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模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饮食营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4-04-22 06:33田美娇张尊慧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终末期分值肾病

田美娇,张尊慧

(商河县人民医院血透室,山东济南 251600)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作为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肾脏替代疗法,可以有效延长其生存时间。 饮食营养管理是MHD 患者护理中的重要单元,其基本原则为低钾、低盐、低脂与低嘌呤,并注意保证患者的机体营养状态[1]。 然而,常规护理中主要采用口头讲解、发放健康手册等方式进行饮食营养指导,虽然可以帮助患者理解相关知识, 但难以调动其行为转变意愿,所以饮食依从性并不理想[2]。因此,探寻合理的护理模式保障MHD 患者饮食营养管理效果十分必要。 1984年, 美国心理学专家Prochaska 提出了行为转变理论(TTM),其认为个体行为转变是一个持续、循序渐进且复杂的过程,根据患者在不同阶段的健康需求采取对应的干预措施,可以准确指导其健康行为,为疾病管理提供有利的支持[3]。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1 年9 月—2022 年8 月于该院行MHD 治疗的82 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为对象, 分析基于TTM 理论的护理模式在其饮食营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该院行MHD 治疗的82 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参照《内科学》第9 版[4]中对于终末期肾病的诊断标准, 有MHD 治疗指征;MHD治疗时间在3 个月以上, 每周规律透析2 次或3 次;预计生存时间>6 个月;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沟通能力良好;患者与其家属对于研究方案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合并胃轻瘫、胃肠动力功能障碍、消化道出血等胃肠系统疾病;合并凝血功能异常、恶性肿瘤、其他器官功能不全;合并急性肾损伤;患有精神障碍。本研究已获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 例。对照组男22 例,女19 例;年龄44~79 岁,平均年龄(55.50±4.85)岁;透析时间6~22 个月,平均透析时间(15.24±3.08)个月;原发病类型为糖尿病肾病16 例,肾小球肾炎15 例,慢性肾炎5 例,高血压肾病5 例;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上5 例,初中13 例,小学23 例。 研究组男22 例,女19 例;年龄44~79 岁,平均年龄(55.48±4.86)岁;透析时间6~22 个月,平均透析时间(15.28±3.12)个月;原发病类型为糖尿病肾病16 例,肾小球肾炎15 例,慢性肾炎5 例,高血压肾病5 例;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上5 例,初中13 例,小学23 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即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遵照医嘱落实相关诊疗服务项目;采用口头宣教联合发放健康手册的方式向患者讲解MHD相关知识,重点强调饮食结构;护理期间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其恐惧、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进行耐心的疏导。 本组干预时间为12 周。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基于TTM 理论的护理措施进行饮食营养管理。(1)无准备阶段:通过视频宣教、模型展示、口头指导等多元化宣教方式向患者讲解饮食营养知识,重点强调饮食营养对于疾病及健康的影响。 完成宣教后,护理人员以提问的方式了解患者对于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若有理解偏差或遗漏之处再次进行加强宣教,若回答完整且正确应予以充分的表扬,以便调动患者的积极性。 (2)犹豫不决阶段: 通过动机性访谈方式与患者进行深入的沟通,引导其表达心中的想法与疑虑, 描述日常饮食习惯,期间不要打断患者的表述,并对其表述的内容予以尊重及理解。 之后引导患者思考不良饮食行为对于MHD的影响,以及亟需转变的错误观念与行为。(3)准备阶段:向患者发放饮食记录表,嘱其记录每日饮食摄入数量、种类等相关信息。 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与病情现状制定饮食营养管理目标,例如:每日盐分3~5 g;蛋白质每日摄入量1.2 g/kg,以优质蛋白为主;控制每日摄入水量,每周MHD 治疗3 次的患者每日入水量为前一天的尿量加500 mL,每周MHD 治疗2 次的患者每日入水量为前一天的尿量加200 mL 等。 与患者共同分析饮食营养目标的可行性,以及实施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与阻碍,提前做好身心应对准备。此外,引用大量MHD 治疗效果较好的案例资料,激发现有患者对于饮食营养管理的转变动机与康复信心。 (4)行动阶段:指导患者通过已掌握的饮食营养知识进行健康行为转变,逐渐适应新的饮食习惯。 患者根据饮食营养管理目标合理选择食物种类与摄入量,护理人员每周根据饮食记录表中的内容对其进行饮食方案跟踪及指导。 (5)维持阶段:定期组织患友会,鼓励患友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分享饮食营养管理经验。同时,每个月评选出3 名饮食营养管理行为与效果较好的患者作为 “康复之星” ,对其进行口头表扬与小礼品奖励, 调动其他患者对于饮食营养管理行为的积极性。本组干预时间为12 周。

1.3 观察指标

(1)饮食依从性:使用肾脏病饮食依从行为量表(RABQ)进行评价,量表共有25 个条目,共5 个维度,分值范围为25~125 分,分值与饮食依从性呈正相关性。

(2)营养状况:使用主观综合营养评估量表(SGA)进行评价,量表共有7 个维度,分值范围为7~36 分,分值与营养状况呈负相关性。

(3)生活质量:使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进行评价,量表共8 个维度,标准分=(实际分值-最低分值)/(最高分值-最低分值)×100%, 分值范围为0~100 分,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性。

(4)护理满意度:使用自拟 “护理服务调查单” 评价,项目包括护理效果、服务效率、工作细节、情感支持4 个方面,共20 个条目,分值范围20~100 分,其中90~100 分为满意,80~89 分为一般满意,20~79 分为不满意,(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总满意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饮食依从性与营养状况对比

干预前,两组RABQ、SGA 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 周后,两组RABQ 评分高于干预前,SGA 评分低于干预前, 且研究组RABQ评分高于对照组,SGA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行MHD 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饮食依从性与营养状况对比[(±s),分]

表1 两组行MHD 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饮食依从性与营养状况对比[(±s),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对比,aP<0.05。

组别RABQ 评分干预前 干预12 周SGA 评分干预前 干预12 周研究组(n=49)对照组(n=49)t 值P 值65.50±1.98 65.49±2.47 0.020 0.984 82.60±2.48a 73.02±3.00a 15.760 0.000 14.02±2.56 14.08±2.30 0.112 0.911 5.60±2.02a 8.02±1.98a 5.478 0.000

2.2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干预前,两组SF-36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 周后,两组SF-36 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行MHD 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生活质量对比[(±s),分]

表2 两组行MHD 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生活质量对比[(±s),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对比,aP<0.05。

组别干预前 干预12 周研究组(n=49)对照组(n=49)t 值P 值63.56±4.50 63.49±4.09 0.074 0.941 78.65±3.89a 70.44±4.00a 9.422 0.000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护理服务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行MHD 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 论

终末期肾脏病是各类慢性肾病的终末阶段,现主要采用MHD 进行替代治疗[5]。 一些研究发现,饮食营养状态与MHD 患者的预后具有密切的相关性,若饮食营养管理不当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钾血症、肾脏类骨质疏松、营养不良等并发症风险[6-7]。

TTM 理论是一种阶段性行为转变模式, 其根据患者在不同时期产生的健康需求制定可行性、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利于改变其不良健康行为习惯,为疾病管理提供充分的保障[8]。 TTM 理论将行为转变划分为5 个阶段, 其中无准备阶段通过多元化的健康宣教,可以帮助患者正确理解与掌握饮食营养知识,消除错误观念,提高健康意识;犹豫不决阶段时患者已对饮食营养知识有了初步认知, 但缺少行为转变动机,此时采用动机性访谈进行深入的沟通,可以使其意识到不良饮食方式对于MHD 治疗的影响,激发潜在的正向能量,建立起自我管理信念;准备阶段中患者已形成行为转变意愿,通过制定饮食营养管理目标,能够将饮食行为更为具象化、程序化与简单化,为患者的进一步转变奠定基础;行动阶段中患者已循序渐进地产生行为变化,此期间应注意引导患者适应新的饮食习惯与结构,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维持阶段则对患者的饮食营养管理现状进行评估, 并予以适当的激励,利于及时优化与完善管理方案,实现不良饮食行为的持续性转变[9]。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2 周后,研究组RABQ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SGA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结果说明,基于TTM 理论的护理模式可以逐步推进患者的饮食营养管理行为,激发其自我管理意识并做出有效的行为转变决策,继而提高了饮食依从性,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 同时,MHD 治疗周期较长, 患者心理与生理功能受到了明显的影响,极大程度降低了生活质量[10]。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12 周后,研究组SF-36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基于TTM 理论的护理进行饮食营养管理,不仅可以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且激发了患者对于不良行为的应对能力,降低疾病影响力,进一步保障生活质量。 在护理服务总满意率对比中,研究组高于结果对照组(P<0.05)。 研究结果说明,TTM 理论将患者的康复需求作为护理核心, 充分体现了人性化服务的内涵,且积极地沟通及互动改善了护患关系,所以提高了护理满意程度。

综上所述,基于TTM 理论的护理模式在MHD 患者饮食营养管理中具有较为理想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增强患者的饮食依从性,改善营养状况,保障生活质量,且提升了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终末期分值肾病
一起来看看交通违法记分分值有什么变化
探讨心理干预在终末期肿瘤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作用
腹膜透析在有腹部手术史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重女轻男”的肾病
姑息护理在终末期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的心理支持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50例
宿迁城镇居民医保按病种分值结算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