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丝路精神——西部国际设计双年展”主旨论坛综述

2024-04-20 04:48
中国美术报 2024年4期
关键词:丝路文化设计

2023年 11月2日,由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和西安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丝路精神——西部国际设计双年展”主旨论坛在西安美术学院举办。

此次论坛以“精神的力量”为主题,旨在以时代精神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力,以文化传承和创新彰显新时代的丝路精神,以设计文化为纽带,传播新丝路文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氛围,传递文明互鉴的精神力量。湖北美术学院院长周峰,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卢山冰,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段胜峰,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浩,上海大学闳约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工艺美术艺委会副主任陈青,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韩绪,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赵璐,西安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陕西省重点学科带头人李青,国家注册高级室内设计师、资深环境艺术师汪雪,本届双年展特邀策展人、韩家英设计公司创办人韩家英先后作主旨发言。

周峰的演讲主题为“面向未来的艺术设计教育”。演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建设教育强国、构建自主思想理论体系、设计创新驱动、面向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四个方面,展开关于构建新格局,面向未来的艺术设计教育的论述。周峰认为,在人、社会、技术、设计多个对象之间相互作用的多重关系影响下,系统矛盾越来越凸显。设计作为工具和方法,担当着整理、协调资源,解读、重塑关系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责任。

第二部分,周峰介绍了湖北美术学院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与实践。他从发展定位、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作、创新发展五个方面,介绍了湖北美术学院文化共振与形意再塑、数字信息与智慧交互、生态哲学与宜居设计、形态改革与新材应用、历史纵深与设计智鉴、国策导向与设计战略的创新设计生态。

卢山冰的演讲围绕“弘扬丝路精神,共谱‘一带一路设计新篇章”展开。通过对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上的设计元素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文明交流的论述,将视角聚焦于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带给高校的机遇。

卢山冰认为,设计是最具活力和创新的领域,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设计经营施展才华、成就事业提供了重要机遇和辽阔空间。同时,他也希望每一位设计精英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共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设计界应有的贡献。

段胜峰讲述了他对于新西部、新丝路、新设计的思考。从“为什么是西部”的多角度剖析,到详细阐述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如何加速了西部的“势能”“转化”“动能”,从而引出对新时代西部设计语境的思考。段胜峰在演讲最后强调文化的胎记、思路的起点、复兴的原点,应当是当代设计者前进时永葆的设计初心。

张浩以“一带一路”和“丝路精神”两个关键词为切入点,展开他对演讲主题“文化传统×设计未来”的思考。中国优秀传统工艺、建筑、纹饰图案和色彩符号,传承着中华民族宏阔高深的文化精神。高等艺术院校设计教育的任务与担当,是提升设计文化自信,为培养符合国家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注入中华文化基因、继续传统文化能量,用设计的手段传承、创新与推广中国优秀的文化。

张浩在演讲中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更说明我们的新目标应是不忘本来,面对未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构建高等设计教育本土文化价值体系的模式内核,探索中国设计教育和设计行业的中国文化特色就显得尤为重要。

陈青通过探讨“剪纸与都市再生问题的研究”,引出对民间手工艺发展研究模式与研究成效的论述。她提出剪纸曾经是丝路文化的一个连接纽带,现在仍然是丝路精神的一种象征符号。陈青认为,不同于城市或城邑,都市是一个现代性的文化视角,混杂着对农业时代遗痕与工业时代特质等价值反思,这体现了当下是一个生态、文化融合的时代。而文化生态不是对立的,相互存在着交错、互渗、多态并存,机制模式不是绝对的,相互间发生着交叠、融合,转世再生。再生机制在各个时代都存在,文化生态是再生勃发与否的关键。

韩绪以“被重新定义的公共空间和创新界面”为演讲核心主题。他认为,对于中国来说,公共空间是一个外来概念,由此引发了我们该如何重新定义公共空间,如何正向管理它,如何有效介入和融入,如何进行恰当的改造和创新这四个问题。

韩绪的演讲以四个问题作为引子,从“中国传统空间关系中公共空间的缺位”“公共空间的概念的模棱和拓展”“当下空间的公共性被再次放大和挪移”“整体创新介入新公共空间成为可能”四个方面展开对“公共空间”的详细论述。韩绪以三点建议作为演讲结尾,他说:“我们要关注整体创新与整体治理的统一、整体创新与新公私关系的建立、整体创新与技术伦理的平衡。”

赵璐在演讲中首先提出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思考:智能时代是一种以广泛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显著特征的时代,它标志着信息的高效处理和智能化决策成为可能。专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叠加,全链路设计算法研发、智能创作等新领域为数字媒体艺术带来机遇与挑战。基于这些思考,引出了本次演讲的主题——主体间性:设计教育生成与升维体系构建。赵璐在演讲中分享了大量教学实例,并以此为基础展开了“多智能体系统”“生态互通分析模型”“智能化视觉生产链全流程”“数字媒体基础课模型”“数字媒体艺术五维衍生模型”“设计教育主体间性系统分析模型”的阐述,并以“一个转向、一种思考、一个‘共同体”作为演讲结尾。

赵璐认为,“一个转向”是一个由主客二元对立的哲学向以主体之间的交往为核心的哲学转向;“一种思想”是把现有世界(他者和自然),不是看作死寂的客体,而是看作与自我一样的主体,才是本真的存在;“一個‘共同体”则是人类与自然、个体与世界、个人与他者。

李青围绕“丝绸之路与艺术遗产”这一主题展开叙事,从丝绸之路的时空概念、文明交往、艺术遗迹、当代价值四个方面对主题进行了剖析。第一部分丝绸之路的时空概念,包含了丝绸之路的概念形成、考古发现、时间概念、空间概念等内容;第二部分丝绸之路的文明交往,涉及丝绸之路的经济贸易、政治互动、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等四个部分;在第三部分丝绸之路的艺术遗迹,李青分别从丝绸之路东段遗迹、中段遗迹、西段遗迹、海上遗迹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在谈论到最后一个部分丝绸之路的当代价值时,李青再次强调了开放包容与全球意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多元共存与综合创新、整理国故与再造文明四个方面的重要性。

汪雪通过对“设计意义”的探讨,引申出了设计实践中对社会责任与社会价值的反思。她认为,设计是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应该以人为本,满足客户真实需求,关注用户需求本质,时刻具备以人为本的服务设计思维。汪雪表示,问题是一切思维的起点,要多去思考用户是否有需求、需求是否具有普遍性、我们能给用户提供什么样的体验。因为当关键体验无法令人满意时,设计将会失败。我们应该从全局视角把握用户需求,从用户的角度去审视客户经历每个阶段及服务触点,通过串联触点,规划用户情绪的起伏变化,从而达到拔高波峰、填平波谷,优化与客户接触的关键时刻。

韩家英的演讲主题是“传承·赋新”。他认为,丝路精神旨在传承中国文化、创新现代文明,这同时也是“韩家英的设计词典”中绕不开的主题。韩家英以“字”“词”“辞”三个关键词作为演讲主脉络,同时配合自己的设计实战案例做进一步的阐述。“字”是在方、圆、三角、数字、字母等要素中进行反复实验和创作,寻找“词语”与“形状”的无穷变量;“词”则是通过对传统汉字的反复研究与创作,搭建出的一个现代中文的视觉传达体系;讲到对“辞”的理解,设计则是一种修辞。从美学设计,走向社会设计,从设计解决问题,到设计提出问题,韩家英以自身深厚的设计理解,解读了“传承·赋新”的核心理念。

猜你喜欢
丝路文化设计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丝路梦
谁远谁近?
丝路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梦丝路
丝路谣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