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督导联合微信互动对肺结核患者心理状况及依从性的影响

2024-04-22 06:33欧旺飞王娇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复查督导肺结核

欧旺飞,王娇

(1.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558000;2.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感染科,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558000)

肺结核为乙类传染病,病灶主要位于肺组织、胸膜、气管等部位。 据调查,肺结核发病率为14.03/10 万~42.36/10 万,高发群体包括农民、流动工人、学生等[1-2]。规律用药是控制病情的关键,在此基础上进行饮食及运动管理,患者一般能够获得良好预后。 但患者出院后,其服药依从性可受到经济状况、疾病认识、年龄等因素的影响[3]。 不仅如此,肺结核属于消耗性病症,治疗期间容易出现各种负面情绪, 进一步影响用药行为[4-5]。 考虑到服药行为与负面情绪之间存在恶性循环风险,在延续性护理过程中,应兼顾用药行为的持续性督导随访以及患者心理状态的及时调整。家庭督导的核心是由患者的家庭成员提供督导支持,督促患者在家属的面视下遵医嘱服用药物。微信随访是近年来延续性护理方式创新的重点,相较于单纯使用电话的传统随访模式,前者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并可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随访服务。 本研究选取2022 年1月—2023 年1 月我院收治的90 例肺结核患者为对象,对家庭督导联合微信互动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其对患者依从性与心理状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90 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45)中男24 例,女21 例;年龄31~63 岁,平均年龄(43.15±4.29)岁。 观察组(n=45)中男26 例,女19 例;年龄33~65 岁,平均年龄(42.79±5.1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肺结核的诊断标准[6];(2)年龄18~65 岁;(3)根据活动性评价[7]结果,予以化学治疗;(4)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认知功能正常;(5)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6)初治涂阳患者;(7)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伴精神疾病;(2)难以配合完成微信互动;(3)独居,或家庭关系复杂,不具备实施家庭督导。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参考居家治疗指南[8],确定治疗计划,并在出院前完成各项指导内容,包括强调用药的重要性,针对性讲解药物治疗方案,指导患者学习居家期间的情绪调整方法等。 出院后,两组按如下方式进行延续护理。

对照组行常规延续护理:(1)定期以电话沟通方式了解患者治疗现状、药物反应等,并做好详细记录;(2)主动询问患者饮食及生活管理、减少接触与隔离等相关措施的自行情况,了解患者的疑惑、顾虑等,给予详细解答;(3)重视家庭、社会歧视等因素对患者造成的精神压力, 不定期评估患者近期的心理状况,重点关注悲观、绝望、抑郁等负面情绪,通过心理疏导,逐步缓解其精神压力,保障心理健康。

观察组在上述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家庭督导与微信互动。 家庭督导:(1)家庭督导前准备工作。 入组后,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详细了解家庭关系,筛选能够提供稳定照顾与督导支持的家庭成员,围绕家庭督导进行针对性培训。培训采取小组学习、 “一对一辅导” 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内容涉及监督患者用药的重要性,定期复查的主要意义,患者消毒与隔离措施应用的效果等,消除家庭歧视因素,提升患者家属的应对能力。 完成培训后,对所有参与培训的家庭成员进行简单考核,选择一名通过考核的家属作为督导员,并建立单独联系渠道。 (2)全程实施家庭督导。 患者出院后,由督导员提供全程督导,提醒患者及时、规范用药,并详细记录用药情况,包括时间、剂量、药品名称、副作用情况、用药后反应等。随访人员及时与督导员进行电话沟通,15~20 min/次, 依从性良好者间隔1 周随访1 次, 依从性差者适当增加随访次数,并在发现不合理用药行为后,及时安排家庭随访,通过面对面指导方式, 再次强调服药依从性差伴随的风险,要求患者及时纠正。 微信互动:(1)利用微信平台推送肺结核患者心理调节相关科普视频、文章。 结合既往肺结核病例的负面情绪特征、常见诱因,由专科护士收集质量较高、 可读性较好的心理治疗知识,并整理与患者情绪自我调节相关的技巧、典型病例的情绪自我管理经验等,形成较完整的自学材料。 通过微信平台,定期推送自学材料,并嘱督导员与患者共同学习。(2)跟踪患者学习情况与心理状态变化。不定期通过微信聊天方式,了解患者学习科普视频、文章的心得,并询问患者近期心理状况,引导其分享近期遇到的问题,提供 “一对一疏导” 服务,帮助患者释放情绪。 (3)病友之间的微信互动。 建立微信群,以实现心理健康目标为导向, 引导患者之间相互交流心得,通过积极互动,分享经验,共同进步。

两组均干预3 个月。

1.4 观察指标

(1)服药依从性、按时复查率。 干预前、后采用客观数据与主观评估相结合的判断方式评估依从性,前者指一周内患者不遵医用药次数,后者指中文修订版Morisky 服药依从性量表[9]评分。依从性量表共8 个条目,计分0~1 分,总分8 分。 服药依从的判断标准:量表评分≥6 分,且不遵医用药次数≤2 次。所有患者均被要求定期复查,干预前复查率的统计,以出院后第1 个月复查情况为准。

(2)心理状态。干预前、后采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10]评估焦虑状态,此表共7 个条目,总分21 分;抑郁采用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11],共9 个条目,总分27 分,得分与焦虑、抑郁状态呈正相关。

(3)疾病负担。干预前、后采用自我感受负担感量表[12]进行评估疾病负担,该量表含身体负担、经济负担、情感负担,10 个条目,总分50 分,得分与负担感呈正相关。

(4)护理满意度。 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 总分100 分,81~100 分为满意,60~80 分较满意,<60 分为不满意,总满意=(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服药依从性与按时复查率比较

干预前,两组服药的依从率、按时复查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个月后,观察组服药依从率与按时复查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与按时复查率比较[n(%)]

2.2 两组心理状况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GAD-7、PHQ-9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个月后,两组GAD-7、PHQ-9 评分均低于干预前, 且观察组GAD-7、PHQ-9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肺结核患者心理状况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肺结核患者心理状况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GAD-7干预前 3 个月后PHQ-9干预前 3 个月后观察组(n=45)对照组(n=45)t 值P 值8.98±1.12 8.91±0.96 0.318 0.751 2.94±0.46*4.01±0.96*6.743 0.000 7.13±1.12 6.98±1.11 0.638 0.525 1.93±0.33*2.87±0.97*6.154 0.000

2.3 两组疾病负担感比较

干预前,两组负担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个月后,两组负担感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负担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肺结核患者疾病负担感比较[(±s),分]

表3 两组肺结核患者疾病负担感比较[(±s),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身体负担干预前 3 个月后经济负担干预前 3 个月后情感负担干预前 3 个月后观察组(n=45)对照组(n=45)t 值P 值14.00±2.13 14.07±1.91 0.164 0.870 11.08±1.86*12.14±2.05*2.569 0.012 5.05±0.90 5.10±0.92 0.261 0.795 2.05±1.08*3.07±0.92*4.823 0.000 14.04±1.97 14.00±1.88 0.099 0.921 11.11±2.01*12.13±2.14*2.331 0.022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肺结核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延续护理是持续性监督管理居家治疗、提高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的重要方法。 根据既往管理经验,在患者出院后,受到环境转变、缺乏有效监管、认知水平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依从性低、未按时进行复查等现象。不仅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用药依从性差的危害逐渐显现,病情控制效果欠佳,持续治疗造成的经济负担与精神压力,将增加患者出现心理问题的风险。从改善患者预后角度考虑,在延续护理期间,有必要围绕服药行为与患者心理活动的变化,给予恰当指导,促使患者形成规律用药的习惯,并帮助患者妥善处理负面情绪。

本研究对家庭督导与微信互动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观察组服药、复查的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王佳佳等[13]发现,利用微信平台进行督导管理,患者的用药依从率提高了13%;赵茜等[14]指出,在健康管理中应用微信平台,患者的按时复查率可达100%。 分析其原因,主要与家庭督导员提供的全程、持续性督导支持有关。 相较于医护人员通过电话提醒患者用药的方式,由具有较强责任心、具备一定护理能力的家庭成员监督患者用药,具有更强的时效性。在监督员叮嘱患者按时用药、复查的过程中,家庭成员表现出的理解与关怀,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治疗疾病的动力, 提升坚持用药的主动性。本研究对两组心理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GAD-7、PHQ-9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即微信互动与家庭督导的联合应用,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既往结论一致[15]。 在延续护理中,家庭督导的主要目的是监督患者用药, 而监督过程中,患者与监督员、其他家庭成员的积极沟通,以及家庭成员体现出的充分理解,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 而微信互动过程中, 不论是鼓励患者自主学习情绪调节技巧、心理疏导科普文章及视频,还是病友之间的互动交流,均能够影响患者的情绪管理能力及心态。

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过程比较漫长,期间容易出现较严重的疾病负担感。 本研究发现, 观察组身体、经济、情感3 个维度的负担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李凤娟等[16]发现,在给予动机访谈的同时,围绕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进行干预,患者身体、经济、情感3 个维度的评分均降低。 本研究中,观察组所用微信互动方案,各项干预措施主要围绕心理疏导、情绪自我调节能力的提升,而家庭督导则能够对患者的治疗动机产生影响。结果证实,该方案能够降低疾病负担水平,与上述结论具有相似性。 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更高(P<0.05),即以微信平台为基础的互动联合家庭督导方案,能够改善患者对延续服务质量的主观评价。

综上所述,在肺结核延续护理期间,家庭督导联合微信互动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服药、复查的依从性,降低疾病负担感,并提升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复查督导肺结核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肺结节≠肺癌,发现肺结节如何复查?
勘 误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立足督、导、评 创新督导工作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民国时期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及启示
疣状皮肤结核合并继发型肺结核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