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吕梁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发展路径研究

2024-04-21 08:29赵晓燕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1期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乡村振兴

【摘 要】岚县面塑是吕梁民间手工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它承载着岚县劳动人民的精神寄托、思想情感和审美需求,是岚县本土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一直以来却被视为下里巴人的“玩意”而不登大雅之堂,直到2015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才名正言顺地走入大众视野,为人们所关注。本文以岚县面塑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发展现状和传承形式的基础上,探究岚县面塑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保护和发展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传统手工艺;岚县面塑

【中图分类号】J5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1—095—03

一、乡村振兴战略与传统手工艺

党的十九大会议上,党中央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指导中国农村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的指导思想。通过非遗+振兴的方式,将传统手工艺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对其进行合理开发、深度激活、综合利用,既能充分有效地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蕴含的重要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又能利用传统技艺发展规模化文化产业[1],促进农村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从而全面促进乡村振兴。同时,“乡村振兴战略”中对于传统手工艺领域的高度重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发展打开了新的空间,也为进一步推进我市民俗文化活动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二者之间具有关联性。

二、岚县面塑发展现状

岚县坐落于吕梁市的最北端,是一座风景秀美、物产丰富的市边农业小城,这里的民俗文化、民间美术依然保留了不少原有的风韵。岚县面塑作为吕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2009年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几年,岚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大力发展面塑产业,打造“面塑之乡”。当前,岚县从事面塑制作的统计在册艺人已经发展为1200多人,形成了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在这个产业基础上,岚县以“文化搭台,产业唱戏”的方式,打出了“面塑技术培训”“岚县面塑节”“岚县电商”等一系列以面塑为主题的旅游项目“组合拳”,这使得面塑产业的潜力得到挖掘,面塑也从过去的主要用作婚丧嫁娶等的仪式性用品,转变成现在以面塑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文化产业,这对巩固脱贫攻坚、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岚县面塑的传承形式

岚县面塑是在当地的历史、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形成的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与表现方式。它不仅是岚县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术,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将面塑视为一种文化,其根本原因在于岚县面塑不单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态,更是折射出当地百姓精神面貌、风土人情的一面镜子。近年来,岚县在保护传统面塑文化的同时,积极推动面塑文化传承形式的多元化发展。

(一)面塑一條街

面塑一条街是岚县为了鼓励岚县人利用手里的宝贵资源,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从而增加收入的一种全新尝试。2020年建成的岚县面塑一条街,由面塑工坊、面塑文化交流中心、面塑主题公园组成。随着面塑一条街的投运,迅速形成集面塑技能技艺培训、面塑深加工、产品展示展销、旅游文化体验为一体的面塑集散地。其中面塑街工坊位于易居苑小区的临街商铺,上下二层共16间,由岚县下拨专项经费,通过零租金的形式吸引面塑艺人入驻,并以非遗传承人命名的面塑工坊。与此同时,岚县还将乡村振兴与面塑产业融合发展,把面塑培训列入全民技能培训提升工程,不定期为贫困群众进行业务培训,为他们搭建家门口学技术和就业增收的平台。这项举措不仅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岚县面塑这一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能挖掘出其可观的市场经济价值,推进岚县劳务品牌建设,真正实现务工增收和保护弘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目标。据统计,面塑街内合计16个市级以上的非遗传承人,每年可分批次培训面塑手工艺人600人,进一步带动本地搬迁群众500余人就近就业,创造社会经济效益5000余万元。这不仅大大减轻了搬迁群众的就业压力,还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全新的活力。

面塑一条街以16家面塑工坊为主体,将“岚县面塑”这一独具地域特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广大群众增收致富的乡村振兴产业。这既为岚县打造国际面塑文旅产业集群发展埋下伏笔,又给当地群众提供了一个技能学习、增产增收的平台。面塑一条街通过挖掘非遗文化赋予新的内涵,搭上经济列车,成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2],这也是长期摆脱贫困、保证贫困不反弹、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二)面塑文化艺术节

岚县于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在岚县岚城北街举行北街供会,传说是为了纪念一位因孝顺婆婆而扬名乡间的好媳妇慧莲,在她去世后,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当地民众自发组织、精心制作各式各样的面塑供品,来纪念她,久而成俗。2007年“岚城供会”升级为“面塑文化艺术节”,到2023年面塑文化艺术节已连续走过了十七年的时光。面塑文化艺术节通常会持续七天,主要围绕面塑展览、面塑作品比赛、家庭面塑文化体验、游岚县古镇、品岚县特色美食、棋艺比赛以及赏灯展等多项活动来开展,这种活动形式也使得岚县面塑文化艺术节已发展成为集文化博览、民俗旅游、农特产品展会和“互联网+”于一体的节庆盛会。

面塑文化艺术节的成功举办,不仅激发了广大群众和旅游爱好者从中了解岚县面塑文化,领略独特的民俗韵味,同时也提高了岚县面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面塑之乡”的文化旅游品牌形象逐渐深入人心,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让面塑旅游成为当地经济新的增长热点,不但能为本地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还能为每个家庭带来更好的收入。这对于岚县面塑的传承与发展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量,同时也为岚县面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面塑进校园

传统手工艺,承载着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意识形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3]。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马文辉在2009年提出要持续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走进教室和走进教材,利用教育平台保护和发展传统手工技艺。岚县对此做出了积极的回应,结合地方特色开展了一系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校园活动。有的学校在教学楼走廊、班级内部、校园内设立岚县面塑特色文化墙、名人名言等,让面塑文化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中;有的学校创建了“面塑展览馆”,引导学生在学习传统书本文化知识的同时,关注学习面塑艺术有关的历史文化资料,欣赏技艺精湛的面塑作品,在沉浸式体验中初步了解面塑文化、感受非遗的魅力所在;还有的学校将面塑纳入校本特色课程,邀请面塑艺人进入课堂展示面塑的工艺流程、讲解作品寓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合作精神,为岚县面塑更好地传承与发扬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四)个人工作室

伴随着面塑文化艺术节的成功举办,岚县面塑在国内乃至海外都名声大振。岚县希望将面塑市场化、产业化,一些面塑制作艺人也积极寻找市场中的机会,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开发以本地婚丧嫁娶、老人祝寿、孩子生日、旅游纪念品为主的面塑产品,赚取利润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水平。这些工作室大部分都是以家庭作坊的形式存在,集捏塑设计、私人订制、生产销售、技术培训于一体。面塑个人工作室的成立,既让面塑传承人一心一意的创作面塑作品、教授学生、学习技术、研究特殊材料,又让一批愿意在乡村生活、发展的年轻人,掌握一技之长,在弘扬“岚县面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也带动了岚县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手工艺的发展路径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岚县面塑,如今不仅是一种民俗供品,更成为百姓致富的新亮点,但集中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发展方式还没有形成,加之岚县底子薄、基础差,存在返贫风险,实现乡村振兴的任务依然艰巨。为了更好的以面塑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动当地旅游的发展,探索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和面塑创新产品的开发迫在眉睫。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发展路径主要有如下三种。

(一)传统手工艺+乡村旅游

将传统手工艺融入到旅游开发中,是推动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岚县面塑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丰富素材、深厚民俗文化内涵和广泛群众基础的民间手工艺制品,其原料来源广泛,制作上手简单,可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层级游客的文化与视觉体验,极具文化旅游开发的价值和意义。在乡村振兴及旅游扶贫的政策支持下,用“传统手工艺+乡村旅游”的方式来打造特色产业,势必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趋势。近年来,岚县利用省、市支持全力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的良好政策,利用境内丰富的文旅资源优势,深度参与“乘汾酒号列车,赏吕梁山风光”等吕梁市组织的旅游推广活动。从2005年启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2007面塑文化艺术节的举办,到2014、2015年全国面塑摄影作品大赛的组织、2016年面塑文化艺术节暨土特产博览会的开幕、2020年岚城文化小镇的建成,再到2021年面塑研究院的成立,这一系列的举措持续提高“岚县面塑”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使得“岚县面塑”由一种地方性文化,转变为一种新兴的地域文化,并在岚县逐渐形成赏面塑、逛古镇、住农家、赶庙会、看大戏、品特产、玩购物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从而推动岚县文化旅游小镇的建设,进而带动其转型升级。

(二)传统手工艺+现代科技

随着媒介形式迭代发展,近年来优秀传统文化借助直播等新技术、新媒介,打破了传统手工艺既有的传播困境,踏上了致富的快车道。伴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越来越多的面塑传承人通过手机微信端或视频号助手管理端打开视频号走进直播间,利用视频号展示面塑文化、销售手工艺产品、传承非遗技艺、回应网友留言和提问,这种方式受到了网友的关注与欢迎,实现了直播+短视频双重带货。在网络直播过程中,参与者通过点赞、弹幕、打赏、购买等方式,渐渐培养起对传统手工艺的归属感和价值认同感,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播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完成了,并主动去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手工艺+现代科技”不仅帮助手艺人实现了用手艺养活自己的梦想,而且传播了面塑文化,精神追求和物质激励的双重肯定更加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坚定了传承信心。

(三)传统手工艺+文创设计

近年来,随着“国潮热”的持续升温,各地非遗传统技艺展现出新的活力,以非遗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的文创产品一跃成为新时代的“潮品”,受到广大年轻群体的喜爱和追捧,撬动了新消费的大市场。因此,运用现代设计理念,挖掘岚县面塑背后的民俗文化内涵,打造拥有广阔市场的“传统手工艺+文创设计”工艺美术品牌,不仅是促进岚县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傳承民间美术的必然要求。

在当今世界,设计渗透在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因此,将岚县面塑特有的图案、色彩、语言文字与当代人的生活、审美、需求链接起来,开发以“岚县面塑”为题材,具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红色记忆、富有创意的传统手工艺旅游纪念品是一个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形式多样的非遗文创产品,既保留了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又融合了现代时尚元素,让大众用轻松、有趣的方式间接了解岚县民俗风情,也能较好地实现非遗形象在现代化社会的有效表达[4]。同时也要依托互联网技术,积极为具有时代特色的传统手工艺产品开拓网络销售平台,并通过市场“倒逼”手艺人改变思路,与时俱进,进而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推动非遗的继承、创新和转化,提升面塑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传承弘扬非遗文化的同时,打造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岚县面塑品牌效应,让越来越多的面塑文创产品成为旅游消费的新亮点,助力乡村振兴。同时,全新的设计方式与设计理念,也可以吸引年轻的手工艺爱好者加入到传统手工艺的学习和创作中,他们将会成为面塑产业潜在的经营者和继承者。

五、结语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岚县面塑已然是吕梁民间传统手工艺蓬勃发展的代名词。紧紧抓住国家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利历史机遇,利用先进的文化与科技发展理念,推动传统手工艺从原始的手口相传培养民间手工艺人到建立市场调研、研发、推广、量产、创造价值的全产业链,让其实现市场经济下的产品价值的最大化,是实现传统手工艺保护和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乔莉伟.乡村振兴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以合阳剪纸为例[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1.

[2]燕中兴.岚县:小面团塑出幸福花[N].山西日报,2020—07—30 .

[3]陈元玉.传统手工艺进高校的教学实施策略[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2019(36) .

[4]潘玲霞,朱彬.文创产品设计与非遗传承[N].中国文化报,2023—01—13.

基金项目:本文系吕梁市科学技术局2022年度吕梁市科技计划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吕梁民间手工艺的保护和发展路径研究—以岚县面塑为例”(项目编号:2022SHFZ4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赵晓燕(1986—),女,汉族,山西吕梁人,硕士,吕梁学院艺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间美术。

猜你喜欢
传统手工艺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开发
浅析中国传统手工艺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再设计”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重建的路径分析
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品牌化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