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融合的策略探究

2024-04-17 13:51李冲明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4年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班级班主任

李冲明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各学校也更加重视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家庭和社会和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班级作为小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班级管理对学生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仅要制定班级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还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融合,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疏导,助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融合的意义

小学生年龄较小、思维发展受限,因此心态单纯,在学习生活中心理容易受到挫折。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班主任有责任和义务关心帮助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情感关怀,让学生正确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引导他们走出心理误区。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自身的言行能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手势或者一句话语,都可能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融合的意义具体体现在:班主任通过了解每一名学生的语言、行为和情绪变化,能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言行,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班主任通过挖掘学生的心理潜力,有助于学生提升自身的心理调适能力;班主任通过开展日常心理健康主题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掌握科学的心理调节方法;班主任通过表扬、认可、信任各种激励措施,有助于让学生能够用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并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更好地成长。此外,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相融合,还可以提升班级凝聚力,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融合的可行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从国际、国内先进的教育实践来看,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融合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第一,契合学生心理需求。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他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和挑战。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引导,以帮助他们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这与班级管理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相契合。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相融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第二,小学班主任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目前,我国小学班主任基本都是本科及以上学历,他们普遍具备良好的教学指导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能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同时小学班主任普遍掌握教育心理学专业知识,能根据学生性格、兴趣等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三,国家教育政策和学校的支持。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等方面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作了具体规定;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指出要从开设心理健康相关课程、发挥课堂教学作用、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小学的情况看,各小学围绕推广教师培训和心理教育课程、建立心理咨询与支持机制、建立校园心理健康管理档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联合家长参与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等,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融合的具体策略

结合多年的班主任班级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谈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的融合策略。

(一)组织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实践活动,防治学生心理疾病

健康的心理来自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所以组织心理健康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重要需求。通过心理健康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其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班级管理中,如何组织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实践活动呢?从活动形式看,班主任可以采取线上活動方式,利用互联网平台,如微信群、QQ群等,开展在线讲座、课程和咨询;也可以采取线下活动方式,如组织现场讲座、工作坊、团队建设活动等,邀请专家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指导。从活动内容看,班主任可以综合选择不同的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第一,心理健康教育与知识宣传活动。通过主题班会、开设心理课程等形式,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第二,心理咨询和疏导活动。针对个别心理亚健康的同学,班主任可以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服务,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应对困难,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对学生的焦虑、抑郁等问题采取心理危机干预措施。第三,个体或团体活动。鼓励学生个体或团体积极参与校内各类文体活动,如读书会、分享会等,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帮助参与者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增强其心理素质。

(二)营造轻松的班级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班级环境对其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一个轻松、和谐、积极的班级环境能够减轻学习压力、增强学生归属感、提高学生自尊心、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首先要意识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此,教师要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学习、生活和家庭信息,以及个性、特长等,便于开展针对性的班级管理工作。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和理解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感受。例如,无差别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以成绩好坏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手段;对学生不同时期的行为、情绪进行持续跟踪,及时采取谈话、家访等干预措施;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真诚表露自己的情感,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再次,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开展“学习标兵”“进步之星”等评比活动,及时表扬学习进步的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后,加强班级团队建设。班主任要通过集体活动、团队游戏等方式,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以班级为荣,相互关心和帮助,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学习状态。

(三)创造民主的班级管理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学生心理健康呼唤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尊重学生权利、培养学生自主性和责任感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受到关注,所以创建一个民主的班级管理氛围对于教育教学的有序开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首先,制定民主的班级规章制度。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首先要引导学生制定民主的班级规章制度,让学生参与进来,共同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明确学生的权利与义务,确保规章制度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鼓励学生自主管理,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管理权,培养他们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其次,建立学生代表制度。班主任要重视选拔具有责任心和组织能力的学生代表参与班级管理,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声音被重视。同时,采取班干部轮换制度,争取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对于在班级管理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班级决策民主化。在班级讨论或决策时,班主任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倡导平等和尊重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能力。通过班级管理民主化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并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充分调动学生内心发展的内驱力。

总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综合采取组织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实践活动,防治学生心理疾病;营造轻松的班级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创造民主的班级管理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性等策略。以实现帮助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等目标。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班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不称心的新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