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卞桥镇中心校 褚慧芳
“融创·和雅”作为现代化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理念,在美术课程实施方案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性意义。立足于这一理念,教师可以巧妙转化教学方式,或开展丰富的活动形式,使整体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泼愉悦,让赏析过程更能触动学生内心,让学生在感悟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过程之中陶冶情操,提升审美品鉴能力,强化创新能力,教师应贯彻新课标的要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融创”是指“培育学生和谐素养”之下的学科融合。“和雅”是指“和而不同,雅而有致”。围绕“融创·和雅”的理念来推进的美术教学,是实现课程改革必然趋势。新时代的美术教育更加倾向于发展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培育学生的审美素养等,这与“融创·和雅”的理念相一致,使教学目标、方向、思路更加协调和统一。因此,立足这一方向探索的教育策略更具有现实意义。所以,广大教师需要解读这一理念的科学内涵,从多个角度出发,选择更加有价值的教学方式,尝试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循序渐进地贯彻美术教学目标,使美术学科的育人价值得以彰显。
依据艺术类课程的标准来看,新时期的教育功能得到了逐步显现。美术教学目标和要求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知识渗透过程,而更倾向于培育学生的能力和品格,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奠定基础。在教学实践中,美术教学更加倾向于“融创·和雅”的理念,围绕学生能力发展设计教学方案。同时,基于具体的规划,将“融创·和雅”理念体现在多元化的美术学习、创造活动中,也需要遵循更加科学原理的原则来实现。
第一,主体性原则。在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课标要求最为突出表现的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学生主体地位。所以主体性的教学过程能对学生有所启发,实现师生之间的角色地位转化。学生并不是被动意义上的接受教师美术知识灌输的客体,而是处于一种高度自主的状态参与建构、探索,逐渐实现一定意义上自我发展的主体。
第二,情感性原则。在“融创·和雅”理念全面指导教育教学的视域之下,学生参与的学习活动并不只是一种积累知识的过程,而是一种情感性的体验过程。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获得沉浸式的体验,学生将无法与作者产生共鸣,不能解读出其中的独特意蕴,使得核心素养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第三,创造性原则。可以说,美术学科拥有着明确的艺术和人文特点,虽然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展开一定的模仿,但必须体现出明确的开放性、创造性,鼓励学生大胆地发散思维、展开想象,启发学生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意表现,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美术学习的魅力,在优化学生体验的同时,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获取灵感,参与创意实践,表达审美感受,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借助有价值的美术学科教学,可以陶冶学生审美情操,升华学生审美情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思想意识形态,建立一定的审美认知,提升核心素养。因此,围绕“融创·和雅”理念,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出美术学科的育人功能,推动学生在开拓视野的同时,获得更丰厚的认知,升华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获得有意义的成长。围绕具体的美术教学开展品鉴活动,成为必然的教学趋势。而教师需要探索有价值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方式,打造出一种全方位育人的效果,助力学生成长。
从另一个维度来看,富有深度的品鉴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感受作品的形态,更可以启发学生从其本身的建构思路展开思考。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中,不乏意蕴深厚、构思巧妙的美术作品。在具体品鉴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围绕着其中所表现出的色彩与线条展开解析,分析作品背后所蕴藏的情感或是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形成更加完整的认知,在开拓视野的同时,感受作者通过作品想传达出来的深意,理解作品所存在的情绪等。所以,赏析环节在新时期已经有了新的延伸性功能,可以助力学生的多方面成长,让学生在接触更多优秀文化作品的同时,积累一定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形成由量变到质变的效果,获得本质上的升华。
例如,在进行人美版四年级“认识中国画”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开展有价值的审美鉴赏环节,围绕“融创·和雅”的理念来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的不同种类、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感受传统艺术和文化的丰厚底蕴,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具体的教学流程可以设定为欣赏作品《出水芙蓉》和《荷花》,并介绍两幅作品的作者及内容,引导学生分享欣赏两幅作品后的感受,比较两幅作品从画法上看有什么不同等,逐步明确工笔画细致写实,写意画简洁夸张的特点。通过小视频介绍中国画基本技法,如笔法分为中锋、侧峰、逆峰、拖笔等。教师通过指导,让学生了解一幅完整的中国画作品由哪几部分组成,在赏析中提升其审美素养。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更加具体细化的表现活动之中,融入自己的创意,参与到设计过程中,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贯彻“融创·和雅”的理念,真正培养出契合时代发展的人才。所以,在新的教育形态之下,美术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发展需要,统筹规划展开各类教学活动,为学生构筑出更加有价值的表达空间,促使他们能够巧妙组合自己所学习的各类技能,围绕具体的目标方向,展开灵感的表现。学生在感知美、体验美的基础上,尝试创造美,在深度审美体验之中获得成长。
在社会全面发展的视域下,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更需要具备专业化技能、创新思维的人才。所以,这一要求体现在教育领域和学科教学之中,使美术课堂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此,立足于美术学科来推进的创意设计活动,则成为有效的契机,为学生成长提供无限的助力。在具体表现过程中,教师可以生成具象化的情境,实现对学生的启发、带动,帮助学生立足情景的代入感,明确具体的创造方向,或者说获取更多的灵感。同时,针对具体创意设计活动,学生可以展开想象,为思维插上翅膀,融入自己的一些想法,不再被模仿过程所限制。学生能够逐渐明确美术创作的本质意义,理解作品本身是人们展开表达的一种方式,或者是记录所见所闻的形式等,提升他们的“本真意识”。
例如,在进行人美版四年级“生活日用品的联想”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开展有价值的创意设计活动,聚焦于“融创·和雅”的理念来引导学生深度体会生活日用品因用途不同而造型各异,感受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带给我们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动手表现和装饰设计的能力,提升学生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具体教学流程可以设定为:1.播放动画片《锅碗也疯狂》,把学生们带到一个有趣的餐具世界,引出课题《生活日用品的联想》。2.探索发现如何基于日用品创造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新形象。例如,小木勺变身小吉他,小盘子变身钟表,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思考如何根据一件普普通通的生活日用品联想出生动有趣的新形象,再次展开讨论。3.请学生展开想象,把自己带来的生活日用品改造成一个新的形象,教师对学生创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辅导。4.评价指导,激励学生们在今后的美术学习中要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每个地域都有独特的美术文化,不同作品的特色形态也各有不一。所以,巧妙引导学生接受文化的多样性,让学生站在宏观角度,感受不同的文化魅力,引导学生解读作品背后的思想意识形态,尤为重要。让学生从深度层面进行探索,成为贯彻“融创·和雅”理念的重要载体。为此,教师需要将背景故事资料引入教学,实现与教育的有效融合,为学生构筑出文化理解空间,引导他们在参与中实现思想意识和情感态度的全面提升,建立文化自信,提升文化理解素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个美术作品都会有属于作者的所见所闻,或者巧妙独特的表达。因此,其背后所隐藏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社会背景等都是不统一的。正是作者的独特巧妙理解,才可以赋予作品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小学阶段,学生整体的认知阅历还不够成熟,文化底蕴也不够深厚,所以在感受作品意识形态的过程中,学生整体的思考无法达到解读作品内涵的新高度。
将具体故事内容引进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提升专注度,感受故事内容与美术作品的衔接关系,由此为基础进入到作品教学情境中,领略其中的文化特色。同时,引导学生围绕作品、故事、情景资料与创作者形成明确的共鸣,或是解读作品形象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感受情景故事中所呈现出来的启示、道理。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升华情感,充分体现美术学科的育人功能。
例如,在进行人美版五年级“中国龙”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丰富的资料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龙的文化史。通过观察认识龙造型上的变化,以及在中华民族传统中龙的特殊地位,知道龙的各部位动物原型与象征意义,体会龙的精神。具体的教学流程可以设定为“收集有关中国龙的资料”,龙与中国人的关系非常密切,龙和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等,引导学生了解中国龙的历史。接着,教师可以展示龙的演变,包括新石器时代的玉猪龙、隋朝的赵州桥栏板上的双龙等,让学生了解龙是万物之灵,文化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使学生在感知中形成一定的文化理解能力,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
围绕着具体的图像识读过程,学生整体的美术思维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他们也会获取更多有价值的美术绘制技巧,因此可以形成一种双向发展的效果。所以,新时期的教学更倾向于开展这类活动,启发学生进入到作品中,解读构图、色彩、结构等,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方向。而作为教师则需要开发有价值的教学空间,基于信息技术生成具象化的图像识读情境,辅助学生投入其中,运用各种巧妙的方法、技巧来展开解析,引导学生领悟整体作品画面的协调与统一性,推动学生素质能力的成长。
围绕着具体的作品表现效果来看,其中所用到的方法、技巧都是不统一的,每部作品都体现了作者独特巧妙的设计构思。人美版教材中包含了多种意蕴丰富的作品,其中也不乏图像识读的内容。例如,在具体的作品设计过程中,作者所采用的色彩是极其丰富的,整体色彩之间的融合又十分统一协调,将整体的画面表现变得更富有感染力,所以整体的色彩运用搭配、调节则成了一个具体的识读重点。在参与过程之中,不同色彩所对应的明暗度、所产生的呼应效益等,都可以突出具体形象的鲜活性,而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提升图像识读水平,为更好地迁移运用奠定有利基础。
综上所述,立足于“融创·和雅”理念的美术教育教学,现已进入到不断创造以及变革的过程之中,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有价值的环境、空间,启发学生在深入其中时,展开属于自己的审美品鉴、创造表现、文化理解、图像识图,助力学生全方位成长。所以,新时期的教师则需要设计整体的教学目标、方向、思路,从多角度出发,循序渐进地优化美术教学活动的推进形式,使学生获得沉浸式的体验,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让学生围绕着具体的目标方向,展现灵感思维,明白美术创作的本质意义,实现思想意识、情感态度的全面提升。这充分体现了美术学科的育人功能,助力学生全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