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高利波,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本科,安保处副处长,讲师,研究方向:校园安全管理、智慧安防、智能制造教学、机电产品创新设计、西门子PLM教学与应用等。
摘要:随着学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们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增多,面临的不可预料的事情不断增多,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构建精准有效的校园安全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体系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从校园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处置出发,系统研究预防和应对策略,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
关键词: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的多元化不断突破我们对传统事物的认知,对学校教育教学和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学校安全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关系全体师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关系社会安定和谐和家庭幸福。建立科学、有效的预防突发事件的体制机制是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基础工作,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是学校及全体师生的共同任务,需要持续深入的研究和不断完善。构建精准有效的校园安全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体系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从校园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处置出发,系统研究预防和应对策略,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结合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将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有机统一,将学校安全制度、预防和应急处置流程、相关人员调动、财力支持与物资储备优化整合。一方面,通过落实学校各项安全制度、优化预防和应急处置流程,做好学校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另一方面,借助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构建 “基于突发事件的学校安全管理平台”,把制度与平台有效对接,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把与突发事件与应急处置相关的人力、财力、物资等资源统一整合起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流程,由安全管理应急处置平台负责通知、协调、调动相关人员、物资等,尽最大的可能减少人工参与应急处置工作带来的时间、空间的局限性,以此全面提升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一、国内外校园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置研究现状
目前,学校安全管理主要以安全保卫部门为主开展工作,没有充分发挥各二级部门的职能和作用。安全保卫部门的实际工作是以监管为主,分析大量的事故案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只靠监管部门主导的隐患排查防不住安全事故。因为隐患排查只能检查当时当场的情况,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是持续的、长期的,不能时刻排查所有时间、场所的状态。现实情况是:在每次事故后都强调安全监管不到位,一直以来过度相信安全监管的力量,认为只要监管到位,就不会发生事故。甚至有的学校二级部门的责任人没有真正发挥监管作用,他们经常认为这么做不会出事,起码有安全保卫部门给把关,于是放松了对自己职责范围相关活动的监管责任。
校园安全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处置主要从制度建设、应急预案及流程管理、安全教育等方面以成立工作专班等形式开展。对于突发事件的预防主要是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对师生员工进行安全教育、组织隐患排查与整改等方面,而这些工作的参与者由于水平高低不同而导致工作参差不齐,由于存在人情关系导致工作疏忽大意的情况时有发生。
国外学校对危机管理及应急处置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并从教育领域逐渐延伸到工厂、企业等生产领域,其理论基础为公共关系学理论。比较权威的著作是美国学者勒纳等著的 《校园危机反应实战指南》,该书对美国校园的自杀、校园暴力、吸毒、意外伤害、枪击、滥用药物、车祸以及性骚扰等开展应对教育培训,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20世纪7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设立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 (FEMA),标志着美国校园应急管理思潮初步形成。2017 年,美国联邦政府发布第三版 《全国突发事件管理系统》,其中把 “统一行动”作为指导原则,使具有特定管辖职责的组织在维护自己权力的同时,相互支持。[1]这对于中国组建应急管理部之后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校园安全突发事件的起因、类型及特点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2]
(一)校园安全突发事件的起因
通过大量的事件及案例分析,安全突发事件的起因主要包括人为因素、物质因素、管理及环境因素,其类型及特点如下。
人为因素主要是人的思想、语言、行为等,指安全意识不强,思想麻痹,缺乏主动避险意识,不按照规章制度操作,采取不当言论混淆视听,不按照设备操作规程动作、个人防护措施不到位,对环境、设备等缺陷问题视而不见,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不当或错误,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机器运转时维修、清扫、加油等。
物质因素主要是各类物质本身在设计、结构、质地等方面存在缺陷,在使用中容易引发事故;各类物质的存放、使用过程不当,在与人接触的过程中使人处于危险状态;物质缺少必要的防护设备、措施等。
管理及环境因素主要是缺少完整的管理制度和体制机制,无相关的应急预案和措施,主要是指工作环境条件差,存在噪声、烟雾、粉尘、震动、高温、高压等不利因素;管理制度不健全、措施落实不到位、安全设施不全;人员安排不合理、教育培训不到位等。
(二)校园安全突发事件的类型及特点
校园是人员密集场所,突发事件的类型比较多,主要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其内容主要涉及消防、交通、食品、自然灾害、溺水、拥挤踩踏、文体活动、盗窃、诈骗、欺凌、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的特点一是突发性,是在没有任何迹象和预警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影响面比较大,而且发生后事态的发展也往往不受控制;二是复杂性,校园是人员密集场所,人多、事多,事件发生的主观、客观因素多,成因复杂,诸多因素往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三是传播性,在校園发生的任何事故会很快传播开来,在线上、线下传播都非常快;四是破坏性,校园突发事件除了对当事人造成损伤、给学校造成损失外,还可能波及他人他物;五是影响性,校园是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场所,关乎千家万户的和谐稳定,发生任何突发事件都容易造成较大的影响。
三、校园安全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处置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机构和管理形式方面
当前学校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大多是建立领导小组、组织工作专班等形式,赋予其一定的职责,而没有具体工作,日常工作的开展还是以安全管理部门为主,领导小组、工作专班成为以迎接检查、考核为导向的机构。对突发事件的预防管理只停留在建立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进行隐患排查等方面。
(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面
统一指挥缺失、指挥不力,启动应急响应不及时,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信息报送不及时准确,协调联动不紧密,相关人员工作经验缺乏、工作方式方法单一,事故后总结不到位。
(三)善后处置与舆情管控方面
目前,校园安全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主要围绕人员救助安抚、财产补偿、追责问责等方面进行,但对于事件的起因、经验教训等方面问题缺乏及时有效的总结和分析,特别是把善后重点放在舆情管控上,认为只要没有形成舆情就可以关起门来自己解决。
四、校园安全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处置建设途径
1.增强各级人员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突能力。加强学习和培训,树牢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理念,树立 “人人都是安保力量”理念,统筹好校园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提高防范和化解风险挑战的能力和水平,有力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切实把维护师生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2.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工作责任制。落实各级各部门主体责任,细化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其他人员的安全职责,压紧压实日常防范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领导责任。完善应急预案演练和运行制度,关键时刻必须坚持指挥部的统一领导指挥,明确各级人员的具体分工、具体岗位和具体职责。把履行安全防范工作职责、处置突发事件纳入考核内容,注重实际效果考核。建立突发事件调查评估制度,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补齐短板,严肃追责问责。
3.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体制机制改革及运行评估修订工作。全面评估校园现有各类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机制和运行实效。把评估与改革运行统一起来,系统查找指挥机构设置、部门职责界定、专业人员和机构支撑、运行机制等方面与部门职能优化协同高效要求的差距,健全建强指挥机构,完善制度机制,强化专业机构支撑。实行预警和响应一体化管理,实化细化总指挥和各有关部门负责人的具体责任、应答机制、行动措施。进行多频次、横纵到底的桌面推演和实战演练,把日常检查巡查与应急处置相结合,量化预警和应急响应启动标准,健全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把 “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深入人心。
4.广泛开展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安全教育。在校园广泛开展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教育,通过线上线下多种途径和各类载体、媒介开展专题教育,深入浅出解读典型案例,把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知识引进课堂、融入教材,以体验式互动为基础,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培训效果。
5.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构建校园安全突发事件管理平台。以安全管理制度化、流程化、信息化、融合化为基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将校园安全突发事件的预防及应急处置机制与安全管理平台对接融合,可根据各类校园的突发事件建立相应的工作流程,再将工作流程融合进安全管理平台,建立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平台统一指挥联动,按照 “发现人 (报警人)、响应人、启动人、指挥人、联动人、处置人、报告人、善后人”的分工,实现应急处置的及时、有效完成。
6.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利用微信小程序开发设计 “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平台”。该平台的主要功能及流程如下:
(1)第一发现人发现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后在进行初期处置的同时向安保部门人员报警并提供突发事件相应的基础初始数据:文字、照片、视频等。
(2)安保人员作为响应人、启动人接到第一发现人的报警信息后,迅速判断事件性质及严重程度并在平台中启动相应的应急处置流程。流程启动方式可以设置为一键启动或者其他方式。同时将第一发现人的基础数据导入平台,并再根据视频监控、消防中控等设备信息及对事件的初步分析、判断,再增加输入相关的照片、视频等数据。
(3)平台通过各类渠道:微信、短信、电话、App等向流程下一级指挥人、联动人、处置人等发送启动响应通知。通知的内容可以在平台各类渠道中设定统一格式。
(4)指挥人、联动人、处置人等接到平台通知后分别通过各自的渠道向平台反馈响应指令。例如,指挥人发出指挥要求及指令,明确处理态度和意见,调动校内外各方联动力量和资源;联动人反馈响应状态并根据实际情况完成有关动作指令;处置人反馈响应状态,报告处置方式及所需人力、物力、财力等信息。
(5)平台将所有渠道中的数据整合梳理后向报告人反馈,报告人根据实际情况及指挥人指令,完成事件初次上报报告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6)上级有关部门如有最新的指示或指令,由报告人将其内容输入平台,所有相关人员均可看到报告内容。
(7)宣传部门善后人根据事件发展及平台有关信息及时对外发布事件处理结果及事态发展,并关注、加强网络及舆论监管及动态分析。
(8)安保部门善后人及时做好对事件现场及时进行隔离及疏散人群等工作。
(9)后勤部门有关善后人及时做好医疗救助、医院及卫生服务机构的协助处置等工作。
(10)整个事件结束后,组织相关人员召开新闻发布会、案例分析会、经验总结会等,研究有关受伤师生的安抚、救助、赔偿、处罚、追责问责等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完善有关应急预案及应急处置流程,做好相关资料的归档工作。
五、结束语
校园安全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对于校园安全各类突发事件,事前的预防最为关键,学校可通过建章立制、安全教育、管理服务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工作。预防工作主要通过人防、物防、技防等形式开展,将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位置,把物防物质资源、技防技术资源向校园重点场所、重点环节倾斜。应急处置主要通過建章立制、规范流程、协调联动、优化配置资源等形式进行。校园安全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是学校安全稳定的基础,是师生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为学校安全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游志斌.美国第三代全国突发事件管理系统的变革重点:统一行动[J].中国行政管理,2019(2):135-139.
[2] 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