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故事育人”的家园协同育人的实践探究

2024-04-18 09:43:52刘玉妹
儿童绘本(阅读与美育) 2024年5期
关键词:家园绘本育人

刘玉妹

导读:在幼儿教育中,故事是一种常见的教育载体,承载着凝练生动的生活经验和智慧。幼儿热爱听故事和讲故事,在和故事打交道的过程中,他们各方面能力也能得到全面提升。家园共育是指家庭和幼儿园朝着一个路径出发,齐心协力为幼儿制定科学专业的教学策略。基于“故事育人”的教育背景,相信家园协同育人的力量可以得到最大限度彰显。

一、“故事育人”教育背景探析

(一)故事的定义

故事,指的是由一定的人物、环境、情节组成的阅读材料,通常包含起因、经过、结果,具有显著的生动性、形象性、文学性和虚构性特征,这种艺术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二)故事的教育性

故事由创作者编著,往往基于一定的创作目的和动机,寄寓着作者想说的话、想表达的思想、想抒发的感情。在和故事、故事主人公、作者进行三重对话时,读者的思维也在不断运转,相应的思想启迪和感悟应运而生。由此可见,故事在流动的思维互动和隐性的情感交流中产生了天然的、不可抗拒的、深刻的教育性。

(三)故事在幼儿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价值

幼儿是故事最少的人群,他们不具备过多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游走在家庭、幼儿园、社区的狭小空间中,视野和知识面相对成人都并不开阔。基于教育地点(空间)和教育频次(时间)的局限性,故事这种过渡性、中间性、间接启发性材料派上了用场。通过阅读故事,他们既可以拓宽思维认知(通过科学绘本探索动物、植物、物理、宇宙知识),也可以感悟特定情感(通过《我妈妈》《我有友情要出租》《我是彩虹鱼》《尼尔森老师不见了》分别感受亲情、友情、社会情感、师生情),还可以丰富生活经验(了解购物、交友、种植、创作、饮食、厨艺、自然规律),更可以涵养道德品质(通过《成长第一棒:小公民品德养成绘本》学习公德,通过《我是彩虹鱼》学会分享与合作,通过《光》学会认可自己)。故事是他们的良师益友,滋养着充满童真、童趣、童心的真挚动人的童年。

(四)“故事育人”教育背景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现如今,大部分幼儿园都开设专门的阅读角,主要放置拼图书、绘本、漫画、图画资料等阅读素材,充当纸面故事材料。在教育层面,教师一般采用讲故事的方法进行日常指导,辅以打比方、象征、兴趣培养、竞赛、戏剧表演等极具故事性的延伸策略,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对幼儿展开综合教育。上述方式便是带有故事色彩的口头教学材料。基于此,一方面,“故事育人”是符合兒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教育理念,早已植根于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心田,其必要性不言而喻。另一方面,在快节奏现代教育背景的冲击下,故事的重要意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凸显,幼儿园幼儿处于3—6岁认知发展黄金时期。为了让幼儿适应时代人才培养需求,将益智性和趣味性相融合,让故事成为幼儿日常发展和成长的养分,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教育事件。

二、家园协同育人探析

(一)家园协同育人定义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在这个场域内,他们感受着最真挚质朴的亲情,从爬行、走路、咿呀学语到会一些基本的词汇、情感表达技巧和逻辑思考方式,家长对幼儿的教育榜样力量都是清晰可见、不容置喙的。但大多数家长毕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的幼儿教育行业培训,在教学客体心理分析、教学策略探究、教学行为技巧上处于摸索阶段,再加上日渐加快的工作节奏,他们很难在思想、情感、生活习惯、道德品质、审美素养上全方位顾及幼儿的成长。

幼儿园的意义得到了确认。在幼儿园中,有专业的、先进的教育设备(玩具区域、多功能教室、多媒体课件),有系统划分的模拟生活场域(美工区、运动区、阅读区、生活区、学习区、游戏区),有经过求证后务实、科学、值得信赖的启蒙教育理念和实践策略(陈鹤琴幼儿教育理念、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皮亚杰认知发展规律、寓教于乐观念和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竞赛法、奖励机制法)有在学校里的“第二位家长”——幼儿教师。无论在器材还是在师资力量上,幼儿园都能成为家长最坚实可靠的后盾。

家园协同育人,即家长和幼儿园取长补短,互相独立又相互依靠,共同辅助幼儿走向更长远、更辽阔、更宽广的生活道路,学习生活技能,掌握日常知识,养成既定品质。

(二)家园协同育人重要性

一方面,只有家庭的育人模式容易片面和失衡。在多元化的当今社会中,一些家长甚至不想将幼儿送到幼儿园接受学龄前教育,但他们忽略了幼儿园“环境育人”的作用。幼儿园是由教师、同伴、保育员、厨师和自然环境、教室环境等主客观因素组成的专业机构,幼儿可以在园内发生很多故事,这些故事能让他们和环境发生作用,产生独属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想见地。人只有在和环境相互影响的条件下,才能最大限度书写自己的人生故事,走向更成熟、更理性、更智慧的生活道路。所以,家长需要学会放手让幼儿在新的天地内独立生活,让“故事育人”的空间和时间不再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虽然幼儿园承担了相当一部分的教育职责和使命,但家庭仍然是幼儿能力、性情、品质、素养产生分化的根本原因。如果幼儿带着各自的故事回家后没有得到正确的、正向的、积极的反馈,这些故事便不能被转化为有益的经验、知识与养分,滋养他们的健康成长,更遑论以“故事育人”为依托的家园一体的良性教育循环。

由此可知,只有当家庭和幼儿园双方在思想上达成了某种一致性,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幼儿的成长,使其在科学的、健康的、专业的双向实践中将幼儿园、家庭、社区中发生的故事进行整合、串联、循环、交互,产生独立思考能力、辩证内省能力,提升情感认知深度,为将来的小学生活夯实基础。

三、基于“故事育人”的家园协同育人的实践研究

(一)合理选材,三方互动

在故事的选择上,笔者推荐绘本这种新兴的阅读载体。绘本是近几年受到大范围推崇和使用的启蒙材料,具有图文结合的趣味性、审美精良的艺术性及高度专业的教育性。无论民办还是公办幼儿园,无论乡村还是城市幼儿园,对绘本的供应需求都是显而易见的。从现象分析本质发现,绘本是承载最多、最强、最美、最广的故事性的幼儿教育材料。所以,对绘本的选择尤为重要。

三维一体的故事筛选逻辑是最合理的。在幼儿的维度中,他们知晓自己最喜欢哪种类型的故事,如情感、科学、健康、文学等。例如,有的幼儿喜欢《我爸爸》《团圆》一类极具东方家庭意蕴的故事,有的幼儿喜欢《青蛙小弟睡午觉》《奇迹的诞生:超级建筑科学绘本》一类科学故事,有的幼儿喜欢《肚子里有个火车站》《食蚁兽医生的一天》等健康类绘本,有的幼儿喜欢《石头汤》《兔儿爷》等具有文学性的作品。在教师的视角下,他们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艺术、语言、科学、健康、科学五大领域要求,力求绘本材料涵盖尽可能多的内容,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并且能和各种延伸活动相匹配,方便教师。例如,《爷爷一定有办法》和手工活动匹配,《光》的和戏剧游戏表演匹配,《小蓝和小黄》和绘画活动匹配。在家长的思想里,他们最了解幼儿的性情、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有各自侧重的培养目标和家庭氛围,物质条件也各不相同,最适宜的绘本材料类型和阅读方式自然不言而喻。在综合三方意见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综合选出最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并且定期做出更换,既保证幼儿探究兴趣和自主意识不被泯灭,也为幼儿接受知识启蒙保驾护航。

(二)家园协同,联动叙事

在家园共育视角下,最适宜的讲故事方法则是反复和续讲。反复是指家长询问或提前了解幼儿今日在幼儿园阅读的绘本故事,以重复讲述的方式吸引幼儿的兴趣,巩固幼儿的知识记忆和情感影响。据调查,大部分家长在幼儿睡前阅读时间内讲过不止一本故事,每一次讲,幼儿都听得津津有味,并且有新的感悟和发现,阅读视角也有所不同。这说明对园所故事的反复提及,并不意味着枯燥乏味、按部就班的阅读行为。相反,这是极其重要的知识过滤、情感深化、思想重建过程,家长要引起高度重视。续讲是指在幼儿园绘本教学的基础上,对故事进行续编。如果幼儿已经对故事滚瓜烂熟或失去兴趣,不妨尝试这种教育手段。当幼儿的有意注意时间得到延长,他们会对相同的事件产生完全不一样的观感,从而打开话匣子和思维空间,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对故事进行天马行空的编排。要想实现这种升华式的教育效果,家长的启迪必不可少。家长要根据幼儿的情绪、兴趣、思维、状态等特点进行针对性观察和分析,做出科学判断,将幼儿园绘本阅读效果进行有效延伸。例如,对待同一本绘本《晚安,月亮》,幼儿A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家长就应顺着幼儿的思路,让其充当讲述人,满足表达欲,根据记忆对绘本中出现的各种生活用具进行阐述,巩固故事学习效果。幼儿B感到乏味厌倦,家长就可以鼓励幼儿对原本松散的材料进行二次组织,创编出新的故事,如《月亮睡着之后》《早安,太阳》等,焕发新的教育生机。

(三)家园分化,反向叙事

在协同教育的基础上,家长和教师可以更进一步,做出反向教育。如果幼儿对某一故事产生了和教师、同伴不一样的思考感悟而苦于在集体教学中没有机会表达,家长可以抓住教育契机,用敏锐的观察力、审慎的教育启迪和从容智慧的亲和力加以引导,让幼儿阐述自身的看法并做出调和。例如,在幼儿园中学习《田鼠阿佛》时,课堂上大家普遍对主人公阿佛加以赞誉,称赞其保持自我、勇敢独立,但幼儿C认为正是由于家长和同伴的包容和鼓励,阿佛才能愉快地收集阳光和词汇来过冬。家长肯定了幼儿不一样的视角和换位思考能力,对幼儿的看法做出鼓励和认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出鼓励式、平衡式调和,让其明白自身在集体中的位置,既不过分偏颇,又保持着真实的自我。教师也要对幼儿在家中、在学校中的表现做出及时调研,面对一些显著的差异,在课堂中进行针对性教育。例如,幼儿D对《光》中小女孩佩戴面具寻找自我的行为感到非常认同,但在学校里她却大大咧咧,情感看起来不那么细腻。教师可以鼓励其将小猪、小恐龙、小鸟、小狮子面具带到学校里和同伴分享,講述自己和主人公相似的生活经历,让大家看到她不同的一面。综上所述,家园合作除了协同关系还有分化关系,双方既要抓相同,也要抓不同,才能保证教育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四)故事联动,延伸纽带

家长是联系幼儿和幼儿园的那条隐性纽带。在幼儿园中,幼儿的思想情感和各异状态无不深深打上了家庭的烙印。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家庭的不同特点,针对性开展各种延伸活动,让校园成为由一条条错综复杂又相互融合的纽带维系的温暖集体。例如,有的书香家庭从小让幼儿阅读《汉字游戏本》《迪士尼我会自己读》《小羊下山》等识字绘本,并开设家庭双语教育,教师可以让这类家庭的幼儿充当“文学讲解员”,以自身家庭生活为基点讲述各种和文化教育、外语指导、文学启蒙相关的趣味故事,让同伴对幼儿家长产生欣赏之情,从而更愿意和各种文化之间产生属于自己的独特故事,带动班级的文化学习氛围。又如,有的艺术家庭从小教授幼儿很多绘画技巧,鼓励其阅读《小蓝和小黄》《遇见大师:里奥·提莫斯儿童绘本系列》《艺术真好玩》等艺术绘本,教师可以让这类家庭的幼儿充当“艺术故事分享组长”,讲述各种艺术大师的生平事迹、各类与艺术技法有关的小故事,让全体幼儿受到艺术人物、艺术精神的熏陶,滋润情感,提升审美能力和共情能力。再如,有的文学家庭喜欢让幼儿大量阅读含有辩证色彩的故事,如《石头汤》《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在这类故事中,情感褒贬不再是非黑即白,幼儿可以在潜意识里懂得更多人情世故,这类家庭的幼儿一般比同伴要成熟一些,教师可以让他们当“戏剧小导演”,对各种精彩纷呈、戏剧转折丰富、冲突明显的故事做出改编,组织舞美、演员、道具师进行表演,召集观众进行点评和欣赏,最后做出有效科普,推动幼儿艺术水平和思考能力的双向提升。

(五)双向评价,完善自我

幼儿的自我认知很大程度上来自外界的评价。其中,家长和幼儿教师是两个主要方向。在幼儿阅读故事、表达感受、展开延伸活动之后,双方可以采用以下策略,做出科学评价:一是一致性评价。例如,幼儿能准确总结《玛德琳》主人公勇敢、坚强、乐观的性格特点,家长和教师可以同时评价其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强,让幼儿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二是延续性评价。例如,幼儿在幼儿园内能对《爷爷一定有办法》中各种手工做出复刻,教师评价其模仿能力强,但由于幼儿人数较多而一时没有做出更进一步评价。家长可以延续教师的思路,评价其创意十足,兼具美感和准确性。三是鼓励性评价。例如,对幼儿制作的手工制品,以鼓励为主,不要使用明显的批评语言,多用“如果……就”等有一定条件的、暗示性句式,指出其不足。

四、结语

“故事育人”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教育态度。在家园协同育人的大背景下,教师和家长要协同实践,对幼儿的学情做出合理研究,助推幼儿高效成长与进步。

猜你喜欢
家园绘本育人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英语文摘(2022年9期)2022-10-26 06:58:32
家园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寻找失落的家园
少儿美术(2021年4期)2021-04-26 13:45:40
绘本
绘本
绘本
绿家园
星火(2017年2期)2017-03-07 04:11:01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