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违规竞赛时有发生,精准识别动态监管

2024-04-22 12:28
云南教育·视界 2024年3期
关键词:海龙违规教育资源

2018年9月,教育部要求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原则上不举办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竞赛活动。

2022年3月,在竞赛活动管理实践基础上,結合“双减”政策最新要求,教育部等部门印发了《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进一步健全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活动管理制度。

对此,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副院长蔡海龙告诉记者,该规范的实施,有效削减了竞赛数量,基本斩断了竞赛与招生、考试、培训挂钩的利益链,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竞赛横生的乱象,起到了为竞赛热降温的效果。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周详说,为体系化解决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从规范竞赛的源头进行有效监管,是教育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部相关文件的出台,特别是白名单制度,为健康开展竞赛、净化竞赛环境提供了依据。

但在蔡海龙看来,受利益驱使,违规竞赛仍时有发生,它们或以隐匿的形式转入地下,或改头换面继续存在,甚至死灰复燃。这些违规竞赛严重违背了教育应有的规律,扰乱了教育教学秩序,非常不利于学生个性、兴趣和特长的培养。

2022年11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面向中小学生违规竞赛问题查处情况的通报》,直接点名了希望数学、数学花园探秘、华数之星、美国大联盟等多项违规竞赛。

一个随之而来的疑问是,在这种形势下,以奥数为主体的违规竞赛为何仍受家长们追捧?

蔡海龙认为,竞赛热的本质其实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违规竞赛备受追捧的背后有着深刻的政策原因。长期以来,由于在教育评价和招生录取方面存在的弊端,竞赛结果往往被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或者是中高考加分的项目,并且能在一些高校的自主招生中享受降分录取的优待,因此许多家长将竞赛作为择校和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工具。

“除此之外,由于竞赛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其本身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知识,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启发思维和促进智力发展的作用。因此,即使不是为了获奖,也有一些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参加竞赛,这进一步助长了竞赛热潮。”蔡海龙分析称。

在周详看来,还有一个因素同样值得关注,那就是在客观上,一些竞赛的结果被一些教育机构所使用或者被一些培训机构虚假宣传、夸大宣传,从而导致家长的追捧。

对于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家长追捧违规竞赛,受访专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周详认为,家长需要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理性看待竞赛活动;学校需要提供更好的课后服务,关注学生课后时间的有效利用以及个性化教育需求;政府需要对违法违规竞赛活动加强有效监管和查处,斩断利益链条等。

“我们还要提供更多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手段、标准,解决唯竞赛论等僵化的评价模式。”周详说。

蔡海龙呼吁,我国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违规竞赛的监管。针对当前仍然存在的违规竞赛活动隐形变异现象,明确相关行政部门的主体责任,通过建立精准识别和动态监管机制,全面排查、积极主动打击违规竞赛,严防违规竞赛死灰复燃。此外,还应强化对中小学校招生入学过程的督导检查,建立健全对竞赛相关培训机构和人员的监督机制,彻底切断违规竞赛的利益链。

在蔡海龙看来,还应改革教育评价和招生入学制度。针对过去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应试主义倾向和教育评价中存在的唯分数主义顽疾,应当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逐步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招生模式。

“竞赛热背后凸显的其实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还是要以制度保障增加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和公平分配,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进而使得竞赛得以回归初衷。”蔡海龙说。

(来源:《法治日报》 陈 磊/文)

猜你喜欢
海龙违规教育资源
违规借调的多重“算计”
“啄木鸟”专吃“违规虫”
封面人物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叶海龙,你别装啦
违规试放存放 爆炸5死1伤
违规逆行之后
海龙卷是什么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