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军
“你们不懂”“跟你说了也没用”“别管我”……这是王女士的女儿最近常对父母说的几句话。
王女士有两个孩子,老大是女儿,刚上初中。最近,女儿的“叛逆”行为让王女士很苦恼,之前觉得女儿还小、不懂事,没怎么管教过,没想到越大越难管教。
孩子从完全依赖父母、不能独立的幼儿,成长为独立自主的少年,在身心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极大变化,和家长的关系自然也会改变。教育子女好比跑一场马拉松,是漫长的“持久战”,战略和坚持决定着全局成败。因此,家长要在充分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选择符合年龄段的教育方法。
只有掌握一定的规律,懂得张弛有度,才能事半功倍。那么,管教孩子应该“先松后紧”还是“先紧后松”呢?
“先紧后松”就是小时候管得严,长大之后管教得比较松;“先松后紧”与前者恰恰相反,就是小时候不怎么管教孩子,放任自流,随着年龄的增长,管得越来越严格。从孩子的身心角度来讲,“先紧后松”的教育方式更有利于健康发展。
孩子成长如同盖楼,“先紧”就是“打地基”的过程。父母严管孩子,让孩子从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地基打好了,房子才能牢固。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父母应该将更多选择权交给孩子,让孩子学会自己承担,逐渐形成更独立、开放的思想和人格。
青春期前要严管。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习惯,比如饭前便后要洗手、早晚要刷牙、学会礼貌谦让等。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孩子能坚持下来,将规矩内化于心,未来就能自觉遵守。
另外,青春期前孩子有三个心理反抗期,家长一定都要谨慎对待:三岁以后,孩子会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还未掌握如何用逻辑和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看起来完全“不讲理”,经常任性、哭闹;6—7 岁是第二个逆反期,家长说东孩子偏往西,特别爱和父母争对错、顶嘴;青春前期9—10 岁,也是孩子逆反心理比较强的阶段,孩子更重视自己的形象和隐私,愿意和同龄人待在一起,经常和父母吵架、发脾气,令许多家长异常头痛,若早期教育不当,也会在这时显现出来。
青春期后家长要慢慢放手。孩子长大后有了理智和主见,这时如果继续严厉管教,会引起孩子反感。家长发现孩子遇到事情能够独立分析、解决,就可以逐渐放手,“抓大放小”有利于孩子心智走向成熟。
如果孩子想做的事情没有不良后果,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不过,如果遇到违背基本原则的事情,家长一定要严厉地管教孩子,以保证“地基”的稳固。在这一问题上,有五个底线坚决不能打破:逃学,小偷小摸,类似赌博的行为,抽烟喝酒,非正常的异性关系。这些行为若有苗头,家长发现后一定要及时制止,采取措施,也可以请学校协助解决,但家长切忌推卸责任或当“甩手掌柜”,因为教育孩子的主阵地还是在家庭。
人格发展是孩子一生的根本。家长如果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其他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孩子未来的人生道路也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