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国祺中学 陈欣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正着力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根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课程改革强调要转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理念,构建启发性、探究性、讨论性与合作性的课堂,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合作精神、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意识。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方式已经逐渐显露出弊端。如何探索实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型升级,是高中数学教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问题链+任务单”单元式教学策略应运而生,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设计一系列相关问题链和配套任务单,引导学生在主动合作学习中建构数学知识体系、培养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这一策略在当前阶段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问题链+任务单”单元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种教学方式通过串联的问题引出新知识,让学生在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新的疑问,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去探索和寻找知识的时候,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大增强。同时,“问题链+任务单”的设计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自己的任务和目标去完成,这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他们会积极思考、查阅资料、完成练习,而不再是被动地等着教师把知识灌输给他们。
总的来说,“问题链+任务单”单元式教学模式,通过问题激发求知欲,任务明确目标,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保持旺盛的兴趣和高度的主动性,这是其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最大的优势之一,这种教学方式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问题链+任务单”单元式教学有利于学生构建系统的数学概念体系。这种教学方式通过问题的串联和递进,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巩固旧知识,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回想和运用已学习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这有助于他们加深对基础概念的理解,强化概念之间的关联,从而构建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也使他们的知识学习更加紧密衔接、循序渐进。另外,任务单的设计也会融合不同的知识点,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完成。这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数学概念体系,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和迁移能力。
总之,“问题链+任务单”单元式教学通过知识的串联和任务的综合,帮助学生构建严谨、系统的数学概念框架,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问题链+任务单”单元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迁移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中的问题链部分,通过情境化的设计,让学生联系实际,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学习概率统计后,让学生分析和比较两款手机的用户评价数据,计算哪款手机的好评率更高。这可以让学生明白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而任务单部分则强调综合训练,设计包含不同知识点的复合应用题,让学生练习各类知识的迁移和综合应用。这可以锻炼学生面对新的复杂情境时,灵活选择和运用合适的数学方法的能力。
通过这种应用场景式和综合训练式的设计,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迁移能力可以得到培养和提高。他们会逐步掌握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形成灵活迁移数学知识的思维习惯,这对学生未来的学习非常有帮助。
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知识传授仍占主导地位,存在一些显著问题。具体来说,教学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许多教师依然使用传统教学模式,通过直接把知识传递给学生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知识传授也常常脱离实际生活情境,教师讲授一些抽象空洞的数学概念和公式,没有和实践应用场景联系起来。这使得学生无法理解知识的实际意义,也不知道这些知识能有什么具体用途。评价方面,考试成绩仍然是最主要的评价方式。这使教与学都过分关注应试,忽视了数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为应付考试而机械式学习,很难学以致用。这种知识传授式教学也使课堂氛围单调乏味,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不足,缺乏讨论、交流的课堂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
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部分学生视数学为枯燥乏味的学科,认为数学学习难度大、内容抽象,没有实际应用意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感到吃力和枯燥,难以提起兴趣和动力。部分原因在于教学没有关联生活实际,无法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意义。第二,传统教学方法和课堂氛围的单调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式教学中枯燥的知识灌输无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心理和参与感。课堂上师生互动不足,缺乏讨论、交流等活跃的环节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部分学生存在盲目应试的心理。他们学习数学更多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重视其实际应用价值。这种功利心态也影响了他们内在学习数学的动机,难以培养持久的学习兴趣。
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较弱,主要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知识灌输式教学使得大多数学生止步于公式和算式操作过程的机械记忆,没有形成对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在面临实际复杂问题时,他们既不知从何入手应用所学知识,也缺乏主动分析问题的意识。第二,当前教学关注知识传授本身,没有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关联起来。学生不了解一些数学概念可以用来解决对应的实际问题,也无法在实际情境中识别可应用的数学方法。这大大削弱了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典型的应用题例、案例和相关训练不足。许多教师也没有意识到加强应用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无法有目的地强化这一环节,这导致大多数学生无法得到系统有效的应用能力训练。
“问题链+任务单”单元式教学策略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设计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链和配套的任务单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这种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问题链+任务单”单元式教学策略的设计实施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精心设计与本教学单元内容相匹配的问题链。问题链指的是一系列相互衔接、层层深入的问题序列,通过解决问题引出新知识并促进学生对新旧知识的综合运用。这些问题应当围绕本单元的核心知识点和主要内容展开,同时也要关联其他相关数学概念。第二,根据问题链确定教学单元的知识系统和主要内容后,制定配套的任务单。任务单是供学生完成的一系列活动或练习,可以是计算题、应用题、探究活动等,主要目的是检验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理解深度以及运用能力。任务单的设计难度要循序渐进,最后要包含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情境的能力检验。第三,在教学中,围绕问题链上第一个问题组织讨论或师生互动,引出相关知识点,安排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当前阶段的任务单之后,回到问题链继续。如此往复,通过问题引知识、任务检验掌握程度的方式推进教学,最终完成整个知识单元的学习。
以高中数学“平面向量及其应用”教材内容为例,首先可以设置与向量运动相关的问题,引出向量的方向大小及其线性运算;然后设计几何或物理运算题作为空间向量基本运算法则的任务单,进而引申问题扩展到向量表示的概念与方法,设置涉及向量坐标表示与推导计算的任务单;最后设置一些利用向量分析解决实际运动问题的综合应用题,完成对本单元知识点的系统学习。
高中数学“问题链+任务单”单元式教学模式中,制定任务单的策略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根据已设计的问题链明确本教学单元的知识重点、内容系统以及学生需掌握的核心技能,突出这些关键节点来设计任务单。第二,制定涵盖不同类别、难度适中且数量充足的任务。类别上既有计算技能类练习,也有综合应用类问题情景,难度要循序渐进,数量要确保对关键知识与技能的多次检验,强化巩固。第三,组织丰富、实用而有趣的任务样式。应用新媒体工具,可以设置视频回放、模拟操作、小游戏等形式任务,提高任务的吸引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第四,设置适当的开放性任务。适量的开放性探究、设计、协作等任务,可以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动性与创造性思维。
以高中数学“概率”单元为例,首先明确本单元主要培养计算概率的技能及应用这些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后设计计算基础概率的选择题、填空题等基础练习,循序渐进应用交、并、全事件关系计算较复杂概率的题目;融入模拟抽签等情境的应用题,训练概率模型建立与计算的综合能力;设置利用动画演示进行概率实验的抽样任务,加深概念理解,提高学习兴趣。一定数量的开放性微小作业,可以检验学生运用概率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问题链+任务单”单元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策略可以归纳为三点。第一,在问题链和任务单设计中融入开放性问题。这些问题并无定论答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定势,使其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要多设置这样的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第二,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和总结。讨论时,教师主要起到引导与启发的作用。学生之间交流看法,教师给予必要指导,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思考方法并逐步深化理解,最终学会总结归纳。第三,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支撑。自主探究需要获取更多学习材料,教师要多方搜集相关资源,或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等渠道获取所需资源。资源获取的便利性直接影响自主探究的开展。
以“直线和圆的方程”单元为例,教师可在问题链中设置一些未知参数的方程,要求学生讨论分析参数对图形位置关系的影响,引出解析几何与代数表示的对应关系,学生通过探究建立几何意义与代数方程的联系。讨论过程中,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之间交流看法。教师提供必要的图形绘制工具及部分参考资料,支持学生独立探究。这样的设计既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
高中数学“问题链+任务单”单元式教学中,分层次推进的策略可以归纳为三点。第一,在设计问题链和任务单时,要区分基础性问题与拓展性问题,进行分层设置。基础问题链关注教材要点,拓展链引申深化,任务单也分基础练习和综合应用两类,根据学情分阶段推进。第二,在实施教学中,要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推进。先解决基础问题链,完成基础任务单,待学生形成扎实基础后,再展开层层深入的拓展性问题链,逐步过渡到高难度任务。这要根据学生反馈来调整问题链和任务单的推进节奏。第三,在过程评价中采取分层分类评价方式。对基础性问题链、任务单的评价侧重对教材重点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对拓展链和高难任务单的评价则侧重对知识迁移运用的评定。评价方式和标准也要有分层设置。
以“圆锥曲线的方程”单元为例,基础问题链可设定解析提取给定图像或物理模型的圆锥曲线方程,配套基础任务单则为代入确定曲线特征的数据计算。拓展链可设定确定参数范围使曲线通过给定条件的问题,高难任务单则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匹配实际问题的圆锥曲线模型。在教学中,先确保学生掌握基础后,再展开参数方程的深入讨论和模型设计的综合运用,同时,评价也要分阶段进行。
高中数学“问题链+任务单”单元式教学中,实施反馈与评价的策略可归纳为三点。第一,建立过程性评价机制。在问题链教学和任务完成的每个环节设置形成性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反馈。过程性评价主要通过观察、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开展。第二,实施分层分类评价。对基础性问题链和任务的评价,侧重对关键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在应用拓展链和综合任务中,则评价知识迁移运用的效果。评价要全面兼顾,区分层次。第三,评价方式多样化。可以采用口头反馈、互评、自评等多种形式,还可引入学习日志、思维导图等新方法,鼓励学生记录思考过程。评价要全方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以“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单元为例,第一阶段评价重点检查空间向量基本运算的掌握程度;第二阶段评价则侧重学生运用向量方法分析几何问题的效果。方法上,教师口头提问检验基础知识掌握,并组织学生讨论互评运用向量分析立体图形的思路;要求学生记录学习感悟,采取学习日志的形式评价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问题链+任务单”单元式教学策略切实可行,且效果显著。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数学概念体系,还可以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应用能力与迁移能力。因此,这一教学策略的应用对推进和实现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深入研究该策略的科学内涵,探索其实施规律,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以期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为我国高中数学教育的发展提供可靠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