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佳欢
导读:儿童文化视野是一种新兴的概念,指的是一种将幼儿教育和文化教育相融合的视域。拥有文化视野的幼儿将站在更高的认知角度思考问题和对待事务,情感情绪能力和理解能力普遍更强。绘本是这种视野下诞生的艺术教育产物,以此为基础对大班幼儿开展项目化活动,对其综合能力和心智的成长尤为关键。幼儿园要用绘本滋润童心,寓教于乐,帮助幼儿在文化熏陶下健康快乐成长。
一、儿童文化视野和项目化活动的概念
(一)儿童文化视野
文化视野,代表着儿童以文化积累、文化认知、文化分享、文化交流、文化创作为主要内容开展文化活动,拥有更宽阔的国际视野、更旺盛的理解能力和更广阔的心理格局。如今,随着素质教育受到提倡和普及,文化视野的重要性受到越来越多启蒙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绘本阅读和创作、情境教学、项目化教学等文化课程被引入幼儿园,这非常有利于幼儿综合文化视野的进一步拓宽。
(二)项目化活动
幼儿园的教学课程以游戏为主,分为分散型教学和集中型教学。项目化活动集合两种活动的优势,以某一特定主题为课程核心组织幼儿开展相应探究,将个人探索、小组合作、家园合作、学习创作等巧妙融合,助推幼儿能力全面综合成长。在这种活动中,幼儿对课程的设计与组织的概念将更清晰。他们会对相关概念产生自己的认知,开始形成独立思维意识。
二、大班幼儿综合特点
首先,大班幼儿一般年龄在5—6岁,思维能力和知识储备尚浅,需要教师组织特定的活动,帮助他们厘清课程思路和学习要领。其次,相较于小班和中班幼儿,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逻辑认知和思考能力,教师可以放手让他们完成一些对独立性和知识性要求较高的活动,从旁做出协助和辅导。最后,大班幼儿处于幼小衔接阶段,即将进入小学进行学习,需要从散漫的、以兴趣培养为主的游戏学习转换为专业的知识学习,这对他们学习能力、生活能力、习惯意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大班幼儿,教师一般会增设幼小衔接课程目标,通过专门的活动予以实现。
三、绘本教学特点
(一)绘润童心
绘本教学是一种以绘本为主要教学材料的教学手段。绘本是一种由图片和文字组成的故事书,具有形象生动、直观鲜明、引人入胜的显著特点,尤其寄寓了作者最本真、纯粹的童心,和幼儿的思维特点、学习需求、探索欲望和好奇心理高度吻合。在幼儿园绘本教学中,童心童趣是必不可少的要素,教师一般会采用各种策略将故事以契合幼儿认知特点和学习兴趣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在《我妈妈》绘本课堂中,用夸张的手势、活泼的表情、高昂的语调将妈妈古灵精怪的特点予以展现,辅以小组合作教学、多媒体教学、竞赛教学、戏剧表演等多种手段,将绘本歌颂的母爱表达出来,摒弃抽象、复杂的说辞,尽可能贴合幼儿纯洁、求知的心灵。
(二)寓教于乐
绘本教学是乐趣的学问。如何最大限度将乐趣巧妙合理、不动声色、丝滑无形地蕴于课堂中,成为教师考虑的首要问题。只有遵循寓教于乐的思维理念,将绘本中有趣的知识点以游戏的形式加以呈现,幼儿才会愿意听、认真听,并且热切表达心中的所想、所思、所感,提升课堂效率。
四、儿童文化视野下大班幼儿绘本项目化活动的实践研究
(一)根据教学需求文化主题
在儿童文化视野下大班幼儿绘本项目化活动的实践研究中,文化主题是首要一步。松散、凌乱的主题会让幼儿感到无的放矢,无法掌握课程重点。教师要以某类文化知识、文化现象、文化感悟、文化精神、文化情感等为主题开展活动。在文化知识层面,可以选择中华小故事、中国传统民族服饰、历史人物故事、中外音乐鉴赏等主题;在文化现象方面,可以选择生活习惯、文明礼貌、社会人际交往、网络多媒体等主题;在文化感悟方面,可以选择经典人文作品诵读、文化交流、传统故事新编、节日分享等主题;在文化精神方面,可以选择节庆知识、民族英雄介绍、民间精神学习、榜样活动等主题;在文化情感方面,可以选择人际感情、师生情、友谊、亲子情等主题。
(二)根据文化主题确定绘本
教师只有将不同的文化主题和不同的绘本相联系,才能叠加文化学习效果,拓宽幼儿文化视野。现在市面上的文化类型绘本琳琅满目,挑选和匹配至关重要。首先,教师要留意匹配度。例如,中华小故事主题和《春节的故事》《七夕的故事》等绘本高度匹配。其次,要考虑文化表达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例如,《团圆》《兔儿爷》等绘本将亲子情、社会情元素和春节等传统节日相联系,故事蕴藉深沉且动人肺腑,在人际感情主题活动中能将相关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易于幼儿理解和感知。最后,要考虑操作层面的可行性。例如,榜样活动主题中,《永远的榜样——雷锋》绘本就比主人公形象刻画较為笼统的绘本更适合幼儿阅读,可以和参照模仿、社会实践、朗读背诵等活动充分结合,赋予教学更多可能性。
(三)以项目化思维设置活动
在开展项目化活动时,一些教师仅将“项目化”体现在课程设计大纲上,在实践层面没有形成有机的系统,导致幼儿的认知印象依然不深,效果不尽如人意。项目化是一种课程宗旨,更是一种逻辑思维。一个项目包含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情感顺序等隐性逻辑,项目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内在关联和顺序性、不可逆性,教师一定要多模拟幼儿的实际操作,科学合理地理解项目化内涵,在此基础上成熟、有智慧地开展设计,才能真正让幼儿有所学、有所思、有所成。例如,在以《爷爷一定有办法》绘本和“传统手工文化的情感要素”为主题组织项目化课程时,某些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将活动分割为绘本阅读、简单交流、个人手工制作、评比等环节,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不存在过强的逻辑关联,主题不够凸显。基于此,教师可以紧扣“工艺和情感的关联”这一母题,在每个部分的活动设计中都对形式与内容、技术和情感之间的联系进行强调和突出。在第一个环节中,以问题导入的方式开展阅读答疑,询问幼儿爷爷为约瑟制作物件的内在动因(爷孙情),以及爷爷的构思(实用性,处处考虑使用者的感受,在细节处体现出亲情),并做出充分语言和行为引导、暗示。在第二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将家人制作的物品带到班级内分享,从用途、美观度、和使用者的契合度等角度出发,转变个体思维导向,将自身作为客体,将家人作为主体,思考物品设计与情感需求、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深层关系。在第三个环节中,鼓励幼儿带着前一个环节的思考和收获,反过来为家人制作一件物品,深层次考虑家人的实际需求、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在手工实践环节和评比环节之中安排分享环节,引导幼儿围绕项目化课程主题对创作的工艺品做出详细介绍。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带领全班幼儿进行科学评比,评比标准不再是单一的美感、和绘本中相关物品的相似性,而是情感性、实用性,让幼儿深化认知,懂得任何艺术品都是人类情感的结晶。在上述课程改造中,步骤与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更为紧密,且每一步都紧扣主题,这样的活动才是真正秉持项目化思维的、有利于幼儿清晰理解学习目标并举一反三的活动。
(四)精准定位文化内涵
儿童文化视野课程的核心要素是让幼儿懂得某种文化内涵,如上述课程中“工艺和情感的关系”就蕴含中华传统美德、形神合一的艺术理念、实用性和美观性的平衡等多种文化要素。在课程实施中,教师要攫取绘本中最值得幼儿学习的某种文化内涵,予以精准提炼,通过问题引导、口头强调、关联性设计等方式进行反复彰显,让文化意识深耕幼儿幼小的心灵。例如,《田鼠阿佛》绘本讲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田鼠用诗歌和词汇过冬,受到周围同伴的理解和认可的故事。其中寄寓的西方遵循个人意志的文化虽然和东方集体主义的文化有差异,但内蕴的各类人士和谐相处的大同思想、自由与友爱的理念、自我和集体的平衡等理念却非常东方,和我国的儒家、庄子思想具有某些共通之处。教师可以将东西方文化结合,准确提取文化的关键词,如“平衡”“和谐”等,打通不同的文化语境,便于幼儿理解、认知、认同与感悟,通过文化辩论、戏剧表演、生活讲述等方式将文化碰撞、和谐与相融的过程蕴于活动中,让幼儿通过身体力行深刻体验这种文化互动,精准理解教师想要传达的世界主义文化内涵。因为幼儿在生活中经常面临自我和集体之间的矛盾(如有的内向的幼儿无法融入集体,一些外向的幼儿时而扰乱课堂纪律,需要在个体性格和集体氛围之间做出调和),所以他们非常能理解这类主题,课程的文化内涵便更容易被清晰传递和认知。相反地,如果教师将文化内涵定义为“尊重绝对的自我”,便和东方文化语境中更多推崇的中和、融汇、兼容并蓄有所冲突。幼儿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文化认知体系和独立思考能力,这类对文化储备、文化理解能力和辩证思考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主题便不是很合适。
(五)采用生活教育理念
生活教育理念是陶行知教育理念的核心,强调让幼儿在生活中进行真实体验,自主掌握知识。童心童趣是绘本教学的本真,而生活是孕育童心、点亮童趣的基础。在最鲜活、最熟悉、最亲近的生活情境中,幼儿可以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对生命、对生活的探索意愿,用一颗虔诚真挚的心灵体察、感受、探究这个世界。教师要在项目化课程中烘托文化和生活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以绘本为轴线串联和点拨幼儿的思维,让其自然而然学习第一手知识。例如,在《花婆婆》绘本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幼儿园内和附近的生活场域中栽种鲁冰花。鲁冰花是绘本主人公花婆婆花费一生时间种植和耕耘的花朵,象征着她永久不变、真挚透明的童心,以及对生活源源不断的挚爱与眷恋之情。通过观摩种植和亲身种植,幼儿可以体会到和花婆婆一样的心境,经历栽培、浇灌、等待、耕耘、总结教训、努力做到更好的美育过程,在与生活的亲密接触中感受到,美的源泉是一颗热爱生活、孜孜不倦学习的心,体会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劳动力量、自力更生的文化底蕴。教师还可以联合家长,共同搜集与生活文化概念相关的资料,如房屋建造、大自然的色彩、不同气候带的风土人情、海洋的风、天空的构造等,带领幼儿探索生活的奇特奥妙。又如,教师可以引入自然类绘本《森林里的石榴书》,生成关于石榴的项目化课程,让幼儿以石榴为基础展开研究,体验石榴采摘的樂趣。该绘本通过生动鲜艳的画面立体、形象地展示了石榴树的颜色、样貌、高度、播种等科学知识。首先,通过阅读绘本,幼儿对石榴的色彩(红红的)、质地(很硬)、大小(一颗一颗)、种植(在土壤中播种)和生长规律(小石榴从树上滚下来)、口感(甜甜的,有籽)等进行了猜想与疑问,教师以此点燃幼儿的探究热情,让其做出思想和兴趣准备。其次,教师带领幼儿寻找石榴树,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你们见过石榴树吗?它是什么样子?有多高呢?树上石榴有多少呢?”以问题为导向、以绘本对照为依托让幼儿在大自然中有的放矢地验证猜想,找出答案。再次,鼓励幼儿和家长一起到超市和水果店一探就行,通过观察、嗅闻、触摸、比较打通多种感官,进行深度探索。最后,带领幼儿制作石榴汁,品尝和榨汁,深化劳动体验,开展石榴绘画、石榴戏剧表演、石榴故事板报、石榴话题探讨等升华项目化科学探究效果。
(六)将学习项目进行游戏化处理
项目化课程的根本目标是“学习”,然而,实践方式却是“游戏”,这是由幼儿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决定的。他们不具备过长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容易三分钟热度,精力涣散,并且体力旺盛,不喜欢被束缚在某一狭小局促的空间中。只有将游戏和学习进行巧妙融合,才能让教育无痕,让项目化学习和文化启蒙不至于流为教育口号。例如,《猜猜我有多爱你》富含多种文化内涵,如亲子情、创造力、想象力、数学逻辑、类比推论、温馨故事、动物元素等。针对每一种文化底蕴,教师都要切记不能采用抽象说教的方式,要用形象化、生动化、趣味性的方式予以代替。在描述亲子情时,可以用亲子表演游戏代替口头笼统解释;在描述创造力和想象力时,可以用绘本创编活动、绘画设计活动代替概念阐述;在描述数学逻辑时,可以用计算游戏代替数学知识教学;在描述类比推论时,可以用匹配游戏代替黑板上知识教学的传统模式;在描述温馨故事时,可以用幼儿讲述、亲子共读、师幼共读代替单一的教师讲述;在描述动物元素时,可以用问题导入法(两个主人公是不是人类呢?为什么不是呢?它们是什么?你还在哪里见过?)代入直接给出答案。用游戏包装过后,学习内容将不再单调枯燥,而具有了启发性和趣味性,学生探究阅读的自主性也会获得提升。
(七)结合幼小衔接目标
在开展课程时,教师可以将文化教学和小学的知识教学、生活习惯教育、学习意识指导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帮助幼儿实现幼小衔接目标。例如,在《大卫,不可以》绘本教学中,除了可以提炼出普通的启蒙教育文化主题外,教师还可以提取相应的知识(排比句和重复句、画面的数字内涵、叙事的细节性),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幼儿教育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启发幼儿的兴趣和思想,让幼儿养成独立思考习惯和良好生活意识。
五、结语
在文化教育、综合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幼儿教师要采用项目化活动和绘本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启蒙幼儿的童心,让幼儿在生活中自然而然习得知识,实现快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