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巍
红色文化是国际竞争中综合国力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传播,将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本文以巴彦淖尔红色文化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观察和受众访谈的基础上,归纳其传播基本类型,并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与效果四个层面,总结巴彦淖尔红色文化传播现状,以期为当地红色文化传播优化策略的提出提供参考。
巴彦淖尔市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深度挖掘与传播巴彦淖尔红色文化,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新媒体时代,巴彦淖尔红色文化传播已经形成一定体系,但相较于其他发展较快的地区,其传播效果仍有待提升。因此,总结其传播特色,发现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提出优化策略的基础。
巴彦淖尔红色文化传播基本类型
从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在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斗争中积淀、形成,并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得到继承和发展的红色资源、红色传统和红色精神,都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巴彦淖尔这片土地上,积累了丰富的红色文化,主要包括红色精神和红色资源。
一、红色精神
巴彦淖尔红色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不屈不挠、实事求是、依靠群众、共同奋斗、艰苦创业、不断进取”。根据《中共巴彦淖尔党史》《中共临河党史》等史料记载,1927年年底,中共临河地下党支部建立,以临河一校为中心开展革命斗争。1932年,建立穷人会组织。穷人会成立后,不断吸收会员,壮大组织。党组织及时把穷人会中的积极分子吸收入党,使中共党员很快成为穷人会的骨干。从此,党通过穷人会组织群众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斗争,使河套地区农民运动进入新的阶段。1933年,中共临河县委建立。临河县委对全县党组织进行了整顿,继续大力开展屯垦军的工作。1933年,祥泰裕起义爆发。起义军改称红军塞北支队,开展革命工作,后大部壮烈牺牲。11月,中共临河县委召开穷人会代表大会,临河、五原等地代表参加了大会。大会总结了起义失败的经验,鼓舞了士气,明确了目标,使河套地区农运工作又蓬勃开展起来。1935年4月1日,垦区挂牌成立,正式名称为“绥远省和硕公中垦区”。垦区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在垦区工委的领导下,兴办农民夜校,开展抗日宣传,慰问前线将士,创立了抗日民族先锋总队,并组织领导了垦区暴动,最后获得成功。
新中国成立后,河套地区人民在开挖总干渠、总排干时所凝结成的“敢想敢干、苦干实干、干好干成”的总干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河套人。“总干”精神继承和发扬了巴彦淖尔人吃苦耐劳、勤奋努力、不畏艰辛的优良传统,体现了巴彦淖尔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懈的美好追求。
二、红色资源
红色资源,主要是指在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有关的精神和物质形态的文化,包括红色历史遗物、遗存、建筑、旧址和场所等等。
一是红色建筑、场所等。主要有巴彦淖尔黄河三盛公国家水利风景区、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巴彦淖尔二黄河水利风景区、中共临河党支部纪念馆、内蒙古兵团文化博物馆、垦区暴动遗址、乌拉特前旗党史党建展厅、宝应德力格尔事迹馆、巴彦淖尔市红色收藏博物馆、临河区旧时光红色文化公益展览馆等。其中,黄河三盛公国家水利风景区、二黄河水利风景区在2023年成功入选国家水利部《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名录》。
乌拉特前旗党史党建展厅以珍贵的历史图片、影像、实物展示了乌拉特前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等历史时期,党组织团结带领人民抵御强敌、艰辛探索、奋发图强的光辉历史,全面展示了乌拉特前旗党建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和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臨河区旧时光红色文化公益展览馆,分为抗战馆、功勋馆、延安精神史料馆、侵华罪证馆、相机馆等九大主题馆。馆中主要展出抗战时期的文物有9000余件、日军侵华老照片200余张,还有抗战时期的布告、奖状、勋章、奖章等大量的历史文物和文献资料。
内蒙古兵团博物馆地处磴口县,有实物、图片等600余件,通过实物、图片、史料文字等形式再现兵团创建与发展的全过程。
二是红色影视剧、舞台剧等。主要包括《鸿雁》(电视剧)、《我的家乡》(歌舞剧)、《李春秀之歌》等。电视剧《鸿雁》以抗日战争时期,乌拉特草原女王爷奇丽格尔在内蒙古民族革命家云泽的影响下,在共产党员于智先、毕力格图的引导下,从一个王府少女成长为抗日英雄、革命战士的传奇经历为素材,吸收了内蒙古其他一些抗日英雄的事迹创作而成。2020年由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中共巴彦淖尔市委宣传部牵头;华年影业(江苏)有限公司、华人文化集团北京华人时代影视传媒有限公司、东方神骏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内蒙古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
《李春秀之歌》简要记述了共产党员李春秀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心系国家、心系人民,忘我奉献,最终壮烈牺牲的不平凡的一生。《我的家乡》是由乌拉特中旗乌兰牧骑创作排演的歌舞剧,于2023年在自治区内外巡演。该剧讲述了乌拉特草原某嘎查青年驻村干部赵存毅和返乡高学历人才敖登共同成立了青年返乡协会,以村嘎查党支部集体领办合作社,带领乡亲们在互联网新媒体大潮中走出一条牧区振兴之路的故事。
巴彦淖尔红色文化传播的现状
当下,巴彦淖尔红色文化的传播已经形成一定的体系。其传播主体比较多样,在传播媒介方面已经形成“两微一端一网”的传播矩阵。但仍需要深度挖掘内容,创新传播形式,以吸引更多青少年关注。
一、传播主体:机关事业单位与个人自发相结合
从传播主体看,当前巴彦淖尔市红色文化传播主要是以机关事业单位为主,特别是文化、 教育主管部门等及红色文化点承担着主要的任务并发挥较大作用。
巴彦淖尔市各单位会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到内蒙古抗日战争纪念馆、五原县农耕文化博览园、宝音德力格尔事迹馆、蒙汉新村党史馆等地参观学习,体验红色文化。这些场所也有游客自发参观,但多以本地人为主。
在这些传播主体中,乌兰牧骑比较有特色。乌兰牧骑是内蒙古草原上的红色文艺工作队的统称,也叫“红色文艺轻骑兵”。巴彦淖尔乌兰牧骑民兵宣传分队会定期奔赴草原深处的牧民家和边防哨所,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党的声音,平均每年演出600余场。
二、传播媒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
传统主流媒体主要有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及日报社等。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巴彦淖尔日报社开设“主播说党史”“身边的榜样”“画说河套党史”等专栏专刊,党史课堂“走进”直播间、“走进”干部群众脑海里心坎上。
新媒体主要为“两微一端一网”。“两微”是指微信平台、微视频平台。微信平台主要包括巴彦淖尔日报社、巴彦淖尔新闻联播、巴彦淖尔市直机关工委等微信公众号。如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直机关工委依托“巴彦淖尔市直机关工委”微信公众号平台,联合组织开展市直机关党史学习教育线上知识竞赛,组织引导党员干部通过日日学习、天天检验,以赛促学、以学促用。
微视频平台主要指巴彦淖尔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抖音、快手短视频账号。如“河套党史”“掌上巴彦淖尔”“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巴彦淖尔移动青年广播台”等抖音账号。“掌上巴彦淖尔”账号发布的“河套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临河支部纪念馆近日向市民开放”“巴彦淖尔收藏爱好者展示一面经历枪林弹雨的战旗”“孤胆英雄刘光子”等短视频,分别收获了400、800、1100左右的播放量。
客户端主要有“学习强国”、喜马拉雅平台。其中喜马拉雅平台上主要有“中国共产党巴彦淖尔历史”音频连载。由巴彦淖尔市委党史研究室上传音频97条,播放量为2.5万。
网站主要有巴彦淖尔党建网、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网、巴彦淖尔机关党建网以及B站、腾讯视频等视频网站。其中巴彦淖尔党建网设有“红色展馆”栏目,B站、腾讯视频等视频网站播放了《巴彦淖尔红色记忆》等系列视频。
三、传播内容:较为丰富且具备一定的创新性
巴彦淖尔红色文化传播内容主要为红色历史事件、红色人物事迹、纪念日、红色旅游等,涵盖面比较丰富。在叙事上通常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受众接受度较高。
在媒介传播过程中,虽然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上的内容主题基本相似,但在形式上各有特色,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如巴彦淖尔日报社及其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利用H5、创意图画、动画视频等传播红色文化,临河区融媒体中心、“河套党史”账号上发布“河套娃娃讲河套党史”“主播说党史”等系列短视频。
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以场馆展示为主,在解说员讲解下进行参观。新技术的互动体验有一定加强,但普及度不高。2022年,五原县建成全市首个“5G+AR”技术融合应用的红色教育展馆,打造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相结合的党史学习教育课堂。在该展馆中,受众可以身临其境参观AR、3D模式的展览,参与OR、VR互动体验,参观学习后还可以通过答题器进行答题竞赛。还有陪同继续学习体验的机器人“小胖”。依托“5G+AR”技术优势,该展馆突破了传统空间展示的局限性,实现了“一屏学党史、一网聚人心”的智慧效果,以科技赋能,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四、传播受众与效果:网上青年受众少,影响力有待提升
巴彦淖尔红色文化传播的受众主要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学校学生等。这些受众主要通过传统媒体、线下实地参观、会议或课堂学习等方式接受红色文化传播。而在线上,红色文化传播青年受众相对较少。B站《巴彦淖尔红色记忆》视频总播放量为14,抖音“河套娃娃讲河套党史”平均点赞量为5,评论或转发(分享)几乎没有。对比來看,互联网中的娱乐短视频、游戏等更受受众尤其是青少年受众的关注。在访谈中,部分受众表示,媒体中巴彦淖尔红色文化传播内容重复度较高,一些新媒体也只是照搬传统媒体内容,叙事手法、形式上的创新仍有待提高,难以吸引青少年阅读。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速发展的传媒技术为红色文化传播带来新的机遇。大数据、云计算、VR、AR、AI等技术或相应的设备,如何充分运用到巴彦淖尔红色文化的传播形式创新或内容推送中?更为重要的是,新媒体时代,巴彦淖尔红色文化传播的内容如何加强挖掘与整合,以吸引更多青少年的关注?这是下一步研究需要重点回答的问题。
作者简介:
何巍,研究生学历,讲师,研究方向为文化传播。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黄河几字弯文化传播创新研究基地开放课题“新媒体环境下黄河几字弯地区红色文化传播路径研究—以巴彦淖尔为例(项目编号:JZW2022019)”成果。作者单位:河套学院汉语言文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