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用油画这种西方的传统绘画方式来表达中国绘画中的传统意蕴是中国画家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而王沂东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画家,将西方的油画与中国的民族特征相结合,把中国人朴实、含蓄、坚韧的个性融入画面中,把西方传统的古典主义油画与中国画中的笔墨和色彩相结合,大胆创新,实现了油画的本土化发展,这是青年画家需要学习的。将王沂东的绘画风格分为三个阶段,论述和分析王沂东油画作品的特点以及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油画;王沂东;写实;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5-0066-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罗晓宇.浅析王沂东的油画艺术[J].天工,2024(5):66-68.
一、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的代表——王沂东
王沂东是当代写实油画的代表之一,他的油画作品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和民族特色,在他的油画作品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他的家乡——沂蒙山区的风土人情。
王沂东是土生土长的山东人,他出生在山东南部的一个小山村,这里民风淳朴,是王沂东油画创作的灵感源泉,他的不少作品都表现了沂蒙山区的风土人情。
他还将中国画中的墨色与山东的木版年画融入油画中。在中国画中有着墨分五色的说法,在王沂东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深色,这些深色之间微妙的明度关系,体现了王沂东从中国画中汲取的营养;而王沂东从山东的木版年画中提取的中国元素则体现在他对大红大绿的运用上,明艳的色彩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吸引着观者的视线,而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王沂东在使用这些大红大绿的同时使这些明艳的色彩和谐而有秩序地呈现在画面中,不仅没有抢了人物的“光芒”,反而将人物衬托得更加生动。他对于人物的刻画则体现了宋代工笔画的特色,增加了画面的平面美感,弱化了人物的明暗对比,刻画出少女肤色微妙的变化,更能体现画中少女的柔美和耐人寻味的内心情感。
二、王沂东绘画风格形成的三个阶段
(一)早期
王沂东早期致力于对自身绘画语言的探究,从这个时期开始,王沂东就以自己童年生活的沂蒙山区为题材进行创作,画面中大量出现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北方农村题材,如他从中央美术学院第二画室毕业时的作品《常给大娘捎个信》《识字班》《沂蒙新春》《赶集》《王玉贞》《田家女》等,都能看出童年时期的山村生活带给他的影响,也体现了早在这个时期就确定了王沂东对具象道路的选择。在这个时期,王沂东的绘画作品具有明显的情节性,多描绘热闹而有动感的故事情节,还有明显的笔触,块面分明,颜色也比较明快。
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政策使得中西方的文化交流更加密切,各种文化观念与思潮涌入中国,使得中国的艺术界异常活跃。大批艺术家开始重视绘画的精神内涵,美术界对于绘画的形式语言越来越重视,对绘画民族化的重新认识也越来越成为当时画家关注的焦点问题。
而王沂东也对绘画开始了新的探索,他尝试追求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感,如《有这么一个小院》《肖像》《刘二叔》《铁蛋》《暖冬》等。在《有这么一个小院》中,画面中仅有一老一少两个人物,背景是北方山村中常见的小院,身穿黑色棉袄、棉裤、棉鞋的老人占据画面的中心位置,老人双手张开,外轮廓线似菱形,老人周围飞起的白鸽呈“U”形,一白一黑对比鲜明,从这幅画中能看出王沂东对画面构成和色彩对比的精心安排。从这个时期已经能明显看出王沂东对绘画作品中形式美的探究,他的画面中的人物越来越少,画面渐渐呈现出一种静谧的意境,这也是王沂东转型的开始。
(二)中期
王沂东在这个时期创作了大量的肖像作品,这个时期的作品与他早期的作品不同的地方在于,畫中的人物大多被模糊了身份和背景,画面中的“情节性”被王沂东刻意回避,更多的是追求画面中的形式美感。从这个时期开始,王沂东的笔触变得细腻,画面中的人物常常传递出一种忧郁、怀旧的情感。从他的画作中可以看出怀斯对他产生的影响。例如作品《窗前的女人体》,一位裸体女性披散头发、放松地坐在窗前,窗外的阳光洒入昏暗的房间内,落在女人的身体上,强烈的明暗对比显示出女人光滑、洁白的皮肤,而女人的头部则被王沂东安排在黑暗之中,女子将头转向观者的一侧,披散的头发遮住了阳光,女子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女人与椅子呈现出类似三角形的构图,与画面中空旷的环境一起给观者带来安静而又忧郁的情绪。在这幅画中,王沂东采用细腻的笔触来表现女人,以及对光的设计,这些都受到西方古典写实油画的影响。王沂东在这一时期的作品还有《清代女子肖像》《冬天的阳光》等,虽然这个时期的作品大多已经没有了沂蒙山区的影子,但是在《冬天的阳光》中依然能够看出沂蒙山在他心里留下的烙印。王沂东早年在山东艺术学院学习中国画的经历对他后来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他开始研究如何从中国传统绘画中汲取营养,并且与西方的传统油画进行融合。例如,在《冬天的阳光》这幅画中,一块巨大的深色石头落在画面的正中央,远方是已经融化的白雪,淡黄的草色微微露出,左下角的小狗眼睛微闭、舌头吐出,好似在享受着冬日里难得的温暖,我们既能感受到王沂东对于画面中形式美的追求,也能看出他将中国画中的“墨色”融入自己的油画作品中,画面中大面积的黑色浓重而不压抑,富有变化和层次,而对于石头的处理方法类似于国画中的“皴法”,将石头粗糙、坚硬的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处理方法在他后期的作品中也有所体现。这一时期的王沂东参观了美国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其画面中对线的运用和色彩的平面构成美感让他印象深刻,并坚定了他走古典油画写实道路的决心。与此同时,他对于绘画的创新—在西方古典写实油画中融入中国传统绘画元素的探索也逐渐成熟。
(三)成熟期
20世纪90年代初期,王沂东创作的《蒙山雨》和1993年创作的油画作品《沂河水》标志着王沂东绘画成熟期的到来。这一时期,他的绘画语言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不论是绘画的题材、技巧还是画面的气氛都已经趋于成熟,他在题材上多描绘女性形象,她们大都面容平静,安静而美好。
以《沂河水》为例,画中仅有两个年轻女子,画面前面的女子双手向身体两侧伸平,身体微微向左倾斜,双脚踩在一块小小的石头上,整个人呈现出倒三角的形状,身后巨大黑石的下边缘线也呈现出“V”形,使画面充满一种不平衡的动感,生动地表现了青春生命所洋溢的鲜活、生动的气息。王沂东刻意加强了明暗的对比,将人物的色彩淡化,同时他还将中国画笔墨的简练、节奏等融入自己的油画创作中,使作品的立意呈现出简练、纯净的效果,具有一种宋代工笔画的逸致与雅静,在对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追求中创造了一种独属于中国人的具有写意精神的写实油画。
三、王沂东油画作品的艺术特征
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王沂东的绘画作品在保留西方绘画技法的同时,将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情趣融入其中,做到了中西结合。他的绘画作品大多取材于中国北方的农村,将眼光聚焦在淳朴的劳动人民身上,形成了属于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他始终坚持写实的绘画道路,扎实的绘画功底使他在表现人物时游刃有余,能够准确地捕捉人物微妙的内心世界。他的作品清新雅致、朴素灵动,有一种类似宋代工笔画的清韵。
(一)题材的选择
王沂东的绘画作品大都取材于中国北方山村的农民生活,这与他的人生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王沂东出生在中国山东的沂蒙山地区,那里民风淳朴、山河秀美,朴实的农民让王沂东感受到了人类内心深处的真、善、美,他从小的成长经历为他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王沂东的绘画作品中,大量描绘了身穿红色衣服的女人,她们大都是刚嫁人或即将嫁人的农村女性,《吉日》《山里的媳妇》《闹房》《新娘》《醉新郎》等作品描绘的都是农村婚礼的景象,但是这些作品的聚焦點又有所不同。例如,在《吉日》中,描绘了一位身穿一身红衣待嫁的新娘,在婚礼当天,一位身穿蓝色上衣的老婆婆正在为新娘梳头。在民间有在结婚当天请老人为新娘梳头的习俗,表达了对新娘婚后生活的美好祝愿,从画面中深色的背景和光影能够看出王沂东对于古典主义油画大师达·芬奇和荷兰小画派维米尔的学习。画面中大面积的红色和背景中衬布上的牡丹、祥云、凤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图样,尤其在我国的北方十分常见,具有富贵吉祥之意,使画面颇有民族风情。而他的另一幅作品《闹房》则描绘了新婚时闹洞房的习俗,昏暗的房间内,微弱的烛光映衬出新娘害羞、微低的脸庞,新郎也在胸前绑着大红花,因为喝了酒脸色涨得通红,画面两侧则是闹洞房的亲朋好友。左侧是一群看起来和新郎差不多大的年轻男人,他们都笑嘻嘻地看着一对新人,眼神里有羡慕也有祝福。而右边则是一群还未成年的孩子,他们则更多地露出懵懂、看热闹的表情,画面安排得既热闹又有趣,每个人物都描绘得生动形象,就像是切实出现在北方山村里的乡亲一样。
(二)情感的表达
王沂东的油画常给人一种美好而宁静的感觉,他虽然成长在农村,熟悉农民的生活,但并不像其他画家一样描绘农民辛勤的劳动生活或者农村生活的穷苦劳累,王沂东总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将一幕幕动人的情景捕捉下来,并融入自己的画面中,带给人美好的感受。
王沂东笔下的主角经常是面容姣好的年轻女孩,她们大都十几岁或者更小。在《远雷》中他将小女孩的面部画得较暗,女孩神情凝重,面露胆怯,昏暗的天色似乎要下雨,女孩像是被远方的雷声惊吓到一样。而在《蒲公英》中,小女孩趴在草地里,正看向手中的蒲公英,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在《天边的云朵》中,女孩侧身扶墙,微微回过头来,像被人叫住一般看向观者,露出害羞的表情。王沂东虽然画了许多新娘,但是她们也具有不同的情绪,有的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好奇;有的梳洗打扮,想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些;有的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但是每一位女性形象都有一个共同点,她们的内心都善良而坚定。
一幅画要想表达人物的情绪并让观者产生情感共鸣是很难的,而王沂东做到了。生活是画家创作的源泉,在开始创作一幅画之前,画家需要先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地观察和体验,捕捉不同人物在不同情景下的状态,才能为这幅画注入情感和活力。
(三)色彩的运用
王沂东的绘画中融入了很多中国传统绘画元素,这不仅体现在绘画题材的选择上,也体现在王沂东对绘画色彩的运用方面。
王沂东的油画创作受到山东木版年画的影响,大胆尝试与西方油画不同的配色,如红色、绿色、黑色、紫色等鲜艳明丽的色彩搭配,达到既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又整体和谐统一的效果。王沂东的画面中经常出现鲜艳的红色,“红”也成了王沂东一个象征性的标志。例如,在他的作品《山里的媳妇》中,新娘身上的红色,新郎身上的黑色,背景中的绿色和黄色,很少有画家敢在自己的画面中将这几种对比鲜明的颜色放在一起,尤其是红色和绿色,一不小心就会让画面显得“俗气”。而王沂东则把这几种颜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画面中大面积出现红色的时候,他就减少绿色等鲜艳色彩的面积,并调整色彩的纯度和明度,这样画面中的颜色既对比鲜明又不会喧宾夺主、秩序混乱,充分展现了王沂东对画面整体精准的把控能力。
王沂东还将中国画中的“墨色”融入自己的油画创作中,墨本身就是一种色彩,在中国画中有“墨分五色”的说法,根据“焦、浓、重、淡、清”,将墨由深到浅分为五种不同的明度。王沂东的画中经常出现巨大的石头和树干,他在画这些重色的景物时,将中国画中的色彩融入其中,以展现石头、山峦、树干的起伏。同时,黑色也给人一种沉稳、低调的感觉,它能够很好地衬托其他颜色,因此,把它放在一幅表现静谧气息的画面中,能与画面中的其他颜色相契合,使画面静下来,如《蒙山雨》《沂河水》《日月潭》;把它放在一幅表现热闹景象的画面中做背景色,能够使画中的人物更加突出,起到衬托的作用,如《闹房》《醉新郎》。因此,在一幅画中巧妙地运用黑色是十分重要的。
四、结束语
王沂东的绘画作品对当代具象油画的本土化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将西方的传统绘画——油画与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相结合是近代画家一直以来研究的课题,而王沂东以自己在生活中的切身经历,结合自己对生活细节的捕捉,创作了一幅幅能体现中华文化的油画作品。他所选择的写实的道路,也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能够做到雅俗共赏,服务更多的人。他早年经过大量练习所形成的造型能力也为他走写实道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使他在创作过程中得心应手,创作出一幅幅优秀的绘画作品。
参考文献:
[1]于静波.沂蒙文化与王沂东的油画艺术[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8(1):32-36.
[2]熊乐.王沂东油画艺术风格的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2.
[3]王沂东.中国当代油画名家画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4]王沂东.我和油画的缘分[J].中国油画,2009(6):1-6.
[5]王沂东.写实油画创作断想[J].美术,2011(3):5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