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贯于书籍设计课程中的美育与思政

2024-04-19 03:23郑晓
大学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书籍设计红色基因美育

[摘 要]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是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和美育建设的重要阵地,如何挖掘课程自带的红色基因、传统文化、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将其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融入并与美育实施相得益彰,是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的共同课题。文章以书籍设计课程为例,依托专业课美育本体,充分领会课程思政的纲领要义,确认“隐”性实施思路,沿着合理务实确定思政目标、恰切规划素材库、理性布点教学全程的实施策略,逐层发掘育人元素、创造融入环境、隐性爆破实施。课堂教学设计上,从中国“最美的书”案例库提取红色基因、金色传统、本色工匠作为课程思政“三原色”,加上书香营造“三法”,辅以品味培养“三式”,最终实现色、香、味俱全的思政美育融贯。

[关键词]课程思政;红色基因;美育;书籍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4)01-0091-05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A.诺曼在《设计心理学3:情感设计》中提出:好的创意要能“超越显而易见的需求和期望”[1]。从教学设计创意的角度来看,书籍设计不仅是一门艺术设计专业课,也是滋养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提高其阅读品位和审美素养、进行思政教育的绝佳阵地。针对真实课堂的课程思政融入情况,可提出三问:课程思政为什么融?课程思政怎么融?在进行思政融入尤其是红色基因融入时,能否兼及审美教育,二者如何做到融会贯通、相得益彰?本文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书籍设计为例,阐述相关探索与实践体会。

一、融贯策略1:合理务实确定思政目标,便于发掘原生育人元素

课程思政有三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12月8日)[2],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3],以及202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4]。基于文件解读,结合设计艺术类专业课教学实施的特点,梳理出三个“纲领执行要点”:课程思政有别于思政课程,要发挥好隐性思政教育作用;课程思政重在德育,不仅要做好专业育人,还要做到“三全育人”;各类课程思政均需从任课教师、课程建设、课堂教学三个层面综合推进。

为便于各类学校执行课程思政,教育部在《纲要》中给出了实施课程思政的五个宏观方向:一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四是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五是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纲要》还针对艺术学类专业课程给出了具体指导意见:“要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4]

上述方向是针对全国高校的综合性指导意见,直接套用到具体课程难免过大过虚,也容易走入“贴标签”“两张皮”的误区,导致课程思政“悬浮”于专业教学,不仅无法达成实效,也会让学生产生疏离感,降低专业教学质量。唯有结合教情、学情进行务实、恰当的目标细化和对接,才能走好课程思政软着陆、见成效的第一步。

在修订教学大纲时,笔者将书籍设计课程的思政目标确定为:一是弘扬爱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二是掌握行业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三是坚持以美育人,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四是提高創新思维素养,推动行业传统文化转化与发展。其中第三点为美育专题,符合《纲要》艺术学类专业课程指导意见的要求。从教学大纲开始,美育就是书籍设计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卢梭所言:“有了审美能力,一个人的心灵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各种美的观念,并且最后接受同美的观念相联系的道德观念。” [5]先以美育人,再立德树人。因为全部生发自专业课程内容,也为其后续充分融入书籍设计的日常教学拓展出高匹配度空间。

二、融贯策略2:恰切阐述思政目标,规整课程专属素材库

合理可行的思政目标确定后,是小目标的细化跟进。“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2],“田”是专业课教学,“渠”是课程思政。俗语道,“沟渠纵横水长流,百日无雨也丰收”,“责任田”的收成如何,关键在于思政这段“渠”。“渠”的建设质量、常规容量、管理制度都会影响课程思政的质量:教师挖什么样的“渠”,将决定课程思政能否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6];教师怎样挖“渠”,将影响课程思政能否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能否实现“三全育人”、立德树人;教师怎样管“渠”护“渠”,则决定的课程思政能否根深叶茂、行稳致远。课程思政建设具体落实到教学过程可分解为:执行策略、素材库建设、实施统筹,其中素材库建设是基础。书籍设计课程是一座育人元素诸多的思政富矿,下面以48课时共12次课分别匹配课程思政目标,详述思政(含美育)素材库规划情况。

(一)弘扬爱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将思政元素与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紧密结合,以“中国书籍设计进程”(第1课)为例,从“造纸术的改进”“传统书册形式的演变”“手作线装书”“中国传统书籍具备的三种审美:儒家沉郁之美、释家空灵之美、道家飘逸之美”等角度,阐述我国璀璨的文化内涵,自然而然地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面的传承观,增强学生对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认同与文化自信。

(二)掌握行业规范,加强职业责任感

以“方正之士:王选”等素材为例,传递中华匠心、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之美,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实践图书出版与设计行业的职业规范、工作流程与书籍设计师的职业精神(第2~11课),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版面设计之于书籍的重要性,以及书籍之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性,加强学生的设计师职业素养、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开展精益求精的职业责任感教育,帮助学生培养工匠精神,树立用创意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的新时代主人翁意识。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理解、领悟、认同并践行当代平面设计师的责任与价值。

(三)坚持以美育人,树立正确的艺术观

开设“中国当代书籍设计的世界表现”版块,结合近年“世界最美的书”中国获奖作品,实施关于设计与美的形式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的专业课程教学(第1~11课),让学生自主体验、探索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之道。列出课程“必读书单”,常设“朗读者”单元,鼓励学生积极阅读、勇于表达,不仅为课堂营造书香气氛,而且帮助学生形成“读书—懂书—做书”的良性循环,拓展学生的专业深度,培养学生敏锐的美学感知度和良好的艺术设计修养,提升书籍审美意识,逐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文化观、艺术观和创作观。

(四)强化创新思维素养,推动行业传统文化转化与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书籍设计课程既需要学生了解图书制作规范,也需要学生能够合理地运用行业规范进而建立新的设计逻辑(第5~11课)。规范与偏离的相生相长,是设计创新前进的动力。中国书籍文化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对世界文明贡献良多。要温故,以“传统书新做”传承文明,让老树开新花;也要知新,勇于将中国传统审美理念融入现代设计创作中,在视觉表现元素的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探索,推动具有大国自信和中国特色的设计行业的发展。

上述四项目标均可精准投放到各次课程,对接各类知识点。在素材库规划里,没有任何的“显”是脱离专业知识的,而是以一種若“隐”若现的意味呼应中国传统美学的虚实相生之道,同时在另一个维度实现美育闭环。

三、融贯策略3:理性布点教学全程,拿捏隐性爆破技巧

与所有艺术设计类课程一样,书籍设计课程本身就是一门美育课程,教学从始至终都在倡导美、分析美、创造美。闻一多先生早在1920年清华求学期间就认为“美的封面,可以辅助美育”[7]。得益于设计师的卓越创意,我国现代书籍设计发展迅猛,近20年频获“世界最美的书”奖项,已初步形成以书籍设计作品塑造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趋势,中国“最美的书”评比获奖作品也成为书籍设计课程的重要案例资源库。如何充分发挥“最美的书”自带的美育能量,依据素材库规划的方向,将各个案例理性布点到教学全程,形成协调感、凝聚力和爆发力,则是一项新课题。

2022年6月22日,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武世兴在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赛培训会指出:课程思政要防止表面化、硬融入,要杜绝“硬”“歪”“浅”,要把握好“度”。专业课程“必须保持它的原有知识逻辑的学习,既有的课程逻辑之中的常态要求的学习不能断离,不能使得知识的学习变成了一种空洞的思政要求”[8]。以笔者的切身体会来看,可以用更通俗的烹饪作比方:专业课教学可咸可甜,思政就是这味定盘的盐,美育则是提鲜的糖,只有咸甜适中、众口皆宜,方可称得上佳肴。笔者执教的书籍设计课程在课程思政与美育的兼容上,在努力实现色、香、味俱全的境界。

(一)色:红色基因+金色传统+本色工匠

对照书籍设计的四项课程思政目标,为思政素材提炼三种主题色,并甄选恰切的“最美的书”案例,匹配到细分知识点(见表1)。

从表1可见,每个案例均关联至少3个知识点,且散布于不同课次,表中知识点的学习均为以思政素材进行案例教学。此处详述红色基因的素材挖掘和教学实施理念。关于革命传统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9]在第2次课“中国现当代书籍设计”中,笔者开辟了“红色书籍”专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一批红色书籍铺陈史料背景,引导学生认识红色主题书籍设计的时代美学与革命美学[10],以及视觉语言的时代性,并抛出问题:“今天的红色主题书籍该怎么设计?”学生展开热烈的课堂讨论后形成主要建议。笔者引出2014中国“最美的书”《邮票上的毛泽东》,请学生对照分析这三本书是否符合他们之前的建议,逐项分析盘点红色基因的抓取技巧、视觉语言的创新策略、红色风格的物态营造,并据此换位思考,揣摩设计师的用心,最后归纳设计要点。学生在翻阅讨论、内化吸收的过程中,沉浸式地遨游书籍设计前沿,领略并分析红色主题书籍设计的叙事视觉,习得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坚定了道路自信。

(二)香:手作线装+必读书目+人人朗读

书籍设计课程的实践内容绝非设计一张封面加一沓内页那么简单。正如我国著名出版家范用先生所言:“每本书要有每本书的个性,设计者一定要看书,了解并熟悉书的内容,把握书的性格,量体裁衣。”[11]因此,“在引领学生做书之前很有必要先行确认其阅读能力,针对部分阅读量欠缺的学生,更需要尽可能地激活其阅读意识,启发其阅读感受,增强其阅读获得,方可推动其熟悉书籍内容”[12]。36个实践学时既包括教师教学,也包括学生多次实践训练,是教师带领学生逐步实现“读书—品书—做书”的跃迁过程。表2为部分课堂实践环节的“书香养心,思政入心”教学设计,全线对应所有思政目标。表3为必读书目环节部分书目。

从表2、表3可见,这种书香营造模式为课程大大丰富了内容,也为课程中后期学生完成自己的大作业储备了文学、理论与案例资源。更为重要的是课堂氛围大有改善,每一位学生都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自我提高和公开表达(见图1),课堂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

(三)味:品形+会意+言传

以“最美的书”等优秀书籍设计案例展开的讨论,贯穿书籍设计课程全程。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知道怎么品鉴形式,还要提醒学生注意领会意匠,最终实现转化吸收、他为己用,实现从文本语言到视觉语言的转化传达与优化整合。

以一次关于工匠精神的师生讨论为例。学生在做专题分享时提到,中国台湾地区著名书籍设计师王志弘认为做书籍设计要有匠心。笔者及时组织互动讨论:你们觉得什么是匠心?学生们的回答基本是创作要认真、精益求精等。笔者则把论题拉到更贴近的当下,针对之前课程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敷衍现象、一稿即定稿且自满自足现象展开,提出在设计领域,匠心就是追求极致,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自我满足。没有这种主动不懈的自我迭代意识,只是以完成而非完美为目标的设计,都是缺乏匠心精神的。虽然在生活中未必适宜事事追求完美,但在设计的语境里,最初的意向概念、形式创造的过程,最后的形意融合与完成度,均处处需要追求极致,这也是设计这门学科的安身立命之本。设计的好坏,可以有一千种评判标准,但草率的、经不起推敲和时间检验的设计,一定不是好的设计,这就是笔者之于“匠心”的理解。貌似是“一个案例偶然引发的教诲”,实则是笔者精心设计的美育理念及课程思政实施。

四、结语

书籍设计课程依托设计艺术类专业课的美育本体,通过充分领会课程思政的纲领要义,以确定思政目标、恰切阐述思政目标并规划素材库、理性布点教学全程的策略路线,逐层分级实现了合理发掘原生育人元素、创设融入环境、隐性爆破实施的融贯三步走。在此课程中,美育既是课程思政的一部分,又与课程思政形成并列观照关系。笔者通过对中国“最美的书”案例库的长期研究,提取红色基因、金色传统、本色工匠三色,加上书香营造“三法”,辅以品味培养“三式”,最终实现色、香、味俱全的课程思政效果,不仅以美育人、以美化人,而且践行了“三全育人”,收获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书籍设計作品质量和评教分数也整体走高。

[ 参 考 文 献 ]

[1] 诺曼.设计心理学3:情感设计[M].何笑梅,欧秋杏,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117.

[2]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 OL].(2023-01-02)[2023-06-18].https://www.sizhengwang.cn/a/zyfwpt_yxsxzhyrxxzyk_xjpzsjgyjydzyls/230102/1205882.shtml.

[3] 中共中央办公、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EB/OL].(2017-09-24)[2023-06-18].https://www.gov.cn/zhengce/2017-09/24/content_5227267.htm.

[4]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 OL].(2020-06-01) . [2023-06-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eqid=a2f7c9f80?

002888f0000000364269908.

[5] 卢梭.爱弥儿(下)[M]. 李平沤,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562.

[6] 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 求是,2020(17):4-16.

[7] 闻一多.出版物底封面[M]//姜德明.辅助美育:听姜德明说书籍装帧.深圳:海天出版社,2015:217.

[8] 周星,刘丽珺.课程思政观念和艺术课程思政的价值意义[J].艺术工作,2022(5):110-114.

[9] 习近平. 论党的青年工作[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99-101.

[10] 杨翠娟.红色经典之红色美学阐释及其传统文化基因[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0,41(1):121-126.

[11] 宁成春.一个人的书籍设计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3:32.

[12] 郑晓.“选题策划意识”在书籍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上),2023(3):147-151.

[责任编辑:雷 艳]

猜你喜欢
书籍设计红色基因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中的作用
现代书籍设计中纺织材料的应用
红色基因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价值研究
迷人的书《S.》
关于书籍设计的多维化空间形态与表现研究
美育教师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