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化技术手段的融入为教育行业带来了更新颖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要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前自学、课堂教学、课后巩固三个环节中,助力历史教学发展。在课前自学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翻转课堂自主学习,也可以提供一些趣味性的探索主题,让学生自主搜索资料,自建资料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沟通;在课后巩固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线自评、互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网络活动,促使他们迁移、提升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信息化教学
作者简介:李佳(1995—),女,江苏省南通市启秀市北初级中学。
初中生正处于自我意识逐渐觉醒的时期。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中,除了讲解知识和技能,教师还应发掘学生的兴趣取向,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落实素养教育的根本要求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初中历史课堂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要在历史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课堂,助力历史课堂的现代化发展,在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历史课堂体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利用信息技术,助力课前自学
(一)设置翻转课堂,组织课前自学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设计时从基于知识传授转变为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多设计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前阶段,教师可以运用各种软件设计在线学习的课件,安排学生以翻转课堂的形式自主学习。
在设计翻转课堂的课件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注意内容的针对性,紧密围绕课本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这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是什么。教师可以利用PPT展示这些重点和难点,这样不仅形式活泼,而且重点突出,容易引起学生重视。二是要注意问题的拓展性。教师要基于课本内容,设计有助于学生拓展思维深度和广度的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互动交流,各自说说自己的想法,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记录下来,等上课的时候再进行讨论。三是要注意课件形式的新颖性。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设计一些小游戏,体现新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以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的教学为例。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每个节日代表什么意义以及节日的历史渊源。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是否知道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请借助网络搜索相关信息,并将它们记录下来。”该问题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教师还可以提问:“有人说我们应该原封不动地继承传统节日,也有人认为传统节日已经过时了,现在没有必要再过传统节日。你是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你的想法是什么?”该问题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教师还可以设计“节日习俗连连看”游戏,检验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
运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学生可以先自主学习,在发现问题、产生疑惑后,再回到课堂,和教师、同学一起研究问题,寻找答案。这样能让学生逐渐养成自主探索的良好习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1]。
(二)利用网络搜索,自建资料库
史料实证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史教学的要点。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学生要以各种史料作为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但是课本中的内容有限,导致不少学生在论证历史问题时缺乏足够的例子。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学习阶段自主搜集各种文字资料、历史地图等,让学生可以引经据典,论证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在课前阶段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利用互联网自主搜索资料,并将搜集到的资料整合在一起。久而久之,学生能养成多读、多看、勤收集的良好学习习惯。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國成立”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抛砖引玉,展现新中国成立当天振奋人心的场面。在学生情绪激昂之时,教师再提出搜索方向:“你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吗?请搜索网络信息,整合史料,总结这方面的内容。你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是在什么时候吗?其主要内容是什么?请搜索这方面的信息,并将它们整理成表格的形式。”以上搜索内容主要涉及当堂课的学习内容。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串联此前学过的知识和以后可能会学到的知识。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知道新中国的成立有多么不容易吗?请搜集和解放战争有关的信息,包括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战争历程是什么、双方战斗力如何、战争结局、历史地图等,并对其进行整理归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党和政府制定了哪些政策?请搜集这方面的信息,并将其整理归纳到信息库中。”随着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他们自主搜集的信息库内容越来越丰富,他们逐渐能串联起“上下五千年”。
在网络搜索中,学生可以整合归纳各种知识点,并利用信息处理工具对其进行加工整理。这样不仅能增长学生的见识,而且能让他们自主建构知识框架,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教学
(一)多媒体展示,创设学习情境
历史是严肃的、不容篡改的。因此,历史课堂教学极容易出现教学模式枯燥、学生兴致缺缺的情况。教师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要在尊重历史学科的特征的基础上,灵活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历史课堂的趣味性,改变历史课堂枯燥、乏味的情况。教师可以利用音乐、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素材,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历史模拟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2]。
以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的教学为例。考虑到这段历史的时间距离现今过于久远,学生难以真正体会当时的情况,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创设历史情境。教师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中寻找关于三国时期的优秀影视剧的节选片段,在课堂上播放,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了解战火纷飞年代的混乱与不安。教师以视频的形式创设历史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沉浸在情境中,产生代入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强化学生对三国时代的认知,提升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
教师创设历史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情感共鸣,获得新奇的体验,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乐于进一步了解历史知识。历史课堂的难点往往在于学生难以理解历史知识,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课本上提到的历史环境与时代背景。
(二)多元化互动,营造交流氛围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适当优化课堂的学习氛围。初中生的思维较为发散,若不能够保证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准备都将是无用功。因此,教师应注重课堂上的氛围营造,让学生沉浸在课堂中;注重课堂的互动性,引导学生跟着教学节奏,在学习中学会思考与反思。除了进行师生对话,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用电子白板展示教学重点,和学生进行图文沟通,让学生用电子设备输入文字,提出问题。这样既能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困惑,又不会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
以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百家争鸣”的教学为例。部分学生已经通过影视剧或小说了解这一段历史知识。但无论是影视剧还是小说,总是会对历史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改动。因此,教师在授课环节应让学生意识到历史与文艺作品的区别。教师先用电子白板展示影视剧片段和史书片段,并让学生用电子批注功能,标注出两者的不同之处,引发他们的思考。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上传到网上,阐述自己对这部分知识的了解。教师用电脑软件筛选出矛盾的观点,让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分成两组,分别阐述自己的论据。之后,教师安排小组长总结不同观点的学生的讨论结果,并就整个讨论过程,梳理出几个问题,向教师提问。这种新颖的互动方式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思考、互动热情,让学生了解这一时代背景下的真实历史。
开展课堂互动能够在增强课堂的趣味性的同时,促使学生对历史进行深入剖析与思考,阐述自己的见解,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以互动为主要内容的历史课堂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中蕴含的内在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助力课后拓展
(一)在线评价,激发学习动力
新课标指出,要从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等不同评价主体的视角进行评价,倡导过程评价的校内外结合。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丰富评价主体,搭建网络交流平台,让学生将作业上传到网络上,请其他教师、同学、家长参与点评,甚至让社会人员也加入点评。这样学生能够倾听多方的意见,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文艺复兴运动”后,学生了解到,在西欧的历史结构中,文艺复兴运动并不单单是一场代表艺术的复兴运动,更是一场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为古典艺术正名的表层之下,其本质是一场反封建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为了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这个问题,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十日谈》与《神曲》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可在古典文化复兴的热潮之下,精神层面的文艺作品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主义之间究竟存在什么关联呢?”教师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写成小论文,上传到网上。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员都可以阅读这篇小论文,用点赞、评分、留言等方式表示自己是否赞同本文的观点。教师指导学生认真研读每一段留言,分析这些留言是正面评价还是反面评价,并记录下自己认为有启发意义的观点,然后修改、更新自己的论文,再次接受他人的点评。这样便形成了“创作—沟通—改进—再创作”的良性循环,有助于学生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在线评价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清晰的知识脉络下带着问题自主探究,在他人的点评中得到启迪,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这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拓展活动,促進迁移提升
课后,教师可以利用云平台辅助教学,整合多元的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参与课后拓展活动,帮助他们迁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探究水平。云平台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历史探究的乐趣,并正确认识历史。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后,教师利用云平台,组织学生参与课后自主探究活动。教师以“全面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前因后果,并思考如何以史为鉴,更好地建设自己的国家”为主题,为学生提供了若干活动选项,让学生任选其中一个参与,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提交个性化方案。活动一:搜集和甲午中日战争有关的历史地图,将它们整合成多媒体课件,配上解说词,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前因后果。该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温习学到的知识,全面梳理甲午中日战争的全过程。活动二:自主搜集和甲午中日战争有关的历史名人的故事,以讲故事、演小品的方式展现,并阐述自己对该历史人物的评价。该活动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考查学生的人物评价能力。活动三:利用表格整理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内因和外因。此活动能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分析历史问题。活动四:写一篇小论文,说说甲午中日战争给了自己什么启迪,当今的中国应该如何处理和日本的关系。这个活动能够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利用云平台组织课后探究活动,可以让历史学习变得更加多元化。在活动中,学生不仅能掌握各种历史知识,还能提升思想境界,发展综合素养,得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结语
总之,在数字信息化全面发展的今天,教师应优化教学手段,以全新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为历史课堂带来不一样的生机与活力。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前自学、课堂教学以及课后拓展中,对历史教学的现代化改革有积极影响。教师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的历史课堂,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蒋振华.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2(5):69-70.
[2]吴甘泉,黎剑飞.初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渗透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18(16):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