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莹莹,李 平,蒋丹丹
在剖宫产的发展和育龄妇女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下,越来越多产妇选择剖宫产,但该方式作为一种侵入性手术,会对产妇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术后伤口疼痛感较强,加上产后身体虚弱,而此时又因角色转变,需面临母乳喂养问题,导致其心理压力增大,并出现抑郁情绪,其中尤以初产妇最明显[1-2]。有研究表明,有60%~80%的产妇会在孕期和产后期间经历不同程度的抑郁,即使中途有短暂的好转,但也会很快陷入抑郁,经常担心无法照顾婴儿,并对周围的人充满敌意,严重时甚至可能产生自杀倾向[3]。目前对于该类疾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但由于担心抗抑郁药物的成瘾性以及药理学对母乳喂养的不良影响,临床多选择非药物治疗,而既往所采用的产后健康教育主要以产妇被动接受为主,抵触情绪较大,致使护理依从性降低,效果不甚理想[4]。因此有必要加大心理支持的宣传力度,以改善产妇的心理健康。刺激-机体-反应理论(S-O-R)是指服务对象受到外部因素刺激时发生的认知和情绪变化,相应的变化可改善其行为和依从性[5]。但其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较少,因此本研究对实施剖宫产的产后抑郁初产妇采用基于S-O-R模式下的心理弹性支持干预,以期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经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及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医院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42例剖宫产产后抑郁初产妇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n=71)和研究组(n=71)。纳入标准:1)EPDS评分≥13分;2)单胎妊娠;3)接受剖宫产的初产妇;4)既往无抑郁症史。排除标准:1)胎儿畸形;2)伴有严重母婴感染;3)存在认知沟通障碍;4)有精神病史。两组在干预6个月期间,出现10例失访,研究组和常规组各失访5例,最终两组各66例。常规组年龄21~33(26.48±2.83)岁;孕周38~41(39.67±1.14)周;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25例,本科/专科34例,硕士及以上7例。研究组年龄22~32(26.37±2.75)岁;孕周37~41(39.54±1.19)周;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22例,本科/专科38例,硕士及以上6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常规组
产后予以常规健康教育。1)入院时,与产妇及其家属进行面对面交流,指导其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与营养摄入,并指导其学会自我调节,尽可能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鼓励配偶和朋友加强与产妇的情感沟通,关心和照顾产妇,加快其对母亲角色的适应。2)出院前发放居家康复手册,引导产妇定期复诊,及时回答产妇疑问。3)出院后每月进行电话随访,回答产妇问题,缓解负面心理情绪,同时每隔2个月举办1次健康讲座,指导其进行科学育儿、居家康复、母乳喂养。
1.2.2 研究组
给予基于S-O-R模式下心理弹性支持。1)建立一个由医生(1人,负责病情诊治)、护士(4人,负责产妇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和辅助心理咨询师进行相应心理支持)和心理咨询师(1人,负责对产妇提供心理疏导)组成的护理小组。2)实施。外部刺激:邀请产妇实施一对一个性化心理咨询,利用循环提问、假设性提问法,充分了解其对产后抑郁的认知情况和自身现存问题,每周1次,每次60 min;对家属进行治疗性会谈,了解其对产妇情绪的认知感受及存在的困难和误区,归纳总结其所提出的问题,每次60~90 min,每月2次。整理得出共性问题(婴幼儿喂养、产后运动康复、并发症预防、抑郁知识等)和个性化问题(睡眠质量、产后形体恢复、家庭关系等)。认知情感:针对上述整理的问题,给予产妇针对性管理。出院前产妇扫码加入微信群,护士标注产妇实名制,针对共性问题,小组每周六/周日在微信群进行健康教育在线直播,每次40 min;对于个性化问题,指导产妇关注微信公众号,小组定期发放相关知识,其中包括随访广播(发布一对一护理信息或温馨提示进行沟通)和咨询(产妇可根据需求提问,小组根据其自身情况、家庭环境、文化水平提供针对性的回答、安慰)2个板块,并鼓励产妇积极学习咨询。记录产妇生活中的负面情绪事件,进行再现场景和角色扮演,引导其乐观面对,获得积极结果;之后在群内讲解反面和示范性案例,引导产妇理解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以及所造成的变化,并引导其从积极的角度考虑当前的情况。每周借助微信群安排1次同伴教育,即邀请产后恢复成功的初产妇,分享其康复经验、心得和注意事项,建立病友群,帮助产妇分享情感经历、育儿困难,并解决彼此的问题。护士定期在群内组织知识讲座,邀请家属和产后妇女一起参加,除对产后抑郁知识进行宣教外,还进行注意力转移、渐进式放松、音乐治疗等康复训练的示范讲解,完毕后将其发放至群内,嘱产妇浏览打卡,每周2次,每次45 min。3)响应。每周以电话随访的方式指导产妇严格执行康复计划,鼓励其每天睡前对今天完成的康复项目进行自检,例如是否按照医护要求实施,每问都有“是”或“否”2个答案,最后,要求其利用一段话进行总结,并制订明日计划。两组均持续干预6个月。
1.3.1 抑郁程度
干预前及干预1、3、6个月后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评估,总分30分,分值越高表示抑郁情绪越严重[6]。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37。
1.3.2 心境状态
干预前、干预1、3、6个月后采用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CPSS)评估,总分70分,分值越高表示产妇感受到的压力越大,心境状态越差[7]。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80。
1.3.3 睡眠质量
干预前及干预1、3、6个月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价,总分0~21分,分值越低表示睡眠情况越好[8]。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45。
1.3.4 生活质量
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选取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问卷(WHOQOL-100)[9]中独立性、躯体、心理、社会功能4个维度进行评估,每个维度均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760。
表1 两组初产妇干预前后EPDS得分比较 单位:分
表2 两组初产妇干预前后CPSS得分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初产妇干预前后PSQI得分比较 单位:分
表4 两组初产妇干预前后WHOQOL-100得分比较 单位:分
剖宫产技术在围产医学的发展下已越来越成熟,成功率也不断升高,我国剖宫产率居亚洲首位,达46.2%[10]。然而对于孕产妇来说,剖宫产作为一种创伤性手术,其不仅会损伤产妇身体,还会导致其负性情绪(焦虑、紧张)的出现,从而引起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并产生睡眠不足、烦躁易怒等一系列生理变化[11]。有学者发现,在身体恢复和心理调整能力方面,剖宫产术后产妇普遍低于顺产产妇,其中初产妇的自理能力较弱,对于育儿和身体恢复方面的知识较为缺乏,在经历妊娠和分娩后,心理生理会发生剧烈变化,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直接影响其睡眠,加重其身心负担[12]。因此,初产妇剖宫产术后的康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以往常规的产后健康宣教较为片面,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不断转变,越来越多临床逐渐开始加强对产妇的心理问题的关注。一些研究认为,心理弹性人格特质稳定,当个人处于不利环境时该特质会使其变得消极,故通过对产妇个人心理状态和应对逆境的能力的调节,能够影响其生理心理和行为[13]。S-O-R理论则强调通过对人的鼓励来充分改善其情感状态[14]。在基于S-O-R模式上进行心理弹性支持可从个人动机、行为等方面实施干预,增进医护间的沟通,改善病人心理健康,建立动机,纠正以往传统护理的不足和误区,助其掌握正确的自护行为技能。目前将其用于产后抑郁病人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将其用于该类产妇中显示,经干预后产妇EPDS、CPSS得分明显降低,表明该方案能够增强对产妇心境状态的调节,以改善其抑郁程度。分析原因在于育儿压力是产妇产生抑郁状态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第一阶段,与产妇及其家属进行一对一沟通交谈,通过对其现存问题的详细了解,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根源上消除产妇负面情绪的产生。此外,在干预期间借助微信群的建立,从信息咨询、同伴教育、健康讲座等方面鼓励帮助产妇树立正确思想和信心,提供全面系统的心理支持,消除家庭成员之间的隔阂,以增强家庭对产妇的支持安抚力度,减少自身压力负荷,为其抑郁症状的改善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产后身体的恢复;鼓励产妇在干预期间进行自我监测并及时反馈,发现问题并尽快解决,可最大限度地改善产妇情绪状态,降低抑郁程度[15-16]。
一方面,焦虑、担忧等情绪会导致产妇脑内神经递质水平失衡,使其难以入睡,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另一方面,母亲角色的转变及剖宫产所带来的疼痛会影响产妇睡眠[17]。吴静等[18]的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干预结合信息-动机-行为技巧理念能改善产后抑郁病人负性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本研究发现,基于S-O-R模式下心理弹性支持可明显改善产妇睡眠质量,与既往研究结果类似。分析原因,基于S-O-R模式下心理弹性支持能够改善产妇睡眠质量。分析原因在于微信所采用的图像、动画具有可重复观看的特点,期间根据产妇教育背景的不同通过智能大数据推送匹配内容,让其能够更轻松地吸收健康知识,以提高知识掌握率,并结合同伴教育,从产妇角度分享康复经验感受,易于产妇接受,使其能够快速吸收并消化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教育质量,以纠正其对新生儿出生的错误看法,并在心理、动机的驱动下尽快完成角色转换,促进心理健康,有效避免因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增加导致心理应激水平增加而引起的睡眠紊乱[19]。
产后抑郁会导致产妇产生情绪失落,缺乏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不想与任何人交流,且随着抑郁症状的加重,产妇还会有自杀念头,给其自身、家庭及其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0]。本研究中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WHOQOL-100得分更高,表明该方案能够提高产妇生活质量。该方案侧重于结合产妇对康复知识的认知和个体情感,在干预期间根据产妇所存在的产后抑郁问题区分共性和个性问题,灵活改进护理干预内容,引导其能够根据自身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并重视产妇反馈,使其能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地改善产妇躯体功能和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同时,S-O-R模式是当前临床上较为新颖的干预模式,其通过引导病人表达感受,助其构建可行性目标,并针对问题采取行动,可有效提高产后产妇生活质量,对临床护理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与相关研究[21]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基于S-O-R模式下心理弹性支持能够帮助剖宫产产后抑郁初产妇转变心境状态,降低心理压力,减轻产后抑郁程度,改善睡眠质量,提升生活质量。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样本量较少且病例分布区域较为局限,未对病人进行长期随访,且未对产妇类型进行细化,在今后还需改进上述不足来进一步验证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