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社团活动实践策略

2024-04-18 07:40:40范振洲和超刁静梅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4年4期
关键词:社团双减活动

范振洲 和超 刁静梅

初中社团活动是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发挥学生特长的有效活动。完善学生社团的活动机制,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培养社团成员之间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在“双减”政策下,如何更好地开展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成为学校重点思考的课题。

一、“双减”背景下开展社团活动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信心

迫于升学压力,初中学生的课业内容较为繁重,学生很少有机会学习或者展示自己的才艺。而学校社团活动的创设则可以弥补学生的这一缺憾,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才艺的舞台。在社团活动中,学生可以充分展示他们在各个方面所拥有的天赋和特长。例如,话剧社团中有些学生具备舞蹈特长,有些学生具备语言特长。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特长和兴趣担任不同的角色,增强自信心。此外,有些社团活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建模社团和动手能力类型的社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启发学生思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强调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社团活动就是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学生可以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应用到各类活动中。例如,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科教师可以组建有关的实验社团,确保学生将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和实践,更好地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有关学生实验技能方面的素养;模拟联合国等社团的开展则可以落实英语学科中“在生活中使用英语”的科学素养。这些社团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开展社团活动需遵循的原则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我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新课标也对“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进行了强调。因此,社团活动开展的第一原则就是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社团活动一方面减轻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因此,所有的社团活动在设计和规划时必须按照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确保社团活动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让学生更好地发挥特长。在社团活动中教师必须注意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如果学生的参与度较低,教师就及时调整社团活动,采取更为多样化和符合学生兴趣的活动内容与形式,确保他们在社团实践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责任感。

(二)坚持活动主题性原则

活动主题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所有的社团活动时,必须有明确的活动主题和活动目标。一方面,活动主题需要考虑到学生参与的兴趣;另一方面,活动主题的设置也需要考虑到目前教育的“双减”政策,确保社团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枯燥的学习生活中为学生减压。教师要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和明确活动主题。比如,现在有一些航模社团可以确保学生在航模中应用自己所学习的数学、物理等知识,同时也可以接触到人工智能和數据分析的知识。

(三)坚持活动实践性原则

活动实践性原则主要强调在所有的社团活动中学生必须有强烈的参与感,如所有的社团活动必须建立在教师认真调研学生的兴趣和活动需求后再进行设置。教师通过调查问卷,能够了解学生的业余兴趣爱好和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影响因素。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和不同性别的学生也可以设置不同的社团。例如,经过调查,体育社团和文艺社团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拳击社团和健身社团则更受男同学的喜爱。因此,所有的社团活动必须注重学生的意愿,确保学生愿意参与其中,而不是被迫或者无奈参与到了某种自己不喜欢的社团活动中。

三、“双减”背景下开展社团活动的策略

(一)创新活动形式

传统的社团活动方式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练”的方式为主。这种方式的社团活动形式过于单一,不能真正激发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兴趣。新课标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所有的社团活动在进行时必须不断创新形式,如学生可以通过项目式活动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的项目,在项目中学生需要发挥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网上搜索资料、课下搜集信息、课上解决问题等一系列过程,学生感受到实践活动和团队合作的力量。另外,有些社团还可以通过比赛、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竞争意识和动力,如文学类比赛就可以按月份举行,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二)强化实践活动成效

新课标指出,“学校应根据新的教学要求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和优化,提供更多的实践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社团活动不只是让学生得到放松,还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条件和机会,帮助学生应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从而提升他们解决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社团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通过邀请名人和各行业的专家以演讲和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了解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中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了解自己所进行的一些社团活动在未来社会生活中发展的趋势和具体的应用。

社团活动不仅可以确保学生真实提升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对未来的社会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我们通过文化课与基于兴趣而组建的社团活动的探索和研究,找到“双减”背景下中学生学习内容与兴趣相结合的策略和方法,最终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传统的社团活动是没有评价体系或者评价较为简单的,通常以不同的等级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划分。事实上,简单的等级划分并不能真实地评价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综合表现。因此,我们可以在社团活动中构建多元的评价体系,通过定量和定性两种指标对学生的参与度和能力提升度进行评价。这种方式不仅能够确保学校和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参与积极性,也能够更好地评定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这样不仅能够为本社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经验,同时也能够以反思和总结的方式为学校其他社团提供经验,间接提高了其他社团活动的质量,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和能力的发展服务。

(四)加强教师理论学习

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促进了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而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焦虑的不只是家长,还有教师。作为“双减”政策中的关键人物,教师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教师只有真正了解“双减”的意义,才能促进“双减”政策的有效开展。学校社团活动的开展也必然离不开“双减”政策,更不能脱离具体的规律。因此,社团活动中教师的理论水平直接决定了社团活动开展的效果,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提升教师社团实施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社团教师要理解和学习有关社团活动创设的相关内容,培养和提升自身的教科研能力和实践改革能力,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加强生活实践练习。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教师还要遵循学生学习及身心发展的规律,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早日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系2023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双减背景下初中社团活动实践策略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JCJYC2325150707)

(本栏责编 桑 涛)

猜你喜欢
社团双减活动
缤纷社团
“六小”活动
少先队活动(2022年5期)2022-06-06 03:45:04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31:10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 06:17:00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 18:59:56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0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军事文摘(2017年16期)2018-01-19 0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