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中考背景下体育弱势群体焦虑问题及疏导研究

2024-04-19 06:58欧阳晨
运动精品 2024年1期
关键词:中考体育孩子

欧阳晨

体育中考背景下体育弱势群体焦虑问题及疏导研究

欧阳晨

(湖南工业大学 体育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0)

基于社会生态学理论视角,从微观系统、中介系统、外在系统、宏观系统四个方面来分析体育中考背景下体育弱势群体产生焦虑的原因、表现并提出疏导对策。研究表明,中学体育弱势群体主要受到升学压力与自身条件、教师因素、校外培训机构与家庭因素、社会结构、制度与文化传统等影响。因此,主要从引导体育弱势群体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采取正确教学方法,培养弱势学生体育兴趣、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建立健全场地设施、保障学生进行有效练习等途径来缓解体育弱势群体的焦虑问题。

体育中考;体育弱势群体;焦虑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纳入中考计分科目,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1]。随后,2020年12月,云南省教育厅明确提出将该省体育中考总分值由原来50分提至100分,并自2020年9月入学的七年级学生开始施行[2],自此,“体育中考”重新成为教育界共同关注的焦点。然而,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存在个体差异,身体素质强的学生面对体育加权更突显自身优势,而体育弱势群体面对体育中考分数提升,却表现出明显焦虑症状,导致身体衰弱、谨慎紧张,直接影响生活和升学。因此,研究体育中考分值提升给体育弱势群体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疏导迫在眉睫。

体育弱势群体是指体育成绩相对较差,对体育活动兴趣较为淡漠、体育学习行为发生偏差、分数不达标的学生群体[3,4]。由于身体素质、身体形态及运动技能水平较低,使其在体育活动中形成强烈的“自卑心理”“恐惧感”“畏难情绪”[3]。体育中考对体育弱势群体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无疑,分值提升将进一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个人发展。遗憾的是现有大多数文献都是对体育中考的计分办法[5]、改革与发展[2,6-8]、中考政策[9,10]、体育项目设置与评价[11,12]及考试焦虑来进行研究,针对体育中考“弱势群体出现焦虑后果以及如何有效应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较少。

以往研究大多认为[13-16],体育弱势群体产生焦虑主要是受到中考政策、家、校、社以及自身影响,社会生态学理论的有效性在于它能揭示社会结构对社会行为的影响进而可以帮助理解不同社会层次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地指导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体育弱势群体产生焦虑正是社会结构(宏观:政策、制度;微观:家、校、社)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的结果。鉴于此,本研究以社会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对体育中考弱势群体的焦虑问题进行剖析和疏导,重在分析中学体育弱势群体形成焦虑的原因以及针对性地疏导和缓解体育弱势群体焦虑问题,皆在提升体育弱势群体体育中考自信心和运动成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 体育弱势群体中考体育分数提升焦虑表征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但具有同等重要地位”[17],至此高中和职校分流的比例从6:4转变成5:5。该政策的出台意味着高中的录取率降低,有一半的初三考生迈不进高中的大门,甚至部分地区录取率达不到50%。而“体育中考”作为全社会所接受的体育考试制度[18],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考生升学的命运,面对社会舆论、家长和老师对考生过高的期望值,给处于弱势的体育考生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产生严重的焦虑情绪[19],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1)学生在体育考试的过程中出现临考怯场、自信心不足、过分紧张、知难而退[19];(2)体育弱势群体自身体育基础薄弱,文化课学习任务繁重,学校训练时间不足,学生担心体育成绩影响升学;(3)学校及家长对学生的高要求、高标准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学业压力;(4)学生练习中出现消极的自我意识,如“自贬”“他贬”“主观臆断”等。而面对体育中考分值提升,无疑进一步加深了体育弱势群体的焦虑症状。

针对目前存在情况,过往学者也对体育弱势群体进行深入研究:例如,王冬立[20]以高校体育弱势群体为主要研究内容,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因素来进行研究,得出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大多是受到身体疾病、体质、兴趣等方面影响。庞毓恩[21]以大学体育弱势群体为研究内容,从生理机能、体型异常、体质程度和心理健康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得出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产生原因在于身体疾病、体质原因、体育成绩落后与心理排斥等方面影响。还有论者以高职院校学生为研究内容,分析体育弱势群体及体质弱势群体产生原因。从上述学者研究可以得出,学者们对于体育弱势群体多数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剖析,而中学体育弱势群体与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又存在一定区别,主要体现在初中生必须进行体育中考考试,并且体育中考对于他们高中升学的影响较大,高职教育发展的改革对他们而言是致命的,因此,体育中考分值加权给学生带来了更大、更长期的压力。

2 中学体育弱势群体产生焦虑成因分析——基于社会生态学理论视角

2.1 体育弱势群体产生焦虑的影响因素

体育弱势群体焦虑问题受个体多方面的影响和调节,家庭、课堂及考试环境等社会因素同样也会诱发学生焦虑,进而影响学生学业成绩[22],使体育弱势群体处于边缘地位。这与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U.Bronfenbrenner)的社会生态学理论存在一致性[23]。社会生态学理论涉及范围包括:青少年个体、家长、学校、社区、政府机构、社会文化等多方面[24]。布朗芬布伦纳认为个体的发展与成长与其所感知的环境密切相关,并依据关系的距离与强度,分为了微观系统、中介系统、外在系统和宏观系统[25]。因此,本研究构建体育弱势群体焦虑问题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从微观系统、中介系统、外在系统以及宏观系统来分析体育弱势群体焦虑问题的影响因素。

图1 体育弱势群体焦虑问题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

2.2 体育弱势群体产生焦虑的成因

2.2.1 微观系统:自身条件限制与升学压力是初中体育弱势群体产生焦虑的直接原因

微观系统是个体直接体验的环境。就体育弱势群体而言,自身条件限制与升学压力是学生直接体验的要素,对其焦虑问题产生直接影响。首先,体育弱势群体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造成运动能力不足在练习过程不能较好完成动作,不能参加某类体育项目或完全不能参加常规体育运动[4,21],致使体育弱势群体在练习中产生焦虑、激动情绪。其次,体育弱势群体受到后天身体疾病影响,不能进行高强度高负荷剧烈运动。例如:身体素质过差、体重肥胖及个子矮小等原因,在练习长跑类项目与技巧性体育项目时,体育弱势群体不能顺畅地完成动作达到要求,表现得非常吃力、力不从心,容易陷入越练越不想练,越练越对体育产生反感的恶性循环中[4],最终心态受到影响,产生对体育运动的抵触,在体育考试中达不到要求,从而影响初升高录取成绩。第三,学生对自身学业期望较高,期望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考入自己理想高中,但体育弱势群体受到中考体育分值提升以及测试项目变化的影响,加上身体素质水平较差,各项体育指标表现不佳,面对繁重学习任务时,在没有足够多的时间进行额外体育训练时,常表现出心烦意乱、注意力不集中情况,极易打乱体育弱势群体的学习计划,导致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给自己增加更多的压力和负担,不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2.2.2 中介系统:学生、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互动是体育弱势群体产生焦虑的催化剂

中介系统是学生与其所处的多个微观系统间的互动。教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引导者以及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26],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陈旧,未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教学内容难度大跟不上进度,没有及时关注到后进生的情况,致使处于弱势的学生在练习中形成怠慢、消极的局面。第二,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关键期,学生自尊心较强,乐意展现自己的长处,不愿暴露自己的缺点,在面对自己不擅长的项目时因怕出丑的心理表现出偷懒甚至不敢当着同学的面进行练习,不愿意参加自己不擅长的项目,常常以各种理由搪塞老师来逃避练习,致使在面对体育测试时,由于心理素质水平较低表现出紧张、怯场情况,在考试中取得的成绩不如平常训练的成绩。第三,在反复练习中当学生遇到不会的动作时,教师通常采用简单粗暴方式来大声训斥、嘲讽挖苦学生[4],未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指导,这种行为极易打击体育弱势群体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滋长”弱势群体的反抗对立情绪,造成体育弱势群体不仅厌恶学习,还制造各种扰乱课堂教学的问题,严重影响体育教学质量。

家长与孩子缺乏互动也容易使孩子沦为体育弱势群体中的一员。许多家长由于工作原因对孩子的关注度不够,未能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日常学习情况,不从子女实际情况出发,宁可花费金钱为他们报名各种文培机构进行学习,却不愿意花钱送孩子去体培机构进行体育锻炼。体育弱势群体本身体育技能水平较弱,动作学习速度相对较慢,在练习中也不愿向优秀学生进行请教学习[21],孩子本身基础较差,再加上家长对孩子体育重视程度不够,孩子的身体素质很难提升。

2.2.3 外在系统:家长因素与校外文培机构是体育弱势群体形成焦虑的外在动力

外在系统是体育弱势群体直接或间接接受其影响的系统。家庭教育贯穿人社会化过程的一生。现如今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26],造成孩子自制力不强,对父母形成过度依赖,遇到困难知难而退,习惯性逃避问题,缺乏敢于拼搏的顽强精神,容易形成比较偏执的性格。当面对体育中考时,一旦成绩不达标、不理想,情绪极不稳定,睡眠质量下降,常常产生焦虑、紧张情绪。

一方面在体育中考改革的大背景下,许多家长为提高子女体育成绩积极为孩子报各种体育培训班,让学生得到针对性的练习。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限制,难以负担起体育培训费,只能利用学校体育课时间进行练习,体育弱势群体受到这种反差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另一方面,部分家长不从孩子实际情况出发,给孩子过高要求,为孩子报各种文化课的培训班,剥夺学生假期娱乐活动时间,过度重视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反而忽视了学生体育运动。在运动中不合理的运动很容易引发受伤等问题,部分家长害怕孩子在运动中受伤,在培养孩子兴趣时首先排除体育项目,给孩子灌输只有文化成绩好才是王道,学生严重偏科。

2.2.4 宏观系统:社会因素是体育弱势群体形成焦虑的重要根源

宏观系统主要是通过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4]等方面影响中考体育弱势群体的焦虑问题。目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教师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考试项目来展开的,考试考什么老师教什么,教师教学具有明显的应试性和功利性。体育中考作为高中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注定也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10]。学生在应试教育重文轻武的传统思想熏陶下,将心思全部倾注到各科文化课的学习中,对待体育课随心所欲,甚至觉得运动就是在浪费时间。第二,政府和社会对于教育、体育的投入不足。表现在学校体育设施设备方面资源配置不均,学生练习场地不足,很多体育项目都未能开设,学生目前只能利用现有的资源来进行练习。体育课上人数众多,比如像球类项目中篮球、足球场地有限,学生在体育课上进行练习的机会就很少,只能利用空余时间进行粗略练习。第三,城乡学校之间体育资源分配不均[10],大多数体育资源的配置多数集中在城镇中学,导致一些项目在农村中学很难开展下去,在学校缺乏体育设施设备的条件下,体育弱势群体在进行体育练习时,更加处于不利的地位。

3 中学体育弱势群体焦虑问题的疏导策略

3.1 微观系统——引导体育弱势群体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与升学压力是体育弱势群体产生焦虑的直接原因。因此要想消除体育弱势群体的焦虑问题,首先我们要加强对体育弱势群体的指导与引导,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体育弱势学生受自身条件的影响,不能较好地进行体育运动,学校应重视对弱势群体的身心健康发展,组织开展如何应对焦虑问题的主题班会,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定期安排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结合体育弱势群体的学习特征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降低体育弱势群体的焦虑情绪[27]。心理辅导教师在辅导过程中,应对弱势学生进行分层次地辅导,针对学生产生的问题耐心与学生进行沟通,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况,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有效减少焦虑情绪的产生。其次,体育弱势群体对“体育锻炼”的概念在认识上存在偏差,存在“靠、等、要”和“自卑、消沉”的思想,对体育锻炼有厌恶感。面对学生的各种情况,体育教师在练习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运动氛围和环境,让学生感受到运动所带来的轻松和愉快感,从而有益于缓解焦虑情绪的产生。

3.2 中介系统——采取正确教学方法,培养弱势学生体育兴趣

一方面,教师要充分了解和关心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与辅导。通过专业的指导与辅导,帮助弱势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与方法。针对在练习过程中自信心不足、考试怯场等问题,提前做好疏导工作,消除学生胆怯和不安的心理,逐步树立对体育课的自信心。对于在练习过程中害怕被同学嘲笑的情况,教师应给予学生鼓励支持,时刻关注他们,不让他们经常处于被遗忘的“状态”。另一方面,要适当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创新,多关注体育弱势群体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让他们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逐步提高,从而减少焦虑情绪的产生。

当课堂中出现突发事件时,教师不能采用简单粗暴形式来辱骂、嘲讽学生,首先应找出问题源头,再对学生进行适当批评教育,给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体育弱势群体本身比较敏感、脆弱,一旦在课堂上得不到关心和理解,容易出现极端想法,所以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要时刻关注弱势群体,给予他们理解、尊重、表扬和帮助,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多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合理地解决他们不愿意学习或锻炼的问题,重燃对体育的兴趣,消除内心的焦虑。

3.3 外在系统——建立家、校合作机制

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学校要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多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对于学生的在校情况实时进行跟进反馈,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活动和身体状况。当孩子表现出过度焦虑,睡眠质量差,情绪不稳定,易怒、一激动,变得孤僻和沉默等严重症状时,老师要与家长进行电话沟通交流,严重的情况下建议家长在第一时间要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让孩子尽早从焦虑中摆脱出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不能对孩子过度溺爱、放纵,要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给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运动氛围,摆正子女对体育的认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当学生压力过大时,家长要多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带他们出去进行适当放松,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削减他们心理上对体育活动的抗拒,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当孩子遇到失败或挫折时,要时刻去关注孩子的情绪,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悉心指导帮助孩子正确分析主、客观原因,提高他们抗挫折的心理能力,使其在生活和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3.4 宏观系统——建立健全场地设施,保障学生进行有效练习

体育弱势群体产生焦虑问题不仅受到学生自身、教师及家庭等影响,还与社会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相联系。因此要破解体育弱势群体的焦虑问题,不能仅靠教育领域的“单枪匹马”,还应将其与社会因素相结合[25]。

首先,教育部应加大对体育场馆器材的经费投入。大多数体育弱势学生其实有参加体育活动的意愿,但由于场地的限制,又没有专门为他们提供相应体育器材,很少进行专门性的练习,体育课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以“观看课堂”为主而不是“参与课堂”。其次,学校要构建合理、多样化的教学。设置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避免教师出现为考而教,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让学生都参与进来,多关注弱势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进行指引,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三,教育管理部门在设置考试项目时应适当考虑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对于体育资源的配置要确保农村中学拥有基础体育器材设施,尽量缩小学校体育资源的城乡差距[1],让农村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享受到体育器材进行体育锻炼。

4 结语

在高中升学竞争日益凸显的现在,体育成绩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人所认识。中学体育弱势群体产生焦虑的成因主要是中考政策、家、校、社以及自身条件等方面因素,因此运用社会生态学理论视角来剖析产生的原因,从整体上和根本上解决中学体育弱势群体的焦虑,为中学体育弱势群体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获得优异的体育成绩,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1]白银龙,聂锐新,李学东.我国中考体育改革的历史变迁、演进特征与未来路向[J].中国考试,2022(3):15-23.

[2]孙民康,张一民,孙有平.中考体育改革的价值取向与两难博弈[J].中国考试,2021(11):26-34.

[3]兰中田.学校体育弱势群体的教学方法解析[J].教学与管理,2010(30):151-152.

[4]司磊,陶丽.高职院校体育弱势群体心理建设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2(5):148-149.

[5]周建东,王宁,胡田田,等.我国中考体育计分办法审思与改进策略[J].体育学刊,2022,29(1):98-102.

[6]熊文.争议与热点:新时期体育中高考改革取向再审视——兼论“双减”背景下体育中考的介入与定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56(8):83-92.

[7]许弘,马丽.“双减”背景下体育中考改革的发展趋势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2,37(1):38-43.

[8]聂真新,刘坚,高飞.中考体育改革:源流、价值与路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44(9):76-85.

[9]许英男,王家宏.体育中考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与改进对策[J].体育学刊,2022,29(1):91-97.

[10]郭庆,江娟,刘昕.新时期中考体育分值提升政策的变迁动力与优化路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2,45(12):79-89.

[11]徐烨,刘礼国.初中升学体育考试项目设置改革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0(12):63-65.

[12]甄志平,李晗冉,赵宏,等.我国不同地区中考体育的项目设置与评价机制研究[J].中国考试,2021(6):37-45.

[13]白亮,龚正伟.基于社会支持网的体育弱势群体关怀路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2,42(4):54-60.

[14]寇文海,王华倬,周坤.教育公平视域下高校体育弱势群体体育教育权利保障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11):131-135.

[15]张朋,阿英嘎.学校体育中弱势群体补救教学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8):139-144.

[16]韩新英.教育公平视角下高校体质弱势学生群体的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文化导刊,2016(10):134-137.

[17]张继平.从普职分离走向普职融合:中考合理分流的价值诉求与实现机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2(6):80-86.

[18]毛振明.30年“体育中考”与对未来的追问[J].人民教育,2022(22):34-36.

[19]黄定彪.中考体育考试焦虑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9):44-45.

[20]王冬立.影响普通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6):108-109.

[21]庞毓恩.我国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研究综述[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1):8-9.

[22]高程,刘昌.考试焦虑的产生、作用机制及干预研究综述[J].中国考试,2021(6):78-85.

[23]郭正茂,杨剑.体育文化分层对青少年中高强度身体活动的影响——基于社会生态学理论的考察[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9):64-73.

[24]万幸,张译天,余小鸣.社会生态学理论在青少年伤害研究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17,38(7):1118-1120.

[25]朱新卓,骆婧雅.“双减”背景下初中生家长教育焦虑的现状、特征及纾解之道——基于我国8省市初中生家庭教育状况的实证调查[J].中国电化教育,2023(4):49-56.

[26]李军.探析核心素养下中学体育弱势群体教学策略——以山东省枣庄市薛城舜耕中学为例[J].华夏教师,2022(23):22-24.

[27]唐丹丹,陈雪飞,祝恒桔.应届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现状及教学建议[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3,25(1):148-151.

Research on the Anxiety of Sports Vulnerable Group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ports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and Its Guidance

OUYANG Chen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412000, Hunan, China)

欧阳晨(2000—),硕士生,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猜你喜欢
中考体育孩子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