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修缮过程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2024-04-21 04:50陈玫王方园
天工 2024年3期
关键词:修缮传统民居传承

陈玫 王方园

[摘 要]江西地区丰富的传统民居建筑装饰技艺,是我国文化多样性和历史深度的重要体现,为建筑赋予了独特的美感,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在修缮传统民居建筑装饰时保持其原有的风貌,将传统装饰技艺和文化传承下去并创新发展,成为重要课题。探讨江西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修缮过程中如何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及这一过程对于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的意义。

[关键词]江西;传统民居;装饰技艺;修缮;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3-0042-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陈玫,王方园.江西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修缮过程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J].天工,2024(3):42-44.

基金项目:本文由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江西传统民居的修缮技术实践研究”(项目编号:GJJ2207312)资助。

古建筑的美,首先源于其结构和体系的合理性和稳固性,其次在于其精神和内涵的丰富性。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建筑不仅是居住或使用的空间,更是文化、艺术和哲学思想的具象化表达。装饰在建筑美学中不仅是为了美观,也是为了表达和传达建筑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因此,中国古建筑美学的精髓,即在追求建筑的实用性和稳固性的同时,更注重其精神内涵和文化表达,通过精致的装饰和细节处理,展现建筑与文化、艺术的和谐统一。江西传统民居的装饰艺术,正是这一美学理念的生动体现。

一、江西传统民居概述

(一)历史背景与文化特色

江西传统民居历经数百年的演变,深受当时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影响。明初,频繁发生的战争导致该地区人口迁出。此时期的政府政策对民居的营建规模及装饰也有严格的约束。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明末清初,江西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由最初的流出為主逐渐转变为流入为主,人口的这种频繁流动为江西民居文化的形成和扩散提供了条件[1]。地域特色方面,赣东北、赣中和赣南的民居风格各有千秋。赣东北的景德镇民居以精细的雕刻和装饰部件著称;赣中的民居则因其木、砖、石雕饰的富丽和空间格局的灵活多变而闻名;而赣南的客家围屋民居则展示了家族聚集的特征。此外,区域内的官宅建筑,如金溪的官员宅邸,也展现了当地文化和居住者的社会地位,民居的营建理念同样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深入的总结和提炼。江西传统民居,如渼陂古村和贾家古村,展现了鲜明的文化特色和深厚的历史价值,在地理环境上具有独特性,如渼陂古村的山水环抱布局,在建筑艺术上体现了典型的江南风格。明清时期建筑风貌的保存尤其突出,如贾家古村中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融合了书院文化、祠堂文化和宗教文化;渼陂古村中的祠堂、书院等,展现了建筑艺术的精致,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和教育的发展水平,见证了历史变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建筑风格与建筑装饰特点

赣派建筑作为中国古建筑的重要分支,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精湛的建筑技艺著称,其建筑风格受到赣江及其支流水系的影响,形成了不同地域间的差异特征与多样性风貌。在建筑结构与装饰艺术上,赣派建筑展现出了多样性和精致的工艺水平。在梅江流域的宁都县,建筑以宏伟的堂高、多重檐和精细的木雕工艺为特点,体现了当地客家宗族文化的影响。而贡江流域的赣州地区,则以青砖灰塑和红砂岩的精美装饰见长,尤其在兴国、于都等地,建筑物在选材与造型上展现了高水平的匠心与艺术[2]。东江流域的会昌、寻乌、安远三县的民居,则更加注重防御功能,厅屋组合式结构和炮台民居是该地区的标志性建筑。而桃江流域,以龙南、定南等地为代表,传统民居以方围屋为主,建筑在空间和装饰上相对简洁朴素,但同样蕴含着深厚的地域文化。章江流域的大余、上犹、南康和崇义等地,则以丰富的石材装饰和“门榜”文化著称,门楣、门簪等部分的石雕工艺尤为讲究,体现了该地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

(三)传统民居中的建筑装饰艺术

江西传统民居建筑装饰技艺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其独特的装饰风格不仅展现了匠人的高超技艺,也深刻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些装饰技艺精湛细腻,多样丰富,既有实用性又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是对传统民居精神内涵的深刻塑造。江西传统民居中,木雕艺术是最为集中和精彩的装饰艺术表现。其中,浮雕与透雕是两种主要的表现手法,浮雕根据其深浅程度可分为浅浮雕和深浮雕,具有极强的立体感和丰富的层次感;透雕则是浮雕艺术的深入发挥,像剪纸般精细,透出细腻的光影效果,体现了匠人对技艺的极致追求,在承载着浓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象征意义的同时,也展现了匠人对自然美的独特理解。雕刻题材广泛而深入,涵盖了从自然景观到人文故事的各个方面,包括几何图案、各类动植物、神话人物等,每一种图案都有着独特的寓意和文化内涵。例如,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象征着高洁、坚韧、清雅和淡泊,而龙、麒麟、蝙蝠等动物则寓意着吉祥和祥瑞,美化了居住空间,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3]。江西传统民居中,装饰艺术不局限于门窗、隔扇,还广泛应用于梁柱等建筑构件上,使整个建筑充满了艺术的气息。

二、江西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修缮中的技艺传承

(一)传统建筑装饰修缮技艺概述

江西民居建筑装饰修缮实践与传承是集技术性、艺术性与文化性于一体的复杂工程。修缮传统民居装饰时,要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这要求修缮工作不仅要恢复其物理形态,更要尽可能保留其原有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在实际操作中,这涉及对受损装饰构件的准确鉴定、病害原因的科学分析以及恰当修复方案的制定。在传统装饰构件的修复过程中,材质选择、结构加固、色彩复原等方面都需严格对照原有样貌执行。特别是在木雕、石雕等装饰细节的修复中,要求匠人不仅具备高超的工艺技能,更需对传统图案的象征意义有深入的理解,以确保修缮后的装饰构件在视觉效果和文化内涵上都能与原作相契合。

(二)建筑装饰修缮中技艺的传承方式

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业化生产的冲击,传统手工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问题。因此,建立一套系统的传承机制显得尤为迫切。江西民居建筑装饰的修缮实践不仅是技艺复原的过程,更是文化和知识传递的重要环节。在修缮过程中,传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技艺的传承、知识的传承和文化的传承。技艺传承是修缮工作的核心,要求修缮匠人不仅要精通传统工艺,如雕刻、彩绘、砌筑等,还要深刻理解这些技艺背后的文化和审美理念。为此,经验丰富的老匠人和学院派专家常常通过师徒制度或工作坊,对年轻匠人进行现场指导和技能传授,确保原汁原味的传统技艺得以传承。知识传承在传统民居装饰修缮中同样重要,包括对古建筑构造、材料特性的理解,也涉及对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的深入研究,通过编纂修缮手册、举办学术研讨会、开展田野调查等方式,相关知识得以系统整理和广泛传播,为修缮实践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理论上的支持。文化传承是修缮工作的灵魂。传统民居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在修缮过程中,匠人、学者和社区居民共同参与,通过修缮实践,对民居装饰的文化内涵进行挖掘和诠释,通过展览、出版、数字化等多种形式,将修缮成果对外展示和传播,使得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和理解建筑的价值,促进文化的传播。

三、江西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修缮分析

(一)修缮中的传统技艺应用

修缮江西传统民居建筑装饰时,精心运用装饰技艺是实现建筑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传承的关键,需对民居原有装饰元素进行详细的记录与分析,确保修缮工作的准确性与适宜性,保持其原有的风貌与精神实质。具体实践中,木雕、石雕与灰雕等技艺是修缮传统民居装饰的主要方法。木雕艺术将广泛应用于门窗、梁枋等部分,通过精细的浮雕与透雕工艺,重现古人的生活情趣与审美追求。例如,门窗的隔扇雕刻,可通过细腻的透雕工艺表现传统图案,如山水、花鸟等,展现传统的自然美学[4]。梁枋和柱础等承重构件,在保持其结构功能的同时,通过装饰雕刻提升空间的美感与层次感,使其成为承载和传递文化的载体。修缮过程中,装饰艺术中的象征、寓意、谐音和符号等元素的恢复与创新尤为重要,这涉及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理解与尊重,更需结合现代审美和技术进行适度的创新和调整。例如,传统的象征性图案如“岁寒三友”“五福捧寿”等,可通过现代雕刻技术的精细化处理,使其在保持传统风格的同时,更加细腻生动,与现代生活更好地融合。此外,修缮过程中还需关注材料的选择与技术的应用。现代材料科学和修复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在保证装饰艺术传统风貌的基础上,提高其耐久性和实用性,使修缮成果既美观又实用,还应考虑到环境因素对材料和技艺的影响,确保修缮后的建筑能够在现代环境中长久保存。

(二)创新与传统修缮技艺的平衡

江西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修缮过程中,修缮技艺的创新应用与传统技艺的平衡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数字化技术的引入,尤其是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大数据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为修缮工作带来了新的视角和可能性,同时也对传统装饰技艺的传承提出了要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修缮过程中的应用,使对传统民居的建筑装饰构件的理解更为精确,使修缮工作更加直观,帮助匠人和修缮专家深入理解传统构件的结构和装饰细节,是传统技艺创新应用的基础,也是保障修缮质量的关键。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更加高效,收集和分析大量与传统民居装饰技艺相关的数据,理解技艺的传承和变迁,为修缮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发现传统技艺在現代社会中的新价值和应用场景,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创新和发展。再者,虚拟现实技术在修缮工作中的应用,为公众提供了沉浸式的体验,增强了公众对传统民居装饰技艺的认识和理解,也为传统技艺的传承和推广提供了新途径,人们可以更直观地体验到传统装饰技艺的美。虽然数字化技术为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工具和平台,但在应用数字化技术时,必须充分尊重和保留传统技艺的核心价值和文化内涵,使其与传统技艺和谐共存,既保留传统技艺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又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和现代意义。

四、江西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修缮过程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修缮技艺的文化价值与意义

江西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修缮过程不仅是对建筑结构的恢复,更是对传统装饰技艺文化价值的一种传承和再现。传统建筑装饰修缮是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江西地区的民居建筑装饰艺术,如梁柱上的雕刻图案、门窗上的装饰图案等,展现了古人的生活情趣。传统建筑装饰修缮、传承与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活化和发展,修缮过程中,结合现代技术对传统建筑装饰进行适度的创新,既保留了传统元素的核心成分,又赋予了其新的生命力。例如,运用现代材料和技术对传统雕刻技艺进行改良,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使用需求,为传统技艺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让更多的人接触和了解传统艺术。建筑装饰修缮技艺有助于增强地区文化的软实力,通过展示传统民居的建筑装饰艺术,增强公众对本地文化的认识和认同感,进而提升地区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精湛的建筑装饰技艺和独特的文化内涵,也为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5]。传统建筑装饰是对传统文化精神的一种致敬,代表着工匠的智慧和技巧,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尊重自然、追求和谐的文化理念,对建筑装饰修缮技艺的传承,是对古人智慧的传承,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

(二)建筑装饰修缮中的文化传承

江西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修缮过程体现了文化的传承,装饰元素不但是视觉艺术的表现,而且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哲思,在形式上精致细腻,情感上细腻内敛,都是对民居文化的体现。装饰元素如雕刻的麒麟、孩童等,不仅具有视觉美感,更隐含着深厚的文化象征和吉祥寓意,体现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装饰修缮技艺不仅是对传统符号的复现,更是对传统美学“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韵味无穷”精神的继承与发展。这种深层次的文化传承,使得修缮后的民居不仅在视觉上恢复了古典美,更在精神上呈现了东方美学的深远意境,构建了一种超越物质层面,将居住者的情感、理念、审美糅合于一体的文化空间。

五、结束语

江西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修缮工作不仅是对古老建筑的修复,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通过对建筑装饰的细致修复和适度创新,保留了民居的传统风貌,更使其成为活生生的文化载体,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绽放新的光芒,为当地民居的保护提供了范例,也为全球范围内的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参考文献:

[1]孙玉琪,杨絮飞.江西传统民居装饰艺术浅析[J].包装世界,2016(3):118-120.

[2]康勇卫.江西传统民居空间格局的形成、特征及规律[J].建筑与文化,2023(4):67-69.

[3]朱琦,李爽.江西下屋村传统民居室内装饰艺术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2,29(2):102-106.

[4]肖学健,李田.江西传统古民居装饰艺术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13):162-165.

[5]代玉,肖学健.江西传统民居装饰中形式构成元素的分析:以婺源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6(1):84,86.

猜你喜欢
修缮传统民居传承
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修缮
古建筑的保护与修缮
和田传统民居格扇装饰初探
基于豫西传统民居文化传承下的美丽乡村生态建设研究
高句丽山城城墙的保护修缮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梅山传统民居装饰纹样的审美及文化内涵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