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会计的财会监督机制创新探究

2024-04-18 07:50阮孟牡
中国集体经济 2024年10期
关键词:机制创新

阮孟牡

摘要:智能会计是基于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新型会计模式,对传统会计模式进行了颠覆性变革。智能会计的产生对财会监督机制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智能会计能够帮助财会人员准确快速地对数据进行处理,大大提高了财会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准确率;另一方面,智能会计能够帮助财会人员及时地发现并解决问题,使财会人员工作更加高效。在智能会计背景下,财会监督机制的创新是当前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必须建立完善的智能会计制度体系。文章首先分析了智能会计的主要特征和应用范围,然后提出了智能会计下的财会监督机制创新策略,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智能会计;财务监督机制;机制创新

一、引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智能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智能会计作为一种新型会计模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具有信息处理能力强、计算速度快、可靠性高等特点。与传统会计模式相比,智能会计实现了更高效率的数据处理、更高准确率的数据分析、更快反应速度的数据决策。因此,智能会计逐渐成为财务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逐渐融入企业管理过程中。当前,我国会计领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传统会计模式的影响,这就使财会监督机制面临着严峻挑战。为了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必须积极推动财会监督机制创新发展,提高其管理水平。

二、智能会计

(一)主要特征

1. 以数据为驱动,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

传统会计中,财务人员主要通过手工录入数据进行会计核算工作,而在智能会计模式下,财务人员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对海量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将企业内外部信息进行融合,将企业内外部的各类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加工和处理,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信息。以大数据为基础对财务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可帮助财务人员从海量会计数据中挖掘价值信息,使其从“核算”向“管理”转变。

2. 以会计数据为基础,从数据中挖掘价值信息

智能会计以会计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数据的加工和处理,实现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有效分析与预测。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企业能够获取更加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另一方面,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财务信息的自动生成与输出。此外,在财务分析中,智能机器人可以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与预测。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企业能够将海量的数据转换成有用信息,使管理层及时掌握企业经营情况和市场趋势。

(二)应用范围

智能会计应用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内部审计、成本管理、财务管理等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智能会计将逐步向更广阔的领域拓展。智能财务是指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和财务大数据,对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的业务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并对生成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挖掘,辅助企业决策者进行决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

智能财务将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融入人工智能技术,其主要包括以下幾个方面:智能化税务管理,随着国家税务部门对数据共享要求的提高,税务管理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智能税务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税务信息采集、存储、传输、加工、分析和反馈等过程自动化处理,并以财务数据为基础提供实时税收信息与分析结果;智能化审计,智能审计是指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企业内部控制流程中出现的漏洞和缺陷进行识别和修复,从而减少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企业可以通过智能化成本管理系统对其各项成本支出进行管控,从而实现企业降本增效的目的。

智能财务共享是指利用财务信息系统和物联网技术将企业内部不同部门和分支机构之间的会计信息进行集成,并实现对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分析和报告的一种系统设计方法与技术体系。智能财务共享将通过将各部门及分支机构之间会计信息进行集成,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跨部门业务协同、业务处理自动化以及资源共享等功能,并对会计数据进行整合、处理与分析,以提供更加精准、可靠的财务信息,提升企业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响应能力与应变能力。

三、智能会计下财会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智能会计的监督内容不全面

智能会计的出现对财会监督机制产生了重要影响,传统财会监督机制需要工作人员根据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和财务收支情况来制定相应的监督方案,但在智能会计下,财会人员需要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并且对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这就要求财会人员能够及时地发现并解决问题,但是很多财会人员由于工作经验不足或者专业能力有限,导致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此外,智能会计的出现还需要财会人员能够在企业中应用和推广财务数据分析软件,这就对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我国当前的智能会计应用水平还有待提高,大部分企业尚未配备专业的财务数据分析软件,所以在智能会计背景下,财会监督机制的内容需要更加全面。

(二)智能会计下财会监督工作不到位

随着智能会计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但是从当前情况来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于智能会计技术应用仍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智能会计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不佳。管理层对于智能会计技术的认识不足,很多管理者认为智能会计技术只是一种新型会计模式,因此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管理层不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在传统模式下,财务部门人员需要与业务部门人员共同参与到企业各项业务中,因此企业管理层能够掌握一定的财务信息和业务知识,但在智能会计背景下,由于其数据处理能力较强、数据存储量较大等优势,从而使得管理层无法全面掌握企业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

(三)财会监督工作缺乏科学性

传统财会监督机制主要以人为监督主体,该机制能够确保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出来,但是在智能化背景下这种监督方式存在一定局限性。财会监督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而部分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并未重视财务部门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提升;财会监督工作缺乏科学性,这是由于大部分企业并未配备专业财务数据分析软件以及财会人员开展智能化财务监督工作时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所导致的;财会监督工作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和保障措施,由于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财会监督机制和保障措施,因此在使用智能会计技术对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时存在一定风险和隐患,从而导致智能会计技术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四)财会监督机制存在局限

传统财会监管机制主要以财务报表为基础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该机制在智能化背景下虽然能够满足智能化管理需求,但是存在一定局限性。智能会计技术应用对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影响较大,传统模式下企业财务信息是以纸质形式保存在企业内部 ERP系统中,这种方式虽然能够保证财务信息真实性和完整性,但是不利于智能会计技术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目前部分智能会计技术应用系统存在安全漏洞、信息泄露、数据篡改等风险,导致一些企业利用智能会计技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进而影响了财会监督机制的正常运行。

四、基于智能会计的财会监督机制创新策略

(一)加强智能会计基础建设

1. 完善智能会计体系

当前,我国的会计基础工作依然薄弱,在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中,“数据孤岛”问题突出,而智能会计系统的建设需要大量数据资源支持。因此,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存储,确保相关信息的完整和准确性。此外,要结合我国经济发展、财务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在智能会计系统建设中引入更多的智能化模块。智能会计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与企业、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系相结合,针对不同企业、事业单位的业务特点进行分析和设计,确保相关信息能够真实反映企业、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此外,要根据智能会计系统建设特点及要求对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和优化,并将智能会计系统与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相结合,确保信息共享。

2. 建立数据安全保障机制

在数据安全保障机制中,要提高对数据安全风险的重视程度,增强对数据泄露、篡改等问题的处理能力。在大数据技术下,通过云计算等技术搭建智能化系统,可以有效防范系统出现故障问题或漏洞。此外,要加大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确保工作人员掌握智能会计系统中的数据安全和信息保密等方面知识;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保护制度以及管理体系,将相关责任落实到工作人员身上,这样可以有效确保智能会计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数据泄露、篡改等问题。

3. 强化业务流程管理

在智能会计系统建设中要充分结合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和设计;要明确智能会计系统中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要制定完善的业务流程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业务流程和业务标准;在业务流程管理制度中要明确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以及责任划分;在业务标准制定过程中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调整。

4. 建设智能会计系统

在智能会计系统建设过程中要对传统会计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通过智能会计技术创新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提高财务管理效率;通过信息技术创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及加强财务管理监督等方面来保证智能会计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不会出现问题。此外,要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及财务管理监督等方面特点进行分析和设计。

5. 强化政府监管职能

在智能会计系统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监管职能作用,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制定完善相关法规制度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场监管体系以及信用监管体系。除此之外,还要对信息安全、数据保密等方面进行严格监管,使其能够为智能会计系统建设提供保障。政府监管部门在进行监管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着手加强对企业财务信息、业务数据等方面进行全面监督和管理。

(二)构建智能化财会监督体系

在智能会计技术下,会计行业的监督工作要以财务数据为中心,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和处理,并将其转化为具有决策能力的信息反馈给相关人员,进而提高财会监督工作的效率。与此同时,智能会计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财会监督工作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确保监督工作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智能化财会监督体系,财会部门可以及时将问题反馈给相关人员并给出解决方案。例如,财务部门可以通过智能化会计技术獲取企业的经营信息、运营状况等数据,并结合相关数据来制定合理的财务计划;通过智能化财会监督体系,财会部门还可以通过智能会计技术将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并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此外,智能化财会监督体系还能够根据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财务政策和会计政策,并确保会计信息与企业实际情况相匹配。

1. 建立大数据财会监督平台

智能会计技术可以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采集,进而形成完整的财会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和处理,进而帮助企业更好地完成财会监督工作。而智能会计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财会监督工作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还能够提高财会监督的效率。因此在大数据时代,财会监督工作要以大数据为中心,将大数据技术融入智能化财会监督体系中,从而提高财会监督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具体而言,要建立大数据财会监督平台,这是大数据财会监督体系建设的基础;要建立大数据财会监督机制,这是大数据财会监督体系建设的核心;要建立大数据会计信息系统,这是大数据财会监督体系建设的保障。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在智能会计技术的支持下有效构建大数据财会监督平台,从而提高大数据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2. 制定完善的财会监督法律法规

智能会计技术能够为财会监督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也能够提高财会监督工作的效率,但是智能化财会监督体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智能会计技术本身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果企业在开展财会监督工作时没有进行合理规划和科学决策,那么智能会计技术可能会影响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智能会计技术需要借助计算机、网络等设备才能够运行,这就导致智能会计技术的使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智能会计技术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企业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做好风险控制工作,那么就会导致智能会计技术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国家应该尽快制定完善的财会监督法律法规,保障财会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在进行财会监督时,相关部门可以结合当前智能会计技术发展情况来制定合理的监督措施;同时在进行财会监督时,相关部门还应该制定相关配套制度和实施细则,让智能会计技术能够为财会监督工作提供更多服务。

(三)构建财会监督技术支持体系

由于智能会计技术在财会监督中的应用,财会监督对象、内容以及手段等均会发生变化,因而需要对会计核算和管理制度体系进行调整与完善,以适应新形势下智能会计技术在财会监督中的应用。要加快智能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普及和推广,推动智能会计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通过智能会计技术,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并将企业财务信息和业务数据进行有机整合,实现对企业运营情况的动态监测。

智能会计技术在企业财务信息管理中的应用需要依赖于良好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智能会计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需要通过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来实现对企业财务信息和业务数据的全面监控和管理。首先要从技术层面上来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系统、业务数据系统和管理软件等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并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安全漏洞和问题;其次要建立健全财会监督检查机制,对财会人员在执行财经纪律方面所存在的违规行为进行有效处理;最后还要构建完善、高效的财会监督预警机制,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隐患。通过构建健全、高效的财会监督预警机制,可以将智能会计技术对企业财务信息和业务数据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还要确保智能化财会监督技术能够在智能会计技术应用过程中发挥其应有价值。

(四)培养复合型财会监督人才

财会监督机制的创新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在智能会计的背景下,传统会计人员应具备专业的财会监督知识,而智能会计则可以实现财会监督数据的实时获取和处理。因此,财务人员应该积极转变自身知识结构,主动学习智能会计的相关知识,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养和培训,使其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运用智能会计软件,在工作中不断地创新和实践,真正成为一名复合型人才。此外,企业还可以与高校联合开展智能会计和财会监督方面的专业培训和实习,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平台,而且还可以促进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

1. 强化财会监督人才的培养

企业应该加大对财会监督人才的培养力度,注重培养复合型财会监督人才。在财会监督工作中,需要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同时也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企业应该重视对复合型财会监督人才的培养。企业应该定期组织财会监督相关培训,使财务人员能够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企业应积极开展财会监督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活动,鼓励财务人员积极参加各种财会监督方面的学术研讨会和培训班;企业还可以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开展与高校之间的校企合作活动,通过高校对财务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和指导,帮助财务人员更好地适应智能会计时代下的财会监督工作。

2. 加强财会监督人才与智能会计之间的交流合作

为了能够有效地培养出高质量的财会监督人才,企业可以定期组织财会监督人才与智能会计的交流合作活动,从而不断加强两者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企业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使财会监督人才能够及时获取和处理智能会计的信息数据,从而更加直观、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以便更好地开展财会监督工作。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智能会计为财会监督提供服务支持,使财会监督人员可以通过智能会计获取大量的数据信息和其他业务信息,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有效地监督和控制,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五、结语

在智能会计的背景下,财会监督机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的财会监督机制已经不能满足智能会计的需要,必须进行创新。智能会计能够帮助财会人员快速处理大量数据,减少工作强度和压力,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智能会计能够及时发现财务数据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其反馈给相关部门,大大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智能会计能够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在智能会计背景下,财会监督机制要及时转变观念、创新管理方法;要建立健全财会监督体系,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与教育,不断提高其专业素养;要加快对财会监督機制的完善与创新,在保证质量和效率的前提下提高监督机制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要加大对智能会计技术的研究力度,通过不断完善智能会计系统来保证其正常运行。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智能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喻凯.借鉴共享模式创新监督路径构建政府组织财会监督新体系[J].预算管理与会计,2021(07):59-66.

[2]续慧泓,杨周南,董木欣.基于会计管理活动论的智能会计宏观作用机制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7(05):48-58.

[3]董月轩,邢菁.基于智能财务的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金融文坛,2021(08):131-133.

[4]杨素芹,韩开军.基于ⅡA三线模型的地方高校财会监督与审计监督协同机制研究[J].会计师,2022(04):31-35.

[5]卿文洁,张贻旺,祝子丽.财会监督与其他监督的数字化协同机制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22,38(04):84-100.

[6]董木欣,续慧泓,杨周南.智能财会监督体系构建:基于智能化环境论视角[J].会计与经济研究,2022,36(03):12-18.

[7]曹维娜.基于人工智能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究——以闽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学与信息化,2022(18):153-155.

[8]黄芳.基于智能财务共享平台的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3,26(10):76-78.

[9]王廷.关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机制的思考——基于湖南省娄底市的调研分析[J].财政监督,2020(20):51-58.

[10]陆峰,汪鸿翔.新形势下创新预算单位财会监督管理的思考——以大荔县为例[J].西部财会,2022(12):74-76.

*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PYTHON在财务管理案例中的应用课程建设”(项目编号:220600116201331)。

(作者单位:海南科技职业大学)

猜你喜欢
机制创新
论农机服务产业结构组织与机制创新
国企高管激励困境与机制创新研究
农村基层治理的主体变迁与机制创新
区域智慧教育持续推进的机制创新
大学生个体目标管理机制研究
辽宁国有企业改革体制机制创新问题研究
互联网视域下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研究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运行机制探析
阜新日报社:地方报业转型的探索与创新
关于政府审计几点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