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增效,构建初中数学生本课堂

2024-04-22 09:52马艺铭
教育界·A 2024年5期
关键词:提质增效生本课堂初中数学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进一步落实,越来越多的初中数学教师对生本化的重要性形成了正确的认识,以生本化为核心的一系列教育思路、方法也相继出现,得到了切实应用,并且取得了很多颇具参考价值的成果。结合上述背景和相关事实,围绕提质增效、构建初中数学生本课堂,提出若干策略,以期为业界同人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本课堂;提质增效

作者简介:马艺铭(1982—),女,河北省沧州市第十三中学。

相比于小学阶段,学生升入初中之后,在数学学习方面所需完成的任务变得更加多元、复杂、困难。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让初中数学的教学维度得到实质性提升。立足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以“提质增效”这一核心诉求作为出发点,改变传统的教育形式,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着手,实现学生的数学学习模式从机械记忆向创新性理解转变。

一、融入生活教育理念

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不难发现,一部分初中生对数学表现出兴味索然的态度,觉得数学只是一门纯粹的考试科目,在日常生活中无法真正感受到学习、应用数学的价值。笔者认为,生活气息的缺乏是这一问题出现的关键原因。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提质增效、构建生本课堂的过程中,要围绕“生活”这一主题,将教学案例引入、课堂问题设计、课后作业布置等相结合,来体现数学课堂的生活性、应用性,从而取得理想的效果。

(一)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案例

知识、技能一般都具备“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属性,数学学科的知识、技能同样如此。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高日常生活案例出现的频率,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形象,使学生能够从这些案例中形成对于相应知识、技能的理解,以此来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认知数学的兴趣[1]。

例如,教学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几何图形初步”这一章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真正认识日常生活当中存在的几何体。所以教师可以凭借生活场景去引导他们形成对于几何体的认知。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展示圆柱体的柱子、长方体的公交车以及球形的隔离墩等等,并引入相关案例,而后带领学生进行探索,利用一些手头的物品创造出多种形式的几何体。这样一来,学生将更容易理解数学概念,也会在后续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借助生活中的事物来降低成果取得的难度,对数学学习更有干劲儿。

(二)设计生活化的课堂问题

数学学科的核心价值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已有学习成果去完成一系列实践任务。这就彰显了课堂提问的重要意义。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立足于生活,认真挑选、整合学生熟悉且喜爱的要素,将其作为课堂问题设计的素材,带领学生通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巩固所获得的成果,帮助他们自觉、自主地提高数学核心素养[2]。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统计调查”这一部分内容时,由于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方法等知识,因此在基础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提出一些生活化问题,如“数据的收集方法有几种?”“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涉及收集数据的活动?”“你们有没有参与过这些活动?”等。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会得到发散,所给出的回答不一而足,如“涉及收集数据的活动包括做家庭开支账目,帮父母记录股市行情,帮老师计算班级平均分”。学生会对数据收集形成独特的理解,也会深刻感受到学习这部分内容的价值。

(三)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有知识都需要通过实际应用来发挥出它们的价值。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对作业设计这个具有实践属性的环节做出改良,从生活的角度为学生适当布置一些实践类作业任务,使他们在对知识、技能的日常应用中内化所学内容,同时也为他们自主意识、能力的形成做好铺垫[3]。

例如,对于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概率初步”这一章,多数学生在探究时对圆周率这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时,教师结合学生们的兴趣点,围绕与本章内容相关的投针实验布置生活化作业,鼓励他们课后借助实践操作的方式,对这一实验展开进一步探究。具体来说,学生首先要准备一些实验用品,如一张画有等距平行线的A4纸、一根针、用来记录实验信息的图表等;然后开展实验,用手机、摄像机等设备录制自己的实验过程;最后将针和纸上的平行线相交的概率与圆周率做比较,进而了解得出相关数学结论的过程。

二、优化课堂评价工作

新课程改革的内容涉及课堂评价及师生互动的方面。优化课堂评价工作对课堂构建可以起到十分显著的作用。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在进行提质增效、生本课堂构建时,结合多元化评价、差异性评价,积极推进课堂评价工作的开展,为提高其他环节的工作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多元化评价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重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自主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评价活动時,摒弃“唯分数论”的传统观念,完善评价体系,立足于多个角度、层面、视域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思路、方法等。

比如,在进行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这一部分的教学活动时,教师不妨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依托多种互动形式,使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互评,同时带领学生循序渐进地探讨有关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让学生与小组成员合作分析问题,交流行之有效的学习经验,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知,从而实现所有学生共同进步。其间,教师要立足于小组的整体表现和个体差异进行课堂评价;学生也要结合教师教学的实际情况与自身的知识掌握程度,对教师做出点评。

另外,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往往会利用单一的方式来获取课堂评价的数据,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方式欠缺灵活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效建立评价体系,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集体备课的模式,获得更多关于课堂构建方案的灵感,在之后的具体实践当中鼓励学生进行自评、互评以及对教师的反馈评价。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课堂评价活动的质量,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4]。

在课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时,教师要结合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当组织课堂测试活动,来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做出及时评价,同时可以将随堂小测这一形式融入小组讨论、例题解析等环节中,再由教师结合学生的具体表现给予“以鼓励为主、以指导为基”的正向评价。如在讲解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中的二次函数关系式的求法时,教师可以针对多数学生的解题思路,一步步地带领学生对相关题目进行解析,据此开展评价。另外,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自主解题能力的培养和强化,定期了解学生在解题方面的变化,并以提建议的方式帮助学生做出改进。

(二)差异性评价

有利于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资源,需要教师重视和利用。这些资源的价值在课堂评价工作中也需要得到充分体现。由于经历的不同,每个初中生都是富有个性的个体。他们在诸多先天、后天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诉求等有所不同,这会对他们的学习成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的过程当中,要充分考量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并为学生定制不同的评价标准,使学生能够借助适合自己的方式去了解后续学习、发展的目标、方向和策略,从而取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指导效果。

如:针对一些基础比较薄弱、性格比较怯懦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一对一聊天的方式给予学生鼓励;针对那些性格外向的优等生,可以选择在公共场合进行表扬,以此激发他们再创佳绩的热情。当然,教师的鼓励、表扬要客观、真实,否则会适得其反,对学生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依托实践教学法

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初中生没有理解数学学科的内涵,没有对相关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给予关注。这容易导致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得不到强化,生本课堂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这意味着对数学知识、技能的总结、应用和反思需要通过实践来完成。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发展学生动手意识和能力”,对数学生本课堂的构建、教学的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将课程教学的维度从“听和写”转变为“学和做”,根据相關课程、单元的主题和内容、课程标准等要素,开展实践教学。除了布置实践类作业,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形形色色的数学实验,使其得以在亲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自己的数学认知,同时深刻体会到活学活用的乐趣。需要注意的是,实践教学要基于学生当前的数学学习水平,避免出现流于形式、好高骛远等问题[5]。

例如,在完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多边形及其内角和”这一部分的教学任务之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利用自己手头的废旧纸张,剪裁出不同形式的多边形,然后对不同多边形的角进行拼接等操作,以同样的方法重复进行这项实验,最后看看每次实验的结果是否一致。这项实验可以采用自主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开展,从而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或团队合作的意识、能力。

除上文提到的几种策略之外,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提质增效、构建生本课堂”工作的过程中,还可以借助教室、校园之外的丰富资源、广阔天地,来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认知,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在课外进行课程教学的完善、拓展工作,让学生以多元的方式开展数学学习,从多个维度体会数学的现实意义和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价值,在此期间实现对所学内容的真正内化和有效吸收,并激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身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习惯,从而达成培养学生、发展学生的预期目标。

结语

教育是引领和指导的过程,也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获取知识、取得成果的过程。广大初中数学教师要正确认识教育的内涵,积极转变自己过去的错误观念,从提质增效的目标出发去改进生本课堂的构建工作,围绕多元主题、系统性方案的设计,积极引导学生夯实自己的数学知识基础,利用多种方式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知识应用能力发展、综合素质提高,满足学生认识数学、思考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多维诉求,从而为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的落实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薛红永.初中数学生本课堂的构建探究[J].新课程,2021(37):63.

[2]陈斌.初中数学生本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分析[J].读与写(上,下旬),2021(6):160-161.

[3]李振红.如何构建初中数学生本课堂[J].新智慧,2019(4):98.

[4]许洪芹.关于构建初中数学生本课堂的教学策略分析[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1

(8):40.

[5]李桂平.初中数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及策略[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3):190.

猜你喜欢
提质增效生本课堂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题调研及反思
构建生本课堂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浅谈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实践
基于扁平化管理的精益烟叶生产模式的实践应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