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磁共振影像学诊断的应用

2024-04-18 06:04王院兵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西吉安3439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4年5期
关键词:杏仁核层间纹理

王院兵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江西 吉安 343900)

内容提要:目的:以磁共振成像(MRI)T2加权像(T2WI)的海马和杏仁核影像学为依据,探讨其在脑卒中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诊断应用。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接诊的66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的临床资料、量表评分、MRI影像信息。结合海马、杏仁核最大层面的T2WI图像特征,提取对应的纹理特征参数,应用LASSO回归降维并构建诊断脑卒中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与非PTSD的海马和杏仁核影像组学模型。结果:脑卒中后PTSD和非PTSD患者在人口学、临床特征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脑卒中后PTSD患者在改良年龄相关白质改变量表评分、PTSD症状清单平民版评分大于非PTSD患者(P<0.05)。借助LASSO回归有效筛选出9个海马、14个杏仁核纹理特征参数,并构建诊断脑卒中后PTSD和非PTSD的影像学模型。结论:应用海马和杏仁核T2WI影像学模型来诊断脑卒中后PTSD患者时具备较高效能,临床可通过应用磁共振影像学来加强对脑卒中后PTSD的诊断及评估。

脑卒中也被称为“中风”“脑血管意外”,它属于急性脑血管病症,通常是人体脑部血管突然破裂、血管阻塞致使血液无法流入大脑而产生的脑组织损伤病症[1]。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则是指暴露在创伤性事件下出现的严重应激性精神障碍,以往研究发现,在患有心肌梗死、脑卒中时可能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进而对患者的生命带来威胁[2,3]。除此之外,在出现脑卒中创伤后应激障碍时,还会降低人体对药物的依从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再梗死的风险[4]。临床在对该症状患者实施诊断时,多借助患者的临床表现、量表评分等,这些方法缺乏客观性。基于此,本文结合有关病例,旨在利用磁共振(海马及杏仁核T2加权像)影像学,探讨其在诊断脑卒中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接诊的66例脑卒中患者,包括男36例,女30例,年龄37~62岁,平均(52.50±5.60)岁。

纳入标准:①均属于脑卒中患者;②患者的意识清楚,具备认知能力;③临床基础信息资料真实且完善。

排除标准:①合并脑肿瘤等其他疾病;②存在认知障碍;③患有精神类疾病;④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资料缺失,不支持对图像开展纹理分析者。

1.2 方法

对上述66例脑卒中患者,结合临床诊断结果,将其分成脑卒中后PTSD组、非PTSD组,每组33例。对上述患者执行磁共振影像学检查。

检查期间,应用飞利浦Achieva 1.5T磁共振成像系统扫描仪的8通道头颅线圈,扫描序列涉及T1加权像(T1WI)、T2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T2-FLAI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

执行矢状位TSET1WI 扫描期间,对应的参数设置如下:TR 为2000ms、TE 为9.9ms、TI 为860ms、 视野240mm×216mm、矩阵为320×240、层间厚度5.5mm、层间距离为0.55mm。

执行轴位TSET1WI扫描期间,对应的参数设置如下:TR为1530ms、TE为9ms、TI为681ms、视野为240mm×204mm、矩阵320×240、层间厚度5.5mm、层间距离0.55mm。

执行轴位TSET2WI扫描期间,对应的参数设置如下:TR为6000ms、TE为96ms、视野为240mm×204mm、矩阵320×320、层间厚度5.5mm、层间距离0.55mm。

执行轴位T2-FLAIR扫描期间,对应的参数设置如下:TR为8500ms、TE为94ms、TI为2440ms、视野240mm×204mm、矩阵256×179、层间厚度5.5mm、层间距离0.55mm。

执行轴位EPIDWI 扫描期间,对应的参数设置如下:TR 为6700ms、TE 为88ms、视野240mm×231mm、矩阵162×162、层间厚度5.5ms、层间距离0.55ms。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观察患者的临床特征,统计基础信息资料,主要包含患者的年龄、性别、教育状况、家庭人均收入(每月)、职业、体质量指数、有无医疗保险等,了解患者是否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

应用量表实施评分,在调查患者的家庭功能满意度时,可借助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其主要由家庭健康度、合作度、成长度、亲情度、亲密度几部分,若所得分值在7~10分范围内,表明家庭功能良好,在4~6分说明存在中度功能障碍,在0~3分说明属于严重功能障碍。

判断患者的神经损伤程度,即在病症初期及发病后,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实施评估,量表中单项维度分值在3~5分,在分值较高的条件下表明神经损伤更为严重。

在执行PTSD诊断时,借助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 Checklist-Civilian Ⅴersion,PCL-C)予以评估,其中涉及再体验、回避、警觉性增高等症状群,在所得分值满足≥50分条件下,并结合精神访谈,判断属于PTSD阳性。

了解患者的脑白质营养不良情况,即于发病后的第14天应用改良年龄相关脑白质改变(Age-Related White Matter Change,ARWMC)量表来对白质营养不良实施评分,明确其部位及严重状况,按照部位划分,包含额叶、顶枕叶、颞叶、幕下区、基底节区五个部位,单个区域分值在0~3分,统计出患者两侧大脑半球各区域的得分。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观察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对应量表评分

将脑卒中后PTSD和非PTSD患者的信息进行统计对比,发现其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受教育状况、从事体力劳动、家庭人均收入、医疗保险、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病史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脑卒中后PTSD和非PTSD患者在发病初期及发病后的NIH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脑卒中后PTSD患者的再体验、回避及警觉性增高症状评分、PCL-C总分均明显大于非PTSD患者(P<0.05),见表1。

表1.观察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对应量表评分(n=33)

2.2 对比观察患者的脑白质、梗死病变特征

在将脑卒中后PTSD和非PTSD患者实施对比时,观察到额叶、顶枕叶、颞叶、幕下区、基底节区的ARWMC量表单项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量表总分却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对比观察患者的脑白质及梗死病变特征(n=33,±s,分)

表2.对比观察患者的脑白质及梗死病变特征(n=33,±s,分)

项目脑卒中后PTSD组脑卒中后非PTSD组P额叶单项评分1.56±0.80 1.37±0.85 0.467顶枕叶单项评分1.42±0.92 1.33±0.80 0.735颞叶单项评分1.15±0.65 0.88±0.65 0.163幕下区单项评分1.20±0.75 0.83±0.72 0.108基底节区单项评分1.42±0.50 1.10±0.75 0.107 ARWMC量表总分6.75±1.50 5.51±1.60 0.012

3.讨论

在患有脑卒中病症后,还可能引发人体表现出多功能障碍,严重的状况下,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构成直接威胁[5]。以往研究表明,脑卒中后PTSD症状会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健康,并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对药物依从性、病症复发等方面带来不利干扰[6-8]。基于此,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准确评估、合理判断其是否发生PTSD尤为重要,这也会对患者的预后改善带来影响。在临床应用期间,借助相关问卷、量表、精神病学访谈等方式可实现对脑卒中后PTSD病症的诊断和评估。在应用不同评估方式下,最终获得的脑卒中后PTSD患病率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究其原因,在于使用到的问卷、量表有所不同,同时,如果是由不同的精神科医师来进行诊断,受限于医师工作经验、掌握技巧等方面的差异,也可能会出现不同结果[9,10]。从神经影像学角度出发,使用磁共振波谱成像、弥散张量成像、静息态功能MRI来实现对脑卒中后PTSD的诊断,相对而言,在使用上述方法期间,对检测设备的软件、硬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应的序列趋于复杂,需要保证设备的准确性、可重复性等。

结合以往诊断实践,发现在利用常规MRI期间,很难精确诊断出部分神经退行性以及精神类病症,也难以准确地观察到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临床病理特点[11,12]。不过,可从神经纤维结、肽累积等方面出发,了解其分布特征和强度变化,并确保其在常规MRI图像上可呈现出对应的纹理模式,随后借助纹理分析可加以识别。相对而言,在应用MRI纹理分析期间,能够观察到量化细胞水平的变化,按照形态、结构的分布特点,挖掘出有关ROI组织的高通量信息,这也为应用影像学方式来诊断脑卒中后PTSD病症奠定了基础。现阶段,有关脑卒中后PTSD影像学研究相对较少,此次研究结合海马与杏仁核T2WI影像学方法,探讨其在脑卒中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中的应用,从而了解该种方法的应用价值。从大脑生理结构来讲,海马、杏仁核属于大脑边缘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们可影响到个体学习、认知、记忆等方面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发现海马和杏仁核的形态、结构、功能变化和脑卒中后PTSD的病理生理学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此次研究开展过程中,有效提取了脑卒中患者的海马、杏仁核T2WI图像纹理特征参数,并借助LASSO回归降维筛选出有效的纹理参数,合理创建对应的影像学模型。基于临床诊断,发现LASSO回归通常被视作影像学分析中的高维数据分析工具,按照其设计理念,可有效避免过度拟合,借助相对较小的样本来实现对大量纹理特征的分析和判断。

基于此次研究结果,发现脑卒中后PTSD和非PTSD患者发病初期及发病后的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脑卒中后PTSD患者的再体验、回避及警觉性增高症状评分、PCL-C总分均明显大于非PTSD患者(P<0.05);脑卒中后PTSD和非PTSD患者额叶、顶枕叶、颞叶、幕下区、基底节区的ARWMC量表单项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量表总分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综上所述,在此次研究开展期间,选择接诊的66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观察脑卒中后PTSD和非PTSD患者的磁共振影像学信息。发现在应用T2WI图像的海马、杏仁核影像学模型进行判断时,针对脑卒中后PTSD具有不错的诊断性能,上述结果表明海马和杏仁核影像学模型能够成为临床诊断及评估脑卒中后PTSD的一种方式,通过观察潜在的影像学标志物,可实现对病症的诊断。

猜你喜欢
杏仁核层间纹理
李晓明、王晓群、吴倩教授团队合作揭示大脑情感重要中枢杏仁核的跨物种保守性和差异
颞叶内侧癫痫患者杏仁核体积变化的临床研究
基于超声检测的构件层间粘接缺陷识别方法
MRI测量中国健康成人脑杏仁核体积
基于BM3D的复杂纹理区域图像去噪
简述杏仁核的调控作用
使用纹理叠加添加艺术画特效
基于层间接触的钢桥面铺装力学分析
TEXTURE ON TEXTURE质地上的纹理
结合多分辨率修正曲率配准的层间插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