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4-04-22 12:49田光辉
时代汽车 2024年4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模式问题

田光辉

摘 要:现代学徒制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创新,是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主要举措。文章在深度剖析现代学徒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相应对策,旨在探索出能够提升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模式 问题 对策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它是一种工作与学习的融合,是基于工作与学习的过程性、目的性融合的一种职业教育制度,是传承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1]。现代学徒制主要具有现代性、双元性和技艺性特征,现代性是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的核心区别;双元性指的是学校、企业双主体协同育人;技艺性是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手工性、技术性[2]。

现代学徒制由传统学徒制演变而来,传统学徒制起源于欧美,以德国“双元制”、英国的“分层法”和瑞士的“三元制”为代表,现在在欧洲各国的学徒制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已经从扩大规模向提高质量转变,而且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高质量学徒制[3]。2014年开始,教育部先后遴选了多批试点单位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不少需要提升和改变之处。本文旨在通过剖析现代学徒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能提升现代学徒制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1 项目现状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校)和四川江淮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企)本着“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原则,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共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2016年起,通过召开专题会、学生座谈会等方式就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设置、课程标准、招生、就业、到企业实训等问题展开研讨,校企双方明确以汽车装配、质量检验与检测、车间管理等岗位为培养目标,企业精心制作宣讲资料并结合校友现身说法等方式,在大一学生中进行宣讲,组织学生自愿报名,校企双方选拔面试30名学生组建“现代学徒班”,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分四个阶段培养如图1所示。

第一阶段主要进行公共课程学习和企业观摩。按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课程教学,融入企业文化并安排三周到企业观摩学习;第二阶段主要进行工学结合,岗位体验。校企双导师共同实施“课岗融通”理论和技能实训并安排为期八周到企业进行岗位实践;第三阶段主要进行工学交替,学徒体验。由企业、学校、学生三方签订校企共育培养协议,双导师“一对一”传帮带学生(徒弟),双重身份学生(学徒)学习时间不少于半年;第四阶段主要进行岗位实习,考核入职。学校校按照培养方案进行学籍、学历考核,确保学生毕业;企业按照培养方案制定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考核通过之后,双向选择,入职并签订就业(用工)协议,成为企业正式员工。经过三年四阶段“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生既夯实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又具备较强的岗位实操能力。毕业后直接入职江淮汽车等企业从事生产、检测(检验)与质量管理等岗位,入职比同届同专业毕业生平均月薪资高出近千元。

2 项目进展

2.1 建立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

校企双方深度沟通,共同制定了现代学徒制合作框架协议、工作实施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师徒制课程标准、师傅选拔制度、现代学徒制师资团队建设方案等文件,确保校企共同师资队伍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能落实到位,确保校企双方责、权、利,建立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

2.2 重构课程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标准

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以江淮汽车生产、技术、管理为平台,结合行业发展、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汽车技术等现状与趋势,以“学校教学过程无缝对接生产过程”为目标,打破原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和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培养方式,重构“现代学徒制班”课程体系,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岗课赛证”和“课程思政”融入课程,修订课程标准,探索构建符合人才培养定位的课程新体系和专业建设新标准。

2.3 共建共享实践教学基地

校企双方发挥各自所长,集合力开展共建共享实践教学基地,该实践教学基地由校内基地和企业基地两部分构成,校外基地在江淮汽车挂牌建设“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江淮汽车实践教学基地和技术研发平台”;校内挂牌建立“江淮汽车实训基地和一体育人平台”,由学校提供场地并负责文化建设,按照江淮商用车总装线标准在学院共建共享商用车总装装配线,共学生实训和企业商用车试制。

2.4 建立校企教师互培互聘机制

校企教师互培互聘共用师资队伍是一项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可持续性工程,需要校企双方高度重视,做好顶层设计,完善教师互培互聘机制,建立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机制。一方面学院从企业聘用高精尖人才担任“企业师傅”,主要从事技术技能教学和指导学生技术改造。企业从学院聘用校内教师,主要从事理论教学和参与企业项目提升专业技能、更新知识储备。另一方面支持校企双方教师双向挂职,开展联合教研和技术研发,促进校企双方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培养一支领军型、专家型、适应职业教育需求懂专业懂技术懂产业实践的“双师”师资队伍。

3 存在问题

校企双方按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困境,若不能解决,必将会掣肘现代学徒制的建设和推广。

3.1 企业参与度不高

由于校企双方利益诉求不一致,导致企业协同参与度不高。一方面企业以盈利为主,追求生产、经营等活动的利益最大化,与职业院校合作主要是用工,希望能以最小的投入在校招聘到所需人才,另一方面政策保障体系不完善,对校企双方搭建的平台不够、协同育人扶持力度不夠,校企双方不能形成合力,协同育人也就深度不够。

3.2 缺乏创新

现代学徒制核心是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企业、行业所面临的人才紧缺问题。个别高职院校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只是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延续(升级版的“订单班式”),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流于形式。实施中举行一次“拜师仪式”,实践教学、顶岗实习需在企业进行时,就安排双导师组织理论教学、技能实操训练,创新仍是人才培养模式瓶颈。

3.3 缺乏配套的教学资源和课程体系

配套教学资源和课程体系是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障。然而学校专业设置有差异、企业用工需求各异,及时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段对用工需求也不一样,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就要依据“课程内容与岗位技能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培养方式,重构人才培养方案、重构人才培养标准、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库。因此,校企双方仅有单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并没有專门设计与现代学徒制配套的教材或者课程资源。

3.4 缺乏科学的考评体系

学校对学生有一套完整的考评体系,同样企业对员工也有一套完整的考评体系,但是对具有双重身份的学生而言,校企双方都缺乏科学的考评标准和考评制。如何构建校企融通的科学考评体系,这既是对高职院校的一种挑战,又是确保培养出高质量的现代学徒制人才的重要监控环节。

4 解决方案

4.1 政行企校给予政策,明确学徒双身份

现代学徒制涉及政行企校四方责任主体,需要四方责任主体形成合力。一方面政府给予配套政策如给予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当地龙头企业主动、自愿、自发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让企业派专人负责开展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培养工作;另一方面学校给予参与学徒制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配套措施,如计算额外的工作量、评优、职称评定在同等前提下优先考虑等措施,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学习,选派教师到企业与企业导师进行教学研讨、项目开发、技术改造等;同时行政主管部门汇同行业、企业制订、完善现代学徒制政策及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学徒双身份。

4.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确保招生即招工

一方面在原“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通过深入调研、研讨,以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共建行业标准、岗位标准、技术服务标准,让企业全程、深度参与到人才培养修订及实施,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双主体协同育人、双导师管理制度,重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建立校企融通考评体系等,要建成真正能体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等的有效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4],让学生在校就能接受定职定岗培养,进入企业就能直接进入岗位工作。另一方面,树立“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的理念,根据双方需求,学校与企业共同招生,制定招生的方案和选拔的标准,以实现学生就是员工,学生具有“学生”和“学员”双重身份,同时也要确保学生基本权益,保证企业能给予学生合理报酬,能保障学生在岗位见习、实习期间的安全[5]。

4.3 开发配套的教材和课程体系

要依据企业的特色和用工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开发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配套教材和课程,包括制定课程目标、教学计划、实施细节、课程标准等[6],让其既能符合高职院校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又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对员工能力的需求。为此我们将“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三个阶段的核心课程按照“岗课赛证”培养方式,把课程内容、课程思政、思政课程与岗位技能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同时在课堂教学置入企业文化,增强学徒对企业的忠诚度和荣誉感。另一方面,校企双方共同对课程体系面向的知识、素养、能力及就业岗位、岗位职责、工作性质、能力要求、任职资格等进行深入剖析,摸清企业、行业对汽车制造人才通用能力的培养要求,最终制订适用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开发配套课程标准。然后校企双方按照课程标准合作开发立足于行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学徒的健康成长,来建设融理论与实践、工作与学习为一体的,与学校教材、企业教材存在根本区别的教材新形态—校企一体化课程体系,这样才能符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真正需求。

4.4 建立“多方参与 共同考评”评价体系

按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三个专业核心课程开设目的和形式, 提出“多方参与、共同考评”的评价体系。即“认识实习”中学生实习时间很短,以学生的身份进入企业进行体验、观摩学习。因此, 主要由企业师傅通过实习表现和校内教师通过审核学生实习报告进行综合考核评价;“跟岗实习”中学生企业实习时间较长,以学徒的身份帮助企业师傅完成一些辅助工作。因此, 该课程主要由学徒自身素养如实习纪律、实习态度和企业师傅根据学生跟岗实习情况、岗位技能掌握情况及校内教师根据学生跟岗实习报告、跟岗实习后对岗位工作的理解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价;“顶岗实习”中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按照企业要求完成相关生产任务, 企业实习时间至少半年。因此, 该课程主要由准员工自身素养如岗位适应情况和企业师傅根据学生岗位工作成果情况、岗位工作情况及校内教师根据学生岗位经验、能力提升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多方参与 共同考评”评价体系,各司其责,共同承担人才培养责任,这就是“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核心内涵的体现。

基于“双主体”育人环境,应用“多方参与、共同考评”模式可以科学、公正地评价学生,正确引导学生,以达到现代学徒制的培养目标。

5 结论

针对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学生进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从整合课程教学内容,采用“双主体” 育人机制,在办学模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缺乏教学资源和考评标准等一系列问题。由此提出“多方参与、共同考评”的对策,以逐步完善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精英人才。

参考文献:

[1]杜广平. 我国现代学徒制内涵解析和制度分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0):88-91.

[2]石自彬,周占富,韩雨辰.高职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9-92.

[3]郭达,申文缙 . 世界一流学徒制标准探析及启示-基于七国学徒制发展经验的分析[J]. 职教论坛,2020(7):168-176.

[4]任重,和云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企业实习课程考核评价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6):8-11.

[5]于长有,张丽.“厂中校”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课程改革与实践[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3,31(1)82-85.

[6]张慧珍,王莹,王盼盼,等.现代学徒制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2(36):67-69.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模式问题
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防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