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萱 方其桂
摘要:作业设计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环节,它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作业设计存在单一化、封闭化以及机械化等问题。基于这一现状,本文依托深度学习特征构建了高中信息技术单元作业设计实践路径,并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其实施过程,以期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质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信息技术;单元作业设计;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4)07-0036-04
在目前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单元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单元作业设计可以作为作业改革的重要突破点。深度学习注重联系、建构和迁移,它能促进高阶技能获得及高阶思维发展。因此,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信息技术单元作业设计能有效地减负增效,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信息技术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路径构建
信息技术学科的深度学习可以认为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借助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将经验与所学知识相融合,理解信息技术学科内涵,培养个人信息素养,并能学以致用的一种学习方式。结合深度学习的特征和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笔者尝试从以下环节构建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信息技术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路径(如下页图1)。
1.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单元作业目标
单元作业目标设计是解决“为何学”的问题,它是单元作业设计的首要环节,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明确单元核心素养目标,即梳理单元所属的“模块内容、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要求”,并将其有机结合。它要求教师在确定作业目标时要具备整体意识,明确学生学习单元知识后应具备的学科核心素养。第二阶段则是将素养目标具体化,即结合单元学习目标,关注重点知识和核心能力,不断具体化,进而形成单元作业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单元作业目标与单元学习目标具有一致性和互补性。
2.以深度学习为导向,进行单元作业内容设计
单元作业内容是解决“学什么”的问题,通过单元作业不仅要达成知识和能力的目标,还要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与迁移性学习中体验知识建构及应用的过程,实现深度学习。因此,在进行单元作业内容设计时,需注重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注重内容的设计与安排,紧密围绕单元作业目标对学习内容进行调整和加工,确定单元作业所含的知识量,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另一方面,注重情境的设计与选择,素养是“人和情境”互动的产物,要发展核心素养,就需要依托真实的情境提出问题,并让学生以真实和有意义的方式解决问题,进而产生更深层次的学习。
3.以知识建构为支撑,创新单元作业类型和实施方式
单元作业类型和实施方式均是解决“如何学”的问题。在设计作业形式时,以知识建构为支撑,通过多样化的作业类型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理解,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作业表征,可将作业分为文本类作业和实践研究类作业。文本类作业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综合分析题、案例剖析题等,该类作业多是(半)客观题形式,知识覆盖面较广,灵活性较大,是作业设计中经常采用的题型之一。实践研究类作业包括综合设计题、上机实践题、实验操作题等。在落实单元作业实施方式时,教师不仅要保证作业活动情境中学习资源的支持性,给学生提供合适的作业支架,还要注重作业活动中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营造。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发挥学科优势,应用或自主开发具有智能评测的在线作业系统助力作业的高效实施。
4.着眼学科育人,设计多元立体单元作业评价机制
单元作业评价是解决“学得如何”的问题,它是对整个单元作业活动进行综合性评价,既包括对作业目标、内容及实施的评价,又包括对学生学习表现和结果等方面的评价。因此,要注重评价主体与方式的多元化。评价分为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其方式可以是自评、组评、互评及师评等。单元作业目标和内容最终只有落实到评价上,才能实现通过作业影响学生德行与智识发展的价值初衷,从而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
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信息技术单元作业设计例析
下面,笔者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必修1《数据与计算》(教科版)第三单元“认识数据”为例阐述上述单元作业设计实践路径的实施过程。
1.单元作业目标设计
在确定“认识数据”单元的作业目标时,第一阶段,结合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要求梳理本单元学习目标(如表1);第二阶段,将该单元学习目标具体化形成单元作业目标(如表2)。
2.单元作业内容设计
作业情境设计可在与单元项目情境保持一致性的基础上,再加以适当延伸,这既有助于保证作业内容的可理解性,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际生活经历,笔者将该单元的项目情境设置成“航空航天研学小助手”系统的设计与研发。因此,本单元作业内容设计以学校的航空航天研学为大背景,围绕“航空航天研学”活动构建整个单元作业内容框架,实现作业与生活相关联。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结合核心素养落实需求,以真实情境为作业载体,针对单元作业目标中的某一个或几个具体目標将作业设计成一个综合型作业。下页图2中的例1,是根据单元作业目标9设计的作业。
该作业案例主要考查线性表的概念、队列的特点以及运用数据结构表达数据逻辑关系等内容。
3.单元作业类型和实施方式设计
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差异性,教师要按比例设计基础巩固、应用提升和拓展创新三个层次的作业。在准确把握作业难度的前提下,适当地将不同作业类型融入到这三个层次中,并提供配套的学习资源支撑,下页图3中的例2,是根据单元作业目标5、6设计的一个综合型作业。
该作业案例主要考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情况。同时,该案例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衔接和延伸,内设问题具有层次性,由简单到复杂,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换成可研究的信息技术学科问题。在作业形式方面,本案例是对“文本类作业”和“实践研究类作业”的整合创新,包含选择题、填空题、综合设计题、上机实践题等题型。在作业难度方面,兼顾了基础巩固、应用提升和拓展创新三个层次。同时,教师可根据学情调整难度系数,如可将第(4)(6)小题设置为半成品形式或选择题形式,降低作业难度。在作业实施方面,使用自主研发的“信息科技作业设计智能化平台”,实现作业布置、答题、评价和反馈一体化。在完成作业后,学生可以在作业平台中即时查看作业解析,并通过作业数据分析和教师作业评讲进行自评。另外,教师可通过作业数据分析精准了解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并对后续作业设计及时调整优化。
4.单元作业评价设计
基于单元作业目标,本单元共设计了6题综合型作业,每题围绕针对的作业素养目标给出相应的作业评分标准和解析。为便于将自评结果与其实际掌握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将各小题分数折合成5分满分制。从作业结果来看,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良好,大部分学生对该单元重点知识能够达到熟记、理解、运用的水平,但在深入探究和实践创新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激发和提升。
结语
指向深度学习的单元作业设计具备整体性、结构性、递进性、发展性和评价性等特点,可以助力学生实现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双重建构与核心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王月芬.重构作业: 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本文为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信息科技作业设计研究”(JK22139)、芜湖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信息技术单元教学实践和评价研究”(JK2102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