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 李留建 姚卫盛 杨立剑 刘欣 杨琳
[摘 要] 依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规定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水平及《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相关命题要求,构建书面表达题项分析框架,据此分析2023年高考英语(天津卷)书面表达题的试题内容、试题设计和学生作答表现。研究表明,两次试题在试题内容和试题设计各维度均符合要求,结构性知识考查融合于应用性知识之中,突出考查学生立足中华文化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对考生的语篇意识和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基于分析结果,为写作教学提出了构建语言知识新视角、关注结构性知识和应用性知识的融合发展,融入思辨输入、提升学生书面表达的内容深度,寓文化知识于写作教学、促进学生文化意识和写作能力同步提高等三方面建议。
[关键词] 高考英语;书面表达;试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24.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654(2024)02—001—010
一、研究背景
2023年高考英语(天津卷)笔试第二节为书面表达题,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情境和相关要求,用英语写一篇不少于100词的短文。测试考生运用英语进行输出表达的能力,在高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英语高考主要面向完成英语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学生。考查内容包括新课标规定的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难度要求以学业质量水平二为基准[1]92-93。这为考试命题的内容与难度提供了方向指引。
本文以新课标规定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水平及《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命题相关要求[2]40-41为依据,参考前人提出的高考英语书面表达题的分析项目,提出基于新课标的书面表达试题分析框架,从试题内容、试题设计、作答表现三方面进行探讨。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2023年高考英语(天津卷)3月和6月两次笔试的书面表达试题为研究对象。
(二)分析框架
对于书面表达试题,辜向东、高晓莹提出的框架主要参照课标,从试题内容和设计两方面进行分析:试题内容包括题材、体裁和情景提供方式,试题设计包括真实性、交际性、开放性[3]——该框架被广泛应用于评价写作试题的命题质量或试题效度[4-5]。
新课标对于高中英语课程内容有明确的规定,回答了教师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学什么:包括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主题语境为英语课程提供了主题范围,为语言学习提供了意义语境[1]14-15,是对“题材”概念的丰富和发展。语篇类型指口头、书面等多模态形式的语体和文体[6]98。“体裁”的内涵寓于语篇类型中,相较于体裁,语篇类型关注信息和文化知识的传递及其背后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因此,本研究分析框架的试题内容中“主题语境”和“语篇类型”两个要素代替了原有的“題材”和“体裁”,并融合了新课标提出的“课程内容”的其它要素。由于学生对学习策略的使用具有内隐性,难以观察、检测[7],故暂不讨论。此外,新课标指出,在设计试题时要尽可能使考试题型接近或类似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同时,试题应为具备真实性的交际任务,应注重考查学生表达的实际效果是否达到了实际的交际目的[1]99;此外,为提升试题的应用性,应命制结论开放、答案不唯一的试题,增强试题的开放性[2]40-41。由此可见,新课标仍要求关注写作试题的真实性、交际性和开放性。学业质量标准是针对课程及其内容的学习结果制定的检验标准[6]170。据此,本研究基于新课标提出书面表达分析框架(表1)。
三、结果与讨论
为保证研究信度,研究团队依照分析框架分别对两次英语写作试题和考生作答表现独立分析评判,对于意见不一的要点反复商讨确认。
(一)试题内容
1. 主题语境
第一次试题要求考生给英国朋友回复邮件,在邮件中解释“活雷锋”的意思并举例,鼓励朋友继续学习汉语。涉及开展社会交往及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物讨论,属于人与社会范畴。第二次试题要求考生就学校举办的旨在加强中英文化交流活动“中国工坊”写一封申请信,并去现场教授中国美食、传统手工艺、书法和绘画等相关技能。涉及开展社会交往和对民族文化习俗的理解,也属于人与社会范畴(表2)。两次试题考查的主题语境均符合课标的要求。
2. 语篇类型
第一次试题设置的语篇类型是电子邮件,为新媒体语篇,属必修课程类别;第二次试题设置的语篇类型是正式书信,为应用文,属选择性必修课程类别(表3)。两次试题考查的语篇类型均符合课标的要求,第二次试题所考查的语篇类型水平略高于第一次。
3. 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因书面表达题不考查语音知识,故在本文中不讨论。
(1)词汇知识
就词汇知识而言,两次试题都为考生提供了交际主题和任务情境,要求考生通过头脑风暴梳理并运用相关词汇实现表达需求。第一次试题要求考生介绍雷锋、阐释“活雷锋”的概念,采用例证解释说明,并表达鼓励;第二次试题要求考生表达申请、阐述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介绍个人兴趣和特长、说明自己能教授的技能等,均考查考生对词汇知识的具体运用。
新课标对三个课程类别下学生应掌握的词汇量均有明确要求。但是,由于考生知识水平的个体差异,在完成同一写作任务时,可能会运用不同课程类别的词汇。例如,对于第一次试题,下表展示了考生解释“活雷锋”的意思时可能会运用的词汇及其对应的课程类别。
(2)语法知识
就语法知识而言,书面表达题项考查学生根据具体语境选择语法形式表达意义的能力,需要做到准确、达意、得体。两次试题均考查了单词的形态变化、动词的时、态(体)、句子的成分、语序、种类等[1]23。和词汇知识相似,考生在表达意义时,可能会运用属于不同课程类别的语法知识。例如,对于第二次试题,考生在表达申请、阐述活动意义和个人兴趣特长时分别用到现在分词作状语、why引导的限制性定语从句(属必修)和倒装(属选修-提高类)等(图1)。
(3)语篇知识
两次试题考查的语篇知识涉及必修和选择性必修两个课程类别(表5)。设置的写作文体均为应用文(邮件和申请信),要求考生按照该文体的基本格式,遵照“写信目的—主体内容—结语”的组织结构,采用正式或半正式的语言风格进行写作。考生需运用连词、副词、介词短语等显性衔接和连贯手段使文章衔接紧密,同时确保段落间和段落内(句与句之间)语义逻辑连贯顺畅。
(4)语用知识
两次试题均考查了选择性必修的语用知识(表6),要求考生依据题目为交际参与者设定的语境使用得体的语言完成写作任务。第一次试题要求考生以中学生的身份给朋友回复邮件,故可采用半正式的语言风格。例如,在表达鼓励时可适当运用祈使句;在进行主题内容写作时可采用适当缩略式。第二次试题要求考生以交换生的身份写申请信,申请参加其所就读的英国某中学举办的“中国工坊”活动。交际身份的距离相对较远。因此,宜采用正式的语言风格,写作时应注意使用符合双方交际身份的礼貌用语和完整的句子。
书面表达作为一种表达性技能,是以语言知识作为基础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属于结构性知识,语篇和语用属于应用性知识[6]100。两次试题均没有单纯或孤立地考查结构性知识,而是将结构性知识的考查融合于应用性知识之中,真正考查了学生在语境中运用语言知识建构语篇、传递意义、表达情感和观点的能力,由此能够更为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真实的书面表达能力,有效地提升了测试的效度。
4. 文化知识
两次试题均考查了选择性必修的文化知识(表7),题目设计涵盖了中华文化的具体形式。第一次试题是关于雷锋及雷锋精神。雷锋作为全国人民的楷模,是几代人的精神偶像。其奉献精神、敬业精神等伟大的精神品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宝贵财富。通过完成介绍和举例说明“活雷锋”的写作任务有利于帮助考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感,丰富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识。第二次试题考查考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交流活动意义的理解及细节介绍,有利于发展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两次试题中涉及的文化知识均关乎中华民族的物质和精神层面,反映出题目情境设置与中国元素的密切联系,旨在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并深入思考本民族文化,通过比较、鉴赏、批判和反思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5. 语言技能
两次试题均考查了选择性必修的语言技能(表8)。第一次试题考查了考生传递信息(即交代回复邮件的目的),通过举例等方式澄清意思(即解释“活雷锋”的意思,并举例说明),并表达情感(即鼓励朋友继续学习汉语)的能力;第二次试题考查了考生传递信息(即表达申请及对活动意义的理解),概括经历和事实及澄清意思(即结合个人兴趣和特长说明拟教授的技能及原因)的能力。考生需根据题目要求运用语言实现表达需求。
通过分析试题所涉及的课标提出的语言技能内容要求,笔者发现,对于语言技能的考查也特别突出反映了考生的语篇意识及思维能力,三者联系密切,不可分割。学生需要特别关注语篇的结构特征和语篇信息的组织,确保语篇的衔接连贯,语义逻辑严密,经得起推敲。
(二)试题设计
1. 真实性
两次试题所选的话题均为考生熟悉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情境。雷锋精神的道德力量不会因为时代变迁而逐渐衰弱,中华传统文化的灿烂光辉也不会因为时代的更迭而褪色。考生在完成写作任务时都能够有话可写,避免了由于不熟悉写作话题带来的写作焦虑,更有利于考查出学生真实的书面表达水平。
2. 交际性
两次试题均设计了明确的交际缘由、交际目的、交际对象和交际者的身份关系,交际性明确,寓写作于实际交际情景中。
3. 开放性
两次试题都为学生规定了写作情境和基本要点,同时在具体写作内容上留给学生适度的发挥空间。一方面能够起到较好的区分作用,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由于答案过分多样化而影响评卷信度。
(三)作答表现
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水平二关于写作的描述共两条(表10),其中2-13为内容层面的要求,2-14涵盖了语法结构和词汇的衔接、连贯。
针对两次测试,分别从高分组(图2、图4)和低分组(图3、图5)选取了学生作答示例,并从内容、语言、衔接和连贯三方面进行分析。
内容层面,考生应在覆盖题目规定的内容要点的基础上适当发挥,基于主题内容补充细节信息,使表达的意义更加丰满充实。例如,在第一次测试中,高分組和低分组考生的答案均覆盖了题目中所有的内容要点。但是,高分组考生就“活雷锋”的特征从多个角度进行了阐释,如:“...drew pleasure from serving others...”(助人为乐)、 “...who scarified himself for constructing our country,...”(为建设祖国做出个人牺牲),而低分组考生仅能抓住某一个特征多次重复(即“help other people”,帮助他人),内容相对单薄,表达效果受到影响。
除了乐于助人,雷锋还具备许多其他值得人们学习的品质,如锐意进取、勤俭节约等。高分组考生能抓住其不同的侧面进行描述和阐释,从而进一步充实文章内容。这依赖于平时相关文化知识的积累。
语言层面,考生应当应用丰富的语法结构和词汇,地道、准确地表达意义。示例中,高分组考生应用了名词性从句、非谓语动词作状语、定语从句、状语从句、虚拟语气等语法结构及多样、地道的词汇表达(如“...couldnt contain my eagerness...”,难以抑制内心的渴望),虽然有个别语言错误,但总体上不影响理解。而低分组考生使用的语法结构过于单一,多为简单句,甚至可能存在较多基础性或影响理解的错误(如第二段“He think...”,“He alway help classmates”),无法实现交际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高分組考生存在由于语言知识积累不足或词义理解偏差而误用词汇的问题。如第二段中“...scarified himself for constructing our country,...”和“...the example surrounded me”,前者是中文的负迁移导致的错译,后者是由于作者不理解“surround”的确切含义而造成的误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章的质量。
衔接和连贯方面,考生应当有效使用衔接手段,使得内容连贯,结构紧凑。示例中高分组和低分组考生均使用了显性连接词。值得注意的是,高分组考生能够借助语义逻辑实现隐性衔接。在第一段末句,考生表达了自己有强烈参加活动的愿望,因而提出申请。第二段开头继而交代了自己的优势,这样的开头符合读者的心理预期,文章读起来连贯顺畅。此外,考生还运用了过渡句在第二段同时交代了自己的兴趣及特长(“With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over others,...”)及拟教授的技能和原因(“As a calligraphy lover...”),并在第三段过渡到自己对于活动意义的理解。整篇文章衔接紧密,清晰连贯。相比之下,低分组考生在第二段中只是按顺序罗列了题目中规定的(2)(3)两点内容,缺乏对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的思考。这表明考生缺乏语篇衔接连贯的意识。
四、教学建议
(一)构建语言知识的新视角,关注结构性知识和应用性知识的融合发展
近年来英语高考的书面表达题愈发侧重考核学生将结构性知识运用于应用性知识中的能力。通过对答题卡抽样,可以发现考生往往过分片面地关注结构性知识(特别是词汇和语法知识)的机械记忆和再现,使用不符合语境的生僻词或不符合语用功能的长难句,导致所写的文章意义晦涩难懂,句式冗余啰唆。这不仅影响考生的作答表现,还会导致考生形成不良的语言学习观。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基于语篇和语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词汇的确切含义及语法形式背后所传达的意义及功能。对于词汇,教师可引导学生查阅字典中的英文解释,比较同一词汇的中、英文解释有何区别与联系;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进行语境猜词活动,请学生在语篇中推测词性、词义,并阐明在推断中是哪个语境线索起到作用。对于语法知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表达相同意义的句式进行比较和转换,探究其在具体语境中所表达的意义的区别。
(二)在写作教学中融入思辨输入,提升学生书面表达的内容深度
写作是认知和思维的构建过程。作为思维表达的工具,其过程常涉及分析、推理等思辨技能[8]。但从作答表现来看,考生的写作内容往往缺乏思想深度,所写的信息常伴有逻辑谬误、分析片面、观点阐释不清等问题,影响表达的实际效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在写作教学中融入思辨输入,提倡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关注教材中写作任务相应体裁的示例文本,通过问题链挖掘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思辨技能。此外,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材料,建立关于不同主题的写作素材库,提升学生写作内容的思想性和深刻性。
(三)寓文化知识于写作教学中,促进学生文化意识和写作能力同步提高
当前,高考英语写作题目设置的情境多涉及跨文化交流及中外优秀文化。因此,在教学中需重视语篇中所蕴含的文化要素的挖掘,帮助学生高效地学习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通过比较、分析、批判、评价发展价值判断能力,坚定文化自信。
例如,教师可以基于单元主题语境挖掘文化要素,在课前融入文化沙龙版块,请学生展示、补充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在课上和课后可以通过文化实地体验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触并深入了解相关文化现象。此外,还可以就某一文化现象进行课堂微写作活动,请学生在了解文化知识和现象的基础上就相关的文化话题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由此,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在写作中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提升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 辜向东,高晓莹. 2007年高考英语全国卷与各省市自主命题卷书面表达题共时研究[J].中国考试,2007,(12):28-33+36..
[4] 辜向东,杨志强. CET二十年写作试题分析与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6):21-22.
[5] 刘瑜.高中英语学业水平测试书面表达题内容效度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5:15.
[6] 梅德明,王蔷.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7] 田良臣,刘电芝.试论学习策略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体验[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8):37.
[8] 陈则航,邹敏,陈思雨,等.英语写作中的思辨能力表现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17.
A Special Study on Written Expression of 2023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English(Tianjin Volume)Based on Curriculum Standards
Gao Xiang1 Li Liujian2 Yao Weisheng3 Yang Lijian4 Liu Xin5 Yang Lin6
1 Tianjin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 Affiliated to 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Tianjin,300230
2 Tianjin Academy of Educational Sciences,Tianjin,300191
3 Tianjin Nankai High School,Tianjin,300100
4 Tianjin Yaohua High School,Tianjin,300040
5 Tianjin Haihe High School,Tianjin,300203
6 Heping District Teacher Development Center,Tianjin,300321
Abstract:Following the requirements in “High School English Curriculum(Version 2017,amended in 2020)”in terms of course content and achievement standards and the relevant requirements concerning task design extracted from “The Assessment System of the Chinese College Entrance English Examination”,researchers develop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the writing task,based on which the content,design of the writing tasks and students performance of the writing tasks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nglish Examination(Tianjin Volume,2023)are evaluated.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both tasks conform with the Curriculum. The assessment of the structural knowledge is integrated with that of the practical knowledge. Students skills in telling Chinese stories in English on the basis of Chinese culture are highlighted. Besides,students discourse awareness and thinking qualities are highly valued. Finally,teaching suggestions regarding language knowledge,critical input and culture awareness are offered to teachers.
Key words:College Entrance English Examination,Writing Task,Test Analysis
(责任编辑:吴茳)
作者简介 高翔,中学一级教师,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天津,300230。李留建,中学高级教师,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天津,300191。姚衛盛,中学正高级教师,天津市南开中学。天津,300100。杨立剑,中学高级教师,天津市耀华中学。天津,300040。刘欣,中学高级教师,天津市海河中学。天津,300203。杨琳,中学高级教师,天津市和平区教师发展中心。天津,30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