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神经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

2024-04-22 18:54黄嘉雯
中学生物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教学设计

黄嘉雯

关键词:BOPPPS教学模式;神经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初中生物学

文章编号:1003-7586(2024)01-0094-03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BOPPPS教学模式是由加拿大教师技能培训工作坊(Instructional skills workshop,简称ISW)提出的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和交际法的教学理论模式,包括导入(Bridge-in、教学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总结(Summary)6个环节。笔者尝试在“神经系统的组成”一节的教学设计中运用BOPPPS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主动构建知识网络,發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能,落实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1教材分析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是“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节的延续。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的形成离不开神经和神经中枢的协同作用,人体感知到环境变化后所作出的系列反应,主要依靠神经系统来调节,这为第六章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作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首先通过三则案例指出脑、脊髓、神经在感觉、躯体运动和内脏器官活动中所发挥的调控作用;接着以图解和文字结合的形式展示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最后依托插图,描述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及神经元间的联系。本节内容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生活的态度和意识。

2学情分析

在此前的学习中,学生对人体获取外界信息的方式有一定的认识,认同人只有对自身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维持生存,但对起调节作用的结构基础和方式并不了解。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七年级是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但具体形象思维仍占据主导地位。而“神经系统的组成”一节内容比较抽象,需要借助感性经验,巧用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新知。

3教学过程

3.1导入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恰当合理的导入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本节内容采用游戏导入法,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游戏规则:手指相互敲击表示“小雨”,双手轮拍双腿表示“中雨”,大力鼓掌表示“大雨”,跺脚表示“暴雨”,双手比作太阳表示“雨过天晴”;接着组织学生在教师的口令下完成“雨点变节奏”的游戏活动。随后,教师提问:这个游戏需要我们眼、耳、手、脚并用,究竟是人体哪个系统在指导身体完成各种动作呢?由此引入本节课的内容:神经系统的组成。游戏导入符合初中年龄段学生活跃好动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操作性较强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2教学目标

(1)通过扮演见习医生角色,诊断病人的病变部位和症状,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对生命活动所起的调节作用,并基于生活具体实例分析,说出神经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提升归纳与概括能力,培养科学思维。

(2)通过比较人体其他细胞和神经元,描述神经细胞的形态结构,理解神经细胞的功能是由其结构决定的,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3)关注神经系统损伤对健康的影响,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态度与方式,增强社会责任感。

3.3前测

前测是对学生的先备知识、受训能力进行摸底和预评价,目的是为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教学策略的选择提供依据,同时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通常采用问答、小测验、集体讨论等方式开展。本节课的前测形式是教师向学生提供粗略的知识框架图,如图1所示,让学生在完成自主预习的前提下尝试搭建概念间的关系。教师根据学生概念图的构建情况,对学生的前概念进行初步诊断,并在后续的教学中给予适度干预,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实现概念的转换。

3.4参与式学习

参与式学习是BOPPPS教学模式的关键构成要件,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能感,实现有效教学。

3.4.1探究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活动一: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模拟见习医生,对教材“资料分析”中的三个病例进行诊断,并完成表1的填写。接着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表现和作答情况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归纳三则病例的共同点:患者的发病部位与症状表现部位不一致,总结出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与人体感觉、肢体运动、内脏器官活动的关系。

活动二:学生观察脑结构模型的拆解过程,总结出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三个部分。在此基础上,首先,教师出示大脑的结构图及重要脑区功能图,并引入生活化情境:①手被针扎到会感到疼痛;②上课时学生能做到边看黑板边听讲、边做笔记边思考;③行人看到绕行告示牌后会改变行走路线,小狗却不能。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大脑皮层各功能区的作用,总结出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其次,教师提供小狗切除小脑后的行动姿态和摄食姿态图片。学生通过分析实验变量,对比小狗行为的前后变化,得出结论:小脑能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随后,教师创设新情境:人喝醉酒后,走路摇晃,站立不稳,引导学生运用习得的生物学知识解释现象,提高“拒绝酒驾”的意识,争当文明交通出行的宣传者,提升社会责任感。

最后,教师展示影视剧的某一桥段:主角因车祸造成脑干损伤,需要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学生从中提取信息,说出脑干具有调节呼吸的中枢。教师对脑干功能进行补充,并进一步提问:植物人没有意识活动,不能随意运动,但能维持自主呼吸运动和心跳。植物人是脑的哪部分结构受损?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在解决问题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提升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活动三:同桌两人为一组开展“你拍我躲”的游戏,同时思考:①面对拍打刺激,身体会作出什么反应?②掌心被拍打时有什么感觉?③感觉产生的部位在哪?④体表受到刺激后产生的信号是如何传人大脑的?学生在问题链的驱动下,积极主动探索游戏背后的生物学知识,掌握脊髓和神经的功能。随后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正常成年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而婴幼儿容易发生遗尿现象?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经验进行回答,并在教师的引导和提示下最终说出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受大脑控制。

3.4.2探究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活动一:教师展示神经元和人体其他种类细胞的图片,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描述神经元在结构上的显著特点。随后学生结合教材提供的图文信息,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神经元模式图中各结构的名称,梳理轴突、神经纤维、神经末梢、神经之间的关系。针对神经元结构复杂抽象的特点,教师利用肢体教具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如图2所示。

活动二:结构是功能的基础。教师展示神经元间兴奋传导的动态图,并设问:神经元的结构决定神经元有怎样的功能?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说出神经元能接受刺激,传导信息。随后,教师挑选一名学生代表,让其利用肢体、袖套描述和模拟神经元间信息的传导,如图3所示,其他学生进行点评。最后,师生其同讨论得出结论。

3.5后测

后测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检测学生与本节课教学目标相关的知识的掌握情况,是教学效果的反馈,为教师后续调整教学设计提供依据,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本节课的后测方式是学生对前测环节填写的知识框架图进行内容上的修改和完善,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随后,教师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概念图进行展示和点评,并为学生提供参考模板,如图4所示。

3.6总结

总结包括对知识脉络的梳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师生的共同反思、下节课内容的引入等。总结环节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提高师生的自我认知,有利于后续教与学的调整。教师可以结合后测环节的概念图,引导学生简单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主要包括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最后,教师围绕本节课所开展的教学活动给学生提出富有趣味性的问题:在“你拍我躲”的游戏中,掌心被拍打时,人体是先感觉到疼还是先把手缩回来?为什么会这样?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铺垫。

4教学反思

BOPPPS是一种强调关注學习目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学过程重反思的课程设计模式。“神经系统的组成”一节课基于BOPPPS教学模式开展教学,采用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明确学习方向;前测环节采用填充知识框架的形式,挖掘学生的错误前概念,有利于教师后续采用针对性的纠正策略;参与式学习采取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后测和前测环节前后呼应,与总结环节协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升华。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以学生为主体,6个环节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围绕问题开展师生、生生的系列互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学效能。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学教学设计
新课改背景下保障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措施探讨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探究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