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障碍康复训练在多动症儿童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4-04-22 06:33杜晓燕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多动症康复训练障碍

杜晓燕

(新泰市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山东泰安 271200)

多动症是小儿阶段的主要精神行为障碍疾病之一,患病后常见情绪冲动、活动过度及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表现,不仅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其病症也容易迁延至成年阶段,对其学习、生活等均产生不良影响[1-2]。 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口服药物方式治疗儿童多动症,服用药物可短期形成症状控制作用,但对相关病症的改善效果并不满意,进而需要开展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措施[3-4]。 执行障碍康复训练是精神行为障碍的有效干预方法,通过对行为冲突产生抑制作用达到增强小儿在执行障碍中的大脑活动和行为表现,其可延伸至日常生活中,最终促进病情改善[5]。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2021 年8 月—2023 年7 月收治的86 例多动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提高多动症儿童的康复训练效果,采取执行障碍康复训练方法,通过与常规康复指导的效果相比较,验证执行障碍康复训练模式是否为多动症儿童带来临床获益。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86 例多动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因活动过多、情绪冲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入院;(2)符合《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疗建议》中多动症的诊断标准[6];(3)年龄6~13 岁;(4)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自闭症;(2)伴有智力障碍、器质性疾病或发育迟缓。 本研究已获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 例。 对照组:男25例,女18 例;年龄6~12 岁,平均年龄(8.74±0.96)岁;病程3~15 个月,平均病程(9.72±1.48)个月。观察组:男23 例,女20 例;年龄6~13 岁,平均年龄(8.77±0.93)岁;病程3~17 个月,平均病程(9.68±1.51)个月。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指导。采取温和亲切的态度和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及时发现患儿日常所存在的不良行为,并予以纠正,针对家属开展关于疾病、 治疗及日常注意事项的健康教育,要求家属在日常照护时保持良好的耐心,避免对患儿产生负面影响,指导家属积极培养患儿的兴趣爱好,尽量多地投入到户外运动中。康复指导连续开展3 个月,居家患儿采用微信平台进行沟通和指导。

观察组采用执行障碍康复训练。应用虚拟现实互动康复训练系统,主要包含持续反应、优势反应和干扰反应3 个训练模块。(1)持续反应抑制训练:开启设备并设定为第3 视角模式,使患儿持续体验昆虫在洞穴中飞行路径的感受, 过程中设置多种奖励配置,通过患儿视觉、注意力及头部活动等变化在洞穴中躲避障碍从而得到相应的奖励。该项训练设置6 个不同阶段,指导患儿由易至难参与训练,碰撞障碍则再次重启训练, 强化其控制力、 专注力及反应行为的提高。(2)优势反应抑制训练:在前一阶段体验昆虫在洞穴中飞行后,告知其连续飞行距离,再引导开始下次循环训练,每次均为飞行开始直至碰撞障碍为止,鼓励患儿并协助建立下次飞行距离目标。将两次飞行训练作为1 组,两次分别设定不同目标,在第二次飞行时要求不碰触奖励设置,依次来抑制优势。(3)干扰反应抑制训练:持续进行洞穴飞行训练,在既定障碍的基础上将奖励设置也作为障碍物,在飞行时注意对其进行躲避,持续记录其移动距离。训练时间为60 min/次,每隔2 d 开展1 次,连续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多动症状:训练前后,应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评定量表(SNAP-IV)进行评估,量表包括多动-冲动、对立违抗、注意缺陷3 个维度,合计26 项条目,各个项目均为4 级评分制(0~3 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多动症状越轻。

(2)认知功能:训练前后,使用Conners 父母用症状问卷(PSQ)进行评估,量表包括多动指数、冲动-多动、心身问题、焦虑、学习问题、品行问题6 个维度,合计48 个项目,各项目均为4 级评分制(0~3 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认知功能越好。

(3)病情状况:训练前后,采用Conner 简明症状量表(ASQ)进行评估,量表中包括10 项条目,各个项目均为4 级评分制(0~3 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病情程度越轻。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多动症状比较

训练前,两组SNAP-IV 量表中各个维度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SNAP-IV 量表中各个维度评分均较各组训练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多动症患儿SNAP-IV 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多动症患儿SNAP-IV 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训练前比较,aP<0.05。

组别多动-冲动训练前 训练后对立违抗训练前 训练后注意缺陷训练前 训练后对照组(n=43)观察组(n=43)t 值P 值20.84±2.67 20.79±2.78 0.085 0.932 12.57±1.86a 9.92±0.85a 8.497 0.000 17.05±2.43 17.09±2.45 0.076 0.940 9.57±1.25a 7.21±0.54a 11.365 0.000 21.08±3.06 21.05±2.98 0.046 0.963 13.56±1.95a 10.71±1.73a 7.169 0.000

2.2 两组认知功能比较

训练前,两组PSQ 量表中各个维度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PSQ 量表中各个维度评分均较各组训练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多动症患儿PSQ 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多动症患儿PSQ 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训练前比较,aP<0.05。

组别多动指数训练前 训练后冲动-多动训练前 训练后心身问题训练前 训练后对照组(n=43)观察组(n=43)t 值P 值8.11±1.56 8.13±1.55 0.060 0.953 3.94±0.82a 2.13±0.38a 13.133 0.000 7.89±1.45 7.93±1.47 0.127 0.899 1.92±0.36a 1.28±0.19a 10.310 0.000 7.57±1.35 7.54±1.39 0.102 0.919 1.31±0.59a 0.64±0.21a 7.015 0.000组别焦虑训练前 训练后学习问题训练前 训练后品行问题训练前 训练后对照组(n=43)观察组(n=43)t 值P 值7.95±1.22 7.97±1.31 0.073 0.942 1.45±0.56a 0.91±0.17a 6.051 0.000 8.59±1.42 8.63±1.35 0.134 0.894 3.91±0.82a 2.47±0.48a 9.938 0.000 7.71±1.36 7.73±1.35 0.068 0.946 4.07±0.73a 2.43±0.26a 13.878 0.000

2.3 两组病情状况比较

训练前,两组ASQ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ASQ 评分均较各组训练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多动症患儿ASQ 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多动症患儿ASQ 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训练前比较,aP<0.05。

组别训练前 训练后对照组(n=43)观察组(n=43)t 值P 值23.92±2.47 23.89±2.51 0.056 0.956 17.68±1.73a 12.76±1.46a 14.252 0.000

3 讨 论

儿童多动症主要是指以行为障碍为典型特征表现的小儿神经综合征, 该疾病具有复杂的发病机制,遗传、脑损伤、神经损伤以及机体营养缺失等均会促进疾病的发生[7-8]。 多动症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及生活学习均会产生影响,需尽早接受合理控制,如病情持续存在及发展会进一步增加其家庭压力,甚至会由于成年后缺乏自控能力而危害社会安全[9-10]。目前,多动症儿童多采取口服药物治疗方式,但由于患儿的病因与类型等存在差异, 且多数患儿均同时伴有心理障碍,导致口服用药治疗效果不满意,也容易出现症状反复发作的问题[11-12]。

近年来,临床越来越关注多动症患儿的综合干预方案, 在口服药物时联合开展不同的康复训练方法,通过指导训练对其情绪、感觉以及行为等均形成改善作用,还能有效纠正其不良行为,积极提高其认知功能[13-14]。 传统的康复训练方式主要是根据既往临床经验对患儿实施相关指导,但其干预过程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对于患儿的干预也缺少理论支持,常常达不到预期的干预效果。执行障碍康复训练借助了新型虚拟现实技术,可促使患儿深深投入到训练环境中,有效避免其他环境因素对训练所形成的影响,有助于患儿持续保持专注性[15]。 同时,该种康复训练方式能够调动患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自觉自愿地接受训练,从而转变自身状态,还有利于提高认知能力。

研究结果显示,训练后,观察组SNAP-IV 各个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出执行障碍康复训练能够更迅速地缓解患儿症状,抑制情绪、行动、注意力等方面的症状表现。 研究结果显示,训练后,观察组PSQ 各个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现出执行障碍康复训练可积极提高患儿的认知功能。研究结果还显示,训练后,观察组ASQ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证实执行障碍康复训练可有效控制患儿病情程度,达到积极的病情控制效果。

综上所述,在多动症儿童中采取执行障碍康复训练可明显减轻患儿症状,改善病情程度,提高认知功能,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多动症康复训练障碍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多动症不一定是坏事
跨越障碍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房子犯了多动症
与多动症儿子一同成长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