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子义 孙 雨 张 园 张 然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高校体育教学实践探究*
余子义 孙 雨 张 园 张 然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体育部,湖北 十堰 442002)
依据OBE教育理念从学生中心、目标导向、持续改进3个维度探讨了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教师为主输入教学、目标达成难以判定、教学闭环运行不畅等;提出了体育教学目标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教学内容要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评价要服务于目标达成和持续改进教学过程之目的;重视发掘体育教学多元化育人功能措施,以期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和方法借鉴。
OBE;学生中心;目标导向;持续改进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亦称为目标导向教育、产出导向教育或成果导向教育。OBE教育理念核心要素为:学生中心、目标导向、持续改进。1981年由美国学者斯派蒂率先提出,被认为是追求卓越教育的成功举措。《华盛顿协议》全面接受了该教育理念,目前签约方国家有美国、中国、俄罗斯、英国、日本、印度等协约国[1]。中国于2016年加入《华盛顿协议》,使得OBE教育理念成为各高校开展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衡量着高校专业及课程群建设质量水平。OBE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毕业要求与教学目标之间的符合度,注重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的达成度,注重教学产出效果,持续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有着重要启示和借鉴。
图1 OBE教育理念三要素
近些年来,在教育部的规划指导下,颁布了一些高校体育教学纲领性文件,对体育教学具有一定指导实践意义。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将课程目标分为五个领域目标: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课程目标设置得以明确,2014年教育部出台了《高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从规划、实施、评价、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总体要求,从行政角度上设置了体育工作要求,高校体育工作方向进一步明确,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在实践中取得了积极进步。但仍存在“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以教师传授为主教学方式依然存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受到了限制,体育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不明朗,课程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高校体育教学贯彻OBE教育理念解决了体育教学实践操作中的疑惑,围绕OBE教育理念三要素(见图1),开展体育教学实践更为清晰明确,为持续提升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了方法和路径。
以学生为中心,抑或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都是帮助学生成为具有社会性价值功能的人。以学生为中心,主要考虑把学生需要发展的技能和品格作为首要条件,围绕学生设计规划体育课程,实施体育教学,发挥体育外化知识技能、内化品质情感之育人功能,实现学生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迁移过渡。OBE理念下对于学生培养目标有12个毕业要求:其中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成为大学生毕业要求的核心要素[2],在公共课程领域,高校体育对培养学生形成以上三要素理应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学生为中心,还要解决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得如何”,以学生习得效果作为最后的落脚点,注重学生的发展与社会的需要接轨,着力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与“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高校体育思政理念高度契合,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立脚点,从而实现为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目标。
以目标为导向,是指体育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达成,它们之间必须协同一致,然后筛查体育教学知识能力目标,构建相关目标指标点的课程体系,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必须对日常教学活动起导向作用,并有利于每个承担教学任务的人明确责任,从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逆向设计体育教学体系,比较新颖并具有针对性。教师按照周课时分配教学任务,按体育考试评价学生学习成绩,这种正向设计多取决于教师的经验与能力,有失偏颇,应考虑体育教学与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否能够达到毕业要求,评价是否合理。在以目标导向为原则的情况下,一门课的教学内容选定未必需面面俱到,应依据教学目标选取配置教学内容,重构教学形式和方法,高校体育教学时数本不宽裕,应依据目标推进简化,务必精益求精。2014年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重点明确了高校体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明确了学校体育在道德教育、智力发展、身心健康、审美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形成中的多元育人功能,体育教学目标应围绕根本任务和多元育人功能发力[3]。
持续改进,摒弃单一线性的教学流程趋势,教学要常改常新,与时俱进,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化高度发展阶段,互联网技术已经改变了体育教学方式方法,对于教学中的问题研判方式多样化,体育教学应追求闭环良性循环。持续改进追求教学动态化发展,追求一种螺旋上升的高质量发展形态,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评价,体育教学质量以学生习得效果为判断依据,学生评教通过学生表现来体现,评价方式出现较大变化。许多高校体育教学评教指标中多对教师提出较高要求,未能体现以学生习得为中心的理念,教学最终还要立足于学生,评判老师教得好否主要依据学生是否学有成效。同时围绕持续改进,高校教师能力发展中心要做好体育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高校教务处和体育部要健全先进教学管理制度,依赖于有效的质量监控与反馈机制查找问题,让每一个学生以主人翁身份充分参与,让每一个教师在持续改进中承担责任,开展体育教学循环改进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体育教学水平。
实践OBE理念,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需要掌握培养目标如何制定,依据培养目标如何制定毕业要求,教学目标与教学大纲设计等问题。目前我国高校有3000余所,各个高校所处地域、办学特色、行业面向、办学层次和培养人才规格存在差异,导致高校体育教学培养主体归愿有异,实施体育教学设计布局也应适度相对应。近些年来,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和《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提出因地制宜等原则,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高校体育根据本校的办学方向、行业培养面向,在充分吸收OBE教育理念基础上,设计符合自身特色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培养与行业与社会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
教学目标必须紧密结合高校的培养定位、毕业要求来制定,不同的高校培养人才定位和毕业要求不同,体育教学设计应渗透于学生毕业要求之中,促使学生入职后身心核心素质达标。近年来,专家针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进行了科学定义与分析。例如,专家于素梅从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技能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三个维度,探讨了学生核心素质发展策略[3]。而阎光才将高校毕业生能力分为非正式能力(包括人际沟通与协调、抗压与情绪管理、适应与变通、时间管理、责任心、忠诚度、团队合作等)、通识性能力(专业学习所需的通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运用能力三个方面,论证了非正式能力的重要性[4],两者分类符合人的认知发展,遵循知识—技能—情感由低阶向高阶发展规律。高校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专业技能时,也应重视学生在职业道德与规范、个人与团队、交流与沟通等非正式能力的培育,有目的地促进体育教学与德育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是实施师生教学活动共同的驱动力量,是建立在大学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框架下具体的目标,支撑着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科学合理且可行的教学目标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形成利益共同体,为后续有针对性开展教学工作做铺垫。教学目标受体是学生,应具体到学生“学会了什么”“会到什么程度”,教学目标应具备量化可观测,似是而非、含糊不清的教学目标可能会导致教学活动无效。如体育教学目标常描述“培养学生团队协助精神”,量化可观测后可调整为“学生能够在4-7人团队内帮助他人或接受他人帮助,有鼓励他人和表示谢意的言行。”
首先,需摒弃体育课教学内容依赖教材章节来编排的做法,以教师先入为主的惯性思维,利用教学目标反向设计选用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有深度和广度,要致力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要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成功达标成为唯一价值判断,并要与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捆绑设计。在现有的大学体育教学中,存在一些重视知识技能目标,而忽视情感社会目标实现的现象,教学中倾向于技术练习和身体素质练习,而未能将技术、战术与比赛结合起来,彼此之间存在关联性不强的现象,这对完成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是不利的,未能发挥体育教学多元育人功能。日常体育教学时,若课时教学目标重在技术能力培养,内容选择上就需更多关注教授运动技术等内容,内容的深度选择要依据学生学情状况而定;若课时教学目标是为了健全人格,培养学生公平竞争和尊重对手等品质,教学内容应适当关注游戏规则执行状况及体育礼仪教育等;若课时教学目标重在培养沟通与团队协助能力,则教学内容择用上就需更多关注专项战术、体育竞赛等。
其次,当明确了体育课教学目标后,教学方法和手段就应指定为教学目标或教学环节来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须实施不同的方法与手段,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需服务于学生知识能力的培育。如教学目标中描述“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和积极的团队合作能力”,目标核心特征是培育学生非正式能力。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课前利用学习通线上上传学习资料,并留有1-2个小问题,以督促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课上引导学生之间互相指导纠错,学生练习时进行互评互动环节,多采用分组练习法,促进学生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则通过游戏法、比赛法等教学方法实现。
教学实施完毕后,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学习目标能否达成,须开展教学评价来显现。需要改变以终结性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研判目标点达成程度,持续推动改进体育教学。OBE教育理念要求按照搭建设定的评价标准对各个学习目标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本学期的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并促进教学持续改进,形成闭环流程管理,与教育部本科审核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宗旨相同。学生学习评价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形式,在OBE教育理念下,形成性评价反映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和状态,在培养学生核心目标能力上起着关键作用,占学生总成绩比例较高。形成性评价侧重于实现教学目标的单元或课时环节考核,教学目标尽量做到模块化、可量化,对于一些定性评价的指标要利用程度等级转换成量化分,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有效。总结性评价通常安排在期末进行,确认学生达到目标的终极状态,这种多元渐进标准化的评价措施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的始末。
如何评价教师体育教学质量,高校一般采用学生网上评教的方式,评价指标多指向教师职业道德和操行、运动技术能力、教学能力、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在认识观念上仍存在一些误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仍需围绕学生是否学会、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为依据。如OBE教育理念的评教指标:学生是否学会了某项运动技术;学生交流沟通能力是否增强;学生是否具有团队合作意识。教学质量评价目标应服务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也可结合学生的获得感进行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关注,教学质量评价的根本目的仍是为了持续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OBE教育理念注重每名学生成功成才,以达到适应社会发展目的。体育教学也要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障每名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学面临学生个体差异,学生体质和技能基础不尽相同,教师在实施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任务,实行不同的考核评价。在教学实践时,应将学生的进步幅度作为考核重要指标,在兼顾体质和运动技能的同时,将学生非正式能力,如人际沟通与协调、抗压与情绪管理、团队合作等指标纳入评价体系,注重课堂思政教育,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操和意志品质。对于学困生应重点给予关注,建立精准扶困机制,促进学生体育发展进步。体育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基于反向设计的思维模式,需全面梳理学生评价的核心指标点,注重学生差异化发展,综合评价学生的全面体育素质,落实体育课程思政教育任务。
2018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也称新时代高教40条,提出“坚持学生中心,全面发展;坚持服务需求,成效导向;坚持完善机制,持续改进”等基本原则[5],这与OBE教育理念高度契合,高校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培养卓越人才是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本文对OBE教育理念与体育教学进行了实践结合探索,提出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服务于教学目标达成度开展教学评价,依据教学评价持续改进教学过程,重视发掘体育教学多元化育人功能措施,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实现差异化发展,全面落实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目标任务,具有一定教学实践价值和意义。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以运动项目课程开展教学,具体实践操作层面仍需结合项目特征予以区分对照,同时在OBE教育理念下开展体育教学实践,需要高校体育教师不断提高体育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运用能力,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全面发展。
[1]顾佩华,胡文龙,林鹏,等.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汕头大学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27-37.
[2]李志义.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5(3):32-39.
[3]于素梅.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应把握的关键与有效策略[J].体育学刊,2017,24(6):84-88.
[4]阎光才.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能力与人才培养制度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16(11):18-23.
[5]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2018-10-17.
Practi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Based on OBE Concept
YU Ziyi, etal.
(Hubei University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iyan 442002, Hubei, China)
基金项目:湖北汽车工业学院2022年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研究专项:中国“女足”精神融入我校足球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2mdsz06);湖北汽车工业学院2022年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专项研究:基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2mdsz21)。
余子义(1976—),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