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业权
摘 要:大学生精准资助工作是高职院校一项重要工作,是维护高校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当前,高职院校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对于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长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要努力做到:第一,在国家奖助学金评定中加强信仰教育;第二,在精准识别资助对象阶段抓好诚信教育;第三,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自强自立教育;第四,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中突出法制教育;第五,在学生成长成才中抓好感恩教育,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关键词:精准资助;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作为教育扶贫重要前沿阵地,一直担负着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重要任务,不仅要确保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实现精准就业,使经济困难家庭彻底摆脱经济困难,还要积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有为青年。对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是国家精准帮扶的重要举措,对于我国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因此,积极探寻高职院校学生精准资助体系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是当前高职院校精准资助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界定
学生资助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接受教育,实现教育公平。精准资助的目的是通过各项政策的实施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时消除后顾之忧。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精准资助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密切关注不同学生群体的困难需求,建立奖、助、贷、勤、补、免、减“七位一体”的资助保障体系,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精准资助。同时,高职院校也针对学生资助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除了物质上的资助,还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思想上的帮扶和精神层面的提升。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职院校精准资助工作的全过程,进而培养一批专业技能扎实、思想上进、爱国敬业的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精准资助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必要性
精准资助工作是高职院校一项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常规性工作。精准资助,可以让学生感到国家对他们的关怀和帮助,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自立自强的综合素养和树立感恩社会的良好意识。
(一)精准资助是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需要
在进行学生资助工作的同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某种意义上说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相关工作的一次改革创新。高职院校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过程中,有必要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和物质资助相结合,并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提升学生的各项素质。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重点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养成良好的独立的品格,这样才能让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在经济困难学生这一特殊群體身上更好地落实落地。互联网的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便捷的途径,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各种思想、各种文化、各种价值观念。但是,这些思想或者价值观念是多元的、复杂的,如不对大学生加以适当的引导,就很有可能使其缺乏责任感、理想信念等。除此之外,由于特定的家庭环境,极容易造成这部分学生自卑敏感、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做好日常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特别关注家庭贫困学生这一特定的群体,设立一套专门的教育制度,进行教育方式的革新,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真正达到目的。
(二)精准助学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思想引导是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的关键。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高职院校中较为特殊的群体,相对于普通学生,他们在思想和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稍多。例如,他们大都不愿意参与团体活动,自卑、敏感使其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出现困难,面对困难时,他们的生活态度也会变得比较消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是要帮助他们明确人生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他们解决难题的能力以及勇气,提升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他们树立“自立、自尊、自强、自爱”的人格意识。精准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帮助他们树立“努力才能改变未来”的信念,摒弃自卑、封闭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成为积极乐观、身心健康的有为青年。
(三)精准资助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育人的需要
高职院校作为组成社会的一个单元、一个细胞,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构建和谐校园、实施文化育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构建和谐校园,就必须重点关注家庭困难学生的整体发展情况,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关于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营造不攀比、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从根本上要杜绝以物质财富论英雄的不健康环境氛围,大力倡导不攀比、不炫富,自立自强,友爱相处的新时代校园氛围。所以,在处理贫困大学生经济方面问题的同时,要对他们思想和心理方面的问题主动地疏导,把他们身上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转变为和谐因素。在长期、经常的学校文化浸染下,培养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促进整个和谐校园的建设。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精准助学系统中思想政治工作职能的现实困难
资助是高职院校一项最贴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现实生活和学生心理的德育工作。目前来讲,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精准资助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现实困境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关注和解决。
(一)部分高职院校精准资助育人的意识淡薄
我国高职院校“精准助学”职能存在困境,究其原因,在于“助学”理念上存在着误区。一些大学对“资助”的理解比较狭窄,没有明确区分“基本帮助”和“学业帮助”的不同,没有在根本上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远大的理想信念,对其综合素质提升成效不大。部分高职院校精准资助工作依然存在传统惯性思想,认为资助就是经济上的资助,也就是物质性的问题。他们忽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经济资助的看法,未重视学生是否存在心理压力等。这导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初心不能很好地实现,其资助行为和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相互独立,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的效果不明显甚至会导致新的问题,如: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人际交往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没有得到显著提高,“资助育人”的价值取向也有所弱化。
(二)部分高职院校精准资助的活动方式相对单一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是学校教育中一个相对弱势的群体,他们不仅具有普通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而且在心理上也有自身的特殊性,并且更为复杂。由于家庭的境况,他们的经济状况一般都不是很好,所以这些学生通常会产生自卑的心理。然而,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在助学工作中所做的工作,更多地体现了普遍化的人文关怀,缺少了个性化的关爱。大学生个体差异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学者指出:“目前的助学模式,以解决贫困生的学费和生活费为重点,是一种‘输血型的助学。”[1]而对与家庭经济困难學生的“共情力”和人文关怀明显延迟于物质帮助。例如,大部分的勤工助学岗位都是一些机械性工作,缺少专业知识上的应用,造成学生工作积极性不高等现象。再者,部分高职院校精准资助工作方式方法较为单一,主要的形式是微信公众号推送以及开展班级宣传会,这使得原本意义重大的精准资助工作变得枯燥无味,造成学生参与度不高,育人效果不明显。
(三)部分高职院校精准资助后续思想政治教育缺乏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精准资助后期的开展也是至关重要的。部分高职院校仅关注资助前期的评定工作的公平性以及保障资助金额能够顺利发放,却忽视了资助后期工作的重要性。如果只把“经费资助到人”就算完成工作,那么在缺乏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情况下,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外,部分高职院校在某种程度上缺乏助学贷款全过程的公正性以及透明度,缺乏学生资助工作的合理性,并且欠缺一定的自立自强教育工作,不利于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终的结果是部分受助学生仅仅得到了物质上的资助,但是缺乏精神帮扶以及思想的升华。受资助的学生很难感受到来自学校、社会以及国家方面的人文关怀,也自然缺乏负责任的担当以及意识。部分高职院校在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上依然采取的是“填鸭式”的教育方式[2],难以体现精准资助更有针对性的关怀以及帮扶,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又一难题。
四、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精准资助体系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策略路径
(一)在国家奖助学金评定中加强信仰教育
中央与地方财政一起制定的奖助学金政策是为了帮助家庭困难并且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完成学业。奖助学金的评定需要学校基于参评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考虑。奖助学金制度的真正意义在于引导家庭困难学生努力学习,提升综合素质,共建社会主义社会。奖助学金制度不仅仅是高职院校思政育人的政策,最终需要达成的目标是教育学生、指引学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已经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资助的全过程,他们借助榜样的力量,并辅助爱国教育宣传等,将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国精神教育融入其中,使得助学教育的成效比单纯的爱国主义教育要好得多。这种资助教育的方法,更能增强同学们为国家服务的决心与信心,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理论认同”理念[3],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的决心和勇气,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在精准识别资助对象阶段抓好诚信教育
“诚实守信”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诚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而一切知识、能力的培养都以诚信为前提。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资助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诚信的行为。例如考试作弊,虚报家庭经济状况,找工作时伪造简历,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不偿还或不及时还款等。在“精准助教”工作中加强诚信教育,要做到:首先,在学校中树立“诚信模范”。学校可以评选出一批品行端正的典型来影响、指导经济困难学生;其次,以经济困难大学生为对象,开展“诚信”主题教育活动,比如辩论赛、“诚信”的签名活动、征文、网络话题讨论等,让学生慢慢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并将诚信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最后,注重对诚实守信重要性的宣传,通过构建诚信档案,把大学生在学校各个方面的行为都进行量化,以此来衡量学生在工作中的信用程度,激励学生做诚信人、为诚信事,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三)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自立自强教育
自立自强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之一。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自立自强的品质,一直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一部分。在现实生活中,与一般大学生相比,经济困难大学生面对着更多的困境,更需要正确、积极地指导,以培育他们的自立、自强的素质。学校要确定精准资助的工作重心,制定有针对性的、全方位的个性化帮扶方案,在潜意识中提高学生的独立性和意识,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获得职业技能和专业技能。我们要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和思想政治教育,让他们能够更加主动、更好进步;在组织团体活动的时候,也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活动,向自己的内向自卑发起挑战;在他们面临困境时,我们要指导他们变得勇敢和坚强,培养他们积极的态度,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帮助受助学生更加自立自强,立志成才,成为祖国的栋梁。
(四)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中突出法制教育
国家助学贷款设置的最重要意义在于帮助家庭困难的大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该政策以信用贷款方式为学生提供贷款,这是政策性非常明显的商业性质贷款,在校期间是无息的,以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压力。然而部分被资助学生却存在不及时还款的情况。我国目前的征信信息库已经越来越完善,对于大学生而言,违约的成本是巨大的。如果违约,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在全国范围内查阅,其生活将会受到监督和制约。作为高职院校,要定期组织受助学生座谈会,增加对这一部分学生的关爱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法治意识。高职院校通过完善的制度以及宣传教育,提升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以及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遵纪守法的意识,严格按照签订的贷款合同履行自身的还贷义务。
(五)在学生成长成才中抓好感恩教育
资助资金在育人领域的最大限度发挥就是通过各项活动来进行学生的感恩教育,从而实现其
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作用。国家的资助政策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以及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为实现题中之意,首先需要构建和谐的感恩氛围,高职院校可以多多举办感恩教育等活动,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恩学校以及社会;其次在进行感恩教育的时候需要多多增强仪式感,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最后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孟国忠,农春仕.论高校资助育人的价值维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2):14-16.
[2]李茜茜,冯文静.“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机制的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23(18):26-29.
[3]瞿苏.课程思政视域下职业院校资助育人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8):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