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 丽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绿杉园小学,山东 淄博 25500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给一线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学习任务群”“教学评一体化”“学评单”等成了小学语文的热词、亮点词。更多的语文教师也把关注点落脚在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升上,为学生提供更加鲜活、生动、实用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以提高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积极主动性。因此,只有准确把握新教材内容,体现新课标导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整体规划单元学习内容,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将“教-学-评”有效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才能提升课堂品质,助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
就语文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而言,构建学习任务群就是要整体规划学习内容,提炼单元学习主题,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设计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开展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
特级教师薛法根在《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内涵解读与实践建构》一文中指出:“学习主题是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所要完成的‘大任务’。这里的大不是指‘多’,也不是指‘难’,而是指‘核心’,是具有统整性与复杂性的核心任务。”因此,学习主题的确定既要彰显单元的人文要素,也要体现与单元课文内容对应的学习任务群。同时,这个任务群还应具有“现实性”,是实践性强、可以运用所学去完成的真实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架起文本内容和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通过解读教材,提取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为:走近寓言故事,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为:建设学校寓言故事长廊。任务一:寓言故事长廊建设准备。结合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召开寓言故事长廊发布会,发布智慧读书召集令;任务二:阅读寓言故事。阅读课文《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与鹿腿》《池子与河流》及拓展补充的其他寓言故事,完成教材安排的语文要素学习内容以及相关长廊展示材料;任务三:完成寓言故事长廊建设。制作寓言故事推荐卡等;任务四:解说寓言故事长廊。通过辩论会、演一演、寓言故事星级传讲人等多种形式解说学校寓言故事长廊。
“情境”一词在语文《新课标》中出现了46 次,仅在学习任务群部分中“情境”一词就出现了15 次,足见创设情境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本单元依据教材内容提取学习主题,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是“建设学校寓言故事长廊”,这样的学习情境源于学生在生活中对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并服务于解决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是学生可触、可感、可参与、可实现的真实的学习情境。围绕大任务,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内在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
语文课程学习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是新课标引领下语文教学的关键点,这一要求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将重点放在学生的需求和目标上。教师在设计学习活动时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巧用“三单”,即课前、课中和课后学评单,立足“学”为中心,设计步骤性强、操作性强的学习活动,以纸质的“三单”为载体,适时地借助导图等形式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实现思维和知识点的梯度上升。以《陶罐和铁罐》一文为例:
课前设计朗读课文、认读词语、写生字、梳理课文四个学习活动。其中识字与写字活动均有“圈出认为难理解、难写”的要求,这一学习活动从学生学情出发,既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清晰可见,又可以借助此环节快速准确地掌握学情。“运用学习《守株待兔》的方法,填写表格,梳理故事内容并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这一学习活动体现了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单课目标的一致性,用这个表格既可以串联整个单元的学习任务,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也可以梳理本课内容,把握学生预习的实际情况。
《陶罐和铁罐》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课文以对话形式出现,通过语言、神态、称呼等关键词体会二者不同的性格特点。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第一次对话的内容,揣摩人物,并关注提示语中的神态描写,读出铁罐的傲慢,陶罐的谦虚。之后总结方法、迁移运用,为学生搭建“读懂语言、明白道理”的支架,设计学习活动:1.默读课文4~9 段,画出描写陶罐、铁罐神态和语言的相关词句;2.根据画出的内容,完成导图;3.结合导图,同桌练读对话。
此学习活动是有层次的、有梯度,且层层推进的。第一步默读课文,画出神态、语言的相关词句;第二步在前面读和画的基础上,完成导图;导图并不是简单的图表的填写,而是让导图充分发挥支架的作用,让学生借助导图体会陶罐和铁罐性格、态度、心理的变化,从而借助导图分角色朗读。此时,只是解决了语文要素“读懂寓言故事”的要求,对“明白其中的道理”要素还未解决。在之前学习探究的基础上,让导图继续发挥作用,通过横向与纵向梳理四次对话,发现铁罐的语言一次比一次尖刻,情绪一次比一次激烈,而陶罐却一直那么谦虚平和。再次聚焦对话,深入体悟,从“你敢碰我吗”“你就会破成碎片”“我要把你碰成碎片”感受铁罐性格和心理的变化是因为它只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总拿自己的优点去和别人比较,而陶罐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作用是盛东西,能摆正自己的位置。
导图在这里起到的支架作用恰恰是构建起了从“文本”到“道理”的桥梁。学生也在这个学习活动中明白,一开始自恃“不怕碰”这一优点而傲慢无礼的铁罐,最终因令其骄傲的“优点”从世界上消失了,故事的开头和结尾发生了巨大的反转。许多中外寓言故事,往往都是抓住这样的反转点、矛盾点给人们以启迪,阐明深刻的道理。
课后分层推荐作业,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完成。一是让学生继续阅读其他寓言故事完成表格,表格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在“走近寓言故事”主题引领下,学会读寓言这一类故事;二是选择喜欢的寓言故事,制作推荐卡,为建设学校寓言故事长廊做准备。学习活动的设计,紧扣课上所学方法,迁移运用,实践性强,同时回归大单元任务,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用语文的意识,为学生建设了开放的语文学习空间,拓宽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领域。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在小组合作、汇报展示过程中,教师应提前设计评价量表、告知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形成评价结果。”
之前的课堂多是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强调的是“教师怎么教”的问题;而现在的课堂,围绕学生的学习目标,依据评估证据,强调“学生怎么学”的问题。这样的要求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需求和目标上,并且通过贯穿学习全过程的评价反馈,不断地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随着对新课标的深入研读,“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许多教师都有意识地把这种理念在课堂上落实,但“所评非所教”“评教不一致”“不知如何评”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结合“三单”中学习活动的设计,对应设计评价标准,把评价巧妙地镶嵌在学习活动的每个环节,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力可见、评价可见、思维可见、成长可见。
教师备课时,首先要结合《新课标》中的年段目标,单元语文要素,同时还应关注单篇课文的泡泡语、课后的关键习题、略读提示、园地中的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等要素,重组并构建结构化、整体性、关联性的单元内容,并依据重组内容精准把握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其次要根据学习目标,制定评价标准,设计评价任务;之后结合评价任务,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以达成学习目标。简言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备课思路为“明晰要学会什么———对照标准知晓学会的标准——按照学习活动要求实现学会”。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目标的确定,评价任务、学习活动以及学评单的设计,都需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让学生知道自己这节课到底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因此我们设计的评价标准既是师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评价依据,也是学生评判自己是否达成学习目标的依据。评价量表则是一种可操作性强的参照依据,是一种基于学生能力表现的评价工具,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并依据评价标准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修正学习过程、推进高质量课堂。
以三年级下册《鹿角和鹿腿》为例,结合大单元任务群以及本课在单元学习中承担的任务“我是寓言故事传讲人”,确定本课传讲人评价标准为三层:能在读文的基础上做到主要信息不遗漏,把寓言故事讲清楚可获得“合格传讲人”的称号;能讲出鹿心情的变化,把寓言故事讲生动,可晋升为“优秀传讲人”;能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讲出寓言蕴含的道理,则可晋升为“卓越传讲人”。此评价量表是根据学习内容逐步提升学习难度的,量表的设计富有情境性、趣味性,与课文内容的学习和语文要素的落实有效整合,且放在课堂伊始,让学生一开始就清晰自己本课要达成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学有可依”。
再如,本课感悟鹿因鹿角和鹿腿发生心情变化的部分,可以让学生运用前文所学,找到语言、神态、动作等相关词句,完成心情曲线图,并对应此学习活动设计评价量表:能关注鹿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能完善鹿的心情曲线图;能读出鹿的心情变化。分三层进行星级评价。量表中三个梯度的评价标准简洁明了,目标变得可视、具体、可测、可操作。
不管是整课的评价量表,还是一个学习活动的评价量表,其设计都要紧扣学习内容,落脚于学习目标的达成,既有标准的分层,又有内容和思维的不断深化提升。将“评”贯穿于“教”和“学”的全过程,不仅仅是为了给学生一个评价结果,还要允许学生暴露问题,并在暴露问题的过程中随时调整、优化策略,这也是确保“教-学-评”一致性的关键所在。
评价的方式不仅仅是星级、勋章,还可以是点赞、心动指数等等,凡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并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评价都是值得尝试的。
评价的主体不仅是学生个体,还可以是同学互评、教师评、家长评;评价的时间可以是课堂,可以是家庭中,也可以是整本书阅读中,甚至可以是跨学科学习过程中。多种方式结合,让评价结果更优化。
如二年级上册《八角楼上》有“结合插图讲故事”的学习目标,依据此目标可设计“同桌合作讲故事,对照标准,互相评价”的学习活动。评价量表分三个层次:能运用图上的词语,表情自然;能运用两个以上课文里的其他词语,加上合适的动作;能运用三个以上课文里的其他词语,肢体语言恰当,讲得很吸引人。三个层次分别对应得星。这个评价量表的设计既考虑故事内容本身又考虑讲故事主体的自身表现,符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标准浅显易懂,可数可测,学生就能比较顺利地依据评价标准进行互相评价。
如果课后布置孩子们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主体变成家长,就可以设计如下评价量表:能讲清楚故事内容,运用文中的“寒冬腊月”等词语得一星;语言流畅,声音洪亮得二星;表情自然,能加上恰当的动作得三星。这样的量表,家长不仅能评价孩子的表现,还能依据评价标准对孩子进行相应的指导,家校结合,讲故事这个目标就落实得更加扎实了。
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课文到整本书,从不同层面设计评价量表。如四年级上册神话单元的《快乐读书吧》,第一层标准可设计为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实现文言文与白话文的转化;第二层能说出10 个以上神话故事中人物的名字及主要事迹;第三层完成主题鲜明的神话故事推荐卡,说出一至三处你认为神奇的地方;第四层创造一个新的神话角色,为他(她)取个名字,创编一个神话故事。这个量表的设计是结构化的,从理解、掌握、迁移、运用四个方面进行评价标准的量化设计,最终达成整本书阅读的学习目标,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评一体化”系统地呈现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通过收集和分析学习成果信息,对语文课程的实施进行及时地监督和反馈,可以较为全面地洞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学习、学得怎样,让学生的学习有始有终,在达成目标之路上学生知道“该往哪里去”,实现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有机统一。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之路上,深耕细研《新课标》,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将“教-学-评”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嵌入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让学习真正发生,让思维真实可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助推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