构1 092 个,其中有研发机构的企业为1 070 个,开展R&D 活动的企业为855 个,分别占山西省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20%和16%。同期,全国共有规上工业企业399 375 个,其中有研发机构的企业为94 072 个,开展R&D 活动的企业为146 691 个,分别占全国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24%和37%。

从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数、开展R&D 活动的企业数、研发机构数量、研发机构人员数量、研发机构经费支出、新产品项目数、专利申请数等指标看,山西省总体排在全国中游水平,但在中部六省中处于落后位置。

1.3 开展R&D 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逐年提高,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8 年—2020 年,山西省有研发机构和开展R&D 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逐年提高。其中,2020 年山西省有研发机构规上工业企业为1 070 个,所占比重为20%,低于24%的同期全国平均水平。2020 年山西省开展R&D 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为855 个,数量创历史新高,但所占比重仅为16%,不足同期全国平均水平37%的一半。

图1 山西省规上工业企业R&D 活动年度情况

1.4 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持续增加,新产品开发与专利申请数增幅明显

自2015 年以来,山西省规上工业企业办研发机构经费支出持续较大幅度增长。2020 年,山西省规上工业企业办研发机构经费支出138 亿元,比2015 年的34 亿元大幅增长307%;新产品开发项目总计6 539 项,比2015 年的1 910 项增长242%;专利申请数为8 444 件,比2015 年的3 569 件增长137%。其中,大型工业企业办研发机构经费支出占总支出的50%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占总项目数的63%。

1.5 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以自主研发项目为主,制造业最为活跃

根据调查数据,2019 年—2021 年期间,327 家企业共开展研发项目11 902 项,其中企业自主研发的项目9 650 项,产学研合作研发的项目1 352 项,获得财政支持的科研项目900 项,分别占研发项目总数的81%、11%和8%。制造业企业办研发机构经费支出最多,达到120 亿元;制造业、采矿业、其他行业分别占研发机构经费支出总数的87%、10%和3%。

1.6 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人员量质齐升,有效推进企业创新

根据调查数据,2019 年—2021 年,327 家企业研发人员数从31 751 人增长到37 285 人,增长了17%,研发人员中博士和硕士的占比也从10%增长到12%,研发人员数量和研发人员素质均得到了提升,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2 存在的问题

2.1 研发机构建设相对滞后

研发机构为企业创新活动特别是技术含量较高的科研活动提供了技术资源及长期稳定的研发人员队伍,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支撑[3]。2018 年—2020 年山西省有研发机构和开展R&D 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及其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比重逐年提高,但比重依然较低。其中,2020 年山西省开展R&D 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为855 个,数量创历史新高,但所占比重仅为16%,远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37%)。同时山西省规上工业企业办研发机构数量、机构人员数量、机构经费支出、新产品和专利数量虽然在全国处于中游位置,但均落后于中部其他省份,研发机构建设相对滞后。研发活动主要集中在少数企业,仍有84%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没有开展研发活动,大多数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和科技核心竞争力。

2.2 研发机构地域分布较不平衡

受山西省历史发展及各地资源禀赋的影响,各市在经济总量、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也直接导致了研发机构建设的不平衡。例如:省会太原市作为山西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企业普遍规模较大,产业结构较为完善,技术、人才、信息等创新要素较为充足,因此太原市规上工业企业办研发机构数量、人员、经费支出等均排在山西省首位,研发机构经费支出甚至接近全省的三成。但是,个别地市由于经济体量较小或产业结构单一,研发机构发展水平较低。例如:朔州市是典型的能源型城市,企业对创新活动需求不大,造成整个朔州市创新活动不够活跃,研发机构人员数量和经费支出仅占山西省的2%。

2.3 研发机构行业发展较不均衡

山西省工业结构较为完备,涵盖制造业、采矿业及“三供一业”[4]。在制造业领域中,不论是传统的冶金、化工,还是科技含量高的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都需要较为完备的技术研发体系作为支撑。因此,制造业企业办研发机构数量、人员、经费支出、新产品项目和有效发明专利等在山西省的占比均高于八成。但是,山西省是典型的能源大省,煤炭、电力等能源类企业,尤其是洗煤行业对于创新基本无需求,普遍没有研发机构及创新活动,研发机构建设发展水平较低。

2.4 研发机构创新活动较不活跃

统计数据显示,2020 年山西省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数为1 070 个,开展R&D 活动的企业数为855 个,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数和开展R&D 活动的企业数倒挂。同时,2020 年山西省规上工业企业办研发机构比2019 年大幅增长125%,但是研发机构经费支出增长67%,并未出现同步增长。这反映出部分规上工业企业特别是一些发展方式粗放的资源类、纯生产加工类、混凝土、“三供一业”企业,以及规模较小的企业通过研发活动全覆盖工作推动建立了研发机构,但思想认识不完全到位,创新需求不强,创新动力不足,创新经验缺乏,主动创新的意愿和能力不强,并未真正进行研发创新活动。

2.5 研发机构协作创新亟须进一步深化

2019 年—2021 年被调查企业共开展研发项目11 902 项,其中产学研合作项目1 352 项,仅占研发项目总数的11%。大中小企业研发机构开展研发活动协同融通程度不深,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注入创新活力的作用发挥不够明显[5]。企业主体独立创新或与关联企业合作创新较多,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开展产学研合作研发较少,联合创新网络不够完善,创新要素和资源利用率不高,创新活动效果和成果需进一步强化,呈现出开放、合作、协同、融通程度不深等现象。

3 对策建议

3.1 以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为战略牵引,大力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以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为战略牵引,培育一流创新主体为目标,按照“创办一批,成长一批,壮大一批”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引导企业研发机构提质升级,逐步形成大中小接续创新,强中弱梯次推进的创新主体培育体系。加强研发机构的分层分类管理,对于已经建有国家、省级创新平台,或者已经建有较高水平研发机构的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提质增效”计划,鼓励企业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实验室、科技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促进创新平台进一步对标一流,实现“从有到强”的跃升;对于尚未建设研发机构的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扩面增量”计划,针对性推进企业建设适合自身发展的工业设计中心、研发部门、监测中心等研发机构,乃至3~5 人的小型研发小组,完成“从无到有”的突破。

3.2 以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和太忻一体化经济区为南北引擎,结合地区产业资源优势,布局各类创新载体

把握科技创新的区域集聚规律,结合地区产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省级重点创新平台和基地,构建形成覆盖优势领域、梯次衔接的创新平台体系。以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和太忻一体化经济区为南北引擎,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建设一批需求牵引、多元共建、体系开放、水平一流的研发机构,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创新中心。以晋北清洁能源、生态环保、生物医药、通用航空产业等为基础,以晋东南煤炭深加工及清洁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产业等为基础,以晋南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为基础,分别打造各具特色的创新平台和基地,构建创新平台体系空间布局[6]。

3.3 以新型研发机构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建设抓手,稳步统筹推进,构建创新新格局

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产业布局职能,围绕山西省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现代煤化工、新材料等支柱性产业集群布局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初期给予稳定运行支持,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稳步发展,梯次推进,形成“政产学研金服用”紧密结合、创新系统联动、全产业覆盖的良好发展格局。发挥政府导向作用,从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和关键性需求出发搭建创新平台,整合各方资源,统筹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等工作,着力打通产业链、创新链、技术链、人才链和价值链,构建起稳定的产学研创新联盟,最大限度对资源类、纯加工类企业进行覆盖,助力创新活动进行。

3.4 以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为指导要求,围绕创新链灵活配置创新要素,实现协同创新

立足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要求,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灵活配置创新要素,充分发挥大企业在区域科技创新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深化合作,实现协同创新[7]。以大带小,引导大型骨干企业广泛带动形成“辐射圈”,通过技术成果转让、委托研发、技术合作等方式将研发资源向中小型企业转移和共享。以下促上,结合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发展情况,以下游产业对技术、工艺及产品的需求,促进上游企业开展针对性的研发活动。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加快建设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大师工作室等创新合作平台。鼓励产教建立战略层面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高校研发实力雄厚和企业创新活跃度高的优势,鼓励校企共同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引导产教联合布局创新链,实现科研攻关能力与产业化能力优势互补[8]。

3.5 以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为战略机遇,强化开放交流,营造创新氛围

以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为战略机遇,全新认识山西省毗邻京津冀、环渤海、中部及“一带一路”的区位优势,融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奋起直追,主动承接京津冀地区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积极引进京津冀科技、资金等创新要素,通过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建设京津冀科技成果中试转化应用平台和基地。围绕山西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带动产业升级、培育高新产业和实现成果转化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坚持对标一流,组织省内骨干企业深入沿海发达省份和内陆先进地区,靠前学习先进技术,开拓创新视野,推动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合作。持续主办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晋阳湖”集成电路和软件业峰会、中国(太原) 人工智能大会等,依托高端展会、论坛的宣传效应和平台效应,扩大山西省企业对外宣传,为引入高端创新人才、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强化山西省企业与业内高端人才团队、先进企业开展横向交流合作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规上经费支出山西省
数字说话
中国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的公平性研究
——基于Gini 系数和Theil 指数的测算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2020年1—4月全国酿酒产业产量1506万千升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淮北市“四基一高一大”新兴产业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前11月全省规上工业累计增长8.4%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论高校经费支出绩效评价的工具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