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友君
1994年4月,中国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由此开启的互联网时代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社会,也改变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互联网重构了人类的连接、关系和信任,也重塑了社会结构、关系结构、权力结构和组织结构。在成为国民经济发展重要驱动力的同时,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遍运用也带来了一些争议。针对互联网空间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各国纷纷采取立法手段确保网络空间的规范有序,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等不同学科都出现了对网络空间治理话题的讨论。由彭焕萍、彭丽萍合著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律规制研究》,体现了学界以问题为导向,探索打造立体、系统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治体系所做出的努力。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立法必须从未成年人网络化生存的现实与问题出发,以服务社会为旨归。未成年人的网络接触与使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保护未成年人免受来自网络的不良影响和伤害,使他们能够充分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捷与机遇,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加快网络空间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规制研究,以体系化的法律规制消除互联网发展中出现的不良现象,才能为未成年人营造出清朗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本书立足未成年人网络使用现状,从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及隐私权的保护、网络生态环境的治理、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的防范和管理、未成年人网络欺凌的预防和救济等方面展开研究,梳理既有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中的相关规定,并据此提出进一步优化的建议,体现出两位作者对现实的高度关注和以解决问题、服务社会为旨归的研究导向。
强化网络命运共同体意识,坚持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治的中国特色与国际面向。“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互通、无远弗届是网络空间的基本属性。而在治理层面,网络社会的高度数字化、智能化特征,使得传统法律规制面对“数字世界”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感与无力感。正如《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中所指出的,中国的网络法治建设一方面是要坚持网络主权,另一方面也要广泛借鉴世界各国网络法治先进经验,吸收国外成熟做法,把中国互联网发展置于国际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下去谋划。因此,本书将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置于全球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大背景下展开讨论。
围绕着网络空间有害信息整治、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保护、未成年人网络欺凌治理、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防范等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书以附录形式对世界各国的相关法律规制进行了梳理与分析。这既使我们能够了解未成年人网络空间保护的共性原则,又提供了具备操作性的立法参考,使我国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律规制能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同时保有一定的前瞻性、国际性。
运用系统思维构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律体系,确保未成年人的网络空间权益。互联网法治是一个涵盖网络法律规范、网络法治实施、网络法治監督、网络法治保障等体系的综合性工程。从我国的实践来看,有关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法律规制,多散见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行业技术文件、行业协会及网络运营服务提供者的自律性规定之中,目前制定出台的网络法律已经有140余部。这就要求研究者对相关条文了然于胸,继之以爬梳剔抉,方能系统呈现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律规制的现状,指出亟待完善的问题并提出立法建议。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完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律规制,不仅要考虑未成年人保护,也要考虑网络自身的发展、信息的自由流动,以及充分利用互联网发挥其正向作用。这就要求研究者充分考虑大环境和互联网自身以及用户需求的变化,运用系统思维把握重点,精准施策。
本书的两位作者分别来自新闻传播学和法学学科,在两个学科的交流碰撞中提出了诸多值得思考的新观点、新见解。全书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宗旨为立体、系统地打造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法治体系提供了重要学术理路。
作者单位 上海体育学院
【编辑:李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