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业财融合”提升高校预算绩效精细化管理水平

2024-04-20 05:53李炜
审计与理财 2024年3期
关键词:预算绩效业财融合高校

李炜

【摘要】本文着重叙述在“业财融合”的方式下,如何通过以学校的业务模式为基础,以提高高校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提出完善预算绩效管理精细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业财融合;高校;预算绩效

【基金课题】浙江省教育会计学会课题:2023年度浙江省教育会计学会课题“通过‘业财融合提升高校预算绩效精细化管理水平”(编号:ZJKJ23075A)。

一、研究背景

1.国家对于预算绩效的要求越来越高

自数字经济发展以来,传统的核算型财务管理模式越来越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高校发展趋势,财务管理模式的改革必须逐步与高校整体的业务相趋同。2014年财政部颁布的《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将业财融合作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点。2016年6月财政部《管理会计基本指引》进一步明确各单位应用管理会计应遵循融合性原则,嵌入单位相关领域、层次、环节,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将财务和业务等有机融合,这就意味着当下高校的财务管理模式需要打破传统的与业务部门各自为政的情况。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根据中央的精神,财政部将过紧日子作为预算管理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财政拨款紧缩将是一种政策性趋势。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办学资金来源对财政拨款的依赖程度较高,因此,财政拨款紧缩的趋势必然给高校收入增长带来巨大压力。如何使用越来越有限的资金去完成更高的业务目标,不光需要业务上的创新,更加需要提供财务支撑,管理上从以前的注重资金使用率过渡到注重资金使用效率。

2.高校对资金的利用效率越来越高

传统高校的管理模式往往是各自为政,对于财政拨款的资金利用往往只停留在使用进度上,从而忽略资金的使用效率。随着国家财政政策收紧,很多高校在原先的管理模式下出现用款紧张,花钱不出效的情况。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目标不一致,主要原因为原先高校各部门“各自为政”,业务部门只关心事情办得怎么样,不关心钱花了多少,忽略效率;财务部门不知道业务的重心在哪里,不清楚哪里需开源,哪里要节流。业务部门的年度计划往往晚于财务部门,对于年初预算也是流于形式。

(2)财务管理制度与业务管理现状不相符,改革是相统一的,但是高校在运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财务制度的变更不是随着业务模式的发展而进行的,往往单一地停留在财政部门的规定上。而业务部门业务模式和方向的变化也不与财务部门进行沟通,使得财务无法从资金上有效地安排。

(3)财务部门管控能力不足,无法参与到业务活动中去,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组织架构决定了预算管理委员会与预算工作的权责和分工不明确,导致执行层在具体的工作中缺乏交流,财务人员往往无法参与到业务工作中,甚至对业务完全不熟悉。因此只能停留在核算层面,无法把控资金效率与使用进度。

(4)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不对接,形成信息“孤岛”,在目前大数据的环境下,信息接口无法打通,不利于决策层全局把控,也不利于学校的整体分析,中层领导之间对对方的业务进度不了解,从而既影响业务发展的进度,也影响资金使用的效率。

(5)绩效制定与自评流于形式,业务部门配合不积极。预算的其中一项重大作用便是用于考核,因此在绩效的量化制定上既要保证合理,又要将作用发挥最大。但最后的自评环节往往是业务部门一言堂,缺乏第三方的考评。

二、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现状

通过调研,目前多数学校都已经开启了校内预算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但是,多数高校的績效评价工作仍然流于形式,各个二级部门重支出、轻预算,重结果、轻过程。

1.预算绩效的管理理念缺失

大部分的业务部门缺少预算绩效的概念,往往认为预算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本部门无关,无法与财务部门达成配合,从而在项目的绩效自评过程中存在虚假填报,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出现支出与绩效目标无关的事项,最后导致绩效自评失真,财政资金利用率不高等现象。

2.绩效评价指标设定过于片面

由于多数高校并没有很好地实施“业财融合”,并且财务部门不懂具体的业务,业务部门不懂财务工作,导致财务单方面在设定绩效指标,或者由业务部门根据自己的理解,片面地设定有利于自己的指标。最后在实施自评的过程中,出现自评结果不完整、不客观的情况。

3.预算编制与绩效目标未能结合

很多高校在预算编制的时候,单一地按照“基准+增量”的形式进行编制,或者根据生均拨款的多寡进行编制,未能真正考虑全年的工作目标与任务。未将绩效目标的编制纳入到部门预算编制的范畴,最后导致预算编制工作意义缺失,财政资金使用率下降。

4.绩效监控不到位,无法与目标进行串联

大部分的高校在进行绩效目标考核的时候,都会以实际完成度去重新考量初始目标,随意篡改、调整指标以达到考核要求的情况十分严重。最后造成绩效监控流于形式,无法串联目标。

5.信息化建设不到位,部门间形成“信息孤岛”

大部分学校的信息管理软件都是基于本部门的业务需求而建设,往往只能够完成本部门的工作要求,一旦涉及到需要向其他部门提供数据时,往往采取导出后形成excel表格,再由经办人员美化修饰后报送,由于存在业务壁垒,数据往往会失真,无法真实反映情况。

三、“业财融合”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构建思路

“业财融合”下必须将绩效管理理念和预算管理理念有机融合在一起,严格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1.做好预算绩效顶层设计,培养预算管理意识,推动人才培养

高等院校的全面预算编制模式贯穿全校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多方面,因此需要将每一个业务目标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从预算安排、资金分配,到收支管理、项目决算都需要认真把握,任何一个步骤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项目的绩效考核。而只有将预算项目的预算指标与全校的战略目标、经济业务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最终实现有限的资源达到最为合理的配置。此外,全校的教职工紧紧树立预算管理意识也是做好预算绩效顶层设计的重要尺码,“业财融合”下,以业务推动财务进行是工作的准绳,而业务工作的主体,是各个二级分院的教职工,因此需要全校各个业务条线的教职工树立起预算管理的意识,合理编制预算,设定绩效目标,规划绩效指标,将整个预算活动纳入全校内控体系,保证每个环节运行。

此外,在大数据的环境下,学校应该推动人才培养,从过去的强化“财务会计”的理念过渡到“管理会计”的理念,积极发掘信息化人才,会计人员应该深入一线,了解业务知识,做到财务与业务双精通。同时学校职能部门应该加强对业务部门关于财务知识的宣传力度,强化教职工的财务管理理念。

2.严格执行“业财融合”下“计划———预算———考核”的预算管理体系

对于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不仅仅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参与,更重要的是立足于内控体系,建立健全完善的预算管理模式和制度。财务部门应该打通与科研、教务、学生工作部等其他业务部门的数据接口,还应该立足于全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一系列的流程图,将预算管理模式与内控控制管理体系结合起来,汇编成册。此外,在预算资金的执行过程中,财务部门应该定期汇报执行进度,根据执行进度和周期内的业务完成情况进行排名和风险预警,例如:半年时间内未完成业绩部分内容或者资金进度不达标的,视具体情况冻结或者收回部分预算资金,保证资金监控的有效性。另外,强化外部监督模式,对于应该公开的项目进行实时公开,方便教职工对其进行监督,通过内外部共同努力去夯实学校的预算与财务管理工作。

在具体的工作中,首先将学校全年的目标切分成若干个具体项目,并将项目落实到相关部门。其次,由具体的业务部门进行牵头,组织学校各个二级分院开始申报明细项目并填制相关的预算目标、资金需求和指标,在业务部门进行汇总后向财务部门报送该部门总的项目清单,在经过学校的党政联席会议统一评定与筛选后,财务部门结合本年度的预算收入和第三方外部专家得到评审结果,对预算项目进行资金下拨。随后在年度的资金使用中,实时进行分期考核和监督,最后,在年度项目完成是进行总的预算评价,考核环节由组织部门进行,通过项目的横向对比,外部专家意见等方式,对不同的项目进行分级评定,最后将部门整体的预算绩效评价的结果纳入到部门年度考核结果中去,从而形成对部门业绩强有力的外部约束。

3.强化绩效目标的论证过程,合理客观设定绩效指标

根据“谁申请资金,谁设立目标”“谁分配资金,谁考核目标”的原则,强化对资金使用效益的绩效考核,实行项目绩效目标论证分类管理。绩效目标的设定直接关系到学校全年整个教育科研活动。因此,在校内项目储备入库时,必须严格经过领导工作小组或专业委员会的论证,以保证项目的实施是切实可行的。在“二上二下”预算编制过程中,经过绩效目标论证通过后的项目予以出库进行预算分配。财务部门在预算分配时需要根据项目的绩效指标进行下拨,业务部门的项目通过立项出库后,需要设定绩效指标,最后由财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会,决定项目经费下拨是否需要增减。

4.建立“业财融合”的多元绩效评价体系

建立业财融合的多元评价主体参与的绩效评价体系是一条解决主体独立性的有效路径。绩效评价需要以自评和外部评价共同组成,其中,外部评价可以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外部评价人员可以由高校绩效管理专家,第三方评价机构专家团组成,形成具有独立性和专业性的队伍。评价的综合结果可以对部门连续性项目的后续经费下拨具有指导性建议,也可以综合考核业务部门的工作完成情况。另外,在评价过程中,也可以横向引入其他高校的评价结果作为参考依据,对于类似的项目,在同样的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设定下,是否存在资金过度使用的情况,还有在同样的资金预算下,其他院校是否可以完成更高的绩效目标。该结果可以纵向性为以后年度相似性项目的预算下拨提供参考依据。

5.加强信息化建设为“业财融合”提供技术支持

从各个学校调研的情况来看,缺乏强有力的信息技术保障,很难实现“业财融合”下的预算管理模式。就其原因来看,首先由于部门间的业务壁垒造成数据环境的“信息孤岛”,另外在有限的工作时间下,由于庞大的数据量,部门间没有大量的时间进行业务上沟通,往往在避免差错的情况下选择简单的处理方式。因而在推行预算管理工作时做好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至关重要。完成“业财融合”下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首先需要建立一个中间库,将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数据进行上传;其次需要对上传的数据进行交叉整合,与预算管理系统进行对接,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资源共享。再次,在预算项目具体执行过程中,系统可以自动读取项目的预算资金执行情况,形成可视化的图表链接,方便管理者进行横向比较和决策分析,及时纠正偏差,提高预算执行监控和预算自评数据的准确性。另外,在学校内部控制的监督下,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和读取风险点,在预算管理系统中进行动态的监管,依托规则的内嵌,可以在事前有效地规避风险同时,完成资金支付和管理工作。

四、结语

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是衡量一个学校整体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准。在“双高计划”的大背景下,落实“放管服”改革,提升学校整体治理水平,完善预算绩效的精细化管理能力,势必需要将“业财融合”融入进来,利用信息化等手段将资金的预算管理和目标的绩效管理有机统一,完善从计划目标到资金使用最后到绩效评价的全过程周期管理,进而更好地服务学校。

········参考文献·····················

[1]鄧毅.绩效预算制度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2]李秀梅.政府预算执行过程的会计控制研究[D].北京:中央财经大学,2020.

[3]程文辉.中国预算绩效管理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9.

[4]秦红胜.探析业财融合背景下的高校预算管理[J].财会学习,2022,(11):64-66.

[5]聂琪臻.高校预算管理的困境与研究[J].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2022,(10):31-33.

[6]兰莹,李妍妍.新形势下高校预算管理优化策略[J].会计师,2022,(9):56-58.

[7]程艳军.业财融合背景下高校预算管理研究[J].现代审计与会计,2022,(8):22-23.

[8]蒲亚.高校预算管理风险防控机制与研究[J].会计师,2022,(1):118-120.

[9]张积勇.新常态下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21,(8):118-120.

[10]杨汉荣.管理会计在高校预算管理中的应用[J].财会学习,2021,(7):57-59.

(作者单位: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预算绩效业财融合高校
通信运营企业基于客户效益的业财融合研究及应用
业财融合助力企业发展探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实施业财融合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措施
通信企业基于价值的业财融合分析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