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克珍
放假前,已经上大学的两个学生雯和静来找我。师生相见,相谈甚欢。静问我:“老师,现在还和学弟学妹们分享您的教育日志吗?学生还写不写周记?”
得到了我的肯定回答后,她说:“您刚当我们班主任的时候,我性格内向,成绩也不好。同学们都因为我不爱说笑而叫我‘闷葫芦,那时的我特别自卑。是您的一篇《静水流深》让我看到了希望,让我觉得只要努力,我也可以成为有潜力的人。”听她这样说,我依稀记得,当初为了规劝那些上课调皮、爱讲小话的孩子,我确实写过这样一段文字,但没想到竟正向鼓舞了后来进步很大的静。
“不是老师的功劳,你们本来就是能开花的种子。”我笑着说。
这时,稳重恬静的雯接过我的话:“种子的发芽是需要条件的。那些年,您在班会课上读的日记、课堂上分享的美文都化作了阳光雨露,温暖、滋润了我们。您还记得吗?初三时,我的成绩下降得厉害,最后一个学期我都做好了混日子的准备,但是您的那篇描写学校玉兰的文章惊醒了我。课后,我真的去比较了学校里的三棵玉兰,实验楼后阴冷潮湿、终年不见阳光的那棵,确实长得最粗壮,花也开得最繁盛。我从此明白了,学习是自己的事,成长也是自己的事。我的学习基础不差,最后那两个多月,我每天只睡六个小时,拼命地复习、做题,最终考上了一中。高中三年,每当我遇到挫折和困难,我都会想到那棵玉兰,就会充满勇气与力量……”
记忆随着雯的话语慢慢苏醒,我怎会忘记!初一时,雯虽然成绩很好,但她敏感多疑、作业拖拉、经常迟到。为了教育她,我耗费了很多精力。可她呢,不但沒有改观,还变本加厉隔三岔五地以各种理由请假不来学校。为了解情况,顺便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家访任务,我来到了雯的家。原来,雯的父母很早就离异了,雯跟随父亲生活,但她父亲组建新家庭时,继母的条件是不和雯一起生活。十年来,雯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进入中学后,雯常常情绪失控,莫名其妙地发火,甚至整晚地哭。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的叙说,让我几度落泪。我体会到了一个敏感女孩难以言说的痛楚——从小缺失母爱,父亲懦弱,年迈的爷爷奶奶虽然宠溺她,但很多事情又力所不及。这一切都让青春期的雯心理失衡,她只能以无法控制的闹腾来宣泄内心的烦躁和苦痛。
作为她的班主任,我觉得必须为雯做些事情。我给雯的爸爸打电话,祝贺他有一个学习能力强的女儿。我特别邀请他参加班会,会上表彰雯的好成绩和满分作文。我让雯当小组长,指导组员写作文,在周记本上和她像朋友一样聊天,还让班干部组织学习小组周末和她一起写作业……终于,雯的爸爸来给她开家长会了,微信朋友圈里也常看见雯抱着妹妹的开心笑容。本以为这样的平静生活会持续下去,没想到,上初三时,雯和继母又发生了严重的冲突。看到她执拗、报复性地混日子,我心痛,却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早春绽放的玉兰启发了我,我特意写了那篇文章和学生分享,既希望鼓舞全体学生,更盼望驱走雯的颓废。
重读那段文字:“十几年前,校园里同时栽下差不多大小的三棵玉兰。现在来看,接受光照最多的那棵却最纤细,终年不见阳光的那棵却长得最粗壮……任何一棵参天大树都不是靠人为呵护才长得繁茂的,学生也一样,环境恶劣不能成为停止生长的理由。希望同学们静下心来,不问西东,不负春光,努力生长,千姿百态地绽放……”
隔着上千个飞逝的日子,今天的我仿佛听到了当年雯在那段文字面前心中炸响的惊雷,也终于解开了当年她突然发奋用功、破釜沉舟背后的谜团。
看着眼前落落大方、平静含蓄的雯,我知道喜怒无常、脆弱无助早已不是她的标签。她已经长大,并找到了人生持续生长的力量。
师者的责任就是启迪与唤醒,庆幸一次为完成任务并不太走心的家访,让我的心更柔软,也更坚定。“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这句话是我的座右铭。每一天,我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以真诚的心对待遇到的每个孩子。我寻找个人特质中的优势,自己平时喜欢读书写字,于是也引导班上的孩子读名著、写周记。为了鼓舞学生,我首先成为班上最用功读书、最勤奋写作的那一个。教育是无痕的影响,通过文字,学生逐渐打开心扉,把周记变成了倾诉喜怒哀乐、感叹人情世故的渠道。多年来,每带一个班级,我都以文字为桥梁,与学生亦师亦友地相处。当看到内向自卑的孩子在我的无数次努力下,终于有勇气走上讲台即兴发言,我会泪湿眼眶;当那个患有孤独症的孩子终于一点点融入集体,我会欣喜万分;当叛逆张扬的孩子慢慢地收拢尖刺、向阳生长,我常常觉得幸福溢满了心田。
沃土中的根朝着水的方向生长,阳光下的叶向着广阔的蓝天伸展。学生拔节生长,我也不负时光。当我成为一届届学生的知心人,当我被领导、同事、家长认可,当我的一篇篇文章在杂志上发表,我内心激动幸福,因为我成了更好的自己。
教学真的是师生心灵相通的情感和融,教育确乎是师生双向奔赴的共同成长。
回望岁月深处的自己,播洒知识的甘霖,深植道德的种子,这是初为人师时我内心充盈的宏大理想。单调的生活、现实的琐碎也曾让我有过短暂的倦怠。庆幸付出,感恩遇见。如今,每当热情减弱,我就走进学生的真实生活,寻常烟火中的酸甜苦辣让我的心更加慈悲;每当脆弱无力,我就走进书的海洋,先贤圣哲的思想如清冽的甘泉给我源源不竭的精神营养。
教育是田园里的修行,在侍弄花树的光阴里,我愿心田上的玉兰花开,四季不败。
(作者单位:山东省沂源县实验中学)
(插图:吉 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