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循地理学科思维方法的必备知识考查路径探索

2024-04-20 09:59柳铮铮
基础教育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考查学科特征

柳铮铮

【摘 要】高考对地理必备知识的考查依循学科思想方法—学科问题—学科必备知识的考查路径。结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阐释地理学科思维方法的重要性,并基于高考试题分析依循地理学科思维方法考查地理特征、地理联系、地理过程的路径,以期促使廣大一线教师对于地理学科思维方法的重要性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而在教学中思考如何设计基于地理学科思维方法的课堂。

【关键词】地理学科思维方法 必备知识 考查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4)01-68-03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地理教材由原来的三本必修变为两本必修和三本选择性必修,教材内容有所增加。同时教育部2022年印发《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其附件《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标》指出:严禁高三上学期结束前结课备考。这意味着高三上学期需要上新课,高三复习时间大大缩短。因此,如何在有限的高三复习时间内,有效提升学生地理学科思维、关键能力,从而实现科学备考、减负增效,成为各个学校亟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复习实践中发现,对于地理学科思维方法的认识以及系统提升十分重要。

一、地理学科思维方法的重要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高考评价从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再到素养立意。素养立意要求高考评价应以知识为基、能力为重、素养导向、价值引领。学科素养指标体系、核心价值、高考核心功能都体现了对于学科思维方法考查的要求(见图1)。学科素养指标体系明确强调对于思维方法的评价,包含科学思维、人文思维、创新思维。《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核心价值的一级指标包含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世界观和方法论、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1],但就试题考查而言,考查难点在于世界观和方法论。地理学科的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在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的指导下,合理运用地理学科的理论和思维方法去认识、分析、解决问题。高考的核心功能包含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为了选拔出符合专业所需的优秀人才,参与命题的高等学校教师在试题命制过程中必然会渗透学科思维。综上,地理学科思维方法在整个高考评价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依循地理学科思维方法的必备知识考查路径

(一)中学地理学科思维方法归纳

高考对地理必备知识的考查,依循学科思想方法—学科问题—学科必备知识的考查路径。[2]其中学科必备知识的考查基于地理特征、地理联系、地理过程的角度,但依循的是什么学科思维方法,师生往往有点不得门路。丁继昭、史辰羲提出围绕区域差异考查地理特征,基于空间关系原理考查地理联系,以及聚焦区域表现考查地理过程,这充分体现了地理学最根本的学科思维方法——从空间出发看待一切。[3]这既高屋建瓴般地解读了怎么考,又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启发广大一线教师要更进一步系统地解读地理学科思维方法。陈诗吉和姚培泰将地理学科思维定义为“从地理学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以及地理学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出发,在地理学思想与研究方法论的指导下,从地理特征、地理过程、地理联系的角度认识地球表层各种地理事象的本质特征,认识、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根本想法与认知规则”[4]。并构建了指向问题解决的高中地理学科思维体系,认为高中地理学科思维体系的基本内涵是“一核两仪五面”。“一核”是“洞悉问题解决实质的学科思维,即格局与过程耦合”[5],但格局与过程耦合这个概念较难理解,因此更倾向于用“空间”代替,意指从空间出发看待一切这一根本学科思维。“两仪”是“提供问题解决视角的学科思维,即对比分析与尺度思想”[6]。“五面”是“指导问题解决路径的学科思维,即推拉理论、收支平衡、必要性—可行性、木桶原理、供求矛盾”[7]。“五面”的内容结合教材来看,主要是中学阶段应用比较多的理论方法。综上,对“一核两仪五面”进行调整并可视化,如图2所示。本文在此基础上,尝试结合教材和高考试题评价,探索依循地理学科思维方法的地理特征、地理联系和地理过程三个维度地理必备知识的考查路径。

(二)依循地理学科思维方法对地理必备知识的具体考查路径

在对中学地理学科思维方法有了深刻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高考试题的进一步解读,尝试探索依循地理学科思维方法的地理必备知识的具体考查路径。

1.依循地理学科思维方法考查地理特征的路径

地理特征分为地理要素特征和区域特征,如气候特征、地形特征、水文特征等便是地理要素特征,将这些地理要素的显著特征加以整合便形成了区域自然特征。地理特征的归纳总结主要是基于空间差异和空间尺度,这要求在尺度思想的指导下对空间进行格局观察、划分,然后通过对比分析归纳出区域的地理特征。因此对地理特征的考查依循尺度思想和比较分析方法,具体考查路径如图3所示。

例如2019年全国Ⅲ卷文综第36题第(1)问“概括鲁尔区城市的等级规模和空间分布特征”;2019年全国Ⅱ卷文综第36题第(1)问“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并推测耕地分布及数量的特点”;2018年全国Ⅰ卷文综第37题第(1)问“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这三个设问对地理特征的考查深度差异比较大。2019年全国Ⅲ卷文综第36题第(1)问是单纯考查学生对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的概括,这题体现了一定的尺度思想。2019年全国Ⅱ卷文综第36题第(1)问在考查学生对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概括的基础上,增加了地理特征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根据地理特征进一步推测地理联系,考查要求进一步提升,并且尺度思想体现更多。2018年全国Ⅰ卷文综第37题第(1)问则围绕区域差异考查地理特征,同样是河流排水受阻,扎龙为什么形成湿地,而其他地方则形成堰塞湖。这突破了对地理特征的单一知识点或单一能力进行考查的做法,要求学生将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进行关联比较,这一题体现了对比分析的思维方法。综上,虽然考题难度有差异,知识点和情境载体有所不同,但是依循的学科思维方法的考查路径总体是一样的。

2.依循地理学科思维方法考查地理联系的路径

空间中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科中的空间关系主要包括地理要素、地理区域、人地之间的相互联系。基于地理学的空间关系原理,可以从知识本源层面来把握地理联系。[8]地理联系的三个维度对应的高中地理必备知识包括地理要素关联成因分析、区位条件分析、人文地理决策及其影响评价、区域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等。不同的地理联系分析依然依循共性的地理学科空间思维和方法,其涉及的具体的地理学科理论或方法(见图4)有所差异,考查路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果能全局把握这些考查路径,那么便可以让学生领会高考试题的设计意图。

地理要素联系主要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其他地区的变化。2018年全国Ⅰ卷文综第37题第(3)问“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基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把扎龙湿地看成一个系统,考查水盐平衡(收支平衡)。这里也应用到地理学科思维方法中的对比分析方法,但侧重考查收支平衡这一理论方法。2023年全国乙卷文综第4~5题讲述贵州龙里豌豆从低价销售周边到高价销售少数城市,考查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和区际联系的理解,学生需运用地理思维,从差异性出发,进行对比分析,侧重考查推拉理论或供需矛盾。2023年全国乙卷文综第36题考查学生对于巴西库里蒂巴公交优先战略这一人文地理决策的理解;第37题第(2)问与地铁相比,分析公交优先战略方案的优势,考查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得出公交优先战略方案的可行性更强;第37题第(3)问指出库里蒂巴以公交为主导的交通方式对解决城市问题的作用,考查学生对于该城市采用公交优先战略更适合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对于该决策必要性的理解,最终提升学生对于人地关系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认知。综上,对于地理联系的考查依然依循地理学科思维方法,但不同的地理联系考查路径的侧重点不同。学生对于依循学科思维方法的地理联系考查路径理解越深刻,就越能更好地理解题意。

3.依循地理学科思维方法考查地理过程的路径

地理过程是地理事物和现象随时间推移而出现动态变化的过程,包括水循环、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地貌演化、城市化、文化扩散过程等知识内容。在教学中通过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让学生较为客观、准确地认识地理过程,可以为描述、阐释、论证和探讨地理过程的学科关键能力培养提供助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依循学科思维方法的地理过程考查路径如图5所示,首先需要对地理事物不同时空节点的地理特征进行格局观察,试题中的地理过程有时通过文字描述,那么就需要学生绘制不同时空背景下地理事物的地理特征简图再进行观察,然后在对比分析和尺度思想的学科思维方法的指导下,找出不同时空地理特征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造成差异的地理联系。例如地貌演变的地理联系一般为内外力作用,人文地理过程的地理联系往往是区位因素的变化。

对于地理过程的考查,一种是聚焦区域表现设置考查问题。如2018年全国Ⅱ卷文综第37题,试题并未考查龙卷风发生的物理机制,而是聚焦区域考查龙卷风在特定地区(区域)的发生机制和形成过程。另一种更为常见的考查则是对于地理事物地理过程的动态描述。如2020年全国Ⅱ卷文综第37题考查金沙江金矿分布特征,金矿石的出露到形成金沙江中沙金的过程描述。2020年全国Ⅰ卷文综第37题考查玄武岩尖顶山、平顶山、台地的形成过程。2023年全国甲卷文综第6~8题,基于希腊某区域水系演变历史,考查断层作用产生的河流重组过程与机理。2023年全国乙卷文综第6~8题考查新西兰南岛上的阿尔卑斯山脉地表形态的形成和演化过程。2023年全国乙卷文综第37题以夏威夷岛二氧化碳平均浓度观察为背景考查从地理位置、排放特征、大气环流等方面思考气流与二氧化碳扩散过程,重点考查地理事象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基于高考试题分析,探索依循地理学科思维方法的地理必备知识的考查路径,有助于教师对地理学科思维方法的重要性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而在教学中思考如何设计基于地理学科思维方法的课堂,为广大一線教师提供参考,切实做到减负增效,科学备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6.

[2]丁继昭,史辰羲.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地理科必备知识考查路径初探[J].中国考试,2020(6):14-18.

[3]同[2].

[4]陈诗吉,姚培泰.指向问题解决的高中地理学科思维体系构建与应用[J].地理教学,2021(10):12.

[5]同[4]13.

[6]同[4]13.

[7]同[4]13.

[8]同[2].

猜你喜欢
考查学科特征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抓住特征巧观察
“超学科”来啦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