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节日文化的 幼儿社会性情感教育途径探讨

2024-04-18 09:43朱静
儿童绘本(阅读与美育) 2024年5期
关键词:社会性传统节日情感

朱静

导读:针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幼儿园教师要应用新时代的价值观审视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以此为纽带开展多样化的活动,使幼儿长时间浸润在良好的节日文化氛围中,获得民族自豪感的增强,掌握更多适应社会的技巧。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社会性情感的培养目标,即社会理智感、社会道德感和社会美感,其次立足于基于传统节日文化的幼儿社会性情感培养对策,从巧用节日饮食文化、开展多样的节日主题教育活动和开展绘本教学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以期给幼儿园教师一些启发。

我国历史悠久,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传统节日文化,将其应用到幼儿社会情感教育中,可以增强幼儿的社会道德感,如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同时培养幼儿的社会美感,使幼儿的审美能力得以不断增强,为日后创造出更多美的事物提供重要的支持。作为幼儿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与组织者,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性,在具体教学中,结合社会情感教育内容与目标,选择相应的传统文化元素,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幼儿得以获得更多健康成长的养料,从而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幼儿社会性情感教育目标探讨

社会性情感教育活动的开展,旨在帮助幼儿在社会中与人交流并不断改善自己的情感,即社会道德感、美感与理智感,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与他人进行良好的社会交往,从而朝着更为优秀的方向不断努力。

第一,社会理智感。这是指幼儿在参与社会活动中探究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形成的情感体验。换言之,它是在幼儿完成相应的任务、解决相应的问题中产生的。碍于年龄较小、自控能力相对较弱等原因,幼儿在社会性活动中很难保持高度的理智。比如,在受到言语刺激时,幼儿只知道一味发泄自己的脾气,无法保持应有的理智,以至于事态恶化,从而形成不好的影响。社会性情感教育旨在改善这种情况,使幼儿尽可能理性地面对社会事件。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创设较多的真实或虚拟的社会交际情境,引导幼儿做出理智判断,知道哪些行为是正确的、理智的,应该多做这样的行为;哪些行为是错误的、不理智的,应该少做这样的行为。比如,在被别人拒绝以后,如何最大程度保持情绪的稳定,从而降低消极因素对自身的影响。教师要运用幼儿较为喜欢的故事化、案例式等生动形象的方法,使幼儿在参与中了解理智应对各种情况的技巧,将其应用到实际学习与生活中,从而获得自主处理问题能力的增强。

第二,社会道德感。这是指幼儿在参与社会性活动中,用一些道德标准评价自己与他人行为与思想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换言之,它是关于幼儿的言论、意图等是否符合主流的社会道德规范而形成的情感——当较为符合时,幼儿会产生高兴、赞赏等情感;反之,则会产生厌恶、不满等情感。幼儿个人道德与社会公共道德上都呈现出认知模糊的特征,即不知道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按照什么标准来规范自身的行为,容易出现非主观故意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对此,教师应运用示范、动画等方式,引导幼儿进行深入思考,使他们在探究中明白哪些行为是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可以多做一些;哪些行为是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的,应该少做甚至是不做。同时,加深幼儿对两种行为所引发的后果的认识。比如,诚实守信会让自己与许多人成为好朋友,欺骗不守信则会被别人排挤。

第三,社会美感。这是指幼儿在参与社会活动中运用一定的审美标准来评价自己看到的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是一种审美性情感,可以加强幼儿对美的追求,为其日后创造出更多的美奠定牢固的基础。在具体教学中,唯有让幼儿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他们才能做出相对正确的审美价值判断,与他人交往时才能有符合审美标准的行为。为此,在开展社会性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将审美元素融入其中,从而唤醒幼儿的审美意识,使之具备初步的善恶与美丑价值评判观念,并将其纳入到自己的道德体系中,用以规范自己的不当行为。

二、借助传统节日文化培养幼儿社会性情感的路径分析

(一)巧用传统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是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比较重视团聚,当大家聚在一起,少不了吃吃喝喝。为此,中国的饮食文化很是璀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妨将传统饮食文化引入其中,使幼儿在丰富的饮食活动中,掌握与他人相处的技巧,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

第一,选择合适的内容。为了提高授课质量,唤醒幼儿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探究兴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能力水平,选择合适的飲食内容,使他们在完成饮食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深刻的体会。

以“腊八节”为例,在腊八节到来之际,人们有吃腊八蒜、喝腊八粥等习俗。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完成相应的任务。比如,可以请小班的幼儿制作腊八蒜。首先,指导他们用手剥蒜瓣(幼儿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对蒜瓣进行适当加工,从而方便小班孩子更好地操作)。其次,将剥好的蒜瓣放在罐子里,使其按照教师的指导,放上糖、醋等。最后,制成腊八蒜。教师可以请中班幼儿制作腊八粥,将大米、红豆、红枣等放在一起精心熬制。其间,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食物的来源、淘米的技巧、煮粥的注意事项等,使中班幼儿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劳动的快乐,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教师可以请大班幼儿制作腊八面。首先,将幼儿分成四个小组,为他们布置不同的任务,如和面、抖面等。为了更好地完成制作任务,幼儿会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并积极配合他人。比如,负责切面的小组会通过与其他队员商讨的方式,研究如何将面切出新花样,以此提升面条的美观性;负责煮面条的小组会在煮面条之余思考面碗摆放的顺序,以便能调动所有幼儿的食欲。

第二,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提供不同的材料。幼儿能力水平的发展是不同的,为了充分满足幼儿的需求,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实际水平等,为其提供相应的材料,使幼儿在参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烹饪的乐趣。以清明节时要吃的青团为例,教师可以为小班幼儿提供半成品,如搅拌好的豆沙馅、制作好的绿色面团等,让他们用更长的时间探究青团包法;为中班幼儿提供已经煮好的红豆与制作好的绿色面团,让他们跟随教师的指导,先制作简易的豆沙馅,再开始包青团;为大班的幼儿提供面粉、豆沙等,让他们自主制作豆沙馅与面团。这种为小班幼儿提供半成品、为大班幼儿提供原材料的举措,可以更好地锻炼幼儿的实践能力,对于他们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三,注重科学引导。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结合幼儿在完成食物制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突发情况,以问题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幼儿对即将开始的传统食物制作活动有更多的了解。以制作青团为例,可以询问幼儿“同伴不会制作青团,这时,你应该怎么做呢?”“两人针对豆沙馅的制作方法,有不同的意见,是要继续争执下去呢?还是想其他的办法?”“怎么做才能包出漂亮的青团呢?”等问题。诚然,幼儿知行合一能力相对较弱,即便给出正确的答案,他们也未必能那样做。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幼儿可以将目光从遇到的问题转向解决方法,这对于其社会理智感与美感的增强是非常有帮助的。在活动开始以后,教师可以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主探索工具的使用方式,并及时总结经验,以此激发他们制作传统节日美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进而加深他们对中国节日文化的喜爱。

(二)开展多样化的节日主题教育活动

为了提高社会性情感教育的质量,幼儿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开展多种多样的节日主题教育活动,使幼儿在亲身实践中,获得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

第一,明确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的模式。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幼儿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将传统节日设计成不同的主题,使幼儿在参与中获得综合能力的提高。通常情况下,小班侧重于节日典型活动的感知,可以让幼儿感受节日的快乐;中班侧重于节日背景知识的理解,可以让幼儿通过研究节日的形成与发展,感受节日的多样性与有趣性;大班侧重于对节日创造性的表现,可以让幼儿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感受节日的文化内涵。在明确主题活动的结构模式以后,教师可以将幼儿比较熟悉的节日,如春节、端午节等,作为传统节日教育的内容,并尝试从更新的视角挖掘节日中的内涵,以主题活动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增加幼儿的印象,為其社会使用能力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

第二,与热爱民族文化有关的主题活动。传统节日活动的感染性和娱乐性,可以使幼儿在宽松、舒适的氛围中积极参加与之有关的活动。它可以拉近幼儿与社会之间的距离,是促进幼儿热爱民族文化的重要力量。故而,在具体授课中,教师可以结合传统节日的寓意、习俗等,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比如,在开学第一周,教师可以开展“红红火火过新年”这一主题活动,让幼儿得以延续春节的热闹与快乐。组织小班幼儿开展“做红灯笼”“剪窗花”等活动,使他们切身感受到民族活动的乐趣;组织中班幼儿开展“红包到,祝福来”“高高兴兴去拜年”的活动,让幼儿跟随教师的指导,运用红纸、剪刀等制作红包、剪窗花等,以此激发他们对春节的喜爱之情;组织大班幼儿开展“新年狂欢会”主题活动,如“观灯猜谜”“唐装秀”等,使幼儿在创造中领会民俗文化的有趣性,从而形成情感上的共鸣,为其形成良好的社会性情感创造有利条件。

第三,与关爱他人有关的主题活动。我国的传统节日注重人际交往,人们在节日到来之际,或是与家人团圆,或是去访亲探友,以此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开展多种与关爱他人有关的活动,以此培养幼儿的关爱情感。比如,在重阳节时,结合这一节日蕴含的“尊敬、感恩”等内容,开展“小小手,暖暖情”的一系列活动:让小班幼儿围绕“亲亲爷爷奶奶”这一主题,为爷爷奶奶唱歌、送水果,与老人玩游戏,从而深刻感受与家人在一起的温暖;让中班幼儿围绕“爷爷奶奶的小帮手”这一主题,在家中为爷爷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给爷爷奶奶一个拥抱、送上自己的节日贺卡等,使他们在参与中懂得尊敬爷爷奶奶、感恩老人对自己的照顾;让大班幼儿围绕“送祝福,献爱心”这一主题,在教师的带领下,前往敬老院看望老人,和他们聊天、说话。回到幼儿园以后,教师还可以请幼儿围绕“建造新的养老院”这一主题,根据提供的材料以及之前所学的设计知识、美术知识等,为老人们建造一个更为便利、更为舒适的养老院。其间,幼儿可能会想到老人行动不便,将邮局、医院、花园等搬到“敬老院”中,也可能会从居住环境入手,为老人设计更为人性化的卧室。这些实践可以激发幼儿关爱老人的意识,便于他们掌握更多关心他人的方法,从而实现个人关爱情感的发展,为成为优秀的接班人提供必不可少的助力。

(三)巧用传统节日文化绘本

绘本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历来受到幼儿园幼儿的喜爱。在借助传统节日文化培养幼儿社会性情感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与之有关的绘本,让幼儿通过学习绘本的方式,在积极自然的阅读环境中形成良好的社会性情感的同时,获得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学习情况,按照多个标准,如绘画风格、内涵意义等方面,为其挑选适当的传统节日绘本。比如,适时引入《春节的故事》,让幼儿借助观看图画与复述绘本内容的方式,理解放鞭炮、贴对联等习俗的由来。又如,适时引入《端午节的故事》,其间,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幼儿思考,如“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你是怎么过端午节的”等,使幼儿在回答过程中逐渐加深对端午节文化的了解,进而喜欢上传统文化,为日后加入到宣传传统文化的队伍中、不断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必要的养分提供重要的支持。

三、结语

总之,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传统节日文化凝聚了许多民族精神与情感,与现阶段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符的。将传统节日文化应用到幼儿园教学中,既可以加深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便于他们加入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队伍中,又能促进幼儿社会性情感的发展,使之具备更多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获得身心的健康成长。作为幼儿园教学的主力,教师应深刻意识到自身肩上的重要性,在具体授课中,以传统节日为载体,以培养幼儿社会性情感为目标,开展多样化的活动,使幼儿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实现社会性情感的稳定发展,为综合素养的增强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社会性传统节日情感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从社会性弱势群体自身心理角度谈接受科技知识
社会性交互及其在三维虚拟学习环境中的实现
社会性软件在网上交互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