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莉 张海营
DOI:10.19850/j.cnki.2096-4706.2024.02.010
收稿日期:2023-06-05
基金项目:2021年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1Y201);2022年度湖北文理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与文化传承创新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开放基金项目(XK22022)
摘 要:借助数字化的手段,对荆楚文化各类文献、视听和图片资源进行加工整理,建立较为完整的荆楚文化数字资源库。以荆楚文化数字资源库作为支撑,构建了荆楚文化数字文献资源平台,并对该平台的模块设计、软件编程、测试实现进行了系统分析。该资源平台包括电脑端、手机端和微信订阅号三种类型,可以满足各类用户对荆楚文化资源的阅读需求。荆楚文化数字文献资源平台的开发,为网络环境下荆楚历史文化的传播、传承与推广提供了崭新的模式。
关键词:区域文化;网络传承;文献资源平台;设计开发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24)02-0041-05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Method of Library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Literature Resource Platform
—Taking Jingchu Culture Digital Literature Resource Platform Construction as an Example
XIANG Li, ZHANG Haiying
(Library of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Xiangyang 441053,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help of digital means, all kinds of literature, audio-visual and picture resources of Jingchu culture are processed and sorted out, and a relatively complete digital resource database of Jingchu culture is established. With the support of Jingchu culture digital resource database, this paper constructs Jingchu culture digital literature resource platform, and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module design, software programming and test realization of the platform. The resource platform includes three types of computer terminal, mobile terminal and WeChat subscription account, which can meet the reading needs of various users for Jingchu cultural resources. The development of Jingchu culture digital literature resource platform provides a new model for the dissemination, inheritance and promotion of Jingchu history and culture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Keywords: regional culture; network inheritance; literature resource platform; design and development
0 引 言
在互聯网逐步成熟的今天,中华千年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在面对日益普及的抖音、小视频、自媒体等新媒体的挤压时显得“惨淡无力”,在自媒体环境下,如何推动区域特色文化的传播显得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到区域特色文化的传承,更关乎中国未来民众文化思想体系构建。当前,在荆楚文化的研究中,尽管众多学术大咖针对荆楚文化研究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形成了种类繁多的文献资源,但在荆楚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中,民众对荆楚文化的特质与内涵并不熟知,与三国文化童叟皆知相比,荆楚文化的研究与讨论主要聚集在相关学者之中,民众参与甚少。曲高和寡、妙技难工,成为当前荆楚文化研究的现状。如何把荆楚文化从学者研究推进普通民众,如何把荆楚文化的精髓转化成荆楚大地的所有民众的文化自信,应该是当前荆楚文化研究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借助资源数字化手段,完成荆楚文化数字文献资源平台的构建,已经成为荆楚文化在网络环境下健康与繁荣发展的一条较为可行的路径。
1 荆楚文化数字文献资源平台设计的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了推动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播,文化和旅游部提出了“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并在《“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中把打造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库群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1]。在文化和旅游部的倡导下,一大批区域文化资源库孕育而生。在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提出了“以高质量的数字化服务,不断提高公共文化的现代传播力”的发展建设目标[2]。在国家宏观规划的指引下,“互联网+传统文化”成为新时期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方向[3]。
荊楚文化研究资深专家刘玉堂在《楚脉千秋》中写道:“楚学的使命就是对这一稀世珍藏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挖掘、整理和研究,这是一项异常艰辛而又充满愉悦的工作,需要众多的志士仁人协力同心共同完成[4]。”在网络社会里,借助荆楚文化数字文献资源平台的构建,可以推动荆楚文化在网络环境下的快速传播,实现荆楚历史文化与民众的融合。警醒荆楚文化自觉,呼唤荆楚文艺复兴,增强荆楚文化自信。借助荆楚文化资源数字化模式的转变,可以让更多民众更加便捷地了解到荆楚文化曾经的灿烂辉煌,让更多民众清晰认识到荆楚文化对华夏文明形成的卓越贡献,并以此推动荆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 荆楚文化数字文献资源平台的设计
2.1 设计思路
2.1.1 构建荆楚历史文化知识图谱
在对荆楚历史文化研究文献、考古资料、视频资料和各类相关图片资源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建立全面的荆楚文化资源清单,借助大数据统计分析、图形可视化分析等方式,完成荆楚历史文化研究脉络的综合分析,并通过绘制荆楚文化关键词图谱,核心学者图谱,各个时期研究焦点图谱,更为直观地展现荆楚历史文化研究的学术焦点、发展脉络,为广大民众更为清晰了解到荆楚文化研究的发展态势和内容提供指引。
2.1.2 搭建荆楚文化数字文献资源平台
借助网络信息化的手段,对相关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荆楚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并以数据库为支撑,设计荆楚文化数字文献资源平台显得至关重要[4]。平台以电脑端和移动端两种网站模式对民众提供信息化服务,借助该网站平台,民众可以了解到各个时期中,荆楚文化研究的学术焦点;也可以借助该网站平台,全面了解荆楚历史文化各个时期的考古发现。荆楚文化数字文献资源平台的搭建为民众较为便捷地获取荆楚历史文化资源提供数据支撑,为荆楚历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提供资源保证。
2.2 主要内容
2.2.1 荆楚文化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
荆楚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中国文化的版图上拥有重要位置[5]。目前各类研究文献中,出现了很多纰漏或者互相矛盾的学术观点,这为楚历史文化的研究增添了一层“神秘面纱”。在目前现存的楚早期文化史料较为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较为全面地梳理现存史料资源,进行真伪鉴别并形成建立较为全面的荆楚文化资源清单,是“互联网+荆楚文化”数字化传承模式设计的关键[6]。因此,荆楚文化各类文献、考古发现和视听资源的收集整理与甄别汇总是本课题的重点工作之一。
2.2.2 荆楚文化文献资源平台的版式布局设计
荆楚文化数字文献资源平台的设计与综合型网站具有较大的区别,荆楚文化数字文献资源平台的开发必须彰显荆楚文化特色,体现荆楚文化内涵,这就要求网站在栏目规划、内容布局、颜色调配,版式标准上具备较强的荆楚文化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具有荆楚文化意蕴的网站页面,进而吸引更多的民众访问[7]。因此,要想规划好荆楚历史文化资源库呈现的版面样式,需要美术类、计算机类、历史类等多方专家参与,才能设计出最佳的网站版式。
2.2.3 荆楚文化文献资源平台程序代码设计
在荆楚文化数字文献资源平台的编程过程中,必须遵循网站运行的安全性原则、页面的兼容性原则,网站使用的便捷性原则。为了满足以上要求,荆楚文化数字文献资源平台电脑端和手机端网站代码的设计必须选取兼容多种浏览器,运行稳定安全编程语言,在全面展现丰富的楚国历史文化魅力的同时,充分彰显荆楚文化的区域特色[8]。同时在代码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网站运行的安全性、快捷性和稳定性,以此提升网站运行的效率和用户体验的效果。
2.2.4 荆楚文化各类文献资源的标准化处理
在荆楚文化数字文献资源平台各类资源的发布过程中,考虑到访问端手机和电脑显示和流量的限制,必须对已经收集整合的荆楚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标准化处理,以满足各类用户访问数据库的需求,借此提升访客打开网站的速度,降低用户手机流量的耗费量[9]。只有从内容上、版式上、访问体验感觉上不断优化,才能最大限度提升用户对“互联网+荆楚文化”数字化平台的认可度、访问率,从而促进荆楚文化在网络的传播与推送。
2.3 框架设计
根据网民的多样化要求,荆楚文化数字文献资源平台的建设需要最大限度满足民众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结合民众对传统文化的浏览习惯,“互联网+荆楚文化”数字化传承模式设计的整体框架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在对荆楚文化文献、视听和重要图片资源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建立较为完整的荆楚文化数字资源库,以荆楚文化数字资源库作为支撑,建立荆楚文化数字文献资源平台,该网站平台包括电脑端、手机端和微信小程序三种类型,以满足当前各类网络用户的访问需求。
3 荆楚文化数字文献资源平台的软件实现
根据设计框架和软件运行的基本要求,荆楚文化数字文献资源平台软件选择PHP+MySQL进行开发设计。
3.1 软件前端软件编程
平台前端设计包括荆楚文化导航菜单设计、主要栏目设计、内容框设计等。同时荆楚文化数字文献资源平台也需要对各个栏目的主要内容条目进行推荐阅读。借助热门信息的推荐阅读,可以最大限度完成荆楚文化资源的推送。
首页代码实现如下:
3.2 软件后台代码设计
荆楚文化数字文献资源平台软件后台的设计主要是实现文献内容的发布、修订与删除;栏目内容的设计,网站导航条目的设计。在具体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荆楚文化的特点,合理规划栏目内容。
部分代码如下:
<?php
/**
* 荆楚文化资源库后台管理中心
*调取主要组建
require(dirname(__FILE__).'/config.php');
require(jingchuINC.'/image.func.php');
require(jingchuINC.'/tag.class.php');
//默认主页
if(empty($dopost))
{ require(INC.'/inc/inc_fun_funAdmin.php');
$verLockFile = DATA.'/admin/ver.txt';
$fp = fopen($verLockFile,'r');
$upTime = trim(fread($fp,64));
fclose($fp);
$oktime = substr($upTime,0,4).'-'.substr($upTime,4,2).'-'.substr($upTime,6,2);
$offUrl = SpGetNewInfo();
$jingchucmsidc = jingchuDATA.'/admin/idc.txt';
$fp = fopen($jingchucmsidc,'r');
$jingchuIDC = fread($fp,filesize($jingchucmsidc));
fclose($fp);
$myMoveFile = jingchuDATA.'/admin/move-'.$cuserLogin->getUserID().'.txt';
if(file_exists($myMoveFile))
...
另外,在荆楚文化数字文献资源平台运行过程中,为了提高访问速度和系统的安全性,对所有访问页面实施静态化处理,即访问数据库的荆楚文化文献资源全部转变为静态地址和页面供读者浏览[10]。
4 荆楚文化数字文献资源平台的测试运行
4.1 平台电脑端首页和栏目页运行测试
根据荆楚文化的内容板块结构,荆楚文化数字文献资源平台共设计了历史概要、考古发现、历史典故、楚绘画、楚雕塑、楚民俗、楚科技、楚乐舞和楚文学等板块内容。各板块突出展现了荆楚文化研究的文献资源类型。在完成系统软件设计之后,对整体页面进行测试运行,测试结果显示,整体页面运行稳定,软件界面实现设计目标,平台首页和栏目页运行测试如图2和图3所示。
4.2 手机端页面运行测试
为了更好地适应手机端浏览的需要,本项目在电脑端宽屏设计的基础上,对平台显示进行了窄屏处理,借助手机端显示的格式标准,设计了平台手机端网站页面的美工图,并完成了程序代码的编写。荆楚历史文化资源平台手机端运行界面如图4所示。
4.3 微信订阅号运行测试
根据荆楚文化数字文献资源平台设计的规划,注册申请了楚国八百年微信订阅号,微信订阅号设计了楚国文化、楚国历史、学术动态三个主菜单。每个菜单下设多个二级菜单。楚国八百年微信订阅号运行界面如图5所示。
5 结 论
从历史考察来看,任何文化的发展都需要经过纵向的历史传承和横向的广泛传播。本研究借助荆楚文化数字文献资源平台的构建,将有助于唤醒荆楚大地乃至全国民众对荆楚文化的认知,推动荆楚历史文化故事被更多民众认知,推动楚国历史文化之典故被更多新时代的年轻人传诵。荆楚文化数字文献资源平台将成为古老荆楚文化与新媒体、自媒体融合桥梁,并借此“桥梁”向世人展现荆楚文化之璀璨风采,彰显楚国八百年历史之繁华景象。本研究跨越了历史学、文献学、信息科学等多个学科,实现了“互联网+特定历史文化”的融合,为网络环境下荆楚历史文化的传播、传承与推广提供了崭新的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岚,赵以安.建设国家公益性学术资源信息平台——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实践与展望 [J].文献与数据学报,2023,5(1):3-15.
[2] 李晓珊.历史文献资源创新知识服务研究——以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委员会Curiocity平台为例 [J].数字图书馆论坛,2023,19(1):34-42.
[3] 刘玉堂.楚脉千秋 [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4] 余阿龙,钟蕾.盘活传统文化——“互联网+”驱动下敦煌文创的设计策略与实践 [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3,2(4):113-116.
[5] 张艳红,骆飞莉.荆楚文化的精神特质、时代价值与传承创新 [J].学习与实践,2018(11):122-128.
[6] 张海营,丁长河,王小哲.网络新媒体在襄阳本土艺术传承与推广的应用研究 [J].现代信息科技,2017,1(2):96-99.
[7] 曹学娜.推动传统文化在网络文化中的传承与发展 [J].理论探讨,2010(4):60-63.
[8] 纪希.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传播研究——以荆楚文化网络传播为例 [J].中华文化论坛,2017(3):153-155.
[9] 张宁,柴海燕.网络视阈下楚文化传播内容分析——基于新华网、荆楚文化网和荆州博物馆网站的实证研究 [J].文化发展论丛,2013(2):72-88.
[10] 孙晓梅.楚文化数字化网络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作者簡介:项莉(1979—),女,汉族,湖北襄阳人,
馆员,本科,研究方向:读者服务、文献分析;张海营(1978—),男,汉族,河南驻马店人,副研究馆员,本科,研究方向:信息服务。