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彤
兰州白云观,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南滨河东路987号,坐落于黄河南岸,与白塔山风景区隔河相望,九曲黄河从门前自西向东奔流而过,水流湍急,水石相激,雪涌涛飞,形成激浪汹涌,白浪密集,犹如万千匹白马踏浪奔驰,故此地又称“白马浪”。坐落于此美景前的白云观是甘肃省重点道教宫观之一。
白云观历史
白云观的修建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道光年间。据记载白云观原有上观、下观两处,皆为道教全真道士修持活动的场所。上白云观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崔家崖黄河南岸的极寿山上,20世纪50年代修建兰新铁路时被全部拆除。改革开放之后,当地信众集资在原地山梁上重新修建大殿与配套设施,香火绵延。下白云观即现在的白云观,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据史料记载,白云观原名为“吕祖庙”,因其主要为供奉道教八仙之一的吕祖(吕洞宾)而建得名。相传当年吕祖就在白马浪显形,据陈墉《白云观碑记》记载,清嘉庆年间,纯阳祖师屡次“凌波徐行于黄河白马浪上,万目共睹”“翁兴行妙道,绵历千年,宏慈博获,浃于人心……”白云观建筑规模宏大,占地30余亩,当时成为兰州道教除金天观外的第二大宫观。
1945年,国民政府占用白云观作为征兵机关,白云观内的宗教活动被迫停止,大量建筑、壁画、雕塑遭到破坏。直至兰州解放后,白云观宗教活动重新恢复。
1958年,在当时社会环境影响下,敬神、烧香者趋近于无,兰州道教活动基本停止。白云观殿舍被各个单位、居民征用。“文革”时期部分空地又被一些单位修建楼房占用,观内长期无人管理,殿堂建筑损坏失修,破烂不堪。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政策逐步实施。1986年,白云观归还给道教,当地信徒捐款重新修缮,于1988年先后完成了16座神像的重塑,同年白云观首次举行迎神开光诵经活动。
1998年,白云观受到香港德士活集团“谭兆慈基金”大德同仁的资助和本观道众的筹资,开始包括修缮、彩绘、塑像、雕刻等工作。历时五年,2003年才有了我们如今看到的白云观。
白云观布局
白云观主要分为前殿、中殿、后殿、东西配殿以及其他配套建筑设施。
前殿(吕祖殿),清代遗留的建筑物,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殿堂造型雄伟,采用传统中式建筑,屋檐卷顶四角高翘、悬梁起斗明柱雕堂。此殿原为白云观的过殿,建筑面积280平方米,塑神像16尊。
中殿(玉皇殿),建筑面积280平方米;后殿(三清殿)建筑面积240平方米。殿内供奉铜铸神像大小6尊,其中中殿供奉3尊、后殿供奉3尊。东西配殿(三官、三法殿),清代建筑。
戏楼,清代建筑物,距今168年,是兰州市仅存的一座古戏楼。钟、鼓楼,原建筑保存完好,上部主体为木质结构,地基是青砖砌成,建筑面积各15平方米。
东西厢房:前院左右各五间,砖木结构,建筑面积240平方米,仍保留旧房。西厢房三间暂时出租经营道教经书字画等用品;东厢房经堂诵经所用。
烧纸楼:2003年建成,八卦形,青砖砌成,三层,高5米,楼塔正面设孤魂爷神龛。专为烧纸送冥钱建造。
观内还有7棵国槐参天挺拔,枝繁叶茂。1997年,兰州市人民政府将这7棵国槐作为重点古树名木挂牌保护。
仪式内容
白云观于农历四月十四举行庆贺吕祖圣诞及第十届居士入道皈依法会。这次法会是疫情之后白云观第一次举行大型法事,皈依法会是今天最主要的仪式。
一、参与人员
参与人员主要有三类道士、皈依人员、信众。合计200余人参与到整个仪式的过程中。
参与仪式的道士分为三个大类:师傅、高功道士以及负责和保持仪式各个环节正常进行的普通道士。白云观作为全真派道观所举办的法事本不应当让正一派道士参与,但由于兰州全真派道士人数较少,且法会较大、人手不足,故允许正一派道士参与,部分仪式内容也选取了俗家弟子参与。参与仪式的有5位师傅,皈依的信众分别拜在这5位师傅的门下。参与仪式的道士中最重要的是3位高功道士,他们主要负责掌控整个仪式的进行。其他部分的道士主要有乐队伴奏的道士、持法器的道士等,这次仪式共计100余名道士参与其中。
皈依人员不限制参与条件,在参与仪式前需要拜师并且上交300元,道观向他们发放居士所穿的衣服和帽子、皈依证,以及皈依状。到场的皈依人员有96人,还有部分人员并未到场领取皈依状。
仪式当天,白云观是开放的,信众可随意出入,皈依人员的家属和部分信众也可自愿参与到皈依仪式的祈福和叩拜活动中。
二、仪式具体过程
仪式于早上9点正式开始,历时3个小时,主道场设置在前殿。开始前,俗家弟子身着红色道袍、手持经幡将道场围起来,经乐团在殿内奏乐,10名道士站在吕祖前两侧手拿法器一同奏乐,皈依人员及部分信众跪在殿前的软垫上开始祈福。
9点乐队开始擂鼓,3位高功道士换上道袍,仪式正式开始,乐队奏乐,3位高功三叩九拜,诵唱《天尊板》,乐团鼓手持手鼓引领队伍出殿,手鼓和大锣在最前,之后是俗家弟子所持的经幡,然后是3位高功和乐队,皈依人员和信众在最后排成两列跟上。队伍由正门出观向东绕行至侧门再次进观,行至西侧配殿—医道馆,至此第一阶段仪式完成。这一期间都只演奏《天尊板》。
西侧配殿设置第二道场,队伍在此等待,皈依人员站立在道场左侧观看仪式。3位高功开始念白后乐队改奏《云中乐》,5位师傅坐于坛前。高功三叩九拜,高功手持朝简、踏罡步、拈香。一轮结束后,起《慢澄清》全体诵唱。高功再次手持高手持朝简、踏罡步、拈香。第二轮结束后,高功開始吟诵,乐队停奏,只摇法铃。吟诵后,高功起《三宝词》众人齐齐诵唱,高功第三次手持朝简、踏罡步、拈香。然后,在经过两次踏罡步、拈香之后,高功向天跪拜吟诵,第二环节宣告结束。大锣引领队伍从侧门出观绕回正门入观,顺序变为经幡在前,皈依人员和信众紧跟其后,之后是香炉、吕祖牌位、手鼓、高功和法器,最后是5位师傅和乐队。
最终队伍回到前殿,进行仪式第三个环节。同样经过五轮念白,吟诵、持朝简、踏罡步、拈香,后3位高功与5位师傅依次叩拜祖师,此时殿外皈依人员需一同叩拜后第三环节结束。
最后,5位师傅坐于吕祖像前,向弟子们讲话后,依次给皈依人员分发“皈依状”。皈依人员入殿叩拜吕祖和师傅。发放完毕后乐队又演奏《天尊板》,按照第一个环节的队伍将香炉从前殿西侧送回至西侧配殿,队伍又从后殿绕回至前殿,高功、经师和皈依弟子在殿前叩拜吕祖后仪式到此正式结束。
整个仪式到此结束。仪式结束后凡是进入白云观的信众都可以进入后院领取斋饭。仪式结束后皈依人员即可成为道教居士,居士可以参与白云观日常的早课和晚课,也可在家自行进行早晚课修炼。
皈依仪式中的音乐
白云观的道教音乐采用全真派的“十方韵”,主要由白云观的经乐团来演奏。曲谱来自白云观住持所编写的《仙乐雅集—全真正韵谱集萃》。仪式中用到的“十方韵”均来自此书,整个仪式用到的曲目由高功决定,高功领诵哪一首,乐队就演奏哪一首。
一、常用“十方韵”音乐分析
谱例1:《慢澄清》是四二拍由商起韵,G宫煞尾的G宫清乐韵调。以宫、商、角、羽为骨干音的四句式韵调。采取了起承转合的写作方法,“当请板”节奏由慢至快,入奏前第一小节未打“当请板”,但最后一小节由“当请板”收尾。全曲速度较慢,但旋律在整个“十方韵”中较为复杂,多为级进和四度音程的进行。
谱例2:《天尊板》是由四二拍引腔与单句体及最后尾腔共同构成的F宫五声韵调。该韵乐句简短,整首韵曲具有方整性的结构特点;全韵起于商音,结束于宫音,且商、角、徵为整首韵的骨干音。
谱例3:《云中乐》是一首纯器乐伴奏曲。节拍为四二拍,二句式E羽五声调式。全韵为方整形结构,以商、角、徵、羽为骨干音,角起羽收。两句旋律采用同头异尾的写作方法。旋律简单,朗朗上口。
综合以上3首来看,“十方韵”音乐的旋律都不复杂,来源多为民间音乐,较多地使用了具有西北地区音乐特色的二度、四度音程。整体上既体现了道教传统又展现了白云观的地方风格。
二、仪式中的乐队构成和乐器
根据白云观经乐团中的王宗沐道士介绍,由于人手不足,伴奏乐队不强制配器和人数,依据举行仪式当天的情况来定。当天用到的乐器有扬琴、二胡、竹笛、笙、管子、中阮、大鼓、手鼓、忏悔铃几种乐器。经乐团还有琵琶、三弦等乐器,由于人员不足无法在当天使用。具体人员分配如下表:
其中扬琴和管子是由同一人演奏,在前殿时演奏扬琴,西侧殿时演奏管子。中阮、大鼓、忏悔铃在殿内演奏,手鼓在殿外演奏,其中大鼓和忏悔铃由一人同时演奏,左手敲铃右手击鼓。由于人数不足,以上四种乐器由两人交替演奏,整个白云观经乐团共有7名人员。
三、仪式音乐所用法器
道教的法器種类颇多,人们通常所说的法器即以下两类:一类是各种用来驱恶辟邪的器物,如朝简、令牌、令箭、玉印等;另一类是各种打击法器,如磬、木鱼、铙、鼓、镲等。
这次仪式上用到的法器主要有朝简、磬、木鱼、铙、鼓、镲、云锣、法铃、锣这几种。其中朝简主要是高功所持,在仪式中进行做法。其余8种法器主要配合经乐团进行仪式音乐的演奏,这8种打击类法器缺一不可,即使只有6人持法器也要8种法器俱全。
吕祖圣诞及第十届居士入道皈依法会的音声内涵
“仪式中,不同的环节由不同的仪式行为组成,不同的仪式行为构成了不同的象征符号,不同的象征符号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不同的象征意义对信众产生重要影响。这些不同的重要影响源自不同的仪式行为,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不同的仪式行为是人类通过仪式创造了富有意义的文化行为,更是人类通过仪式行为对社会现实需要在虚幻世界的深层次反馈行为。”
在道教中法器发出的声音能够和上天沟通,高功和经师们通过念白、吟诵、唱诵和乐曲与上天交流,向神仙表达人们美好的祈愿,人们对自然、对上天的敬畏之心。前来参加皈依的人们通过这一场仪式完成一部分身份的转化。在仪式过程中,他们的身份是平等的,也许他们在生活中的身份差距很大,但为了心中的美好祈愿他们叩拜于此,这时的他们都服从于白云观执仪道士的权威。通过3个小时的仪式,他们从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凝结成了一个“群体”,他们互相敬拜道别。在不同的仪式场景和音乐转化中,参与仪式的人们也发生着变化,场景和音乐的转化也切合人们心境的转化。他们在整个庄重仪式过程中完成了一次身份转化,获得了一次身份认同,肯定了自己的文化认同,传达了自己的美好祈愿。
由于疫情,白云观法会中断3年之后再次举办。人们借这场仪式向上天表白,有人表达痛苦、有人悔恨错误、有人祈愿美好,但毋庸置疑的是他们都怀揣着向美、向好、向善之心。仪式结束后他们不光获得了新的身份,也拥有了新的开始。
作者简介:
王祖彤,女,汉族,甘肃兰州人,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传统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