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黄炎培职教思想的高职汽车人才培养研究

2024-04-22 12:49赵聪王斌
时代汽车 2024年4期
关键词:黄炎培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赵聪 王斌

摘 要:随着汽车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趋势迈进,高职汽车院校在培养与之匹配的技术技能人才时出现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黄炎培职教思想,发现其对解决这些问题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基于此,在明确了目前高职汽车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黄炎培职教思想的实用性,吸取可供高职汽车教育教学改革参考的宝贵经验,进而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模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提供了可行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黄炎培 高职院校 汽车 人才培养

一百多年前,以黄炎培为首的爱国教育家为了能够救国救民,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主张,组建了中华职业教育社与中华职业学校,奠定了目前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这对正在进行的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有重要的启迪意义[1]。随着汽车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趋势迈进,高职汽车人才培养存在诸多问题,黄炎培职教思想对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1 高职汽车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 忽略了職业精神的重要性

目前,不少高职汽车院校忽略了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造成了学生谋生与乐业的不平衡。不少学生在实习与就业过程中出现了功利性心理,他们并没有因为从事这个职业而感到自豪,有些学生甚至认为这份职业并不光彩,所以在进行实际动手训练时,很多同学有着懈怠情绪。

1.2 教学内容适用性不强

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使得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难以真正的得到提升。由于教学计划修订的不及时,再加上不少专业教师对目前汽车岗位能力与职业能力调研不全面,导致课程定位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教学内容脱离了工作岗位,影响了其适用性[2]。此外,虽然开设了实训课程,但不少实训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很多实训内容是为了服务专业理论教学而设置的,训练内容与工作岗位不匹配。另外,不少专业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够,开发的实训项目是按照现有的实训设备来开展的,这就造成了实训内容很随意,影响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

1.3 校企合作不深入

由于学校校企合作的期望和企业的理念不一致,主体间的价值存在割裂和冲突[3],使得校企合作不深入。目前,学校希望与知名汽车企业深度合作,但知名汽车企业又以盈利作为第一目标,更关注的是生产效益与生产稳定性,校企协同育人的风险很大,有可能干扰其生产流程,另外培养出的人也不一定会为其所用,所以很多汽车企业不愿意深入的参与汽车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合作方式与载体,没有形成有效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也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平台,不同的程度的影响了汽车专业校企之间的合作,使得企业生产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平台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其育人的优势。

1.4 学习评价不科学

目前,高职汽车专业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侧重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这种评价与学生真实的成长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根据德国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模型,学生除了获取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外,还应拥有社会能力与独立能力。社会能力主要是指团队能力、领导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独立能力主要指独立决策的能力、反馈能力、学习能力等。现有考核评价常常忽略学生个性,导致很多学生才华没有得到充分的施展,阻碍了其身心发展。

2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高职汽车人才培养的价值解析

2.1 “敬业乐群”思想的实用性

黄炎培指出,职业院校的学生“来学时既无就业之诚,学完之后安有乐业之日?”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德”与“能”的平衡上,高职汽车技能人才培养时一直更关注实用技能的培养,职业教育的“谋生”功能被夸大,职业道德教育被弱化,这就导致了学生就业质量低下,出现了频繁换岗的行为。招工-上岗-离职-再招工搞得不少汽车企业老板非常疲惫,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敬业乐群”的职业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提高岗位稳定率的关键。对学生而来说,在目前日益激烈的汽车市场,如何才能竞争生存下去,很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敬业精神如何。正是基于这样的需求,使得黄炎培“为己谋生”“利居众后,责在人先[4]”的“敬业乐群”职业精神思想显得尤为重要。

2.2 “手脑并用,做学合一”思想的实用性

高职汽车院校重点是要教会学生怎么“做”,对于汽车专业来说,学生课堂上“做”本身就是在“学”,学生在进行实操训练时往往做学交融,边做边学。高职汽车教育的“学”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学”而言,在内涵上有较大的差异。普通高等教育的“学”一般指系统完整的学习理论知识。而高职汽车类教育的“学”是指研究怎么“做”的“学问”,也是说,这种“学”主要学习工作过程知识或者行动知识。黄炎培也强调,职业教育不是特意去教学生怎样读书,而是专门授予学生相关技术技能。高职汽车技术人才培养时应确立“做学合一”的引领地位,确保教学内容时时刻刻满足“手脑并用”要求。

2.3 “校企一体”思想的实用性

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再次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要求奋力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黄炎培的“校企一体”理念是现在“产教融合”思想的源头,虽然当时没有“产教融合”这样的概念,但黄炎培先生的教学实践就是在践行当下“产教融合”的发展道路。目前大部分高职汽车院校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机制纳入院校制度中,优化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尽量满足企业的利益诉求,最大程度地利用合作资源,共育优质高效的汽车技术技能人才。并且在合作过程中,涌现出了各种汽车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比如:各汽车品牌订单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等。

2.4 “谋个性之发展”思想的实用性

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教育应该“用教育的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发展其能力”。高职汽车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与专长,用教育的手段使他们的个性尽量的发挥出来,从而让他们找到自己工作与生活的价值,充分运用自己的才能做有意义的事情。此外,“谋个性之发展”思想,能够引导他们掌握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发展自己独特的职业技能和特长,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成就感、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能够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找到适合他们的职业发展道路。当前,高职汽车人才培养中存在评价方式外显和学生优点内隐的错位,积极践行黄炎培“谋个性之发展”的教育理念,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3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融入高职汽车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3.1 将“敬业乐群”职业精神融入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很多高职汽车专业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不重视、不系统、不落实、不具体,最终影响了学生提升技术技能的兴趣。面对这种现象,黄炎培先生给出了解决思路:“敬业乐群”的职业道德标准,这是先生所倡导的职业学校的学生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后来,经过后辈的延伸与拓展,凝聚成立了九大要点:(1)社会服务;(2)养成责任心;(3)养成勤劳习惯;(4)养成互助合作精神;(5)养成理性的服务美德;(6)具有稳健改进之精神;(7)养成对所从事职业之乐趣;(8)养成经济观点;(9)养成科学态度、熟练专业技能。基于此,重新审视高职汽车人才培养目标,重点融入“敬业乐群”的思想。为了确保各专业课同向同行,协同配合把“敬业乐群”思想落实落地,可以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教育目标-课堂教育教学目标依次融入。1.“敬业乐群”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够解决各专业课程在职业精神教育时重复内耗,各自为战的问题。由于涉及诸多课程,在融入“敬业乐群”具体内容时需要多方参与,共同研讨,根据各专业课程教学顺序,形成“敬业乐群”思想教育的内在逻辑,最终协同设定各专业课程培养目标。2.各专业课程培养目标的确定,并不意味着具体专业教学目标已融入完成,仍需要专业课程负责人、专业教师、实训教师协同配合,从知识、能力、素养、价值、情感等维度对每个章节的教学目标进行梳理,根据章节教学目标,将“敬业乐群”的具体内容写入教学大纲,形成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体系。3.“敬业乐群”思想能否落实落地,最终取决于课堂教学,因此,在教学大纲研制出来后,需要重新设计每节课的教案,在教案设计时,重点关注每节课知识点与“敬业乐群”思想的契合度,注意职业精神教育的负载空间与张力,避免学生反感,而产生了相反的教育效果。

3.2 以“手脑并用,做学合一”为抓手,改进专业课程教学内容

黄炎培坚决反对轻实践而重理论,他认为崇尚死读书是一种恶习。清末兴起的实业教育主要侧重理论教学,学生普遍缺乏动手能力,很多学生“贫于能力而富于欲望”。针对此,黄炎培认识到偏重理论教学是职业教育的大忌,为了防止出现实业教育的这种弊病,黄炎培提出“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基于此,关于高职汽车实训教学内容适用性不强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问题,应该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为重点,以“手脑并用,做学合一”为抓手,探索“学练做一体“的专业课程教学方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依据行业与企业实际需要,增加實践教学内容。将汽车市场需求和技术变革作为考虑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更多与实际应用与实践有关的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2. 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教师和企业三方面的需要,构建布置任务、指导实践、学生展示与评估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联系。采用项目化或课程设计的方式进行教学,形成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3.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增加零部件的拆装知识。对汽车的零部件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让学生掌握汽车部件的拆卸和组装的方法。零部件的拆装和组装是汽车技术应用的核心内容,通过考核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提升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

3.3 立足“校企一体”理念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黄炎培先生首次提出职业教育概念,到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一直以来都在探索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实施路径[5]。他曾多次出国考察国外职业教育的状况,吸取国外职业教育成功办学的经验,在考察中他领悟到,只有“校企一体,产教联合”才能真正实现职业与教育的合一,因此,在创办中华职业学校时,他在学校建设各种工场,比如:珐琅工场与机械工场。黄炎培的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为“目前高职汽车校企合作不深入”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思路。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1. 深化与汽车企业的合作:高职院校应与汽车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研究和制定反映行业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教学计划、教材和教育培训项目,以逐步优化和完善汽车人才培养方案。2. 实施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汽车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的比重,增强学生的工作能力和技术实践能力。学校应该促进产学结合,将教学课程和实践案例与工作场景和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取更具体,更深入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3. 建立多元化的实习实训机制:开展多样化的实习实训模式,包括内部实习、外部实习、校企联合实习等。这些实习实训代表了时下最真实的行业实践,学生可以通过实践体验,更加深入地了解行业现状和行业要求,提高技能和专业素养,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4 用“谋个性之发展”理念优化评价机制

黄炎培把“谋个性之发展”作为职业教育的首要目标,有其深刻的寓意,他对传统教育埋没学生个性发展弊端表示坚决反对,他表示每个人的天赋才能都具有很大的差异,应该用科学的方法去测验学生的个性倾向,从而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职业,再用教育的方法,使人人依据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与乐趣,同时服务社会,这才是真正的职业教育。如今,职业院校汽车专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毕业就失业,一毕业就转行,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师没有发现他的天赋才能。由于没有科学的评价体系,不少学生的优点内隐,使得教师很难发现他们的特点,黄炎培这种“谋个性之发展”教育理念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优化目前的评价机制:1.制定评价标准,将个性考量进去:制定评价标准时,需要将个性的特点考量进去,不仅仅是关注其核心技能,更多考虑学生的专业、兴趣、发展方向等方面的表现。2. 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对汽车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进行评价时,应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实践考核、口头表达、小组演示、项目评估等。3.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和整理课外活动:高职汽车学生预系统的课程设置,往往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方向的需求。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和整理课外活动,探索个性发展的可能性,积极开展自我完善和人际交往的实践。

4 结束语

在当前高职汽车人才培养中,黄炎培职教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价值。特别是黄炎培先生所倡导的“敬业乐群”“做学合一”“校企一体”“谋个性之发展”等职教思想对当前高职汽车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模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学校需以此为指导,与企业密切合作,加强行业研究,深入探究专业知识和实践环节的有效结合,让学生掌握本领、胸怀职场理念,培养出口碑极佳的汽车人才。

基金项目:1:本文系2021年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一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规划课题: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与汽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ZJS2022YB316)。基金项目2:2021年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课题: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及实践(2021C168)。基金项目3:2022年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硕博课题:中德合作办学专业专创融合研究(2022whcvcS02)。

参考文献:

[1]邵洪楼.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校地共育技能人才的启示[J].现代职业教育,2023,No.325(03):61-64.

[2]张宪辉.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实训课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08):30-34.

[3]邓志龙.基于校企合作的“课岗证创赛”融合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32):17-22.

[4]张慧强.黄炎培:利居众后,责在人先[J].中国教师,2011,No.137(10):11-14.

[5]周俐萍.黄炎培产教融合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当代价值[J].教育与职业,2021(14):21-28.

猜你喜欢
黄炎培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再读黄炎培周期律
黄炎培感动了日本特工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