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大班建构区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

2024-04-18 10:09任艳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教师应建构

任艳

自2016年冯晓霞教授首次将深度学习理论引入学前教育领域以来,深度学习便成了学前教育界探讨的热门话题。大班建构区不仅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关键部分,更成为实施深度学习理念的重要场所。本文将从幼儿建构区游戏促进深度学习的教育价值,以及大班幼儿建构区域深度学习的活动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大班建构区游戏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教育价值

(一)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和内驱力

建构区游戏活动能激发幼儿的内在学习动机,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愉悦感。在建构游戏中,幼儿自主选择、设计和实践,满足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建构区环境宽松而丰富,能鼓励幼儿自我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坚韧品质,学会面对挑战不畏困难,建立内在的驱动力。教师应在建构区游戏中倾听幼儿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满足其个性化发展,培养他们积极主动、认真专注的学习品质。

(二)培养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在建构区游戏中,幼儿能够积极地发展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依靠既有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独立思考和不断尝试,逐步掌握了观察和分析作品的能力,并能够提出富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显著提升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建构区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充满创造性的环境。在游戏中,幼儿得以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并构建属于自己的独特世界。通过与各种材料和工具的互动,幼儿将创意转化为现实,进一步强化了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这种创造性过程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引导他们展现出更加灵活和富有创新的思维方式。

(三)增强幼儿的沟通合作能力和社交力

建构区游戏往往以小组合作为基础,需要幼儿之间积极沟通与合作,因此能有效促进幼儿社交技能的发展。在游戏中,幼儿需要频繁地交流意见、分享建构思路,并协同解决遇到的问题。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幼儿不仅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更能够精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从而锤炼沟通技巧。在小组合作中,幼儿共同面对挑战,携手寻找解决方案,激发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培养了他们在团队中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的能力。此外,社交互动也为深度学习提供了充满挑战性和实践性的环境,使幼儿能够在实践中探索、学习和成长。

二、大班建构区深度学习的活动实践

(一)游戏前的思考:观察解读与明确目标

高质量的区域游戏活动不仅需要教师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指导,还需要建立在深刻的观察解读和明确的学习目标之上。教师要通过观察和解读幼儿的行为和表现,确定适宜的学习方法和活动目标。幼儿游戏的终极目标是让他们在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并逐步由浅层学习过渡到深度学习。因此,在大班幼儿进行建构区游戏前,教师应充分地观察、分析与思考幼儿行为及发展需要,确保活动目标的明确性和游戏的有效性,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有意义的学习体验。同时,教师应了解幼儿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以确保活动设计与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相符。这有助于教师更精准地定位每名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需求,使得活动更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例如:大班幼儿在建构区搭建“和平大桥”前,为了深入了解幼儿对于桥梁的认知程度,以便为他们提供恰当的学习支持和活动设计,教师灵活应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简单的提问、图片展示以及视频播放等。在充分掌握幼儿对桥梁的认知程度后,教师制定了明确的活动目标,帮助幼儿全面了解“和平大桥”的特点、结构以及历史背景,并激发他们主动模仿搭建一个小型的橋梁模型。为了进一步增强幼儿的学习动力和思维深度,教师还特别设计了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鼓励幼儿在搭建模型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桥梁稳固性和承载能力的基本原理,以推动他们更深入地思考与实践。

(二)游戏中的反思:过程学习与有效支持

在建构区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密切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并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鼓励探索和多次试错,帮助幼儿克服困难,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也可以设定合作任务,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这不仅可以让幼儿共享想法和资源,还促使他们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应及时表扬和鼓励幼儿的努力和成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积极的态度,从而产生持续参与和探索的动力。现以“大班幼儿深度学习的建构区活动设计”为例,对游戏所涵盖的“目标”“实践”“支持”三个核心层面进行深入剖析。

1.从目标层面来说,幼儿应具备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游戏中,幼儿应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探究和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在建构区搭建“和平大桥”时,幼儿操作小汽车行驶,桥梁多次出现坍塌。教师倾听幼儿想法并适时介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建筑物,最终发现是桥梁支撑点设置不当、结构布局不合理,影响了桥梁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致使小汽车行驶时容易发生倾斜或者塌陷。随后,幼儿通过小组讨论、查阅资料,进一步明晰如何构建稳固的结构、如何合理分配资源、如何有效沟通和协作等问题,为下一步建构稳固的桥梁做好充分的准备。

2.从实践层面来说,教师应把幼儿视为有能力的学习者。教师应设计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建构区域,鼓励幼儿积极进行建构区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资源,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教师要适时介入并引导幼儿讨论建构过程中遇到的事情,可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幼儿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同时,教师应及时观察幼儿的行为和表现,积极给予反馈,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并指导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还应及时帮助幼儿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让他们从实践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从支持层面来说,教师应提供多方面的有效支持。一是材料支持:既可以提供倍数积木、磁力片、各类模型等结构性游戏材料,也可以引入奶粉罐、纸盒、树枝及鹅卵石等低结构游戏材料,既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又易于操作,符合安全标准。二是指导支持:教师在活动中应适时介入,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幼儿的思维和探究欲望。或借助示范、演示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建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是情感支持:教师给予幼儿充分的情感支持,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和创新,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乐观和坚持的态度。教师的鼓励、肯定和赞扬,能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认识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情感支持和安慰,让幼儿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三)游戏后的拓展:资源整合与创新实践

游戏结束后,进行拓展延伸活动至关重要。教师应巧妙整合与创新资源,以巩固幼儿学习成果并促进其全面发展。比如:“和平大桥”建构活动融合了科学、数学、艺术、语言等领域知识,教师应通过延伸活动,让幼儿进一步明白桥梁原理、设计与构造等,有效拓展幼儿的知识领域。为深化学习,教师应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鼓励他们在建构过程中尝试新想法与解决方案。教师可以用“如何设计承载更多小车的桥梁”或“如何让桥梁更稳固,不易倒塌”等问题,启发幼儿深入思考,鼓励他们创新思维,在解决问题中获得创新意识与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教师应建构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建构游戏玩不够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