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物中为精神需求的创造

2024-04-17 07:14徐小希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民间玩具文化

一、传统造物思想在玩具中的体现以及玩具的定义

玩具是人类在闲暇之余,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愉悦而创造出的器具,是一种用于消遣时间、调剂情绪、缓解精神的物质产品。

中国民间玩具,俗称“耍货”“杂货”, 来源于田间地头的生活,来源于生活中的人民。民间玩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只是欢乐,民间玩具也在逐步发展进步的过程中,融合了运动健身、文化传播,体现着人们在生活中的智慧、鲜活的趣味性。民间玩具也被认为是“民间各类学科的一种实物表现形式或者科学衍生物”,是民间独特文化和风俗的体现。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当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达到一定程度上的满足之后,就会产生精神需求和更高层次的需求。民间玩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结果,伴随着人类活动,精神建设也被重视了起来,社会生活中的娱乐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玩具的起源和发展也被认为是历史发展必然的过程。

有一种推测是玩具是根据劳动工具转化而来的,但是这个观点没有得到大众的认可。因为劳动工具的用途和其他生活用品的用途是完全不同的,且人们对于在游戏或者玩耍时使用的一切器物都有清楚的认识,不管用的是什么器具,或者是拿劳动工具代替,都是用来满足精神愉悦需求的载体。因此,民间很多的生活用品和劳动工具,并不能完全划归在玩具的范围内,因为玩具的本意是产生精神上的愉悦性,其本质和目的就是玩。也有人提出玩具是宗教 民俗活动的衍生物。对于这个观点,确实不能否认,这是玩具产生的途径之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玩具的定义具有更广义的范围。砂、石、泥、树等自然物,凡是可以通过视觉、触觉、嗅觉的接触形式使人获得一定的正向情绪价值的,都被称为玩具。

二、中国民间玩具的发展历程

在中国民间,玩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在对历史文物的发掘和研究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玩具的创造和制作中反映了各个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造物思想和社会风气的不同,也从侧面展示了那个时期的审美取向和社会需求。

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墓葬区的儿童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陶质和石质小球。类似的小器物在河南唐海寨茨岗遗址、四川清水滩遗址等墓葬考古挖掘中也有发现。在公元前4400至公元前3300年间的大溪遗址挖掘中发现的小球上已经出现了刻画、戳印等装饰纹 样。在后面诸多的文化遗址中,也多少发现了陶球。制作技艺越来越精巧,有空心、实心、素陶、彩陶之分,空心陶球的内部装有小球,在转动时会发出响动。装饰花纹也越来越多样,有网纹、米字、菱形、花朵等手绘纹样。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中还出土了骨笛、骨哨。

吕品田认为,上述出土的遗存不能完全判断这些是原始人以玩耍为目的所创造的玩具,它们可能是为了更复杂的意义和作用而制造出来的,但因为没有文字的依据,只能靠猜测和推断。但根据实物的装饰性和趣味性,其中必然包含了原始人类的娱乐的朦胧意识。

通过已经出土的物品,不难发现,原始人类对大自然中物质,包括泥土、石头、玉料、骨质等材料,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在手工技法和工艺美术上,也有了基本的掌握。先秦时期的夏商周三代,青铜冶炼和制作的成就尤为突出。这个时期出土的宫廷玩具大部分是青铜材料,民间玩具的质地大都是石、陶和泥。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帝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搏。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谬辱之。”从中可以看出,商代民间已经出现了一种以泥偶为活动道具的民俗活动。殷墟的出土文物中有石牛、石熊、石蝉等多种动物形象和玉质的人像。脱离了奴隶社会的战国时期,经济蒸蒸日上,社会迅速发展且手工业发达。这种繁荣的社会局面,让人们不再为吃饱穿暖而忧心,使得人们对于精神娱乐的需求大大增加,各种娱乐活动大大促进了娱乐器物的发展。

玩具的实物虽然很早就出现了,但是作为专门戏耍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王符所作的《潜夫论》。文中写道: “或取好土作丸卖之,于弹外不可以御寇,内不足以禁鼠……或作泥车、瓦狗、马骑,诸戏弄小儿之具以巧诈。”在汉代的一些画像石中,也能看到儿童手上拿着玩具嬉闹的场景,表明汉代的玩具种 类和形象已经变得多样,并在社會上流行。魏晋南北朝时期,陶瓷烧造技术的发展,使得六朝时期出现了用瓷制作的玩具,并在外观上施以华丽的釉彩。《陈书》中记载:“木刻为偶,衣以道士服,施机关,能跪拜。”这说明已经出现了带有机关的玩具。同时期,在新疆区域出土过棉布材料的玩偶,这是至今发现的最早的布质玩偶玩具。隋唐时期出土的民间玩 具种类多样,款式丰富,造型各异,生动形象。唐代最负盛名的唐三彩工艺也展现在了玩具的制作上。陕西省“李小孩墓”出土了很多件隋代烧陶玩具, 有小人、小狗等多种类型的玩具,都充分显示出隋唐时期玩具制作技艺的精巧。宋代文化艺术发展昌盛,玩具也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在《梦粱录》中, “玩具”作为一个 名词称谓出现。当时的玩具几乎包含了民间玩具的所有材质、功能、题材品类。也因玩具生产的昌盛,出现了专门以玩具生产为产业的地 区。随着明代经济文化的恢复,玩具又一次迎来了一段发展时期,出现了专业化和商业化的玩具,集市上出现了专门售卖各类玩具的商铺和专门制作玩具的制造厂。与此同时,全国各地逐渐形成了许多富有地域特色的玩具。清代的玩具在前代的基础上类型更为丰富。民间玩具的生产格局、地域特色和花色品类在这个时期已经基本成定局。清代是前朝各代工艺技术 的集合和发展时期,材料、工艺、题材和精巧程度都得到了更广泛的发展。另外,在清代也涌现出了一批专精制作某种玩具的手工艺人,将玩具的制作推向了更专业的方向。清代末期,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涌入国内,中国的经济体制瓦解。传统的手工制造的生存空间逐渐被机器挤压,工匠们失去了原有的市场和劳动保障。很多手工艺人为了生计被迫转行,因此许多传统技艺失传,大量制式品种消失。但是在工业 制造的市场趋势下,一部分玩具也做出了积极的变化。现在的一部分玩具,外观上和材料上与传统民间玩具存在着差异,但是内部结构形式和玩法机制是对民间玩具的沿袭和创新。虽然民间玩具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在其形态、结构、材料和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优化改良。但是,也有一部分民间玩具因为安全、卫生等局限性,无法与时代相适应。但是他们自身就是时间的见证,这种文化性和历史性让它们被请进历史纪念馆和博物馆,发挥唤起记忆和书 写历史的功能。

三、民间玩具的分类

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民族众多,让玩具的发展空间、时间都具有充足的条件。到了近现代,玩具的种类繁多,制作技艺精湛,形式丰富多彩,地域特色谱系庞大。这使得玩具在分类上面临着很复杂的情况。目前,国内对于民间传统玩具的分类方法还没有一个完全合理的定论。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种分类方法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地达到完全合理的程度。在对民间玩具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目的,对其分类进行自己的规划。下面的分类方法是在对前人文献研究的过程中,觉得分类合理且逻辑清晰的分类方式的整理。

(一)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

根据民间玩具的制作材料进行分类,大概可以分为八类。

泥玩具是以泥巴为主要材料塑造成型的玩具,泥玩具的源头可以追溯到5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起初材料就是纯粹的泥土,后来会在黏土中掺入少许泥、麻或者其他纤维来增加材料韧性。布艺玩具指以纺织品,例如以棉布、丝绸、尼龙、麻等为材料所制作的玩具。竹木玩具主要因为中国南北方地理因素不同——北方多产树木,南方盛产竹子,这种地理分布的机构造成了北方多木制玩具,南方多竹制玩具。纸玩具目前出土实物不多,因为纸质材料轻薄容易腐化材料不容易保存。目前最早见到纸质玩具是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清代风筝。石刻玩具是用石头雕刻的玩具。金属玩具是夏商周时期随着人们对自然界的不断探索而发展出来的,主要金属是铜和铁。还有用陶瓷制作的玩具。面、糖及其他可食用材料 制作的玩具,大多采用捏塑成型法。最后一种是综合玩具,就是在玩具制作过程中会使用多种材料制成,例如投壶、彩扎等。

(二)以玩具的功能特征进行划分

王连海先生在《玩具之旅》中,按照玩具 的功能特征,将其分成六类。在特定节日中的应时节令玩具,具有较強的时限性,与民俗活动紧密结合, 例如春节的鞭炮、元宵的花灯等。观赏性很强的观赏玩具,主要功能是装饰环境、渲染氛围。可以通过某种机制发出声响的玩具,对低幼龄小朋友来说会更具有娱乐性和刺激性。益智玩具是一种具有较强逻辑性和竞技性的, 可以启发大脑的玩具,比较出名的有七巧板、九连环、华容道等。健身玩具主要是以户外器具为主,玩耍的同时可以强身健体。最后一类 就是实用玩具,在玩耍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实用 性,比如虎头帽。

吕品田先生在《中国民间美术全集·游艺编·玩具卷》中,在更大的范围上规定了三类:娱乐玩具、益智玩具和审美玩具。

(三)其他分类方式

在其他的文献中,还有其他几种比较有借鉴意义而且能打开思路的分类方式。例如:根据玩具的艺术风格分为传统民间玩具、各地民间玩具和当代民间玩具;按民俗活动性质分成了礼仪、祈禳、节令、戏耍四种类型;根据设计目标对象分为低幼、少年、成人、老人;按设计机制原理分为静观、响动、动作、食玩、运筹五种;依据工艺操作方式分为六类,分别是编结、缝制、刻篆、削斫、裱扎、陶埏。

四、民间玩具蕴含的文化特征和艺术特点

玩具作为一种物质的存在形态,首先作为一种物质文化而存在。其次,因为其和社会人民密切相关的历史性和艺术性,也承载了相应的社会文化。最后,玩具的本质具有让人精神愉悦的审美功能。这种精神追求使玩具在随着变迁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蕴藏着当时当地的审美取向、趣味需求和精神追求。

(一)民间玩具的文化特征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诞生之初制造的第一件工具,就属于艺术品,它伴随着人类文化的开始。对于“文化”一词的解释,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专指精神文化,即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典章制度、政治和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等。还有一种分类方法,它将文化分为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器物文化三类。

民间玩具的文化性特征整体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作为物质的器物文化,一个是作为人们生活智慧结晶的精神文化。民间玩具是人们为了更好地生活创造出的产物,这种思考创 造的行为本身就具有文化的气息和浓郁的乡土情感。传统造物思想中有“物以载道”的观念,人们往往会利用玩具的造型或形式,表达一种情感或是意念。在创作过程中蕴含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寄托,也体现出人们对于神灵的敬仰和崇拜,表达了对生活平安、亲人幸福、阖家欢乐等质朴亲切的愿望。同时,因为其发展过程跟民俗文化密切联系,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展示和承载。

(二)民间玩具的艺术特点

民间玩具是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体现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纯朴乐观的生活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

一方面,艺术特点并不是只有艺术品才有的。任何物都可以谈论审美,区别就是审美趣味的高低。在谈论民间玩具的艺术特点时要注意的是,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审美来看待民间玩具,主要是从造型、色彩、使用体验、制作技巧、造型语言等方面来评价。另一方面,在分析民间玩具的艺术特征时,不能单纯停留在现代视觉意义上,还要深入联系民间手艺人特殊的文化背景、时代背景和审美趣味,才能针对民间玩具所蕴含的内部情感进行体会和沟通。

五、研究价值与意义

中国民间玩具是中国流传延续至今的宝贵 的物质文化财富,它体现着劳动人民逐渐进步的手工艺,展示着人们生活的智慧,反映出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人们具有的独特审美。

在艺术方面,民间玩具来源于人类劳动,反映日常生活,展示娱乐活动,是普罗众生的艺术创作,是民间的艺术品。民间玩具属于民间美术和民间工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间玩具丰富多彩的内容、千姿百态的形式和大胆绚烂的色彩使其成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研究领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民间玩具既是物质遗产,也是研究的实体材料。

在社会价值方面,民间玩具千百年来的发展历程,与社会进步息息相关,与很多社会学科也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民间玩具的研究也为中国历史考古工作、社会科学和历史人文研究提供了很多研究素材。

[作者简介]徐小希,女,汉族,湖北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视觉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民间玩具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