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第五保育院 薛 丹
户外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户外环境作为主要的教育资源,利用户外的场地和户外环境中自然、非自然设施来设置幼儿教育活动,在锻炼幼儿身体素质与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能达到深化幼儿自然感知与自然认知的效果。而游戏化理念则是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指的是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和游戏内容来替代传统的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在学的过程中玩,又在玩的过程中学。因为爱玩是幼儿的天性,游戏又是“玩”的一种主要形式,所以游戏化的教学活动更贴近幼儿的心理需求,也更能满足幼儿的精神和成长需要,这就为游戏化理念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落实和推广提供了天然的助力。本文主要围绕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户外活动展开,在简单介绍了幼儿户外游戏的特点和将游戏融入幼儿户外活动的价值后,对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户外活动要如何开展进行了探究。
户外活动指的是与室内活动相对的,主要在户外环境中开展的活动,有着比室内活动更大的空间,能够在锻炼幼儿思维能力的同时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为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大的助力。从教育视角下看,户外活动的教育价值能够发挥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有多少,而游戏是最贴近幼儿心理,也最受幼儿喜爱的活动,大部分幼儿都对游戏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因此将游戏融入幼儿户外活动的必要性体现在游戏对幼儿活动参与热情的激发作用上。再从教育效果视角下看,将游戏融入户外活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强化对幼儿积极态度的培养、对幼儿综合能力的锻炼、对幼儿自然认知的深化上,综合来看就是更利于户外活动教育价值的发挥。
户外活动同时具备为幼儿建立起积极态度和培养幼儿自信心的作用,而游戏与户外活动的融合则能够增强户外活动对幼儿积极态度和自信心的培养。在户外游戏活动中,幼儿有着更大的探索空间和更多可以探索的资源,同时,幼儿也可以自由地去探索世界并通过对世界的探索来获取经验,虽然在过程中幼儿可能会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但这种困难和挑战实质上也是培养幼儿积极态度和自信心的养料,更利于幼儿积极态度和自信心的养成。
户外活动是幼儿教育阶段的一种综合性教育活动,户外活动的有效开展有助于幼儿各方面能力与素养的综合性、全面性发展,幼儿在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不同感官展开对世界的探索时,其探索世界和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获取经验的能力也能够得到锻炼,并在锻炼的过程中实现提升,而游戏的融入就能强化户外活动对幼儿综合能力的锻炼。在幼儿对户外游戏活动的自主参与中,感知能力、运动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等多项能力都能够实现更好发展。
户外活动的主要场地是户外,而户外与自然相通,因此户外游戏也有着帮助幼儿感知自然和建立自然认知的功能性。在此基础上将游戏融入户外活动之后,幼儿就能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更加亲近自然,并随着游戏活动的开展实现对自然的进一步探究,从而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和深入探究来认识到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宝贵性,因此游戏对于幼儿户外活动来说也有着强化户外活动对幼儿自然认知的深化的价值性,更利于为幼儿树立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
游戏化理念下的户外游戏活动与常规的户外活动和游戏都有着不小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主题、形式、内容、侧重点和教育效果上。幼儿阶段是教育的奠基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不追求要教给幼儿多少知识,幼儿在知识以外的其他层面能够实现什么样的成长才是关键,如思维、意识、习惯和能力层面,那么教师在针对幼儿设计与开展教育活动时,就需要着眼幼儿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从整体到细节、再从细节到整体,在综合培养幼儿各项能力与素养的同时,也对幼儿指向社会适应和为人处事的意识、习惯与能力展开针对性培养。站在这一视角下看,幼儿户外游戏这一能适应和满足幼儿成长需要的活动就展现出了如下特点,其中关键词主要包括自主参与、团队协作和思维发展。
户外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和自主探索空间,相对地也就更加注重幼儿在户外游戏活动中的自主参与,而幼儿的自主参与也可以说是幼儿从户外游戏活动中获取经验的主要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教师在开展户外游戏活动时就需要转变自身的身份定位,确立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和自主展开对游戏环境的探索,以幼儿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的信息发现和经验积累为载体,落实对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锻炼与提升。
户外游戏活动大多是团队集体活动,幼儿需要与小伙伴组成小团队来参与游戏,再通过团队间的协作来完成游戏任务,而在团队参与游戏和完成游戏任务的过程中,幼儿就能够得到团队协作层面上的锻炼,包括团队精神、团队意识、团队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这些指向团队协作的精神、意识与能力不仅能够为幼儿对社会的适应提供助力,也能够促进团队协作类户外游戏活动的开展,为幼儿在户外游戏活动中的团队协作提供助力,这也就让户外游戏活动更加强调幼儿的团队协作。
幼儿思维与创造力的发展在幼儿教育中尤其受到关注与重视,在“小学化”知识教育弊端尽显的今天,幼儿教育早就实现了向习惯与意识培养、思维与认知开发本质的回归,户外游戏活动是尤为追求幼儿思维发展的教育活动。在以团队协作为底层框架指向户外自主探索的户外游戏活动中,幼儿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边玩一边进行探索,一边探索一边进行思考,而这种“玩+探索+思考”的活动形式不仅有着更强的趣味性,也更能帮助幼儿学习知识,最终随着游戏进程的推进实现对幼儿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升。
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表述“以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为抓手,高度重视幼儿园的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来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教育更追求的是一种整体视角下的深度教育,要求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高的质量,幼儿园和幼儿教师需要在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课程观的指导下,顺应学前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来设计教育活动。就游戏化背景下幼儿户外活动而言,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就需要从多个不同视角出发,以游戏主题的制定、游戏材料的准备、游戏环境的打造和游戏内容的开发为抓手,对幼儿户外活动展开整体规划、设计与改造,做好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双重准备,尽可能地满足幼儿参与不同形式游戏活动的需要,为幼儿的兴趣养成、自主探索、沉浸体验和综合感知提供助力。
在游戏化背景下,教师对幼儿户外活动的设计虽然要融入游戏理念和体现游戏特征,但不能只有游戏属性而没有教育属性,能适应和满足幼儿身心成长需要的户外游戏活动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游戏主题,能够在激发幼儿游戏参与兴趣的同时,助力幼儿教育参与兴趣的养成,也就是说教师要在借游戏引导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同时,转变幼儿的视角,让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能够从游戏活动延伸到包括探索、认知、实践在内的教育活动中,最终逐步推进对幼儿的全方位教育。
例如,在自然探索类的户外游戏活动中,教师需要围绕自然探索的“对象”来设计游戏主题,像是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山川河海等,如果要对花草树木这类户外常见的自然资源展开探索,教师需要先明确幼儿应当站在哪些视角来观察、收集、探索与思考。具体来讲,一是可以让幼儿从花草树木的基本形态出发展开探索,在幼儿通过观察和分析明确花草大多矮小脆弱、树木大多高大顽强的基本特征后,再从这些基本特征出发引出“如何保护花草树木”的话题;二是可以让幼儿从花草树木的生长规律出发展开探索,在幼儿得出花草的生长速度快、树木的生长速度慢的探究结论后,以季节为切入点来引导幼儿探究与分析花草树木在季节的变迁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明确的主题不仅利于教师设定游戏内容、选择游戏方式和调整幼儿的探究方向,还更利于发挥户外游戏活动的教育价值。
丰富的游戏材料不仅是户外游戏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也是户外游戏内容多元扩展的基础,想要让幼儿能够更好地展开自主探索,并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收集更多信息与积累更多经验,幼儿教师就需要正视游戏材料的功能性与价值,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准备游戏材料,并结合不同的游戏材料来设计不同的游戏活动。通常情况幼儿的户外游戏活动主要分为运动和探索两类,教师在游戏材料的准备上也要涉及两种类型的游戏材料。
例如,在运动类的户外游戏活动中,教师就需要为幼儿准备各种各样的运动器材,包括篮球、足球、乒乓球、跳绳等基本运动器材,以及专门的趣味运动器材和生活中可以充当运动器材的材料、工具。运动器材虽然都有着固定用途,但在固定用途以外也有着极大的开发空间,教师可以利用常见的运动器材来设计出很多有趣且有吸引力的游戏活动,在锻炼幼儿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幼儿的协调与反应能力。而在探索类户外游戏活动中,教师需要为幼儿准备的游戏材料就包括场景材料和探索材料两种,其中场景材料主要指供幼儿探索的场地器材或可用于搭建探索场地的基础材料,探索材料主要指的是可以帮助幼儿进行探索的工具,如放大镜、指南针等。户外游戏活动中需要用到的游戏材料在种类上没有特殊的限制,教师需要保证的就是材料的安全性,以免对幼儿的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户外游戏活动需要在户外环境中开展,而天然的户外环境虽然为户外游戏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但如果没有进行特殊改造,很难为幼儿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和提供更沉浸的体验,对此教师需要在综合考量教育实际需求和户外游戏场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幼儿园的户外游戏环境展开合理且有针对性的规划、设计与改造,以此来为幼儿打造一个更好的游戏环境,让幼儿能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实现沉浸式的体验。
具体来讲,一是需要用地域资源优势来完成生态要素的整合,例如,为幼儿创建专门的田园探究坊、田园艺创坊和田园节庆坊,以此来丰富户外种植游戏的开展形式和深化户外种植游戏的意义内涵,让幼儿能够在参与田园游戏的过程中真正成为田园的主人;二是需要挖掘有效资源来进行创意改造,包括自然资源和非自然资源,可以利用幼儿园内的树木来打造“探险”和“越野”场地,或者利用废弃轮胎、废旧生活物品、残缺玩具等打造“自由创造”场地;三是需要建立多样资源中心和划定特殊游戏区域,专门空出一个教室来做“奇妙屋”,然后将三棱镜、万花筒、水管等科学探究类材料,陶土、彩泥等泥塑创造类材料,锅碗瓢盆、桌椅、雨伞等生活实用类材料都分区域摆放到“奇妙屋”中,需要专门划定的特殊游戏区域则主要包括沙水区、建构区、野战场和运动场。
户外的游戏情景剧是教师可以引入的一种户外游戏形式。在游戏化教育大背景下,幼儿园的户外游戏活动大部分以运动和探索为主,想要最大化发挥户外游戏活动的教育价值,教师需要在充分开发运动和探索活动功能性的同时,跳出运动和探索的游戏框架,开发更加多元的游戏内容,为幼儿的综合感知和全面成长提供更大助力。
具体来讲,教师在设计与开展户外游戏情景剧时要格外注意剧情或人物设定与环境的适配性,并有针对性地在户外环境中设置与剧情和人物设定相关的基础设施。例如,在以“面包店”为背景的户外游戏情景剧中,教师需要先引导幼儿利用白布、白纸、面粉、橡皮泥、瓦楞纸、菜单图片、电子秤等游戏材料来制作服装、模具、盘子、杯子、盒子、蛋糕样品等游戏道具,让幼儿也参与到游戏情景的设置中,以此来保证幼儿在之后的情景剧中参与表演游戏时能够产生更强的参与感。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情景剧游戏表演的过程中,选择适当和应景的音乐来烘托氛围,利用音乐来带动幼儿的情绪,这样就能够让幼儿在表演时更加投入,将需要扮演的人物扮演得更加传神,进而获得更好的角色体验和成长感知。
综上所述,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户外活动其实指的就是用游戏来包装户外活动,为幼儿提供一个在“玩中学”和在“学中玩”的空间与机会。在这一背景下建构的户外游戏是一种自由、开放、有趣,能够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的教育形式,对幼儿教育来说有着非常显著的价值。而在游戏化背景下实际开展幼儿户外活动时,教师还需要秉持让幼儿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目标与追求,为幼儿制定更明确的游戏主题、准备更丰富的游戏材料、打造更良好的游戏环境、开发更多元的游戏内容,保证设计出来的户外游戏能够具备全面锻炼和提升幼儿学习能力与探索能力的功能性,以此来保证幼儿能够通过参与户外游戏活动实现综合性的成长与全面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