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守丽
摘 要:文章以工业机器人编程技术课程为例,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对课程的思政教学开展探索与实践。培养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加深思政教育的融入,以期达到预期的思政教学目标。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是近年来高等教育领域深化综合改革的新生事物,是对新时代高等教育更好发挥“四个服务”功能的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1]。其核心就是要求在各类课程、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各方面,都要贯穿“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这一总体目标,携手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2],因此,课程思想教育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从总体上看,课程思政教育作为一项注重全面发展的系统性工程,必须注重整体化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关键,,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系统教育的有机融合[3]。
本文以工业机器人编程技术课程为载体,根据课程特点,将思政要素融入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过程等主要教学环节,使得思政教育贯穿整个课程,使课堂更具有活力。
1 《工业机器人编程技术》课程目标
在课程开课前,授课教师应对《工业机器人编程技术》课程的教学知识、能力目标等进行明确的讲解;并且要注意加强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将课程思政教育与课程专业知识讲授相融合,使思政元素在课程教学中运用恰当、适量,为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4]。
1.1 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以ABB机器人应用工作站和虚拟仿真软件RobotStudio为载体,熟练掌握工业机器人基础编程指令,会使用离线编程软件Robotstudio软件完成离线轨迹的编程与操作;会使用工业机器人完成码垛工作站、搬运工作站、机器焊接等实例;能参加与机器人相关竞赛项目;使学生对工业机器人有较为全面、深入的学习和认识,着重强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5]。在本课程结束后,学生应当能具备从事工业机器人编程、控制和开发调试等相关工作的知识和能力储备。
1.2 课程思政目标
学生在学习工业机器人编程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了解我国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工业4.0的发展情况,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爱国热情;观看大国工匠视频,以技术提高自身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对学生学习、生活都产生积极的引导;养成工业安全生产意识;培养并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努力,坚定信念,树立远大理想,为民族振兴添砖加瓦。
2 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课程是推进大学生思政建设的重要手段,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梳理,充分解析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6],并深度挖掘蕴含的思政元素,将其融入到课堂中,使思政理念与专业知识的相互融合[7],做到润物无声,寓教于乐的育人效果。《工业机器人编程技术》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工业机器人原理、掌握工业机器人编程,会用robotstudio软件对工业机器人进行离线编程与仿真设计[8],使学生能够具备工业机器人操作和编程的技能。如何将思政内容与这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有效地融合起来,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洽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就需要专业课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实施。
2.1 重构教学内容,以赛促教,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融合
强大的产业离不开产业中的人才支撑,人才的培养也需要与经济发展、产业变化、企业需求相结合。根据教育部教学改革的要求,教师可以通过重构教学内容,以大赛为契机,组织选拔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等方式达到了“以赛促教、赛教融合、赛训融合”的效果,并促使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结合思政教育主题,以赛促教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将教学内容进行多元重构。如表1所示。
2.2 开展多元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活动
在多元化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运用实践推进工业机器人编程技术课程的思政建设。第一,围绕某一教学内容,课堂研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和大国工匠事迹(如图1),对参与学生给予加分奖励。第二,设计课堂实践活动,利用工业机器人编程,要求机器人在工作台上完成固定的轨迹行走,比如“富强”、“民主”、“自由”、“爱国”等,这种不动声色的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以一种渐入人心的感化方式[9]。第三,在“双元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开展学校和企业双主体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指导学生企业实践。校企合作是专业教学融入思政的有效渠道,在企业由企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和职业素养教育的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实习和就业。
2.3 以“互联网+”为基础,推动课程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接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新媒体、新技术激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力,通过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10],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取得新成效,增强其现代感,提升其感染力。“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的标志,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和领域紧密结合,在各个领域产生新的发展生态圈,成为新的增长动力,同时,互联网的应用也带来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大变化。“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的成功,与其扎实的理念基础、实践基础、技术基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积极的效果[11]。“互联网+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实施策略如图2所示。
在“互联网+” 模式下,结合工业机器人编程技术的课程要求,找准教学内容与思政的契合点,设计出含有思政元素的专业知識点和工程实践点,利用MOOC技术、虚拟仿真技术、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技术,增加课堂、课后的教学互动,增加学生学习与实践的兴趣,从而促进思政教育效果的提升。
在实施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时。首先, 通过线上课程预习和课后作业等内容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时间观念和职业素养等;其次,通过线上课程教学涵盖了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反思、主观能动性、领悟能力、逻辑思维、辩证观和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课程思政”元素;最后,开发出面向《工业机器人编程技术》课程的典型“课程思政”案例库,建成“课程思政”示范课堂。
2.4 明确评价考核机制,增加思政评价
在工业机器人编程技术课程内容结束后,上课教师按照学校要求会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主要是:学生应用Robotstdio软件对工业机器人编程仿真的操作能力;学生操作工业机器人完成任务轨迹的编程和调试的能力。
除此之外,课堂教学中,不管是随堂测试,还是课前、后作业,强调对工业机器人操作安全、编程规范、实训室要求、个人文明卫生和团队协作的考核,并形成记录方便后期考核。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分为平时成绩(20%)、项目成绩(30%)和期末综合考核(50%)三大部分,探索出反应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的课程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主要由课堂到课率、课堂研讨、作业完成情况等(2︰4︰4),课堂活跃度提高,学生上课状态更加积极,重点考核学生自学、查找资料的能力和职业素质养成,加强思政考核要求;
(2)项目成绩主要由四个项目的完成情况及学生完成情况组成,将学生分组,考查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完成工业机器人编程和设备运行调试的能力。项目完成后,小组互查学生在编程、调试过程中能否做到安全、规范、正确、高效,并做好记录,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机器人编程技术,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的培养,重点考核学生的职业规范养成;
(3)期末综合考核采用工业机器人考核工作站设备+软件(robotstudio)综合实践考核方式,考查学生在工业机器人编程、仿真、操作、调试、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记录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能否做到认真细致、精益求精,重点考核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明确课程考核要求,丰富了考核细则。不仅解决了思政考核不能量化的问题,而且潜移默化中加深思政教育的融入,以期达到预期的思政教学目标。
3 总结
以目前高职院校工科类课程“课程思政”为背景,探讨工业机器人编程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主要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策略等方面做了阐述,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使其具备职业素养和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其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实现思政教育的育人目标。
基金项目: 2022年浙江省教育厅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制造雙高专业群“课程思政”育人元素挖掘与实施路径的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韩宪洲. 论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课程思政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干、怎么看[J]. 北京教育(高教版),2020,5:48-50.
[2]黄晓波.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体育教育选项教学探索—以内江职院乒乓球教学为例[J]. 福建茶叶,2020(1):130.
[3]武智.《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与实践[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48:297-298.
[4]赵晨曦. 浅析大国工匠精神与德育课的融合[J]. 职业,2018(23):102-103.
[5]黄明浩. 基于行动导向的工业机器人课程开发与探究[J]. 广东教育(职教版),2020,8:53-54.
[6]于皓. 以本为本视域下《公共关系学》课程思政教学的融入点研究[N]. 科学导报, 2022-05-17.
[7]张晓梅.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入[J]. 现代职业教育, 2020(44):14-15.
[8]钟金. 基于PLC与工业机器人实训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 南方农机,2020(19):139-137.
[9]宋建蓬,张素芬,李逢霞. 高职数学“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与现状分析[J]. 环球市场,2020(21):323.
[10]傅慧芳,粟显淇. 以信息化推动研究生思政课高质量发展[N].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2-10-20.
[11]刘淑慧.“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建构的理论研究[J]. 中国高等教育,2017,5: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