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视角下小学美术社团品质建设的路径

2024-04-17 13:51阎茜王春雷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4年3期
关键词:合川社团双减

阎茜 王春雷

“双减”政策的出台,旨在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学科培训负担,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克服功利化、短视化的教育现状,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大力推进“五育并举”,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成为课后服务中的必要补充,据此,小学美术社团活动成为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提升学生情操教育、艺术素养和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为了让小学美术社团更好地满足小学生的课后服务需求,我们以重庆市合川区L小学为例,分析和探索如何通过提升小学美术社团品质更好地服务学生发展,最大程度发挥新时代小学美育的价值和功能。

一、L小学美术社团发展现状分析

通过对重庆市合川区L小学美术社团进行实习式体验,发现L小学具备开展好校园美术社团活动的基础条件,如:师资团队中有著名的美术特级教师杨老师,曾被《中国中小学美术》专题报道;L小学先后荣获“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美育百强名校”“重庆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首批(绘画)特色学校”等殊荣。但与新时代小学美术的育人功能要求相比,L小学美术社团建设还存在许多不足。

1.社团活动内容缺乏创新,不利于提升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通过对美术社团活动的实践探究,发现L小学美术社团活动的内容大多还是基础绘画,活动课程的内容缺乏创新,学科之间的融合性较差,这极大地限制了对新时代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学生谈话中也发现,学生们在美术社团活动中的学习内容缺乏创新,像手工、拓印等内容都未融入活动课程中,学生们还只是接收单一片面的美术知识。在艺术新课标的推动下,教师在美术社团活动中更应树立跨学科融合理念并创新活动内容,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这也是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值得美术教师们深入思考。

2.社团教学形式单一,仅作为美术课的补充

通过对各年级美术社团活动教学的调查,发现美术教师为了省时省力,基本采用讲授式的教学开展社团活动。这种死板僵化的形式对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产生了负面影响。如果美术教师不优化社团教学模式,就难以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方面的能力,小学美术社团也无法发挥新时代下的重要作用,最终只能沦为传统美术课程教学的补充。

3.社团评价体制欠缺,社团有名无实

通过与L小学美术教师交流发现,社团活动中师生的评价制度严重不足,如:教师的奖惩制度,学生的活动效果评价制度等方面都没有系统完善。对学生的评价还只停留在活动考勤、纪律、作品完成度等单一死板的评价标准,这种孤立单一的评价方式降低了学生参与社团的积极性,导致小学美术社团活动开展质量和效率低,严重阻碍学生在“双减”政策下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双减”视角下小学美术社团品质建设路径

(一)融合STEAM教育理念,与本土文化结合,造优质社团

STEAM教育理念旨在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核心素养。

1.整合当地文化资源,丰富美术社团活动素材

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理论”可知,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上去引出新知识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学生们在本土文化的熏陶中成长,在已有的文化认知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活动教学也更利于学生对家乡文化的深入理解,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之情,促进学生文化理解素养的培养。

结合本土文化特色来丰富活动课程内容,如:将合川古建筑、合川美食桃片、合川的民俗踩高蹺等文化融入美术社团活动,以美术专业视角来解读文化底蕴内涵,弘扬当地文化的同时吸引学生的关注与思考。通过理论与实地体验相结合的模式,让学生切身感受文化魅力,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积极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让合川悠久的历史文明走进小学美术社团,与美术绘画、手工等形式结合,培养学生们用自己的力量来传播家乡文化的意识,增强学生的身份认同,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美的感知能力。

2.开发本土文化主题活动,促学科融合有效开展

新课程改革下跨学科融合成为新时代重要发展趋势,结合STEAM教育理念,开发主题式活动教学将有助于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促进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以合川文化建筑、美食等主题来开展美术社团活动,如:合川的钓鱼城、文峰古街、涞滩古镇等古建筑可以融为古建筑主题活动,它们反映着合川本土文化特点和历史背景,是极具文化艺术价值的传统建筑物。这样极具特色的古建筑,引入美术社团活动中让学生了解它的历史与意义。让学生走进钓鱼城、文峰古街等实地探索,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建筑的形状美、空间美和功能美等,并通过实地写生等形式加强学生对古建筑的整体感知。

(二)创新教学形式,提供个性化和互动式的学习体验

1.巧用“TT(team teaching)”团队合作教学模式,与当地美术协会协同开展

“T+T”教学模式是现代小学美术社团可以巧用的教学形式之一,它源于日本行之有效的中学英语教学,它的本质是将校外专业人员与学校教师协作走进课堂。L小学美术社团可以与合川区美术协会协同开展活动,协会中的成员有着精湛的美术功底并且经常志愿性地组织各种个性化的活动,如:春节送对联,中秋迎书画等。与美术协会联动开展学校的第二课堂,把“TT”教学模式融入小学美术社团活动中可以减少学校内部教师社团专业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给学生们提供丰富学习内容和个性化学习体验,更有利于关注到每位学生的上课情况,吸引每位学生都融入活动,充分保证社团活动的质量。

2.构建“1+N”联合建设社团体系,创新多主体合作教学模式

在“双减”政策下,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全面、个性化的发展,学校可以灵活借助校内外资源,与学生家长、当地学校或美术馆等合作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打造优质的第二课堂。

(1)与学生家长沟通合作。家长走进校园可以促进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增进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情感连接。家长也可以运用自己的社会关系给予美术社团资金、场地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如:在日本的小学美术社团活动中,家长会提前与教师沟通,安排好活动内容和活动用具并邀请社团活动所需的校外专家教师进行授课,让美术社团活动高质量地开展。(2)与本校社团发展类似的学校合作,促进各校之间积极互动常态化,提高社团高质量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之间也可以采取轮岗制度,让学生和教师互相到合作学校实地观察、分享教育文化和艺术技巧等。校校之间共同策划美术特色项目,协同开展美术社团活动有助于学生们相互交流、学习创作并拓宽视野。(3)与美术馆合作。让学生走进美术馆,用自身经验与馆内的优美环境相互促进,互动式的体验可以激发学生主動探索美的意识。每年还可以举办各学校之间社团联盟成果展示舞台,让学生们从中接触到更多丰富的艺术资源,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1+N”社团教学模式不仅提高小学美术社团活动质量和效率,同时也是一个让美术社团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得到更好发展的机会。

(三)完善评价制度,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1.制定多元化的学生活动评价体系

构建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激发学生们参与美术社团的热情,促进学生五育全面发展。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单一的评价方式不再满足于学生发展的需求,教师应灵活地运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教师应更注重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评价,帮助学生打开认知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评价方式应更加适应时代的变化,如:学校创设小学美术社团的官方公众号、抖音号等,将社团活动中学生优秀作品上传展示,吸引家长和社会人员关注,激发学生们的创作动力,形成家、校、社协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质量社团。在制定社团活动学生评价标准时应更贴切学生的日常学习,不可选择过高的评价要求,以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2.增加社团教师的绩效奖励制度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美术社团成为国家重视的第二课堂,社团教师是第二课堂的有利开拓者,所以应加强对教师的奖励制度以满足教师的内在需要。合理的奖励是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之一,也是激发教师教学热情和创新精神的力量。但需注意不当的绩效设置可能会让教师产生压力,所以需要合理安排奖励制度,如:(1)设优秀美术社团教师的评选,让在社团中辛勤付出的教师获得额外奖励。(2)设置优秀美术社团班级的奖励机制,每学年评出“十佳社团”,并对社团的学生和教师分别进行相应的奖励,让美术社团教师之间形成良性竞争。(3)学校也应给予教师形式上的鼓励,如在大会上授予奖状和奖金,激励更多的教师积极投身于社团活动教学。加强社团评价体系的完善,营造良好的生态教育模式,推进“双减”工作。

随着“双减”政策的大规模落实,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美术社团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开发特色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完善评价体系等都将对学生个性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社团活动中融合STEAM教育理念、跨学科融合、“TT(team teaching)”教学模式、多元化评价体系等都将极大地提高小学美术社团品质、促进学生整体和谐发展并顺应时代前进步伐。我国小学美术社团的高质量发展还有漫漫长路,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扩大美术教育的影响力,发展学生的艺术天赋的教育目标任重道远,还需美术教育工作者团结协作,不断去探索与创新。

猜你喜欢
合川社团双减
合川脱险
他笑了
缤纷社团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红肉蜜柚在合川引种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