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在健康人力资本视角下财政环保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着“倒U型”的非线性影响。
(二)实证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
1.基准模型
为了检验前文理论分析表明的财政环保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非线性关系,构建如下基准模型:
GAPit=β0+β1GEPEit+aiXit+γi+vt+uit
(14)
(15)
2.PVAR实证模型
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可以分析得到财政环保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但没有考虑到变量间的动态影响和相互影响。而PVAR模型能够实现对变量动态和相互影响的分析,并且兼具了时间序列和面板分析的优点,解决了系统内生性问题,能够得到稳健的结果。
PVAR模型由学者Holtz-Eakin在1988年分析工资和工时之间的动态关系时提出,经过不断发展,现在已经十分完善。PVAR模型将每个变量都视为内生变量,分析的是滞后变量对模型中其他变量的动态影响,另外PVAR模型放宽了对时间长度的要求在短面板情况下只要满足:T≥2L+2(T为时间长度、L为滞后阶数)便可进行估计。
建立模型如下:
(16)
(17)
其中,i为省份;t为年份;p表示的是滞后阶数;yj表示的是滞后了j阶的待估参数矩阵;ai表示的是个体固定效应向量;βt表示的是个体时间效应向量;εit表示的是随机扰动项。
3.变量选择与测算
被解释变量:城乡收入差距(GAP),本文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作为衡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基本指标,虽然2013年起国家统计局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统计与以前年度有所不同,但由于数值没有显著变化,因此不对数据作出调整。
核心解释变量:财政环保支出(GEPE),由于环境作为公共物品的特殊性,2007年中国将此纳入国家财政预算当中,因此《中国统计年鉴》收录了2007—2020年各省财政环保支出的数据。
控制变量:(1)经济增长(lnPGDP)。根据陈斌开等[26]的观点,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正U型”非线性关系,而靳涛等[27]则认为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倒U型”非线性关系,由于经济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影响关系且这种关系存在不一致结论,因此本文采用各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对数来衡量经济增长作为控制变量。(2)城镇化率(UR)。根据闫东升等[28]的研究,城镇化率对城乡收入差距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城镇常住人口与总人口之比来衡量。(3)产业结构(ISU)。根据冀福俊[29]的研究,不能忽视产业结构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采用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来衡量。(4)经济开放程度(OPEN)。根据张小溪等[30]的研究,认为贸易开放度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本文采用进出口总额占GDP之比来衡量。(5)政府行为(GOV)。由于“看不见的手”,政府的作用对于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地区财政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衡量。
4.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7—2020年30个省级行政区(去除港澳台和西藏)的面板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各省份统计年鉴,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四、实证分析
(一)基准回归分析
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得到表2。表2中模型(1)仅引入了财政环保支出的一次项和其他控制变量,模型(2)引入了财政环保支出的二次项以检验财政环保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在仅引入财政环保支出的一次项时,财政环保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当引入财政环保支出的二次项后,财政环保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影响,即财政环保支出先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后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缩小的影响。该结论可理解为:由于早期城市偏向性政策的存在,在财政环保支出分配中农村部门处于劣势,导致城市部门劳动者的健康人力资本溢出效应高于农村部门劳动者,此时对环境的治理带来的收益主要由城镇居民享有,从而出现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结果;在此之后,随着中国二元制经济结构改善、政府加大对农村的重视以及财政环保支出力度的加大,农村部门的这种劣势逐步减小,对环境的治理带来的收益也不再仅仅主要由城镇居民享有,财政环保支出对农村部门劳动者的健康人力资本溢出效应提升,给农村部门带来的后发优势抑制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张[31]。
关于控制变量。(1)人均GDP对数(lnPGDP)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经济增长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由于陈斌开等[26]的研究认为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非线性影响,为了证实结论文本将在PVAR模型中进一步讨论。(2)城镇化率(UR)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加快城镇化进程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3)经济开放程度(OPEN)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系数为负但不显著。(4)政府行为(GOV)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政府的作用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要的作用。(5)产业结构(ISU)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产业结构升级不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于该结果部分学者认为由于中国二元结构的存在限制了城乡生产要素的流动,造成了城乡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从而导致了城乡、产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二)PVAR模型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财政环保支出和经济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设立如下PVAR模型:
(18)
为了避免数据的异方差问题,将数据进行取对数处理,使其变为:lnGEPE、lnGAP、lnPGDP。lny(·)it是由lnGEPE、lnGAP、lnPGDP组成的向量。
1.平稳性检验
在进行PVAR模型分析之前,需要检查数据的平稳性,如果变量数据不平稳可能会导致结果失真,而本文将采用LLC、IPS、Fisher-ADF三种方法分别对lnGEPE、lnGAP、lnPGDP进行检测。如表3所示,所有变量在很大程度上都拒绝了原假设,而有关变量的数据可以被认为是平稳的。
表3 变量单位根检验
2.确定最优滞后阶数
本文采用AIC、BIC、HQIC来确定最优滞后阶数,选取的滞后阶数既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避免对结果的不良影响,选择其AIC、BIC、HQIC最小值所在的阶数。结果如表4所示,可知选择的滞后阶数为3阶。
表4 滞后阶数的检验结果
3.PVAR模型的GMM估计
广义矩估计(GMM)的方法能够分析本文中不同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同时由于PVAR模型中含有固定效应与时间效应,因此本文将采用Helmert过程来处理固定效应、组内均值差分法来处理时间效应,以保证参数估计结果的无偏。经过处理后的变量分别为:h-lnGAP、h-lnGEPE、h-lnPGDP,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PVAR模型的GMM估计表
(1)当被解释变量为城乡收入差距,可知财政环保支出在滞后二阶时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正的影响;在滞后三阶时,财政环保支出在10%的显著水平上,对城乡收入差距有负的影响,证明政府财政环境保护支持在初期对城乡收入差距有着扩张的作用,但最终会抑制城乡收入差距。同时经济增长在滞后二阶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城乡收入差距有负的影响;在滞后三阶时经济增长在1%的显著水平上,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正的影响,表明经济增长初期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在经济增长到一定程度后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
(2)当被解释变量为财政保护支出时,可知城乡收入差距在滞后二阶时在5%的显著水平上,对财政保护支出有负的影响,整体上表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会导致财政环保支出的减少。
(3)当被解释变量为经济增长时,可知城乡收入差距在滞后一阶时在10%的显著水平上对经济增长有负的影响,在滞后二阶时在不显著的水平下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在滞后三阶后城乡收入差距在1%的显著水平上会抑制经济增长,整体上城乡收入扩大起着阻碍经济增长影响。同时政府环境保护支出在滞后一阶时在10%的显著水平上对经济增长有正的影响,整体上财政环保支出有利于经济的增长。
4.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测度了一个变量受到另一个变量的一个标准差的冲击时所做出的响应,但在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之前,需要进行稳定性检验,只有当PVAR模型稳定时,才具备比较好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的基础。根据PVAR模型的稳定性检验(见图1),可知特征根均位于单位圆范围之内,表明PVAR模型是稳定的,具备进行脉冲响应分析的条件。
图1 PVAR系统稳定性的判别
通过6期500次蒙特卡洛模拟得到的财政环保支出、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函数如图2所示。
图2 lnGAP的脉冲响应
图2为lnGAP关于lnGAP、lnPGDP、lnGEPE的脉冲响应。从图2可知:(1)城乡收入差距在受到财政保护支出的一个标准差的冲击时,虽然脉冲响应曲线的置信区间跨越了0,表明财政保护支出并不会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影响,但财政保护支出在开始时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正向影响,在第2期达到最大值,此后逐渐降低并变为负向影响的作用趋势,得到与前文一致的结论。(2)城乡收入差距在受到经济增长的一个标准差的冲击时,经济增长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并在第1期达到最大值,但此后促使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这种影响逐渐降低并在第3期时降低到最小值,此时经济的增长抑制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后几期经济增长出现促使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趋势。
图3为lnGEPE关于lnGAP、lnPGDP、lnGEPE的脉冲响应。从图3可知:(1)财政保护支出在受到城乡收入差距一个标准差的新息冲击时,城乡收入差距对财政保护支出始终呈现负向影响,表明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这种影响会使财政环保支出减少。(2)财政环保支出在受经济增长一个标准差的新息冲击时,经济增长对财政环保支出的影响为负,并在第3期时达到最小值,此后逐渐趋近于0,这表明经济增长未起到促进财政环保支出增加的作用。
图3 lnGEPE的脉冲响应
图4为lnPGDP关于lnGAP、lnPGDP、lnGEPE的脉冲响应图。从图4可知:(1)经济增长在受到城乡收入差距一个标准差的新息冲击时,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有负向的影响,表明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城市和农村间收入分配的过度差距不利于经济的增长。(2)经济增长在受到财政环保支出一个标准差的新息冲击时,财政环保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在第4期达到最大值,此后逐渐减小并趋近于0,表明财政环保支出的增长有利于经济增长,注重生态环境,促使发展模式的绿色转型,有利于保障环境和经济协调统一发展。
图4 lnPGDP的脉冲响应
5.方差分解分析
通过对内生变量lnGAP、lnPGDP、lnGEPE进行30期方差分解,可分析得到内生变量间的相互解释程度及相互之间的重要程度,如表6所示。
表6 方差分解分析表
由表6可知,在对内生变量lnGAP、lnPGDP、lnGEPE进行30期方差分解后,各内生变量的第20个预测期的方差分解结果与第30个预测期的方差分解结果基本一致,各变量的正交化冲击对所有变量波动的解释力度保持稳定。在达到稳定状态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方差分解分析发现,城乡收入差距对自己的贡献解释度稳定在98.1%,财政环保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解释度稳定在46.2%,经济增长对其贡献解释度稳定在81.3%,表明财政环保支出与经济增长是两个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
五、结论和建议
(一)主要结论
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证检验,获得如下主要研究结论:(1)从基准模型和PVAR模型的GMM估计检验发现财政环保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有着“倒U型”影响关系。从方差分解分析中可知,财政环保支出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证实了理论模型中的结论,同时实证研究发现财政环保支出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这种影响不能马上被察觉,因此为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应重视财政环保支出的作用,避免出现政府因当期政绩的不明显而忽视财政环保支出的重要性。由于城市化倾向以及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而忽视农村导致的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提醒着政府对农村的重视,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是最直接、最平等、最能够享受到的民生福祉。(2)PVAR模型的GMM估计检验发现经济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有着先缩小后扩大的“正U型”非线性影响关系,对于基准模型的结论作了更进一步的补充。(3)财政环保支出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二)政策建议
“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在中国越来越举步维艰,越来越不适应中国的国情和发展。因此,我国应重视财政保护支出落实力度,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切实促进经济生态化、绿色化增长,为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在财政环保支出的预算和落实方面,将环保预算列入合理计划,并调整环保支出占政府公共支出的比例,摒除老一套城市化偏见,保证环境保护支出落地、落实,促使环境友好发展。
(2)落实“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从污染型经济增长朝绿色型经济增长转变。落实生态环境治理措施、财政环保支出专款专用,加强监督,使居民环境这个公众物品得到保障,促使城乡收入差距缩小。财政环保支出是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以及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议国家强化各级政府对于环境保护的理念,提高对农村的关注度,转变政府GDP至上的观念,将财政环保支出这个板块提升到较高的战略位置。重视经济体制改革朝高质量发展转变,使用好财政环保支出这一工具,实现环境保护与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双赢目标。
(3)环保政策和财政支出的制定与实施要因地制宜,提高政策灵活性。为了实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目标,政府既能通过财政环境保护支出为社会提供环境公共服务和环境补贴,也能通过政策制定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以加强环保事业建设。所以,各级政府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不仅采用加大环保支出力度的方式,还应注意通过税收、货币等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对环保事业的建设,通过符合地区实情的政策提高环境质量,切实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效促进城乡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