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业服务规模化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基于322家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典型案例分析

2024-04-15 06:46:16
关键词:规模化社会化农户

柳 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信息中心,北京 100010)

我国农户数量多,经营规模小,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兼业化等现象日益凸显,其深层原因在于种植养殖经营粗放、土地细碎分散、分户种植养殖效益低等因素的长期制约。要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解决谁来种地、谁来饲养的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来解决农业生产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干起来不划算的难题,帮助小农户实现从分散经营向集约、规模经营转变,稳定农业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益。2021年8月,农业农村部以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为主线,以培育农业服务业战略性大产业为目标,在全国选择100个县(市、区)和100个服务组织,开展了为期3年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工作;同时,还开展了“农服进万家”等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这一系列举措推动了农业社会化服务迅速兴起,使农业社会化服务成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牵引力量[1]。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发展农业要依托双层经营体制,“立足小农数量众多的基本农情,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坚持统分结合,广泛开展面向小农的社会化服务,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中国特色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2]。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路径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胡凌啸等[3]从国际视角分析,发现应对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小农户发展演变的问题并非中国所独有。作为全球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小农户问题既有全球共性,又有“大国小农”国情下的独特性。小农户是全球农业数量最多的农业经营主体,他们为保障全球农产品供给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全球化大市场的冲击下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挑战。因此,解决小农户问题对全球农业发展意义重大。

土地规模与服务规模是推进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两种重要途径。从实践来看,各地区都在积极探索把以“土地流转”方式联农带农逐渐转变为以“经营托管”方式联农带农,为找准适宜的农业服务规模经营定位,对利用节约劳动型的机械技术和节约土地型的生物、化学和信息技术扩大服务规模这两种途径不断尝试,通过良种良法相结合、农机农艺农资融合、产前产中产后配套,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因此,支持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势在必行。本文基于322家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典型案例分析发现,各地区积极探索农业服务规模化,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案例基本情况

322家典型案例(1)农业农村部从2019年开始推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案例,其中包含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4批,综合农事1批,共涉及30个省份322家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覆盖种植、养殖、农机等行业。地区分布情况是:东部地区137个(43%)、中部地区79个(25%)、西部地区106个(32%)。其样本代表性与农民日报社发布的《2022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分析报告》中关于农民合作社500强评价的样本分布比例大体相同[4-5],即东部地区占48.0%、中部地区占21.6%、西部地区占30.4%。典型案例较多的省份分别为山东、江苏、河北、安徽、山西、内蒙古、四川、浙江[4-5]。

从典型案例业务类型来看,种植类合作社仍是主要类型,果蔬合作社发展势头较强,种养结合类合作社将成为发展新趋势。322家典型案例中,种植类农民合作社有129家,占比40%;水果、蔬菜类合作社有65家,占比20%;农机类合作社有50家,占比16%;养殖类合作社有32家,占比10%;种养类合作社有30家,占比9%;家庭农场有16家,占比5%。

二、各地区探索农业服务规模化的典型做法

各地区利用不同技术形式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积极探索扩大农业服务规模,推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一)扩大农业服务规模的典型模式

各地区通过实践探索,不断创新农业规模经营方式,培育壮大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涉农龙头企业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2023年,中国农业农村服务业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已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600多万家[6],探索形成了以“农资+服务”“农机+服务”“技术+服务”“互联网+服务”等为代表的典型模式,对扩大农业服务规模、促进农业生产经营蓬勃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截至2022年底,222.9万家农民合作社辐射带动了全国近一半的农户;104万家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服务涉及面积达到了18.7亿亩次[6]。这些实践探索的模式在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创新服务机制、拓展服务领域、助推产业发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二)实现农业服务规模化的主要途径

表1展示了2019—2023年实现农业服务规模化的典型案例统计情况。为因地制宜探索发展模式、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农业农村部从2019年开始推介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典型案例以及“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典型案例[7-9]。从种植类、农机类等合作社典型案例探索实践调查情况来看,各地均在不断探索创新扩大农业服务规模的方式,提高服务规模经营效益,初步形成了以下2种途径:

表1 2019―2023年实现农业服务规模化的典型案例情况

一种是利用节约劳动型的机械技术方式。农业农村部相关数据显示,过去5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从67%提高到73%,其中,2022年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超过97%、90%和85%,这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进入以机械化为主的新阶段[10]。从50家“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典型案例来看,各地探索发展“农机+服务”模式,广泛采用适合当地气候、土壤和耕作方式的国内国际先进农机,在耕作、播种、烘干、植保、收割等环节开展全程机械化服务,加强松土型、免耕与少耕等机械技术的创新,不断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与各环节人工作业效率相比,机械作业效率是人工效率的几十倍、上百倍,有的农机服务作业面积可从几千亩次扩大到几十万亩次,大大节约了劳动力[11-12]。

另一种是利用节约土地型的生物和化学技术方式。目前,我国良种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为45%,应用良种良法等综合技术扩大服务规模、提升农业增产潜力仍存在较大空间。从典型案例来看,目前小农户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到多项新品种试验点和示范田,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品种,不断缩小大田生产水平和品种试验产量的差距。在田间管理方面,依托中国农科院、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等单位,通过专业化服务集成推广生物、化学、绿色生产技术方案,大力推行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能和发展高效生态循环农业的“五节一循环”技术集成模式,实施农作物化肥和农药减量、生态和有机农产品增量的“双减双增”工程,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农艺改良、物理防控、生物防控等技术,全力打造农药化肥科学减量增效示范样板。此外,部分典型案例所在的地区持续探索解决秸秆、农药包装、农膜等农业废弃物收集、利用与处理难题的方法,着力实现科学控、施、喷,提高农作物品质,致力于实现有效控制病虫害和保护农作物根系的目的,有效带动了地区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

与种植类合作社相比,养殖与种养类合作社扩大服务规模途径的多样化、区域性、个性化等特点更加突出。针对畜禽分散饲养无标准、销售难、生态污染等共性问题,各地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发展“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牧户”经营模式,加强统一服务,统一标准、提升品质、拓展渠道,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实现养殖户粗放式养殖、分散式经营向集约化养殖、规模化经营方向转变,探索出“统一综合服务+分户饲养+拓展种植”的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从单一畜牧产业规模化养殖向种养结合以及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

三、各地区探索实现农业服务规模化的效果与存在问题

(一)农业服务规模化实践探索的效果

要增加农民收入,需要扩大农户的农业经营规模,而扩大农业服务规模是扩大农业经营规模的主要方式,通过扩大农业服务规模能有效实现联农带农的目的。在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中,所有农户的农业生产各环节所需的各类服务加总起来的经营规模和其中的利润规模都是相当可观的。通过调研发现,受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土地流转费用过高等因素影响,典型案例中40%的种植类合作社都在积极探索“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致力于满足成员农户的资金、销售、品牌等需求,集种植、收购、烘干、存储、加工、销售于一体,以“生产托管”农业经营方式扩大农业服务规模,实现联农带农。例如:山西省新绛县某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成员139人,为解决农民外出务工的后顾之忧,合作社推出土地托管、土地流转(3 000亩)、土地入股(1 000余亩)等服务,为农民提供耕、种、管、收、加、储、销全程系列化生产服务,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2 300多个,同时,带动周边5个乡镇40个行政村的2万多户农户实现了粮食种植规模化、机械化和属地化分区作业,其中,多项和单项托管服务面积达到了4万余亩。

受传统养殖理念的影响,典型案例中种养类和养殖类合作社(占比20%)的农牧户大多采用自抱繁殖等模式,这种传统模式带来的养殖效益较低,严重制约了产业做大做强。该类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为解决上述问题,攻克了技术难关,采用“技术+服务”方式,积极探索“合作社+公司+农牧户”的生产模式,组织带动周边乡镇农牧民共同发展。例如: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沙尔沁镇的某合作社紧盯市场需求,以销售为引领,以优质高端农畜产品生产为基础,以文旅产业为助力,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逐步发展成为集生态肉牛肉羊、特色畜禽养殖与加工、乡村文化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通过自购、整合农机具,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所覆盖的农牧场地面积达6 100亩,在耕、种、防、收各个环节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可为农户每亩节约费用130元左右。目前,合作社累计解放劳动力1 100余人,创造工资性收入200多万元,农民增收10%以上(2)数据源自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结合小农户实现农业服务规模化的理论结构图可知(见图1),实现农业服务规模化有利于促进农业节本、增产、增效。通过扩大农业服务规模,种植类合作社实现土地集中连片,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根据农业农村部相关数据,生产资料降低10%~30%,人工成本降低15%~30%;农业服务规模化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和农产品品质,实现亩均增产15%~30%。通过资源整合带动本地区、周边农户共同发展,实现小农户家庭经营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融合,能有效促进农业节本、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如河北省沙河市某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5月,通过积极构建“土地全程托管+全程机械化+农事综合服务”以及现代农业信息化体系,引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农机社会化服务管理模式,在成本投入上,将原有的小地块集中连片,实现整建制托管和规模化种植。在这一系列“组合拳”下,每百亩土地可以提升3%~5%的种植空间;在收益分配上,合作社按照本村同等级地块的上中等收入的平均值来确定托管农户的收益,有效提升了全产业链各环节的经济效益。

图1 带动小农户实现农业服务规模化

种养类合作社通过集约化规模养殖,形成了“科学养殖、规模适度、绿色发展、示范带动”的生态循环绿色经营发展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例如:成立于2014年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某桑蚕专业合作社通过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引领带动桑农抱团发展,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激活各类资源要素,带动农户实现了每亩纯收入11 500元的经济效益;积极带动周边农户种桑养蚕,实现年用工量达1.2万人次、3个贫困村脱贫致富的社会效益;利用桑秆发展云耳种植,再把云耳的物料作为有机肥施还桑田,实现了“桑→菌→肥”生产循环,降低了云耳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生态效益。

(二)农业服务规模化实践探索中的问题

1.面对2亿多小农户的服务需求,服务供给不足

各地区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探索出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扩大农业服务规模的多种方式,为解决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不划算的农业生产问题提供了根本路径。但面对2亿多小农户的服务需求,以“技术+服务”为主模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小农户的范围还不够,大田生产技术到位率仍不高,主要粮食作物的单产、种肥药各要素、耕种管收的各环节增产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仍然不足,尤其是针对分区域、分品种、分要素、分环节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仍处于试验和示范阶段,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经营需要。总体来看,目前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有效供给能力还比较低,尚不能完全匹配各农业生产主体对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需求。未来,应加快建立“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供给体系,促进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协调发展,增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有效供给能力。

2.考虑农业生产具有多功能性等特点,农业服务规模化实践中的服务效率低

由于农业地域特征,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紧密相连,农业生产区域与农村生活区域重叠交叉,农业生产通常是农村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农业生产除了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功能以外,还承担着农村生活性服务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运维服务、农业生态保护等综合农事服务[13]。通过典型案例报告可以发现,以“经营托管”方式联农带农,在实现保障粮食安全基础功能价值上,现行的农业生产社会服务模式同时也承接了农业技术试验和示范、养老托幼、改善人居环境等社会功能;实现这些功能价值往往是以牺牲效率为代价的,且这方面的农业多功能价值很难计量,最终导致以“经营托管”方式联农带农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效率不能充分发挥,整体服务效率较低。

3.相比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要求,服务水平较低

从实践来看,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为小农户提供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在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成立合作社、合作社办公司、社企对接、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等现象越来越多,更多的资金、技术、管理和市场等要素被融合到农业产业链中,但由于面向小农户的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社会化服务水平仍较低,新技术、新品种、新理念的接受度仍不高,联农带农的组织成本高,农技推广效果不到位,小农户对药、肥的优劣差别仍区分不清,小农户参与规范化、科学化经营的程度还不够,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任重道远。

四、以农业服务规模化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的政策建议

为了把更多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产业链中,共享全产业链发展带来的利润,充分发挥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不同产业、不同环节的优势和作用,要围绕增加面向小农户服务供给,转变农业生产运营模式和服务模式,探索土地规模化与服务规模化协调发展机制,夯实推进农业服务规模化发展的政策基础,在实现生产效益的同时,也要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打造新型农业社会化组织队伍,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一)增加面向小农户的服务供给

从政策角度看,提供面向小农户灵活多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带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关键,要补齐面向小农户的耕种防收等农业生产环节的社会化服务短板,不断总结积累推介典型案例的好经验、好做法,鼓励积极探索新机制、新模式,促进农业服务组织同行业、同领域、同链条优势互补、协同合作,辅助小农户高效、便捷地使用新农资、新品种、新装备、新技术,由点及面畅通小农户农业生产进入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路径。

(二)转变农业生产运营模式和服务模式

实现从分散经营向集约、规模经营转变,重点围绕规模化后形成的风险大、成本高、销售难、污染严重等问题,完善财政扶持政策,加大与市场信息、金融保险、绿色生态等相结合的农业政策引导和扶持的力度;构建“生产在家、服务在社、购销在企”的运营模式。以通过转型和改造传统农业服务组织、挖掘新型农业服务组织潜力为重点,整合资源,提高服务效率。从农业服务规模化经营试点省份的成功经验来看,一些地方着眼于农业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变革,在拓展服务领域、覆盖全产业链服务范围等方面,通过转型和改造传统农业服务组织,主动对接农民的需求、适应市场变化,形成“三农服务站”“农技综合服务站”等多种服务模式,通过挖掘新型农业服务组织潜力,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合作社、龙头企业、涉农市场等多元化主体加快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发挥农业服务规模化的优势,应基于农业服务规模化的类型和层次,结合农业服务组织发展的新趋势,整合资源,加快优化不同类型主体间的联合与协作,促进农业服务供求有机衔接,提高服务效率。

(三)探索土地规模化与服务规模化协调发展机制

为实现农业服务规模化、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应着力探索土地规模化与服务规模化协调发展机制。以土地托管和联耕联种为代表的农业服务规模化实践,能够较好地发挥小农户经营和服务规模化的各自优势,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有益探索。应进一步发挥服务规模化的优势,探索土地规模化与服务规模化协调发展机制,对农业关键生产环节进行整合,使小农户土地在各自区域内实现土地集中连片,为逐步有序推进农业服务规模化经营打好基础。

(四)夯实推进农业服务规模化发展的政策基础

一方面,继续加强新型农业经营服务组织的服务能力建设,继续加大对农业作业服务、质量服务、物流服务、品牌服务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农业生产经营单项服务,大力发展加工、储藏、信息化等服务,特别是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衍生出的新服务需求,整合各部门的相关资源,形成可持续、资源节约的服务供给模式,不断夯实推进农业服务规模化发展的政策基础。

(五)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在实现经济生产效益的同时,也要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种植类、养殖类等合作社在促进粮食生产水平提高、发挥养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作用的同时,对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效果也日益彰显。因此,针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政策目标应有利于农业生产性基础服务,同时还要体现农业多功能性价值服务。一方面,调整和完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提高生产效益;另一方面,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服务需求,在联农带农、生态环保等方面加大扶持政策倾斜力度,充分释放农业社会化服务效能。

(六)打造新型农业社会化组织队伍

打造出一支爱农业、懂生产、快速掌握新技能的新型农业社会化组织队伍,完善农村基层人才服务相关政策,解决好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瓶颈制约问题。与原有的粗放型农业生产、畜牧养殖相比,新型农牧民增收的渠道不断拓宽,这对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组织领导者除了需要有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经验之外,还需要对新品种、新装备、新农资、新技术、新市场等方面有吸收和运用的能力。因此,需要政府对组织领导者加大培训力度,构建有利于人才成长成才的管理体制,创新对各类人才的培养支持机制,充分发挥农业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产业化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中的“蓄水池”作用。搭建让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的发展平台,建立更加体现人才价值导向的分配激励机制。充分利用、整合现有各类支持政策,积极推动在市场准入、财政税收、金融服务、用地用电、教育培训、社会保障等方面出台扶持政策,为各类人才在农村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进一步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培养出一支爱农业、懂生产、快速掌握新技能的新型农业社会化组织队伍,带动小农户参与机械化、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规模化农业全产业链,提升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
规模化社会化农户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8:28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 01:18:20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今日农业(2021年8期)2021-07-28 05:55:46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少先队活动(2021年5期)2021-07-22 08:59:48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兽医导刊(2019年1期)2019-02-21 01:14:18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猪业科学(2018年4期)2018-05-19 02:04:44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隧道LED照明规模化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