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护理结合同伴教育对视网膜脱离患者自护能力与负面情绪的影响

2024-04-17 11:28张亚雯
河南医学研究 2024年6期
关键词:同伴视网膜依从性

张亚雯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眼科,河南 郑州 450000)

视网膜脱离主要是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色素上皮层的分离,此病的发生主要与高度近视、视网膜退行性变等因素有关,患者症状多为视力减弱,对其正常生活造成一定困扰。该病好发于中老年群体,但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良用眼习惯越来越常见,导致视网膜脱离发病率逐渐上升且趋于年轻化,且复发率、致盲率较高,严重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1]。关于此病的治疗,临床主要根据其类型、机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以手术为主,但手术具有一定创伤,多数患者因对疾病认知不足、视力下降的困扰、对手术的恐惧感等,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手术效果及预后[2]。

叙事护理视患者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通过耐心倾听并吸收患者的疾病故事,以寻找相关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激发其改变现状的内生动力。同伴教育主要利用趋众倾向,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患者的接受度更高,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目前,有关叙事护理结合同伴教育对视网膜脱离患者自护能力与负面情绪的影响报道鲜见,基于此,本文选取86例视网膜脱离患者,分析其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视网膜脱离患者,共8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男女比为23∶ 20,年龄36~49岁,平均(42.50±6.56)岁,病程1~4 a,平均(2.50±0.45)a;观察组43例,男女比为25∶ 18,年龄35~49岁,平均(42.00±6.58)岁,病程2~3 a,平均(2.50±0.42)a。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经病史采集、视网膜检查,确诊为视网膜脱离;符合手术指征且接受治疗;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有严重器官疾病(肝、肾等);有其他眼科疾病;合并代谢性疾病;合并全身系统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精神疾病或病史;不配合该研究。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护理,指导患者合理用眼,避免过度疲劳,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叮嘱用药应注意事项。

对照组接受叙事护理。(1)组建叙事护理小组:由医院1名护士长、5名护理人员(工作年限>3 a)组成小组,护士长任组长,组员收集视网膜脱离、叙事护理、自护能力、负面情绪相关资料,并对组员培训,考核合格,方可参与本次护理工作。(2)构建护理方案:以“视网膜脱离”“叙事护理”“自护能力”等为关键词,检索国内外核心文献,基于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叙事护理计划。含关注、知识重构、故事发展、问题解决、延续5个阶段。(3)叙事护理方法:个人访谈,每次30~50 min,共8次。①关注阶段(第1次访谈):对患者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初步的评估,以心理健康教育技巧,逐渐引导患者积极主动地倾诉自身的感受,护理人员分析患者情绪,依照患者主诉情况,初步制定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计划。②知识重构阶段(第2、3次访谈):评估患者疾病知识认知程度,并加强健康教育,引导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填补认知空缺。③故事发展(第4、5次访谈):逐步诱导患者主动讲述自己内心变化情况、自己关注的问题、采取的行为等,护理人员详细记录。④问题解决(第6、7次访谈):诱导患者学会将疾病问题、自身感觉分离,增强其对自身疾病的掌控力,并鼓励建立自我叙事。⑤延续(第8次访谈):询问患者护理期间的心得体会,引导建立乐观、自信的态度。

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行同伴教育。(1)选择同伴教育者:于该院治疗的视网膜脱离患者,需满足年龄与患者差异不大、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以上、心态乐观积极、性格开朗热情的特点,且主动配合本次研究工作,时间自由,可定期参与培训。(2)加强培训:开展同伴教育前,加强对教育者的培训,主要内容有视网膜脱离知识、手术方法、围手术期应注意事项、心理疏导方法等。(3)构建沟通渠道:将同伴教育者与纳入的患者邀请加入同一个微信群。(4)同伴教育方法:同伴教育者每日分享自身关于社交的经历,增强患者对生活的信心,促使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群内分享治疗、护理经验、情绪疏导的方法等,及时回答患者的问题,护理人员监督,若有错误认知及时纠正;定期组织社会活动,开展病友交流会,互相分享心得体会,疏解患者不良情绪。

1.3 观察指标

(1)自护能力。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有自我概念、自我护理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4项,依次有8、6、17、12个条目,各条目0~4分,分越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越强[3]。(2)负面情绪。以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估焦虑程度,共20个条目,以Likert 4级评分法评分,相加总分再×1.25取整数(标准分),<50分表明无焦虑症状,≥50分表明存在焦虑症状。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标准分计算方法与SAS相同,标准分<53分无抑郁,≥53分有抑郁症状[4]。(3)依从性。自制依从性评估量表,评估患者对手术、护理、自我护理的依从性,总分0~100分,0~60分划分为不依从,61~80分划分为一般依从,81~100分划分为依从性良好。量表Cronbach’s系数为0.792,信度为0.912,效度为0.880。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自护能力

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自护能力评分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自护能力比较分)

2.2 负面情绪

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AS、SDS评分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负面情绪比较分)

2.3 依从性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依从性更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依从性比较(n,%)

3 讨论

视网膜脱离好发于高近视人群,此病极易引发局部炎症反应,依据病因分为孔源性、牵拉性、渗出性3种,患者会出现视力减退、视野模糊等情况,导致无法正常工作生活[5]。手术为治疗此病的有效方法,可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视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但该病患者对疾病了解不足,在发病后视力严重受到影响,患者极易出现恐惧不安、焦虑等情绪,长期不利于心理健康。常规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教会患者做好术后的护理工作,促进病情好转,但对患者自护能力、负面情绪的作用不明显,需改善。

闫美华等[6]报道认为,对于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患者行叙事护理,能够有效改善焦虑、抑郁情绪,还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自护能力是指个体为维持生命、健康、舒适,而采取的自我照顾活动,若其自护能力较高,则可充分发挥自我护理的主观作用,对于促进病情好转非常重要,反之,则不利于疾病改善。李淑艳[7]指出,术后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指导,可以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本文对观察组患者联合采用叙事护理、同伴教育,结果发现,观察组自护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联合采用2种干预方法更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叙事护理结合了叙事治疗理念、临床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能同时改善患者身心健康[8]。研究中建立小组可确保护理工作的专业性、科学性,构建护理方案可为后续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提供指导,依次采取关注、知识重构、故事发展、问题解决、延续5个阶段,开展共8次的访谈,更符合患者的心理情绪及问题特点。通过叙事护理可循序渐进地引导患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诉说内心的痛苦,并给予有效的解决措施,可使患者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9]。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同伴教育,该教育模式中对有影响力、号召力的人,进行有目的的培训,能使其掌握相关知识、技巧,再由其向周围的人传播,最终可达到有效教育的效果。同伴教育能促进学习兴趣及积极性,改善学习效果。与叙事护理联合干预可使患者熟知疾病、治疗相关知识,纠正其错误的疾病观,引导积极面对疾病、生活,还可增强患者求知欲,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与叙事护理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作用更明显[10]。

由于疾病困扰、对治疗认知性差等因素,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不良的情绪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疾病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更低,表明联合干预方案更能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叙事护理可引导患者全面抒发自身情绪,再采取针对的疏导措施,从而可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同伴教育可使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观,促使正性、积极面对疾病及生活,且通过同伴教育者的分享,可了解情绪自我调节的方法,缓解负面情绪。

观察组依从性比对照组更高,是因为叙事护理可使患者感受到更温情的医疗照护,落实医学人文关怀,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本研究中建立叙事护理小组,构建护理方案,并进行持续8次的循序渐进的访谈,能使患者不良情绪得到疏解,提高其积极性。同伴教育可使其熟知疾病知识,从而可扭转患者错误观念及行为,提高依从性。

4 结论

对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叙事护理结合同伴教育更能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改善负面情绪,建议推广。

猜你喜欢
同伴视网膜依从性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复明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术后临床观察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